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下垂法论文-李冰

改进下垂法论文-李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进下垂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蓄电池SOC,下垂控制

改进下垂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1](2019)在《独立直流微电网中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分布式发电以其可就地消纳发出电能的优势,逐步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新能源高效灵活利用的重要途径。直流微电网在分布式电源的利用上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且容易控制的特点,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储能系统和分布式电源是直流微电网的主要组成单元,对其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是实现直流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本文以包含超级电容器、多组蓄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和光伏电池共同构成的独立直流微电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单独的设备级控制策略及整体系统级协调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研究对象中各单元的设备级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光伏、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和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工况将光伏电池的控制分为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PPT)和降功率恒压运行两种。在储能系统中,蓄电池需要长时间承担系统中盈余或缺额功率,因此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使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一般来说,多组蓄电池之间的负荷电流分配采用下垂控制。通过对传统下垂控制的原理分析,发现其存在下垂系数固定可能导致蓄电池过充过放以及直流母线电压偏移的缺陷,由此建立了以蓄电池荷电状态(SOC)作为中间变量实时控制下垂系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分析该模型确定了合适的参数,使多组蓄电池在电流分配的过程中实现SOC大者多放少充、SOC小者多充少放直至达到负荷电流均分;同时针对直流母线电压偏移的缺陷,在下垂控制中添加二次电压补偿,一定程度上使实际电压更加接近给定参考电压。超级电容器主要负责承担运行中经过低通滤波器分配得到的突变功率,并采用恒流控制实现其吸收与释放。在Matlab/Simulink中实现上述策略的仿真验证。接着对整体系统级协调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系统级控制是通过对系统中各分布式电源数据的采集,为设备级中各单元的控制器发出指令,实现调度功能。依据系统内功率平衡和蓄电池的SOC状态,研究了一种独立光储直流微电网的多模态运行管理的整体协调控制策略,根据各发电单元的不同控制方式将系统分为6个工作模态,达到了对系统能量合理配置的目标,实现了系统运行的高效经济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仿真模型,对上述研究的多模态运行管理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为了验证策略的实用性,在实验室搭建了独立直流微电网实验平台,以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设计了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对平台中硬件电路进行调试,并完成了两组蓄电池的恒流放电实验、传统下垂控制与所提基于SOC的改进下垂控制的对比试验,得到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周奇勋,张红,曹世宏,黎文权,曹浩翔[2](2018)在《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在线路阻抗不同情况下实现功率均分和环流抑制,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针对传统下垂法反馈信号不可能准确测到等效线路阻抗后的公共节点电压,采用逆变器输出端电压推导出了改进功率计算公式,提高了微电网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器的控制精度;针对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时不同电压等级连接线路阻抗不同引起的无功环流,设计了线路压降补偿环节,改善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针对利用低通滤波器计算功率时对并联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在传统下垂法的基础上增加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加快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消除了静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下垂控制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逆变器的功率均分和环流抑制,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岳,杨国华[3](2017)在《一种额定频率补偿的改进下垂法在分布式微电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分布式微电网控制策略对提高微电网电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传统下垂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微电网孤岛运行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时出现的频率静差问题,提出了一种额定频率补偿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实现了孤岛运行下微电网频率无静差,提高了微电网的电能质量,有利于微电网再次并网运行。在Matlab/Simulink中对改进下垂控制进行了模型搭建和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改进下垂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自动化》期刊2017年04期)

孟凡姿,孟杰,潘巧波,马乐,李春来[4](2016)在《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光伏微电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伏发电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光伏微网孤岛运行、并网运行模式下的电压型下垂法控制策略。实现了其在孤岛模式下的切入负荷的均匀分配和自身稳定运行,以及并网模式下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和最大功率输出。针对由孤岛模式到并网模式切换瞬间对配电网造成冲击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改进下垂法控制的预同步器,确保光伏微网的安全并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6年05期)

马玉娟,杨国华,周鑫,丁晓花,卫宁波[5](2015)在《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微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对提高微网可靠运行有重要意义。针对微网系统孤岛运行时分布式电源间存在环流的问题,设计了无功环流抑制环节以改进下垂控制,通过平移下垂控制曲线实现了分布式电源在并网模式下的恒功率输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并网预同步控制器,以保证并网时不会对电网产生大的冲击电流,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微网孤岛运行时无功环流的抑制、微网运行模式切换时的控制及微网并网后的恒功率控制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下垂控制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5年16期)

