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聚集论文-冯娟娟

血小板的聚集论文-冯娟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的聚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替格瑞洛,糖尿病,冠心病,冠脉介入术

血小板的聚集论文文献综述

冯娟娟[1](2019)在《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平分成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患者服用替格瑞洛。结果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 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 29%)明显高于观察组(3. 58%),(P <0. 05)。结论替格瑞洛能有效降低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孙明,姜永宁,田威娜[2](2019)在《复方曲肽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复方曲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及经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的ACI患者各6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全血低切黏度(LS)、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微循环损伤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HS、LS、PV)、血小板聚集率、微循环损伤指标(MMP9)、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VEGF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可减轻ACI患者微循环损伤,并纠正其血流状态,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陆丹,郝英婵[3](2019)在《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探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RS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RSA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20例非孕期且无流产史的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比较。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120例RS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结果试验组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ADP)、胶原(C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2.2%,明显高于非治疗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对RSA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后RSA患者治愈率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2期)

曾凡鹏,胡光,罗丽梅,吴翔宇,郑一敏[4](2019)在《川芎嗪氨类衍生物合成方法工艺优化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以提高目标物的产率。方法: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和拼合原理合成川芎嗪氨类衍生物,以2-羟甲基-3,5,6-叁甲基吡嗪和叁溴化磷为原料合成溴代川芎嗪,再与氨类化合物反应,优化其合成工艺。结果:以DMF为溶剂,反应8 h,温度85℃,原料配比1∶1. 2时为最佳条件,收率最高达到89%,IC50=37. 38 <42. 96。结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收率高等优点,本实验结果可为合成川芎嗪衍生物的产率提高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韩亚娟,杨泽康,王梦蝶,沈磊[5](2019)在《心脉隆注射液对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XML)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使用血小板聚集仪观察不同浓度的XML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是否诱导正常血小板聚集。结果:1 g/L的XML能显着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7.8%;1 g/L和0.5 g/L的XML也明显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57.7%和20.5%;所有浓度的XML均不能直接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XM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不同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且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AA。(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呼格吉乐,丛殿宝,张建辉,石蕊,于靳洋[6](2019)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n=36)实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叁酰甘油(TG)、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验室各项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改善软脑膜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李海良[7](2019)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安全性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阐述替格瑞洛(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486)与氯吡格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296)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总结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阿司匹林口服基础上,观察组增加替格瑞洛药物,对照组增加氯吡格雷药物。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出现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为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需要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快速抑制血小板活化,最大程度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出现率,应用效果显着,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苏梅,娄雅静,姜雅琼,郭胜亚,徐懿乔[8](2019)在《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及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研究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与机制,及其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对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肠下血管出芽数、总RNA浓度和纯度、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等指标,评价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和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脑脉利颗粒在250和500μg/ml浓度时有显着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在500μg/ml浓度时能明显上调VEGFR1基因表达(P<0.01),在1 000μg/ml浓度时有显着的血栓形成预防作用(P<0.01)。结论脑脉利颗粒具有显着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1的表达有关,且对血栓形成有显着的预防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周红辉,吴玉婷,赵恒,赵诗云[9](2019)在《叁七皂苷对SD大鼠血小板聚集及人凝血酶时间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七皂苷对人血体外及大鼠体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人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以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测定叁七皂苷在健康人血体外及大鼠体内给药5 min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测定叁七皂苷给药后健康人体外凝血酶时间。结果:叁七皂苷在健康人体外血药浓度为0.50 mg/ml、1.00 mg/ml时,与对照组比较,5 min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着降低;SD大鼠体内给药剂量300 mg/kg、600 mg/kg时,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5 min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着降低,抑制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叁七皂苷给药组的健康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叁七皂苷具有显着的体内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来实现或加强其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等功效。(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10期)

张志豪,刘秀杰,许祥[10](2019)在《4-乙氧基-1,3-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并合成4-乙氧基-1,3-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测试。方法以2,4-二甲基苯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氧化、氯代和胺解反应制得化合物1a~1h,8个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IR和MS谱确证。1a~1h分别以ADP和collagen为诱导剂,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对照药物,用Born比浊法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以ADP为诱导剂时化合物1g的活性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化合物1a的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结论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侧链苯环4-位引入位阻较大的烷基正丁基和叔丁基时,活性明显高于位阻较小的烷基取代的目标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血小板的聚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复方曲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及经复方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的ACI患者各6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全血低切黏度(LS)、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微循环损伤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HS、LS、PV)、血小板聚集率、微循环损伤指标(MMP9)、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VEGF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曲肽注射液可减轻ACI患者微循环损伤,并纠正其血流状态,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的聚集论文参考文献

[1].冯娟娟.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

[2].孙明,姜永宁,田威娜.复方曲肽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陆丹,郝英婵.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4].曾凡鹏,胡光,罗丽梅,吴翔宇,郑一敏.川芎嗪氨类衍生物合成方法工艺优化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韩亚娟,杨泽康,王梦蝶,沈磊.心脉隆注射液对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6].呼格吉乐,丛殿宝,张建辉,石蕊,于靳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7].李海良.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安全性的相关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8].苏梅,娄雅静,姜雅琼,郭胜亚,徐懿乔.脑脉利颗粒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促进及对血小板聚集性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9

[9].周红辉,吴玉婷,赵恒,赵诗云.叁七皂苷对SD大鼠血小板聚集及人凝血酶时间影响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10].张志豪,刘秀杰,许祥.4-乙氧基-1,3-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9

标签:;  ;  ;  ;  

血小板的聚集论文-冯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