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反应论文-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

结构动力反应论文-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动力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却塔,超大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程分析

结构动力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1](2019)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叁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胡正威[2](2019)在《竖向简谐荷载下带仓上建筑的钢筒仓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带仓上建筑的钢筒仓结构具有卸料方便、占地少、装载量大和生产效率高、建造周期短的突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矿业、化工等领域中。为提高生产效益,一般会在仓上建筑安装颗粒粒径筛分装置,如震动筛等,但此种装置对仓上建筑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当前对于设有此装置的钢筒仓结构在简谐荷载[1]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者甚少。拟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2]建立一个在结构顶部设有震动筛的钢筒仓结构模型,此模型与工程实例相结合,通过施加简谐荷载作用,来模拟计算分析结构动力响应。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参照的设计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王亚娣[3](2019)在《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分析与热阻断换热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能源的减少与环境的恶化,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世界汽车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锂电池热失控而造成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却层出不穷,甚至危害到了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旦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很难实现快速降温,且成本巨大。因此,对锂电池的热失控反应进行研究,并设计出合理的热阻断换热结构,从而阻止单体热失控电池的热量蔓延至电池组其它电池,对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安全及工作可靠性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和工作:研究了锂电池的结构及其热失控原理,建立了单体锂电池过热诱导热失控反应模型,并与锂电池常规放热模型耦合,验证本文所设计的热阻断换热结构的有效性。其中,常规放热模型采用Sato提出的电池产热模型;单体锂电池过热诱导热失控分为SEI膜、正极、负极、电解质四部分反应,不同反应以温度进行划分:1)T≥90℃时,SEI膜反应开始;2)T≥120℃时,SEI膜继续反应,正负极反应开始;3)T≥250℃时,电解质反应加入。对分别处在418K,403K和373K恒温箱中的锂电池进行热失控反应分析,由仿真结果可得出:处在418K加热温度中的电池发生了热失控,电池的SEI膜、负极、正极和电解质反应都非常迅速,且放热率较高;处在408K加热温度中的电池未发生热失控,其电池的SEI膜、负极、正极反应缓慢,且放热率较低,而电解质未发生反应;处在373K加热温度中的电池,仅观察到电池SEI膜的反应变化,且其反应极其缓慢。设计原始结构和热阻断结构两种形式的水冷电池换热结构,结合常规放热与热失控放热耦合的电池模型,进行换热分析。其中,原始换热结构采用蛇形冷却片将电池热量传递至冷却液;在原始结构的基础上,热阻断结构考虑了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后的热量隔断。将一组串联的四块电池分别命名为1-4号电池,令单体电池2被针刺后引发热失控,观察在不同冷却液流量,不同冷却液温度,不同放电倍率,以及不同接触热阻下,原始结构和热阻断结构中电池1、3、4的温度变化。由仿真结果可以发现:无论冷却液流量、冷却液温度、电池放电倍率或接触热阻这些因素如何变化,由于热失控电池2放出的热量巨大且迅速,其温度都不会受到显着影响;对于原始结构中与热失控电池2相邻的两个电池1和电池3,调节冷却水流量、冷却液温度、电池的放电倍率、电池与铝片间的接触热阻都无法避免电池1或者电池3发生热失控,而热阻断换热结构可以使电池1及电池3工作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从而实现了单体电池热失控时对其余单体电池的热阻断保护,改善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周国栋[4](2019)在《考虑流固动力耦合的饱和土体内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大力发展地下交通新途径的趋势日益增高,修建大型跨海跨江隧道已经是未来国内外交通建设的主要规划目标。然而,国内很多地区处在地震烈度较高且震害机率较大的地震带上,且近几年频发的高强度地震灾害表明,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是土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考虑流固动力耦合情况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Biot多孔介质动力理论,借助在解决多场耦合作用问题上有巨大优势的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情况下的饱和土体内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情况进行研究模拟分析。具体研究工作包括:1.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在求解多场耦合问题上的优势,通过对Comsol提供的PDE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Biot饱和多孔介质u-w流固耦合形式下波动方程的求解。2.建立基于Comsol软件的饱和多孔介质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的施加方法以及相应波动输入方式,实现了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饱和土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通过与典型内源、外源问题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3.建立饱和土体一隧道结构的Comsol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模拟分析了在P波以及SV波作用下,不同隧道埋深和不同土体性质条件下结构在位移、应力以及孔隙水压力几个方面的地震动力响应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两种不同地震波(P波和SV波)作用下,结构整体的位移时程变化趋势与输入地震波的位移时程变化趋势相近,且当隧道的相对埋深和土体的弹性模量增大时,隧道结构的整体位移响应有减弱的趋势。(2)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结构在两种不同地震动力作用时,各关键节点的应力及结构外侧的孔隙水压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往复波动情况。因此,仅通过改变埋深来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是不全面的,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多种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结构的最佳埋深。(3)地震作用下,结构和土体的相对刚度(柔度比)对隧道抗震性能的影响十分显着,当柔度比增加时,结构各处的应力及外侧孔隙水压会随之减小,且应力最大减幅达到47.7%。隧道结构对于周围土体的柔性越大,即柔度比越大,结构的抗震性越优。而仅增加结构的强度,会使其柔度比降低,并不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闫秋实,吕辰旭[5](2019)在《地铁区间隧道结构内爆炸动力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动力分析有限元软件LS-DYNA3D,对北京某一地铁区间隧道进行了内爆炸效应数值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该地铁区间隧道模型在TNT炸药当量为10、20、30、40 kg药量下,炸药离隧道底面为1.1 m的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以及破损情况。得到了结构在不同当量TNT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结果,研究了隧道结构在不同的炸药当量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对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分析得到结论:在10 kg的等效TNT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和塑性应变发展都很小,结构没有发生任何破坏;在20 kg的等效TNT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和塑性应变相应增大,但是结构没有发生破坏;在30 kg的等效TNT作用下,结构的变形进一步增大,塑性应变继续累积,结构的底部发生了局部的破坏;在40 kg的等效TNT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已经超出了地铁设计规范的变形要求,塑性区域进一步扩大,结构的底部发生的局部的破坏区域也进一步增加,计算结果可以为地铁区间隧道的内爆炸研究和抗爆设计提供的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5期)

