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筠赋论文-杨会敏

许筠赋论文-杨会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许筠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许筠,赋作,骚怨精神,现实意义

许筠赋论文文献综述

杨会敏[1](2010)在《朝鲜文人许筠赋作论析——兼论与中国赋体文学之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文人许筠《惺所覆瓿稿》卷叁共收有9篇赋,赋作通过直抒胸臆,虚幻式的梦幻神游,写实性的纪游征行、寄情景物,怀古伤今及友情酬唱的方式表达了他遭受贬谪、感士不遇的骚怨精神,并且通过自身的遭遇与经历,写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独特的感受与把握,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辞赋还表现出鲜明的崇情色彩和载道思想,这既与他在接受中国传统诗论基础上形成的自己独特的"性情观"和"载道观"这一内因有关,也与中国明代前后七子辞赋复古这一外因有关。另外,许筠善于从中国辞赋中汲取众家之长,自成一家,其赋作在朝鲜赋坛上独树一帜。(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张楠[2](2009)在《许筠赋对中国赋的借鉴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朝两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赋”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体,倍受两国文人的重视,是中韩两国古代文学史的宝贵遗产。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蛟山、惺所、白月居士等,是朝鲜王朝中期着名的文学家。他学识文才极高,得到时人和后人的公认,是李朝汉文学者的典范。许筠流传后世的作品数量颇多,体裁广泛,内容深刻,其中“赋”有九篇。许筠赋以抒情为主,但在主题侧重方面各有不同,是作者现实经历的折射和真实心境的表达。朝鲜赋是中国赋的后生,许筠更是有着极深慕华情结的文人,因此在他的赋中自然少不了对中国优秀赋作的模拟和借鉴。许筠赋均采用了中国赋的传统形式“骚体”和“文体”。骚体赋长于抒情,尤其是哀怨之情。许筠的《东征赋》纪行抒情,《思旧赋》感时伤事,《北归赋》、《续静姬赋》感士不遇,《梦游鍊光亭赋》借梦境抒情,《梦归赋》感叹人生,这种种人生的情感体验用含蓄深婉、一唱叁叹的骚体形式表现出来是最为恰当的。许筠另外的叁篇赋——《竹楼赋》、《东林城赋》、《次别知赋寄吊诡石洲二友》采用的是文体赋的形式,在这叁篇作品中,作者根据描写、叙述、抒情的不同需要,灵活地变换句式,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许筠赋对中国赋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不少借鉴。他运用中国汉代大兴的模拟的手法成功地创作了《思旧赋》和《续静姬赋》,两篇赋从题目到体例都承袭中国的《思旧赋》与《静姬赋》,以此种形式来表达自己与所模仿作家的异代同悲。此外,他还借鉴铺陈手法进行景色、场面、行迹等方面的铺叙,构成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运用中国赋经常采用的讽喻、夸张、渲染、曲笔、虚构、运用意象等艺术手法作为文章的主要表现方式,为其作品增色不少。除此之外,他还借鉴了一些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加深了其赋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许筠赋对中国赋在各方面的借鉴是极为成功的,许筠的汉文化底蕴也是极为深厚的。当然许筠赋的成功创作并不仅仅依赖于对中国赋的借鉴,更在于他在融会贯通中国赋创作的传统技巧后,能够旧瓶盛新酒,以新的方式来应用,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他将中国长篇赋中出现的五行方位象征的意义和情感分割并应用于独立的篇幅短小的篇章中,使几篇单独的作品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以及情感体系。而且,他还将自己的作品全部采用叹息式的结尾,形成自己赋作品独特的叹息式结尾的形式。许筠将中国赋的技巧灵活应用,形成自我风格的创新实为不易。探寻出许筠赋的创作风格,不仅对于中韩比较文学中许筠的研究领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更能够由此窥见朝鲜赋的创作概况,为人们以后进行中朝赋文学比较提供可资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9-05-31)

许筠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朝两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赋”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体,倍受两国文人的重视,是中韩两国古代文学史的宝贵遗产。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蛟山、惺所、白月居士等,是朝鲜王朝中期着名的文学家。他学识文才极高,得到时人和后人的公认,是李朝汉文学者的典范。许筠流传后世的作品数量颇多,体裁广泛,内容深刻,其中“赋”有九篇。许筠赋以抒情为主,但在主题侧重方面各有不同,是作者现实经历的折射和真实心境的表达。朝鲜赋是中国赋的后生,许筠更是有着极深慕华情结的文人,因此在他的赋中自然少不了对中国优秀赋作的模拟和借鉴。许筠赋均采用了中国赋的传统形式“骚体”和“文体”。骚体赋长于抒情,尤其是哀怨之情。许筠的《东征赋》纪行抒情,《思旧赋》感时伤事,《北归赋》、《续静姬赋》感士不遇,《梦游鍊光亭赋》借梦境抒情,《梦归赋》感叹人生,这种种人生的情感体验用含蓄深婉、一唱叁叹的骚体形式表现出来是最为恰当的。许筠另外的叁篇赋——《竹楼赋》、《东林城赋》、《次别知赋寄吊诡石洲二友》采用的是文体赋的形式,在这叁篇作品中,作者根据描写、叙述、抒情的不同需要,灵活地变换句式,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许筠赋对中国赋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不少借鉴。他运用中国汉代大兴的模拟的手法成功地创作了《思旧赋》和《续静姬赋》,两篇赋从题目到体例都承袭中国的《思旧赋》与《静姬赋》,以此种形式来表达自己与所模仿作家的异代同悲。此外,他还借鉴铺陈手法进行景色、场面、行迹等方面的铺叙,构成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运用中国赋经常采用的讽喻、夸张、渲染、曲笔、虚构、运用意象等艺术手法作为文章的主要表现方式,为其作品增色不少。除此之外,他还借鉴了一些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加深了其赋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许筠赋对中国赋在各方面的借鉴是极为成功的,许筠的汉文化底蕴也是极为深厚的。当然许筠赋的成功创作并不仅仅依赖于对中国赋的借鉴,更在于他在融会贯通中国赋创作的传统技巧后,能够旧瓶盛新酒,以新的方式来应用,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他将中国长篇赋中出现的五行方位象征的意义和情感分割并应用于独立的篇幅短小的篇章中,使几篇单独的作品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以及情感体系。而且,他还将自己的作品全部采用叹息式的结尾,形成自己赋作品独特的叹息式结尾的形式。许筠将中国赋的技巧灵活应用,形成自我风格的创新实为不易。探寻出许筠赋的创作风格,不仅对于中韩比较文学中许筠的研究领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更能够由此窥见朝鲜赋的创作概况,为人们以后进行中朝赋文学比较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许筠赋论文参考文献

[1].杨会敏.朝鲜文人许筠赋作论析——兼论与中国赋体文学之关联[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张楠.许筠赋对中国赋的借鉴与创新[D].延边大学.2009

标签:;  ;  ;  ;  

许筠赋论文-杨会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