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核肌动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肌动蛋白,微丝,纤维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细胞核肌动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吴聪颖[1](2019)在《微丝的基本性质与细胞核肌动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丝,作为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员,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构成微丝的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一起作用,使细胞产生和传导机械力,并促进细胞运动。尽管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体细胞核中存在单体肌动蛋白,但细胞核中聚合的微丝如何动态调控及行使何种功能,仍存在争议。该文概述了微丝细胞骨架的基本性质和成核过程,并讨论细胞核内肌动蛋白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丽,李艳双,盖玉红,李玉[2](2010)在《肌动蛋白是扁绒泡菌Physarum compressum原质团细胞核核骨架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2mol/L NaCl或3,5-二碘水杨酸锂(Lis)抽提扁绒泡菌Physarum compressum原质团细胞核,对残余蛋白进行电泳及肌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单独用Lis抽提细胞核不能有效去除组蛋白,用2mol/L NaCl则可有效去除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核骨架中存在着可以有效对抗2mol/L NaCl的肌动蛋白。(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费一楠,张钊,张飞雄[3](2008)在《烟草悬浮细胞细胞核及核骨架中存在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烟草悬浮培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核,提取核总蛋白后,用DNase I消化去除核酸和2MNaCl抽提后制备成细胞核骨架.以抗β-actin的抗体作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RP)的羊抗兔抗体作二抗进行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在细胞质、细胞核与核骨架中均存在与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抗原.以抗myosinⅠβ抗体作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作二抗进行免疫印迹.也证实了细胞核中存在与肌球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抗原.上述结果证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烟草悬浮细胞细胞核及核骨架的组成成分.来源于老鼠纤维原细胞细胞核中的肌球蛋白I存在于烟草细胞核中也表明细胞核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相当保守的.(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顾春生[4](2007)在《细胞核肌动蛋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肌动蛋白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胞的细胞核中。近来研究表明,核内肌动蛋白不仅参与了染色质改构、mRNA加工和运输等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还参与了RNA聚合酶Ⅰ、Ⅱ、Ⅲ所介导的转录过程。本实验室前期的一些工作表明,核内肌动蛋白可以下调p53介导的p21基因转录,并且核内肌动蛋白与p53存在共沉淀现象。为了进一步研究肌动蛋白与p53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本实验构建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签(GST-tag)的肌动蛋白及其突变体,利用GST-pull down实验发现肌动蛋白N端的第1-18个氨基酸和C端第338-375氨基酸在肌动蛋白与p53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后利用GST-p53及其突变体进行了GST-pull down实验,发现p53 N端第1-44氨基酸为肌动蛋白与p53相互作用所必需。最后利用六聚组氨酸标签(His-tag)的肌动蛋白及其突变体与GST-p53进行GST-pull down实验,证明肌动蛋白与p53之间的作用是直接的。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核内肌动蛋白参与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12-01)
费一楠[5](2007)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存在于烟草悬浮系细胞核及核骨架中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BY-2型烟草叶片消毒后接种在附加0.5mg/L 2,4-D和0.5g/L酪蛋白的MS培养基中诱导培养,经3-4次继代后,即可得到分散性好、疏松、色泽呈鲜艳黄白色的愈伤组织;将该种愈伤组织接种在附加1mg/L 2,4-D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经4-5次继代后,即可建立起良好的烟草悬浮系。双酶解法去除烟草悬浮系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分散均匀的原生质体。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植物悬浮系细胞的细胞核一直是个难点。本研究借鉴动物细胞核的提取方法用含有0.5%TritonX-100的CSK缓冲液破坏烟草悬浮系细胞的细胞膜,释放出细胞器。然后参考成株植物细胞核的提取方法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Percoll速率区带离心法最终获得了高纯度的细胞核。向细胞核中加入PI至终浓度为50μg/ml,冰上黑暗染色,上流式细胞仪观察分析,统计正常培养条件下烟草悬浮系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正常培养条件下83.41%的细胞处于G_0+G_1期。接下去,先后用DNaseⅠ消化和高盐抽提制备细胞核骨架;同时用试剂盒提取细胞核总蛋白。以兔抗β-肌动蛋白的抗体作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RP)的羊抗兔抗体作二抗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证实,烟草悬浮系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及核骨架中均存在与β-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抗原。以兔抗细胞核肌球蛋白Ⅰβ的抗体作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作二抗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烟草悬浮系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与细胞核肌球蛋白Ⅰβ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抗原而核骨架中则没有。上述实验结果证实,β-肌动蛋白是烟草悬浮系细胞核及核骨架的组成成分,同时细胞核肌球蛋白Ⅰβ也是其细胞核的组成成分。本实验首次找到了发现于小鼠纤维原细胞细胞核并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核中的肌球蛋白Ⅰβ同样也存在于烟草悬浮系细胞核中的证据,填补了一项科研空白。作者推测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植物细胞核及核骨架中存在的意义和可能发挥的作用,同时认为细胞核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能是相当保守的。(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7-04-10)
