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彝语论文-沐华

峨山彝语论文-沐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峨山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彝语,山苏话,纳苏话,小称

峨山彝语论文文献综述

沐华[1](2016)在《浅议峨山彝语土话小称》一文中研究指出峨山彝语土话的小称和北京话的儿化有类似的语言现象,从语言表意功能可以把峨山彝语山苏话中的[a~(21)]尾音和纳苏话中的[zo33]尾音的语言现象可视为"小称"结构,本文初略探讨其中小称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03期)

罗江文,罗雅馨[2](2014)在《峨山彝语地名的文化语言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其命名与彝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峨山彝族社会历史风貌、语言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罗江文,卓琳[3](2013)在《从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看彝语和汉语的接触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亲属称谓词属于词汇系统的基础部分,产生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较为稳固。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亲属称谓系统受汉语亲属称谓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异和转用;同时,受彝语亲属称谓影响,峨山汉语方言亲属称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特点。彝、汉亲属称谓的互动,既体现了语言的相互影响,也体现出文化的交融。(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卓琳,赵锦华[4](2013)在《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一个完整齐备、有固定规则的严密的系统,包含了上至曾祖辈、下至曾孙辈共七代的血亲称谓。在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下,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对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雅音,郭晶萍,沐华[5](2009)在《峨山彝语的语言通解度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苏(na33su33)、聂苏(nie33su33或称尼苏ni33su33)、山苏(或称勒苏le33su33)是峨山县内的3个主要彝族支系。运用语言通解度测试(Recording Test Testing)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纳苏和聂苏彝语的通解度相当高,而山苏彝语和纳苏、聂苏彝语的相通性不高。(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鲁国贵[6](2008)在《峨山彝语宗亲称谓语及其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谓语具有系统性和民族性。称谓语尤其是亲属称谓语,一直是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课题。彝语宗亲称谓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彝族及彝族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文章主要分析的是峨山彝语宗亲称谓语系统,并试图从彝族传统文化及彝族文化的发展探寻彝语宗亲称谓语的文化内涵。本文共分叁章。第一章分析归纳出了峨山彝语宗亲称谓系统,对彝语宗亲称谓语的泛化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彝语宗亲称谓语汉语借词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把对彝汉英宗亲称谓语的使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二章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峨山彝语宗亲称谓语。峨山彝语宗亲称谓语反映出了其民族的宗族观念、家庭制度及结构。彝语宗亲称谓语还折射出了彝族的祖先崇拜、伦理道德及其语言禁忌。第叁章着重探究分析峨山彝语宗亲称谓语的泛化和彝语宗亲称谓语汉语借词。本章既探讨彝语宗亲称谓语泛化及其汉语借词的使用规律和使用情况,又从文化学的角度探索其原因。(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25)

峨山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其命名与彝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峨山彝族社会历史风貌、语言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峨山彝语论文参考文献

[1].沐华.浅议峨山彝语土话小称[J].中国民族博览.2016

[2].罗江文,罗雅馨.峨山彝语地名的文化语言学解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罗江文,卓琳.从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看彝语和汉语的接触与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

[4].卓琳,赵锦华.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

[5].张雅音,郭晶萍,沐华.峨山彝语的语言通解度调查报告[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

[6].鲁国贵.峨山彝语宗亲称谓语及其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内涵[D].云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峨山彝语论文-沐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