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临界点论文-赖嘉威

相变临界点论文-赖嘉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变临界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热效应,相变,临界行为,熵

相变临界点论文文献综述

赖嘉威[1](2018)在《铁基和锰基磁热材料中相变和临界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其零排放、高效率的优势,室温磁制冷技术被认为是新一代的新型制冷技术,可应用在在空调、家用冰箱、冷库等储能技术中。磁制冷技术是通过利用巨磁热材料中由磁场可以引发温度变化的这个特性来工作。巨磁热效应起源于材料的磁结构相变,一般来说,磁结构相变可以分为一级磁结构相变和二级磁性相变。一级磁结构相变可提供大的磁熵变,但通常伴随着大的磁滞和热滞,从而显着降低了制冷效率。尽管二级磁性相变没有磁滞和热滞,但磁熵变和绝热温变通常还不够大。因此,最佳的磁热材料应该是在一级磁结构相变和二级磁性相变的相变临界点处附近寻求,这样可以同时获得具有小磁滞和巨磁熵变的材料。在本论文中,系统地研究通过改变化学计量,退火温度和时间以及掺杂钒,来调控铁基和锰基合金中的相变和临界现象。当上述参数得到精确和细微的调控之后,可以制备在临界点附近具有优异性能的磁热材料。首先,可以通过微调非化学计量La_(1-x)Fe_(11.4+x)Si_(1.6)(x=0,0.05,0.10,0.15和0.20)合金中的Fe/La比来调控从一级磁结构相变到二级磁性相变的转变。通过添加过量的Fe原子来获得接近化学计量比的NaZn_(13)型相。当x值从0.00增加到0.20时,由于晶格收缩,居里温度(T_C)从198.6上升到216.6K,磁熵变(|ΔS_M|)在0-2 T时由18.4降低到8.0 J/(kg·K),在0–5 T时由22.5降低到13.8 J/(kg·K),这是由于一级巡游电子转变(IEM)变为二级磁相变的原因。它们的有效制冷功率在0-5 T时从347.6降至为245.9 J/kg,这与Gd_5Si_2Ge_(1.9)Fe_(0.1)的值相当。在La_(1-x)Fe_(11.4+x)Si_(1.6)中,诱导从一级到二级的转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NaZn_(13)相的Fe/La比率。当x的值由0.00增加到0.20时,热滞减小了87%到0.3 K,磁滞减少了90%,在0-5 T时只有1.4 J/kg;在相变的临界区域,x=0.15的材料可获得巨磁热效应(T_C=205.6 K),在0-2 T时时,磁熵变为11.8 J/(kg·K),磁滞为3.01 J/kg,热滞为1.9 K。这类相变临界区域的材料可望在磁制冷技术中得到应用。其次,系统地研究了Fe_2P型(Mn,Fe)_2(P,Si,B)基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磁相变的关系。在这些合金中,含有Fe_2P型主相和(Fe,Mn)_5Si_3型和Fe_2MnSi型两种杂相。研究表明,硼在电弧熔化过程中有助于形成Fe_2P型相。随着退火温度从1123 K升高到1423 K,Mn_(1.15)Fe_(0.85)P_(0.55)Si_(0.45)合金的T_C从302.0降低到270.5 K,|ΔS_M|随退火温度线性增加,表明一级相变得到强化。对于在1423 K下退火不同保温时间的Mn_(1.15)Fe_(0.85)P_(0.52)Si_(0.45)B_(0.03)合金,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在退火48 h后|ΔS_M|达到最大值。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差异会影响合金中Fe_2P型主相的Si含量,从而进一步决定了材料的居里温度、热滞和一级磁结构转变的强度。随后,研究了Mn_(1.2-x)V_xFe_(0.75)P_(0.5)Si_(0.5)(x=0.00,0.01,0.02,0.03,0.04,0.05)合金在1323,1373和1423 K退火温度下,V取代Mn的影响。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V取代量,研究发现当Mn被V取代时,磁热效应得到增强但不会增大热滞。V的取代使得晶体结构中的a轴减小和c轴增加,进而导致T_C降低。最优的组合是1323 K退火的x=0.02的合金,其性能与MnFe_(0.95)P_(0.595)Si_(0.33)B_(0.075)合金的性能相当,说明Mn_(1.2-x)V_xFe_(0.75)P_(0.5)Si_(0.5)合金是在室温附近很有应用前景的磁制冷材料之一。在MnFe_2(P,Si,B)体系中,其大热滞后会严重阻碍热交换效率,因此限制了磁制冷在高频下的应用。最后,研究表明在Mn_(1-x)V_xFe_(0.95)P_(0.593)Si_(0.33)B_(0.077)和Mn_(1-x)V_xFe_(0.95)P_(0.563)Si_(0.36)B_(0.077)合金中,由于潜热降低,用Mn代替V可以进一步降低MnFe_2(P,Si,B)体系的热滞。引入V会增加由磁场诱导相变温度的漂移和每分子单位的磁矩。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接近了临界相变点,达到了降低热滞的下降却不损失巨磁热效应的目的。最后获得了在1 T下具有超低滞(0.7 K)和2.3 K的巨绝热温变的材料,使得这类合金有望成为使用永磁体的商用磁制冷冰箱的候选者。(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30)

