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移动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事件,概念框架,概念结构
空间移动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1](2012)在《空间移动事件概念框架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认知语言学为主流的当代语言学研究重在从概念的角度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空间移动事件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活动之一,对其概念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介绍四种移动事件概念框架理论,包括以Fillmore为代表的"源点—途径—目标"概念框架、Talmy的"移动主体—移动—路径—参照物"概念框架、Jackendoff对移动事件的"功能—论元"阐释、以及Langacker对移动事件的"移动者在单位时间段内的一系列位置变化"的阐释,并简要评价四种理论对于移动事件概念结构描述的充分性、合理性以及解释跨语言移动事件表达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2年04期)
黄月华,白解红[2](2010)在《趋向动词与空间移动事件的概念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参照与突显两个认知机制入手对10个简单趋向动词所表达的基本趋向概念形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趋向概念的形成一方面基于不同的空间移动经验,另一方面则主要基于不同的参照结构以及对不同空间移动要素的突显。(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吴建伟[3](2008)在《英汉叙事语篇空间移动事件对比研究:语义句法接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Talmy(1975, 1985, 1991)着名的“附加语构架语言”和“核心语构架语言”语言类型学区分为基本框架,基于对英语和汉语叙事语篇的分析,旨在对比英语与汉语在表达空间移动事件上的异同。Talmy认为汉语属于“附加语构架语言”。这一论断引发了诸多争论(Shen 2003, Tai 2003)。在对Talmy的以上观点进行评价之前,我们对英语和汉语表达空间移动事件的特点做了综合考查。首先,从词库大小的角度出发,对比两种语言如何实现空间移动事件的词化。我们发现,和英语比较,汉语拥有较多的固有“路径”动词,这些动词使用活跃,可以细分为叁类,即:一般“路径”动词、指向动词、指示动词。这叁类动词中的任一个都能够独立做谓语动词,通常后跟一个表“背衬”的宾语。第叁类动词可与第一或第二类动词并列组合,叁类动词也可以依序并列组合。而且第二和第叁类动词各自以及第一和第叁类的并列组合的前面可以出现一个“方式”动词。汉语拥有与英语相当的表示一般“方式”的动词。汉语使用者运用动词并列式结构和连动式结构表达“方式”。在两类结构中,“方式”动词始终居首。英语与汉语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语义精细的“方式”动词上面。汉语使用者通常借助于副词、形容词、以及状语从句来表达“方式”,以消解因为同时表达“方式”的精细语义和“路径”产生的困难。而对英语使用者而言,这些方式多半是用来加强语句中已有的“方式”意义的。接下来采用“构式”的方法考查复杂空间移动事件,我们具体考查了英语里的致使移动结构(Goldberg 1995, 2006)和汉语里的“把”字结构。我们发现英语的致使移动结构体现了更高程度的“概念合并”(Fauconnier 1997, Fauconnier and Turner 2002)。英语的致使移动结构和汉语的“把”字结构都在句法上凸显了“被致使”和“致使”。我们还考查了在一个小句之内可以出现几个“背衬”。英语可以由一个“方式”动词统引最多可达叁个的“背衬”,同时还可以辅以多个表“路径”的成分。相对于此,汉语通常需要一个动词引出每一个“背衬”宾语或空间介词词组。这样一来,英语使用者可以较为容易地在一个小句之内表达具体而微的“路径”,而汉语使用者常常把一个复杂的“路径”化整为零,依序呈现,甚至有时候汉语使用者会略去某一两个“路径”段。最后我们通过分析《红楼梦》的两种译文检验研究发现。我们发现两种译文的共性对比于原文,恰可以佐证研究发现。我们认为研究发现可以应用于翻译评析。本论文以认知为视角,聚焦在语义-句法接口。从语言类型区分的角度讲,汉语更像是“核心语构架语言”。但是,我们认为与其把一个界定明确的范畴强加在语言之上,不如考查那些共同勾画出一种语言样貌的语义和句法因素更具有意义。所以本论文是一种动态的描述。(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11-01)
空间移动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参照与突显两个认知机制入手对10个简单趋向动词所表达的基本趋向概念形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趋向概念的形成一方面基于不同的空间移动经验,另一方面则主要基于不同的参照结构以及对不同空间移动要素的突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移动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空间移动事件概念框架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2012
[2].黄月华,白解红.趋向动词与空间移动事件的概念化[J].语言研究.2010
[3].吴建伟.英汉叙事语篇空间移动事件对比研究:语义句法接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