王颖,涂欣,燕树勋,涂晋文,田金洲[6](2006)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及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增殖分化、心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情况,探讨其在梗死后心肌重塑中的地位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评估梗死面积;荧光免疫法检测核分裂指数及心肌肌动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增加了1.24、2.00、2.23、2.20和1.89倍(均为P<0.01);保留有丝分裂能力心肌细胞主要存在于维持着较充足的血氧供应的缺血边缘及缺血远端心肌;非梗死区域肌动蛋白表达水平在心肌梗死后7、14和30d分别增加了1.12、1.25和1.23倍(均为P<0.05)。结论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丧失激活了心肌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二者共同参与了非梗死区域心肌肥厚与心室重塑的发生发展,维持病理状态下的心脏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综合临床》期刊2006年06期)
王洪振,程焉平[7](2005)在《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参与基因转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肌动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质蛋白质,但近来研究发现细胞核内也存在肌动蛋白.本文简要综述了肌动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存在和肌动蛋白参与基因转录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朱筱娟,曾宪录,宋朝霞,郝水[8](2004)在《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及其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肌动蛋白是细胞内含量丰富的蛋白质. 近年来, 肌动蛋白已被证实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胞的细胞核中. 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等蛋白共同参与了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形式和功能的调节, 包括肌动蛋白单体与聚合形式的转换、染色质结构调整、基因转录调控、mRNA加工和运输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 综述了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4年11期)
严志强,姜宗来,杨向群,张炎[9](2003)在《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α-肌动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一种新的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机械应力在动脉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建立了以压力改变为启动因素导致动脉重建的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 ,并观察了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形态、α-肌动蛋白 ( α- 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以高压力 ( 160 mm Hg)和正常压力 ( 80 m m Hg)灌流大鼠颈总动脉 6h,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VSMCs的形态、α- actin和 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在压力、脉压差和频率方面有较好的可控制性及稳定性 ;高压力使 VSMCs核常染色质增加 ,α- actin染色较正常压力组浅淡 ,表明 α- actin含量减少 ;PCNA表达阳性。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的成功建立 ,为研究机械应力对动脉重建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高压力可诱导 VSMCs向合成型转换 ,细胞趋于增殖(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严志强,姜宗来,杨向群,张炎[10](2002)在《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α-肌动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一种新的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机械应力在动脉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本文建立了以压力改变为启动因素导致动脉重建的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并观察了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形态、α-肌动蛋白(a-ach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高压力(160mmHg)和正常压力(80mmHg)灌流大鼠颈总动脉6h,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SMCs的形态、a-actin(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期刊2002-06-30)
细胞核肌动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2mol/L NaCl或3,5-二碘水杨酸锂(Lis)抽提扁绒泡菌Physarum compressum原质团细胞核,对残余蛋白进行电泳及肌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单独用Lis抽提细胞核不能有效去除组蛋白,用2mol/L NaCl则可有效去除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核骨架中存在着可以有效对抗2mol/L NaCl的肌动蛋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核肌动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吴聪颖.微丝的基本性质与细胞核肌动蛋白[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9
[2].王晓丽,李艳双,盖玉红,李玉.肌动蛋白是扁绒泡菌Physarumcompressum原质团细胞核核骨架成分[J].菌物学报.2010
[3].费一楠,张钊,张飞雄.烟草悬浮细胞细胞核及核骨架中存在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证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顾春生.细胞核肌动蛋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费一楠.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存在于烟草悬浮系细胞核及核骨架中的证据[D].首都师范大学.2007
[6].王颖,涂欣,燕树勋,涂晋文,田金洲.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及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J].中国综合临床.2006
[7].王洪振,程焉平.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参与基因转录的研究进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8].朱筱娟,曾宪录,宋朝霞,郝水.细胞核内肌动蛋白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4
[9].严志强,姜宗来,杨向群,张炎.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α-肌动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一种新的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
[10].严志强,姜宗来,杨向群,张炎.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α-肌动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一种新的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研究[C].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