傅东阳,谷音[6](2019)在《基于有限元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山岭隧道地震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山岭隧道围岩及覆土层高度较大时,规范地震力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山岭隧道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计算,与规范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山岭隧道结构动力反应特点,总结了公路山岭隧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研究了围岩高度对衬砌破坏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不同围岩高度的隧道横断面,埋置深度越大,内力峰值总体继续增大,但是在超过某数值后,增加的速度会减弱。该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公路山岭隧道考虑复杂地基地质条件有明显变化以及覆土层为非对称的情况,为山岭隧道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曹宇腾,曲哲,纪晓东[7](2018)在《考虑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非结构构件动力加载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方面的实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介绍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非结构构件模拟器的加载制度(UB-NCS加载制度)。在此基础上,为了考虑结构特性对非结构构件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建议以结构在大量地震动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反应为依据,确定楼面峰值加速度和最大层间位移沿结构高度方向的分布函数。将其用于UB-NCS加载制度,可得到针对某一具体结构中位于某一楼层的非结构构件的位移时程加载曲线。该方法在对非结构构件进行检测加载时,能够考虑其所在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可用于研究不同的结构体系或地震损伤控制技术在减轻非结构震害方面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左熹,毛昆明,周恩全[8](2018)在《基于液化效应的地下结构动力反应及简化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液化条件下的地下结构动力反应以及得到相应的简化分析方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基于ABAQUS软件平台,获得了液化场地的孔压效应,得出了液化场地对地下结构动力作用影响,分析了地下结构的损伤特性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场地的液化区域逐渐增大,孔压比的极大值区域出现在地下结构顶板上方;由于上覆土层的影响,地下结构的损伤以压缩损伤为主;在相同地震动作用下,液化场地中的地下结构损伤程度大于非液化场地中的地下结构损伤程度,并且得出地下结构的变形是以侧向变形为主。针对液化场地对地下结构的作用效应,建立土-地下结构体系的简化力学模型,得出液化土体中地下结构侧向变形的解析解,并通过了数值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简化分析方法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何礼彪[9](2018)在《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功率谱作为地震输入谱,通用随机过程中反应谱的分析方法,对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文中首先用整体分析法说明了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之间作用的内在关系,建立了土—桩—结构动力之间作用的计算模型;然后基于土体、结构本构模型,建立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运动方程,并说明用混合法对该方程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以一框架结构体系为例,探讨了不同模型中桩体的剪应力幅值沿桩长的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5期)

杨健彬,陈晓磊,薛峰,傅剑平[10](2018)在《考虑钢筋屈曲的框架结构在大震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钢筋在反复受力下试验结果为依据,修正了PERFORM-3D有限元软件中考虑钢筋屈曲模型的计算参数,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PERFORM-3D有限元软件,对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不同烈度区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可考虑钢筋屈曲的大震作用下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框架梁、柱端控制截面的纵向钢筋在大震作用下受压屈曲后仅能提供有限的抗压能力,一旦控制截面中的受压钢筋屈曲,框架结构将会比不考虑钢筋屈曲的更早发生破坏;此外,不同烈度区的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面运动越大,钢筋屈曲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越大,结构所表现出的抗震性能就越差。(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8年04期)

结构动力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带仓上建筑的钢筒仓结构具有卸料方便、占地少、装载量大和生产效率高、建造周期短的突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矿业、化工等领域中。为提高生产效益,一般会在仓上建筑安装颗粒粒径筛分装置,如震动筛等,但此种装置对仓上建筑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当前对于设有此装置的钢筒仓结构在简谐荷载[1]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者甚少。拟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2]建立一个在结构顶部设有震动筛的钢筒仓结构模型,此模型与工程实例相结合,通过施加简谐荷载作用,来模拟计算分析结构动力响应。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参照的设计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动力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华南地震.2019

[2].胡正威.竖向简谐荷载下带仓上建筑的钢筒仓结构动力反应分析[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9

[3].王亚娣.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分析与热阻断换热结构设计[D].吉林大学.2019

[4].周国栋.考虑流固动力耦合的饱和土体内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闫秋实,吕辰旭.地铁区间隧道结构内爆炸动力反应研究[J].混凝土.2019

[6].傅东阳,谷音.基于有限元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山岭隧道地震反应[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曹宇腾,曲哲,纪晓东.考虑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非结构构件动力加载制度[J].世界地震工程.2018

[8].左熹,毛昆明,周恩全.基于液化效应的地下结构动力反应及简化分析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

[9].何礼彪.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

[10].杨健彬,陈晓磊,薛峰,傅剑平.考虑钢筋屈曲的框架结构在大震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J].特种结构.2018

标签:;  ;  ;  ;  

结构动力反应论文-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