四元配合物论文-李运涛,姜奇,马骏

四元配合物论文-李运涛,姜奇,马骏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元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稀土钐,四元配合物,合成,荧光性能

四元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运涛,姜奇,马骏[1](2013)在《新型脂肪酸钐系列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钐(Sm)为中心离子,二苯甲酰甲烷(DBM)为主配体,脂肪酸[顺丁烯二酸(MA),油酸(OA)和月桂酸(LA)]和邻菲罗啉(phen)[或丙烯腈(AN)]为协同配体,经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脂肪酸钐系列四元配合物——Sm-(DBM)2-MA-phen,Sm-(DBM)2-OA-phen,Sm-(DBM)2-LA-phen,Sm-(DBM)2-MA-(AN)2,Sm-(DBM)2-OA-(AN)2和Sm-(DBM)2-LA-(AN)2,其结构和性能经UV,FL,IR,元素分析和TG表征。结果表明,在350 nm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发出以钐的特征发射谱线(644 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协同配体向钐离子传递光能的能力顺序为:AN>phen。(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3年05期)

王冬梅,曹文波,范建,肖娟[2](2012)在《稀土铕四元配合物纳米微晶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粒径均匀的纳米稀土铕四元配合物,采用化学沉淀法,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制备Eu(BA)(TTA)2邻菲罗林纳米微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铕四元配合物中高效率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在2种不同第一配体之间形成的"协同效应"来完成,四元配合物中3种不同的配体可以更好地取代配位水;四元稀土配合物不仅发光性能优于常见的叁元配合物,而且热稳定性好,粒径较小且均匀,可进一步掺入高分子形成功能性含稀土高分子聚合物;选用合适的缓冲溶液,在调节pH时将缓冲溶液缓慢地逐滴加入,可采取往反应体系中通氨气的方法,以使体系的pH改变较为平稳,生成的沉淀粒径较小且均匀。(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赵学辉,黄可龙,焦飞鹏,刘志国,罗婕[3](2011)在《偏苯叁甲酸铕(Ⅲ)系列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Eu(Ⅲ)与偏苯叁甲酸(TLA)、2-噻酚甲酰叁氟丙酮(HTTA)和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两个新的四元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偏苯叁甲酸与2-噻酚甲酰叁氟丙酮Eu(Ⅲ)和邻菲罗啉形成的四元配合物,具有比偏苯叁甲酸Eu(Ⅲ)和邻菲罗啉形成的叁元配合物更强的荧光强度与更宽的紫外激发,比配合物Eu(TTA)3Phen更好的热稳定性。得到了两种热稳定性较好的鲜艳红色荧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1年01期)

韩华,杨慧洁,葛庆莎,王淑萍,王瑞芬[4](2010)在《铕、铽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苯二甲酸(p-PA)、苯甲酸(BA)、邻(间、对)甲基苯甲酸[o(m、p)-MBA]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4种Eu(Ⅲ)和4种Tb(Ⅲ)的四元配合物。通过EDTA配位滴定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1,10-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各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四元配合物中,苯甲酸配合物在614 nm最强发射峰的荧光强度强于3种甲基取代苯甲酸配合物的荧光强度;4种铽的四元配合物中,以对甲基苯甲酸为配体的配合物在545 nm最佳发射峰和490 nm次强发射峰的荧光强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林苗,杨勇,咸春颖[5](2010)在《镧系稀土四元配合物Ln(NO_3)_2(phen)_2(CH_3COCHCOCH_3)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丙酮(Hacac)、邻菲咯啉(phen)、硝酸根为配体,8-羟基喹啉为酸度调节剂合成出一个系列的镧系轻稀土四元配合物Ln(NO3)2(phen)2(CH3COCHCOCH3)(Ln=La,Ce,Pr,Nd,Sm)。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由元素分析,IR,1HNMR和TGA等表征。单晶Ce(NO3)2(phen)2(CH3COCHCOCH3)·H2O结构经由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1.11017(8)nm,b=0.98401(7)nm,c=1.34453(10)nm,β=102.0530(10)°,V=1.43641(18)nm3,Dc=1.715g·cm-3,Z=2,F(000)=742。配合物呈单核结构,中心离子Ce髥配位数为10。(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睿,葛文萍,尹海水,黎永,申向伟[6](2009)在《稀土铕铽四元配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发光性能更好的稀土荧光配合物,合成了以 BA、1,10—phen 为第1和第2配体系列铕、铽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Eu_(1-x)Tb_x(BA)_3phen,并测试了不同浓度下各个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同时对双核稀土配合物的能量转移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合成的系列配合物中,配体苯甲酰丙酮和1,10-phen 是 Eu~(3+)的优良配体,第2种稀土离子 Tb~(3+)的掺入对稀土离子 Eu~(3+)的发光有明显的敏化效应。目标配合物是一种发光性能良好的稀土配合物。(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李文先,秦彩花,石晓燕,耿刚强,孙晓军[7](2009)在《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重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Tb~(3+)、Dy~(3+)光致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并表征了高氯酸稀土与二苯基亚砜、苯甲酸的六种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四元配合物组成为[REL5L′(ClO4)](ClO4)(RE=Tb,Dy,Ho,Er,Tm,Yb;L=C6H5SOC6H5,L′=C6H5COO-)。IR、1HNMR表明,第一配体二苯基亚砜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第二配体苯甲酸脱质子以阴离子形式通过一个羧基氧原子单齿与稀土离子配位。摩尔电导率表明配合物为1∶1型,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内界,一个在外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Tb3+、Dy3+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分别比二苯基亚砜与高氯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提高226%和422%。磷光光谱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提高了配体的叁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激发态能级的匹配程度。铽配合物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在g=1.9920处出现一个单峰,表明该配合物具有成单电子,是顺磁性物质。(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09年04期)