贺创业,吴晓光,汪金龙,陈启明,郑云[2](2016)在《A≈190区原子核形状相变临界点X(3)对称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处在原子核形状相变临界点的原子核引起了核物理学理论家和实验家的广泛关注。最近研究发现~(186)Pt原子核具有较好的X(3)对称性,基于能级寿命测量数据对~(186)Pt的X(3)对称性进行了讨论。为更好地理解该核区原子核的转动行为,对临近核~(189)Pt、~(180)Pt进行了系统学研究。通过寿命测量的数据,检验了~(186)Pt是否具有X(3)对称性。从能谱上看,虽然~(186)Pt与X(3)对称性非常符合,然而它的电磁跃迁概率特征与X(3)对称性不符,经TRS计算,~(186)Pt具有很软的γ形(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6年00期)

李红梅,卜恒勇,李萌蘖[3](2015)在《合金成分对低合金钢相变临界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和线性拟合对核电用SA508Ⅲ钢进行成分设计,研究了C、Si、Mn、Cr、Ni和Mo六种合金元素对相变临界点Ae1和Ae3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Ae1和Ae3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可以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SA508III钢进行成分优化,通过较少的试验即可获得各因素对相变临界点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以及临界点的回归方程。另外,对于该低合金钢来说,其合金成分的小幅变化(<1 wt.%)即可使相变临界点的变化幅度超过30℃。(本文来源于《一重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张宇,赵允,安阳,李盛新,徐佳[4](2014)在《U(2)振动子模型中的量子相变与临界点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U(2)振动子模型在大N极限以及有限N情况下的量子相变行为,并讨论了临界点对称性概念在一维系统中的适用性.通过对U(2)振动子模型的势能结构,低激发谱等动力学性质的分析,我们发现系统在临界点处是最容易激发的,其低激发动力学特征可以由E(1)临界点对称性近似地描述,但随着激发能增加,近似逐渐破坏.进一步我们又数值分析了临界点处能谱的玻色子数依赖规律,结果表明二级相变临界点处的能谱随玻色子数变化的指数规律是不依赖维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4年05期)

韩舒[5](2014)在《有限尺度系统二级相变临界点和一级相边界的实验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宇宙形成的初期物质世界是由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组成。上世纪70年代,李政道等人预言,通过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可以产生高温高密的环境,使强子物质发生相变,由强子态转变成禁闭解除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物理学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强相互作用(QCD)相变的相图,寻找相变临界点和相边界。研究发现,守恒荷(如净重子数,净电荷数和净奇异数)分布的高阶矩比值对QCD相变具有敏感性,在QCD相变临界点处可能会有非单调行为或者符号改变。因此,高阶矩是探寻QCD相变临界点的一个重要的观测量。但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系统的尺度及演化时间都是有限的,系统不可能达到无限大。相比于宇宙来说,在相对论碰撞中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动力学时空尺度与其相差20个数量级。对于有限尺度的系统,关联长度受有限的系统尺度和有限的演化时间的影响,在临界点处不是无限大的。由非单调行为或者符号改变判断的临界点是赝临界点,与热力学极限下的临界点发生了偏移。因此本文指出通过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确定QCD相变临界点时,有限尺度效应是不可忽略的。我们知道有限尺度系统在临界点附近具有有限尺度标度行为,标度函数在临界温度处是一个常数。因此考虑不同尺度的系统,标度后的临界观测量对温度依赖的曲线会在临界温度处交于一点,这点被称为不动点。如果我们找到了不动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临界温度。如何找不动定点呢?我们定义了一个量D,它可以定量的描述不动点行为。对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系统,由于存在实验测量误差,曲线并不会真正交于一点。实际上,考虑不同尺度的系统,标度后的临界观测量在临界点的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当D的值约等于1时,我们就说此时存在不动点。我们还给出了通过D求临界温度、临界指数和判断相变级数的方法。我们以发生二级相变的二维伊辛模型和发生一级相变的叁维叁态Potts模型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从模型计算结果来看,当点的分布宽度越窄,D的值越接近1,当点的分布宽度越宽,D的值就越大。并且我们发现D对不动点很敏感,当点分布的宽度稍微增大一点时,D的值就会增大很多。该方法对寻找QCD临界点和相边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赵雅文,宋庆功,李炜娜[6](2011)在《把握舆情转化临界点 讲求舆论引导艺术性——物质相变规律对舆论引导的借鉴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物质相变视角出发,探讨舆论静态、动态与雪崩叁种形态的转化与演变,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洞悉到舆论相变的前提因素及其产生的归因。通过对舆论相变的序参量和临界点的探讨,提出了政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加速信息公开制的必要性等建设性观点。(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1年03期)

