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730200
摘要: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文化与价值观的日益多元化,给新时期的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很多挑战。本文针对这一现实背景分析了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并探讨了学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对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价值观社会转型
价值观支配着人的追求、思维、行为和情感方式,是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内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历来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近年来,有关社会转型期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社会转型这个特定背景下,价值观教育目标、内容、路径、方法等应如何科学定位,学者们见仁见智,尚未形成共识。因此,梳理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探寻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向,对于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社会转型期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价值观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学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身心都处于急剧变化阶段,成熟与幼稚并存的心理状态常常使他们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中学生自身的身心特性再加上现代社会媒体、网络的不当宣传,导致有很多学生出现“缺乏生活动力,很难适应现实社会”,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和“郁闷”等消极情绪。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甚至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2.价值观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人才不仅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教育的立身之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对人才价值观的培养,因为决定一个人才的真正内在、稳定的素质是其价值观,而不是表现于外的知识、技术,也不是他所获得的学历和文凭。容易被了解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只是一个人素质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是价值观、责任感等等这些内在品质。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国家和人民托付的重任。
二、提高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对策与建议
1.在教育方法上,促进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在传承我国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合理模式的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合理要素,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当代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开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者要根据价值观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教育规律、教育目的和教育法规,选择与教育对象相适应的教育形式与方法,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代替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学校应从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探索更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方法,以提高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价值观的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也要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这样才能避免其在教学中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
2.在教育内容上,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价值观教育体系。在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多元化这一背景下,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观教育内容,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内容的设定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是我们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源泉,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中培育中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感。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要教育中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而这两方面正是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源泉。
3.在教育对象上,要尊重和包容学生群体中的多样性特点。教育者应在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群体中价值观和形成价值观环境上的多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师生在价值观教育中能够进行高效的互动。根据相关研究,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的中学生在价值观三因素上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由于其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异独生子女在价值观的形成上也异于非独生子女。所以在当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提倡宽容和理解,尊重学生成长的权利,并对中学生群体中价值观的多元化给予承认与尊重,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学生的想法,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韦丽娟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2]齐学红孙启进唐秋月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生价值观问题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02)。
[3]赵志毅中小学当代主流价值观教育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