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留守初中生论文-牛更枫,李占星,王辰宵,马晓彤,孙晓军

非留守初中生论文-牛更枫,李占星,王辰宵,马晓彤,孙晓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留守初中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留守儿童,网络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获益性解释

非留守初中生论文文献综述

牛更枫,李占星,王辰宵,马晓彤,孙晓军[1](2019)在《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使用网络亲子沟通问卷、亲子关系问卷、获益性解释问卷、问题行为量表、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网络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获益性解释和社会适应中,两两呈显着正相关;(2)网络亲子沟通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还能通过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均受到获益性解释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高获益性解释群体中都更为显着。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杨鑫[2](2019)在《教养方式与留守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初中生教育工作规划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更好地展示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就需要按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的要求,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实践表明,在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重要关联。基于此,本文针对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分析,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26期)

魏义承,徐夫真[3](2019)在《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与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的特点及学校疏离感在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乡镇中学264名留守初中生(男生116人,女生148人),采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评定量表、父母期望问卷、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量表、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量表分别测量留守初中生的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和学业适应水平。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留守初中生中,女生的学业适应水平高于男生(F=12.70,8.35,7.41;P<0.001);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均与学校疏离感显着负相关(r=-0.72,-0.63,-0.35;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显着正相关(r=0.54,0.32;P<0.01)。教师/父母期望知觉正向预测学业适应(β=0.49,0.13;P<0.05),学校疏离感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73,95%CI为(0.07,0.12);在父母期望知觉和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为0.62,95%CI为(0.01,0.04)。结论:学校疏离感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期望知觉与学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魏国君[4](2019)在《浅谈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经济条件,普遍外出务工,这就使得学生在家里成了留守孩子。有效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地和留守学生进行交流,了解留守学生的需求,帮助留守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是现代社会面对留守学生现象应该重视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帮助留守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需求问题,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69期)

余欣欣,邓丽梅[5](2019)在《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乐观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考察乐观在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乐观问卷与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中文修订版对广西586名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乐观与生命意义感3者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r=0.36~0.49,P<0.001);社会支持既能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β=0.42,P<0.001),又能通过乐观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β=0.41,P<0.001),乐观在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之间中介作用显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结论社会支持通过乐观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生命意义感。(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臧霁云[6](2019)在《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及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农村留守初中生为主要观察对象,针对他们当前所面临的生存及教育问题,从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状况、生存境况成因分析、教育及保护策略叁大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力图寻找到造成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及教育问题困境的归因,并提出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措施建议,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现状,真正做到关注呵护每一个留守初中生,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7期)

丁伟[7](2019)在《基于团体辅导模式对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相较于其他学生,他们在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又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学习倦怠现象尤其突出。团体辅导是一种以团体建设的形式对个体进行训练和培养的方式,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在消除消极学业情绪、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强化自主性发展叁个方面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56期)

陆中彪[8](2019)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共情理论对城市留守初中生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儿童是处在弱势地位的特殊社会群体,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留守儿童都需要得到高度关注,以便帮助他们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切实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共情是进行社会沟通互动的前提条件,促进城市留守初中生共情心理的有效发展,可以让他们积极适应全新环境和同伴进行沟通交流,规范他们的行为,并真正得到他人以及新环境的接纳。共情理论在推动城市留守初中生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共情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并着重对城市留守初中生的共情能力进行培养,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村青年》期刊2019年06期)

苏雅[9](2019)在《农村留守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及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投入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到这一研究领域,但研究对象多为普通中学生,以农村留守初中生为被试的研究较少。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的扩大,对农村留守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现状进行研究,为提高他们管理时间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水平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业自我效能能感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398名农村留守初中生(单亲留守196人、双亲留守202人)和189名非留守初中生,共计587名农村初中生进行研究。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投入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农村留守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在年级、班干部与否上差异显着,不同留守类型初中生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上初一显着高于初叁,班干部学生显着高于非班干部学生;第二,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着,不同留守类型初中生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上初一显着高于初叁;第叁,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着,不同留守类型初中生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学习投入总分上初一显着高于初叁;第四,农村留守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着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投入显着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显着正相关;第五,农村留守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可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第六,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方艺萌[10](2019)在《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及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攻击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在儿童、青少年中这种问题比较常见,而且将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相关社会报道,在中学校园中,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与过去几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对受攻击者不仅会造成身体伤害还会带来心灵的创伤甚至还会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在我国,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其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进行攻击行为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对他们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农村留守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河南省中南部地区的两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对其进行团体实测。根据360名留守初中生(其中单留守174人,双留守186人)和非留守171人在情绪管理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的作答情况,对他们的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进行分析,了解攻击行为的现状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对测验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结论如下:(1)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在性别、不同留守类型和对父母外出工作的态度存在显着差异,在情绪管理上女生高于男生,非留守群体高于单留守和双留守群体,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无显着差异;(2)农村留守初中生人际归因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性别、年级和不同留守类型无显着差异;(3)农村留守初中生攻击行为在性别、年级、不同留守类型和是否独生子女存在显着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初一高于初二,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单留守群体高于双留守群体和非留守群体,对父母外出工作态度上无显着差异;(4)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和人际归因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情绪管理和攻击行为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呈显着负相关关系;(5)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具有削弱作用,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对攻击行为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6)农村留守初中生人际归因在情绪管理和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非留守初中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留守初中生教育工作规划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更好地展示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就需要按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的要求,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实践表明,在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重要关联。基于此,本文针对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分析,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留守初中生论文参考文献

[1].牛更枫,李占星,王辰宵,马晓彤,孙晓军.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2].杨鑫.教养方式与留守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

[3].魏义承,徐夫真.留守初中生学业适应与教师/父母期望知觉、学校疏离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4].魏国君.浅谈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9

[5].余欣欣,邓丽梅.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乐观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9

[6].臧霁云.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生存及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9

[7].丁伟.基于团体辅导模式对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J].江苏教育.2019

[8].陆中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共情理论对城市留守初中生的案例分析[J].农村青年.2019

[9].苏雅.农村留守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及教育对策[D].河南大学.2019

[10].方艺萌.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及教育对策[D].河南大学.2019

标签:;  ;  ;  ;  

非留守初中生论文-牛更枫,李占星,王辰宵,马晓彤,孙晓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