石晓燕,李文先,秦彩花,郭磊,孙晓军[8](2008)在《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轻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并表征了高氯酸稀土与二苯基亚砜、苯甲酸的四种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四元配合物组成为[REL5L′(ClO4)] (ClO4) (RE= La,Pr,Nd,Eu;L=C6H5SOC6H5,L′=C6H5COO-)。在红外光谱中,第一配体二苯基亚砜的νS O的特征吸收峰出现在1 037cm-1处,而各稀土配合物的νS O向低波数移动到984 ~989 cm-1,红移50 cm-1左右,表明稀土离子与亚砜基团的氧原子之间发生配位作用。第二配体苯甲酸钠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as(COO -)出现在1 550 cm-1,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s(COO -)出现在1 416 cm-1处,羧基伸缩振动吸收频率差Δn[νas(COO -)-νs(COO -)]值为134cm-1;在所有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中νas(COO -)向高波数方向发生了位移,而νs(COO -)向低波数方向发生了位移,并且Δn值均大于钠盐的Δn值,由此可以认为配合物中羧基是通过单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测定了配合物在丙酮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根据配合物在常见有机溶剂中的摩尔电导率与正负离子的关系结合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中高氯酸根离子的四条特征吸收带,表明配合物为1:1型电解质,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外界,一个进入内界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比二苯基亚砜高氯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提高469%。磷光光谱表明苯甲酸叁重态能级的下限和二苯亚砜叁重态能级的上限重迭,导致叁重态能级范围扩大,由此可见第二配体的加入提高了配体的叁重态能级与Eu3 +离子5D0能级的匹配程度。同时在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中还可以看到铕离子的电偶极跃迁强度大于磁偶极跃迁,表明稀土离子不处于晶体场的对称中心。在四元配合物中,由于第二配体的加入,往往会降低配合物的对称性,从而增强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本文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而且在室温下稳定,溶解性好,分解温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徐江萍,张正方,唐军,王永疆[9](2008)在《铕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铕-乙酰丙酮配合物,再引入丙烯酸、丙烯腈作为协同配体,合成出铕-乙酰丙酮-丙烯酸-丙烯腈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光谱、热重差热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四元配合物有较好的荧光性,将这种具有高效发光和聚合活性的稀土配合物单体引入高分子材料中,可望合成出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8年05期)

湛雪辉,肖忠良,赵学辉,湛含辉,李飞[10](2008)在《Eu(Ⅲ)-HTTA-BA-TPPO等四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Eu(Ⅲ)与α-噻酚甲酰叁氟丙酮(HTTA)、叁苯基氧化膦(TPPO)和苯甲酸(BA)及其衍生物对甲基苯甲酸(PTA)或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形成的系列配合物。对所合成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与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表明其组成为Eu(BA)(TTA)2TPPO2,Eu(PTA)(TTA)2TPPO2与Eu(POA)(TTA)2TPPO2。测定了配合物Eu(POA)(TTA)2TPPO2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与荧光激发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作第二配体加入到Eu3+的配合物中,能得到成本较低的系列鲜艳红色荧光材料,它们的相对荧光强弱顺序是:Eu(POA)(TTA)2TPPO2>Eu(PTA)(TTA)2TPPO2>Eu(BA)(TTA)2TPPO2。(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四元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得到粒径均匀的纳米稀土铕四元配合物,采用化学沉淀法,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制备Eu(BA)(TTA)2邻菲罗林纳米微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铕四元配合物中高效率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在2种不同第一配体之间形成的"协同效应"来完成,四元配合物中3种不同的配体可以更好地取代配位水;四元稀土配合物不仅发光性能优于常见的叁元配合物,而且热稳定性好,粒径较小且均匀,可进一步掺入高分子形成功能性含稀土高分子聚合物;选用合适的缓冲溶液,在调节pH时将缓冲溶液缓慢地逐滴加入,可采取往反应体系中通氨气的方法,以使体系的pH改变较为平稳,生成的沉淀粒径较小且均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元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运涛,姜奇,马骏.新型脂肪酸钐系列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J].合成化学.2013

[2].王冬梅,曹文波,范建,肖娟.稀土铕四元配合物纳米微晶的制备及性能[J].中国粉体技术.2012

[3].赵学辉,黄可龙,焦飞鹏,刘志国,罗婕.偏苯叁甲酸铕(Ⅲ)系列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关性能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

[4].韩华,杨慧洁,葛庆莎,王淑萍,王瑞芬.铕、铽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J].发光学报.2010

[5].林苗,杨勇,咸春颖.镧系稀土四元配合物Ln(NO_3)_2(phen)_2(CH_3COCHCOCH_3)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10

[6].王睿,葛文萍,尹海水,黎永,申向伟.稀土铕铽四元配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J].激光技术.2009

[7].李文先,秦彩花,石晓燕,耿刚强,孙晓军.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重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Tb~(3+)、Dy~(3+)光致发光[J].稀土.2009

[8].石晓燕,李文先,秦彩花,郭磊,孙晓军.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轻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英文)[J].发光学报.2008

[9].徐江萍,张正方,唐军,王永疆.铕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J].光谱实验室.2008

[10].湛雪辉,肖忠良,赵学辉,湛含辉,李飞.Eu(Ⅲ)-HTTA-BA-TPPO等四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8

标签:;  ;  ;  ;  

四元配合物论文-李运涛,姜奇,马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