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梨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白花镇小学校6446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059-01
语文课堂的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提问能起到质疑和解疑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在素质教学的推动下,课堂提问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趣味问答,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让问题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着手点,直至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问题的提问都太过的自我,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年龄及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前进。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一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积极地加入一些趣味因素,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为基础,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学习《死是千真万确的》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趣味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死是千真万确的》这一课的主线是“愚人节”。为此,教师就可以将大家所关注和喜欢的愚人节引入课堂,并以此为引线,问道:“在愚人节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去‘愚人的呢?”这一问题极大的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因此,课堂的讨论氛围很快的就热烈了起来,有的学生回答道:“制作怪味可乐给别人喝。”还有的说:“骗别人说鞋带开了。”诸如此类。这个问答的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课文导入,让学生猜一猜马克思吐温是如何去欺骗和愚弄他人的。这样的趣味提问,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真正的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高。
二、重视循序渐进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展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有些课文,情节连贯不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提问,容易导致提问的琐碎化。遇到这些类型的课文,我则抓住文中的一个关键点来发问,可能会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选准发问点,进行连贯性提问,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授《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这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倒叙的文章,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条式的牵着学生走,而是通过“小斗士”这个全文的关键词来入手。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小斗士?再在课文中去读,从相关的语句中去体会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中去体会小斗士的含义,从中深深的体会到恩科西的坚强、博爱。因此,问题的提出,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学生才会在思考老师提问的同时,也有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许多思维活动往往从质疑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巧设疑问。善于设疑的教师,往往都是在课前经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而产生问题。问题太易,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思考;问题太难,又高不可攀,学生也不会动脑筋。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思考获得成功,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信心,产生快乐。比如,教师在教《最后的姿势》,这篇讲述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生命保护四名学生的动人故事的课文,教师只提出“谭老师怎样的伟大?”这样的提问使学生不知所答。而问题太易也不行。比如,在教《钱学森》时,问:“他是哪个国家的人?被称为什么?”这样又细又琐碎的问题,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提问又过太易。
问题要浅中见深,提问难易程度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相关联。例如,教师在教四年级的《九寨沟》这一课时,就可以提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易的:为什么称为“九寨沟”?较难的: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更难的:为什么会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说出你最欣赏的地方?采用的提问方式,应根据班级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能力差异,恰当选用,使提问难易适度。
四、巧妙设问,变“死”为“活”
如《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所体现的哲理上。他们会通过一些巧妙的设问,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际生活中: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巧妙地应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说中国人民头上也有两座大山,指的是什么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发问,那么现在我们面前有大山阻碍吗?若有,应是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教师适时引导,我们坚信,只要像愚公那样,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持奋斗,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这样学生的思想就不会被课文的圈子所束缚,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思维也不会沿袭前人的老路,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总之,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发散思维、培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根据教材、教法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做好课堂提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