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姜黄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姜黄酮,提取工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生姜黄酮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赵雨,普玲玲,王李雪[1](2018)在《生姜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生姜黄酮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及析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安排试验,根据Box-Behnken试验的数据构建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模拟提取过程中对黄酮得率影响显着的因子与黄酮得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生姜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生姜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9%,提取温度63℃,料液比1∶37(g/mL),提取时间90 min。此时,生姜黄酮得率可达14.685 2 mg/g。试验结果可为生姜黄酮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22期)
孙晓玲[2](2018)在《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生姜总黄酮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生姜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浓度、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生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得最优提取条件:乙醇浓度为35%,pH为5.0,酶添加量为1.5%,提取温度为50℃,固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2h,生姜总黄酮提取率为0.79%。对比试验证明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的生姜总黄酮提取率高于超声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结果证明利用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生姜中总黄酮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8年11期)
李会端,江岸,余建中[3](2017)在《生姜总黄酮甲醇浸提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姜为试材,甲醇水溶液为溶剂,采用浸提法提取总黄酮,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生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总黄酮提取液,设计体外抗氧化试验,探究了甲醇浸提生姜总黄酮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过程及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期为生姜作为调味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开发应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础。结果表明:甲醇浸提生姜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3∶30g·mL~(-1)、浸提温度60℃和浸提时间3.0h,在此条件下,试验测得总黄酮得率最大值为0.497%。与多元响应模型理论预测值0.538%吻合良好,佐证了响应面分析是一种多变量复杂工艺过程优化的有效方法,获得的多元回归模型对目标响应值具有精准的预测作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相同浓度的3种抗氧化剂对·OH清除活性依次为抗坏血酸>BHT>生姜总黄酮,3种抗氧化剂的浓度和清除率有显着的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23期)
吴玲[4](2017)在《生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生姜为原料,对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粉碎粒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生姜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并对生姜总黄酮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粉碎粒度为60目、乙醇浓度为70%、液料比为15∶1、提取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生姜中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1.52%;提取的生姜总黄酮溶液在避光和80℃以下的条件下稳定性良好,而光照和温度超过80℃则出现少量降解。该研究为生姜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7年12期)
梅邢,汪琼,田瑞,李伟[5](2017)在《不同品种生姜粗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比较分析了品种对生姜粗黄酮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凤头姜老姜、凤头姜仔姜及黄爪姜老姜为原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叁种不同生姜粗黄酮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双氧水的清除作用和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老姜黄酮的抗氧化效果优于仔姜,但在DNA损伤体系中,仔姜的保护效果要显着优于老姜。就品种而言,在双氧水体系中不同品种生姜粗黄酮的抗氧化效果差异不显着,其它叁个体系差异性均达到了显着水平;在羟自由基、双氧水和DNA损伤保护作用体系中,凤头姜抗氧化效果优于黄爪姜的,但黄爪姜老姜粗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要略优于凤头姜的,但在0.01水平上差异并不显着。综合比较发现品种和成熟期对生姜粗黄酮抗氧化效果均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文培蓉,刘欣[6](2017)在《生姜黄酮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姜作为实验材料,采取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生姜中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黄酮的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溶剂的浓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实验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提取溶剂为乙醇∶固液=1∶25、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温度为50℃、浓度为80%,在此条件下生姜黄酮提取率最高为2.63%。(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7年12期)
皇甫阳鑫,闫慧云,高子怡,王迎进,赵二劳[7](2017)在《生姜中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姜是我国资源极为丰富的一种药食同源食品,生姜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功能活性,有广阔的应用市场。本文概述生姜中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为生姜黄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姜辉煌,侯爽,周祉延,李强,周长征[8](2016)在《L_(16)(4~5)正交实验优化鲜生姜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用不同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从鲜生姜中提取黄酮物质的工艺条件。方法:选用芦丁作为标准对照,采用回流提取法,以紫外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选取切片厚度、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等进行正交实验的方法学考察,得到最佳工艺流程。结果:鲜生姜原料切片厚2 mm,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80℃,固液比1:5 g/mL,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收率最高。(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6年05期)
周丹红,王耀,王大山,邢廷廷[9](2016)在《正交试验优选生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运用微波辅助处理浸提法,探讨生姜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200 W、微波处理时间70 s、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为30 min,这种工艺可使黄酮提取率达到最好。(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高红岩[10](2016)在《生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生姜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生姜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了生姜总黄酮在蔗糖、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生姜黄酮在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为75℃、时间为4 h时的提取量为最佳,提取量达2.14%。生姜黄酮在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中较为稳定,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极不稳定。结论:生姜中黄酮类化合物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生姜黄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生姜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浓度、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生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得最优提取条件:乙醇浓度为35%,pH为5.0,酶添加量为1.5%,提取温度为50℃,固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2h,生姜总黄酮提取率为0.79%。对比试验证明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的生姜总黄酮提取率高于超声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结果证明利用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生姜中总黄酮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姜黄酮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赵雨,普玲玲,王李雪.生姜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2].孙晓玲.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生姜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8
[3].李会端,江岸,余建中.生姜总黄酮甲醇浸提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清除活性[J].北方园艺.2017
[4].吴玲.生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7
[5].梅邢,汪琼,田瑞,李伟.不同品种生姜粗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17
[6].文培蓉,刘欣.生姜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2017
[7].皇甫阳鑫,闫慧云,高子怡,王迎进,赵二劳.生姜中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7
[8].姜辉煌,侯爽,周祉延,李强,周长征.L_(16)(4~5)正交实验优化鲜生姜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J].西部中医药.2016
[9].周丹红,王耀,王大山,邢廷廷.正交试验优选生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广州化工.2016
[10].高红岩.生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6
标签:生姜黄酮; 提取工艺;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