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光
摘要: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课堂教学策略能否有效地开展,只要广大物理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树立新课程理念,不断实践、交流、总结。那么,物理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将会不断出现,培养创新精神的成果也将会越来越丰硕。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并如何将其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优化教学活动方式。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课堂教学策略能否有效地开展。在此,笔者就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对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国内外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对师生互动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对经济发达教育水平较高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互动研究多,对教育欠发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互动研究少,这样的研究,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指导意义较弱。要提高全民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不能忽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山区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条件的制约,见识浅,知识面窄,大多数学生内向、胆怯,不善言谈,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主战场为课堂。现今,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更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为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阅读课外书籍、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研究表明,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现状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地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2.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的因素分析
(1)硬件设施缺乏因素
现在很多的师生互动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查阅资料,实现网络互动。但是笔者的学校受财力的限制,现在的硬件设施不能实现网络互动,也没有大量的书籍供学生查阅。现在这里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但是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很少的,大部分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查阅书籍学习。而且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做很多的实验,特别是让学生亲自体验。但是由于资金缺乏,笔者的学校最多只能满足教师做演示实验。
(2)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
传统的基础教育薄弱,现在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的少;采用的注入式多、真正启发的少。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再现教师讲的知识或书本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重的学业负担,往往导致学生厌学、思维方式僵化、缺乏创新精神。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在提的最响的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探究学习。而且传统的观念就是重分数,轻能力,这样的观念给师生互动带来困难。
(3)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学生一方面不够自信,心理素质不够好且由于受家庭经济的影响,心理负担过重,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从小就很少回答问题,长期的传统教育,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压抑的“人性”积淀到初中就更为严重,使得课堂气氛压抑,给师生互动活动的展开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还仍然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方法,还没实现小学到初中的转型。而且,这里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体会到生动形象的物理现象,学生就觉得物理学起来难,从心理上对物理产生恐惧,没兴趣学习。
(4)师生关系的影响
以往的师生之间,大多数教师是绝对权威的,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件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妨碍了师生互动的展开。
3.促进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1)教师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物理探究学习。改进教法,精心组织互动性强、探究氛围浓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准确使用物理用语,恰当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文字表述能力差等,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物理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验教学在理科学习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改革实验教学的迫切性也越来越突出,学校实验教学状况如何,会在考生试卷中反应出来:做与不做效果不一样,开放做与封闭做效果也不一样,保守做与创新做效果会更不一样。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思考题。根据初中各年级的年龄差异,在八年级期间侧重于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阅读,初三还可在阅读后提出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会发现重点,并能促进课前预习,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学习心理调节、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在物理课堂老师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观察,实验,讨论,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要求。
(3)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应结合当地的资源,开发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材料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激发其求知欲,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巧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创新。
三、有效实施“再创造”教学优化策略
所谓“再创造”就是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不要将物理当成一个现成的体系来教,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物理.它意在改变以往学校物理教育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体系为主的做法,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通过创造来学习物理。物理“再创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也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所以,有效地开展“再创造”教学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应当积极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再创造”,在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刨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其次,尊重个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物理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再次,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备课还是实际教学,在讲到探索、猜想、发现方面的问题时要侧重于“教”。有时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点拨学生,不要在任何时候都让学主亲自去猜想,以避免降低教学效果。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有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课件、图片、巩固练习等等。只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堂,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考的情境,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一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优化策略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智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应该把培养创新思维放到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下就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优化进行探讨。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多种解答的思维形式。任何发现和发明都是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了“克隆”现象。长此下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被永远封存。
因此,首先,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启发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思维的广阔性是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乐思、好思、善思的催化剂。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和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形式,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渐养成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学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教师可将如何识别电磁铁磁性强弱这个知识点作为发散点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经独立思考后会作出如下回答:吸引小铁钉;吸引曲别针;吸引大头针;吸引铁屑;吸引钢针等。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会发散求异,敢于创新,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学生在解题时,一般只能表达出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完全暴露其思维过程,所以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方法是如何得到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可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纠正思维的偏差,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五、加强物理学习方法优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物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物理学法研讨会,让学习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
(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物理学法指导课
学法指导课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八年级)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物理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物理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物理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当然,学法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六、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中的概念、公式、定律都是人们从实验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和科学推理归纳得出的。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说:“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即创新来源于实验。传统的教学是讲实验,背实验,一切实验结论都是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栽”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从何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特别是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实验过程,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并在减小误差的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笔者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为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然后提出问题:除了这三个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吗?学生认真讨论后回答: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电阻的大小。接着再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此猜想,得出结论:对于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最后抓住“大多数”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以玻璃为代表的一些物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情况恰好相反。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的实验教学,不但全面地认识了此知识点,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只要广大物理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树立新课程理念,不断实践、交流、总结,那么物理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将会不断出现,培养创新精神的成果也将会越来越丰硕。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麻陂中学
邮政编码:51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