王双进,李凌云,冯磊,何文辰[7](2008)在《用临界点附近的涨落讨论Landau相变理论适用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Landau相变理论是研究晶体各种结构相变的有力工具.在临界点附近某些序参量的涨落很大,导致Landau相变理论失去作用.在自由能密度的展开式中需要考虑Ginzburg梯度项,通过对相对几率和关联函数的傅里叶分量来分析临界点附近的序参量的涨落,并由此得出Landau相变理论的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宋耀祖,张鸿凌,张卫,焦天锋[8](2001)在《临界点附近气—液相变过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对氟利昂—13在临界点附近的气液相变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该实验的装置、原理,并给出了氟利昂—13气液相变过程在临界点附近的数字散斑干涉图象及计算结果。获得了氟利昂—13全场的密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还获得了气液两相界面厚度及其随温度的变化和临界乳光现象。本文的工作为深入研究气液相变过程在临界点附近的微观机理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条件。(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1年S1期)

邵元智,蓝图,林光明[9](2001)在《叁维动态Ising模型中的非平衡相变:叁临界点的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叁维动态Ising模型中的非平衡相变 ,用统计的观点研究了序参量的大小和分布以描述该相变过程 .保持温度和外场频率不变 ,改变外场大小使之由小到大变化 ,序参量由非零值变成零值 .在低温阶段 ,序参量呈非连续变化 ,为典型的非连续相变 ,在高温阶段 ,序参量呈连续变化 ,为典型的连续相变 .本文确定了界定非平衡转变的相界 ,并进一步确定了相界上区分非连续 连续相变的叁临界点 .外场频率ω减小时 ,叁临界点温度TTCP向高温部分移动 ,并满足TTCP=1 33×e( -ω 30 .7) .(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袁都奇[10](2001)在《临界点二级相变的有限时间热力学逼近》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内可逆卡诺循环的方法 ,导出了各种物质在临界点附近可逆与不可逆二级相变普遍适用的比热跃变公式以及广义的爱伦菲斯特方程。对简单 (P ,V ,T)系统、超导、电介质顺电一铁电二级相变进行了应用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相变临界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处在原子核形状相变临界点的原子核引起了核物理学理论家和实验家的广泛关注。最近研究发现~(186)Pt原子核具有较好的X(3)对称性,基于能级寿命测量数据对~(186)Pt的X(3)对称性进行了讨论。为更好地理解该核区原子核的转动行为,对临近核~(189)Pt、~(180)Pt进行了系统学研究。通过寿命测量的数据,检验了~(186)Pt是否具有X(3)对称性。从能谱上看,虽然~(186)Pt与X(3)对称性非常符合,然而它的电磁跃迁概率特征与X(3)对称性不符,经TRS计算,~(186)Pt具有很软的γ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变临界点论文参考文献

[1].赖嘉威.铁基和锰基磁热材料中相变和临界点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贺创业,吴晓光,汪金龙,陈启明,郑云.A≈190区原子核形状相变临界点X(3)对称性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

[3].李红梅,卜恒勇,李萌蘖.合金成分对低合金钢相变临界点的影响[J].一重技术.2015

[4].张宇,赵允,安阳,李盛新,徐佳.U(2)振动子模型中的量子相变与临界点对称性[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4

[5].韩舒.有限尺度系统二级相变临界点和一级相边界的实验探测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赵雅文,宋庆功,李炜娜.把握舆情转化临界点讲求舆论引导艺术性——物质相变规律对舆论引导的借鉴与启示[J].新闻大学.2011

[7].王双进,李凌云,冯磊,何文辰.用临界点附近的涨落讨论Landau相变理论适用范围[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

[8].宋耀祖,张鸿凌,张卫,焦天锋.临界点附近气—液相变过程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

[9].邵元智,蓝图,林光明.叁维动态Ising模型中的非平衡相变:叁临界点的存在[J].物理学报.2001

[10].袁都奇.临界点二级相变的有限时间热力学逼近[J].化学物理学报.2001

标签:;  ;  ;  ;  

相变临界点论文-赖嘉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