周鑫[6](2014)在《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光伏微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凸显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使得风能、太阳能等洁净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分布式发电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分布式发电的随机性和分散性,使得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这制约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微网是将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装置相结合,为当地负荷提供电能的一个可控的系统,它的出现不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与电网互补,提高供电可靠性。微网的运行具有联网和孤岛两种模式,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是保证微网系统发挥其诸多优势的前提。因此,建立以光伏电池为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系统运行控制仿真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从光伏微网并网系统拓扑结构出发,建立了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并采用扰动观察法实现了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考虑到在微网系统中由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输出的电流中含有大量的谐波,为降低谐波含量,通过对不同类型滤波器的分析比较,最终选择了LC型滤波器且对其参数进行了整定。其次对微网的下垂控制原理展开研究;分析了两台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在孤岛模式时影响无功功率分配的因素,在传统下垂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线路压降的改进下垂控制法,改进后的方法对于分布式电源运行在孤岛模式下的无功功率分配有明显的改善;设计了并网预同步控制器以减少系统联网瞬间产生的冲击电流对电网的影响。再次,针对微网系统与电网并网运行时的需要,通过在改进的下垂控制器中引入电压、频率参考值调整环使电源的输出功率保持恒定,实现了微网系统在并网运行时的恒功率(PQ)控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含有光伏电池的小型微网模型,将改进的下垂控制策略、并网预同步控制器和改进的恒功率控制策略应用到设计的算例中,通过对运行模式切换和负荷变化时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证明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4-03-01)

徐鹏,吴雷,杜蘅[7](2012)在《基于改进下垂法控制器的光伏并联运行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逆变电源并联运行时,各电源的输出阻抗很多情况下是同时存在阻性和感性。若仅采用传统方法来控制逆变电源系统并联运行,则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精度必然会受到影响。针对传统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并联运行控制策略,选取光伏电源作为逆变电源。搭建了并联型逆变电源装置样机,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逆变电源并联运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并联方式。(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10期)

史旺旺,刘超,冯均永[8](2012)在《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法的随机交错电流分配Boost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下垂法输出电压降低的问题,在Boost电路非线性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下垂法的DC-DC并联技术。控制系统采用叁环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使各模块根据输出电压下垂程度同时调节,补偿输出电压的下垂。引入随机技术可以实现各模块交替调节,提高了系统的稳态特性。各模块电流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精度和瞬态响应。(本文来源于《电源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姚玮,陈敏,牟善科,高明智,钱照明[9](2009)在《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典型微电网中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环流模型,并针对传统下垂法控制的微电网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调节下垂系数控制法,有效减小了微电网负荷突变等情况下母线电压幅值及频率的波动。同时,根据并联逆变器的输出无功功率调节自身输出阻抗,抑制微电网中逆变器之间的无功功率环流,减少由于无功功率环流引起的系统设备容量和线路损耗增加等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9年06期)

改进下垂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在线路阻抗不同情况下实现功率均分和环流抑制,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针对传统下垂法反馈信号不可能准确测到等效线路阻抗后的公共节点电压,采用逆变器输出端电压推导出了改进功率计算公式,提高了微电网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器的控制精度;针对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时不同电压等级连接线路阻抗不同引起的无功环流,设计了线路压降补偿环节,改善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针对利用低通滤波器计算功率时对并联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在传统下垂法的基础上增加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加快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消除了静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下垂控制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逆变器的功率均分和环流抑制,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进下垂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冰.独立直流微电网中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周奇勋,张红,曹世宏,黎文权,曹浩翔.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

[3].王岳,杨国华.一种额定频率补偿的改进下垂法在分布式微电网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7

[4].孟凡姿,孟杰,潘巧波,马乐,李春来.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光伏微电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6

[5].马玉娟,杨国华,周鑫,丁晓花,卫宁波.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5

[6].周鑫.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光伏微网并网控制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4

[7].徐鹏,吴雷,杜蘅.基于改进下垂法控制器的光伏并联运行控制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12

[8].史旺旺,刘超,冯均永.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法的随机交错电流分配Boost变换器[J].电源学报.2012

[9].姚玮,陈敏,牟善科,高明智,钱照明.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

标签:;  ;  ;  ;  

改进下垂法论文-李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