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阻抗测试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黄美萍,钱敏飞,黄治物[1](2021)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文中指出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儿童往往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而被忽视,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由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儿童长期甚至终身的听力下降,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行为、智力和语言的发育,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由此可见早期、准确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尤为重要,而规范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是早期诊疗的根本。
盛海斌,周嵌,李海峰,任燕,韩琨,黄美萍,陈颖,李孛,李蕴,黄治物[2](2021)在《低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宽频声导抗特点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低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宽频声导抗(wideband tympanometry, WBT)声能吸收率(energy absorbance, EA)特点, 探讨其在低龄儿童OM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OME且有完整WBT测试结果的95例(190耳)低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104耳), 女43例(86耳), 年龄1~72月龄。另选取61名(121耳)行WBT测试且听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1名(81耳), 女20名(40耳), 年龄1~72月龄。两组儿童均按照月龄分为1~6月龄、7~36月龄和37~72月龄三个年龄段。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不同月龄OME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在WBT峰压下的EA参数特点, 运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WBT对OME的诊断价值。结果 OME患儿500~2 000 Hz的EA在不同月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 1~6月龄组OME患儿峰压下EA在4 000 Hz以下频率明显下降(P<0.05), 7~36月龄组OME患儿峰压下EA在545~1 600 Hz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 37~72月龄组OME患儿峰压下EA在545 Hz以上频率明显下降(P<0.05)。OME组总体特征:ROC曲线显示EA在1 000 Hz处诊断价值最高,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90, 其次为1 500 Hz以及500~2 000 Hz(AUC分别为0.883和0.881)。运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计算出截断值为0.56的1 000 Hz处EA具有最佳的OME诊断敏感性(90.8%), 高于传统单频声导抗诊断OME的敏感性(85.8%)。组合使用WBT的EA、峰压值以及226 Hz声导抗声顺值作为预测因子, 可以获得最大的AUC(0.932)。结论 OME患儿WBT的EA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显着降低。与传统单频声导抗相比, WBT对低龄儿童OME的预测更为准确, 且与226 Hz声导抗联合应用时, 预测准确率更高。
刘龙生[3](2021)在《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作为最常见的传导性耳聋的发病原因之一,近期其与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RP)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此次主要为研究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之间关系,目的是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1)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入院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专业医生的要求凭借自身感受填写反流症状指数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再通过电子喉镜检查结果由2名耳鼻喉科医生完成反流体征指数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并取分数平均值。再由专业人员使用Dx-p H监测仪对患者进行口咽部24小时p H监测。根据患者体位计算反流事件总数、反流百分比时间和最长反流时间,并得出Ryan评分。(2)在上述60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筛选出46例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并按照专业耳鼻喉科医师的要求,进行七个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表(Eust 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7,ETDQ-7)的评估。结果1.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SI量表的阳性率为70%;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FS量表的阳性率为61.66%;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SI和/或RFS阳性率为73.33%(44/60)。2.6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Ryan指数阳性46例(46/60,76%),以直立评分阳性最多。3.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的46名患者的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阳性率为100%(46/46)。结论1.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喉咽反流的症状具有正向相关性。2.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喉咽反流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徐亚雄[4](2020)在《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的常见疾病,其主要听力损失在低频区。听性脑干反应是儿童客观听力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刺激声为click声,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反映的是2000-4000Hz中高频的听力,因此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刺激声-Chirp声逐渐应用于临床听力学检查。Chirp刺激声信号特征是低频声音早发出,高频声音晚发出,克服了由于耳蜗的特殊解剖结构而造成的行波延迟,能使更多的神经纤维同步放电,波形振幅明显增加,阈值的判断更加方便,检测时间更短。目前该方法应用于儿童听力异常者的听力评估研究仍然较少。由于此前研究提示Chirp-ABR在评估低频听力损失有优势,因此,本研究中,我们拟通过与click-ABR检测法进行比较来探讨Chirp-ABR方法在分泌性中耳炎所导致儿童听力损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符合国家声学标准的隔音屏蔽室内进行。选取东莞市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通过耳内镜及声导抗检查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镇静状态下使用丹麦国际听力Eclipse EP25诱发电位仪分别进行Chirp-ABR和click-ABR检测。记录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患儿Chirp-ABR和click-ABR检测的波Ⅰ、Ⅲ、Ⅴ的潜伏期及波V的阈值、振幅,记录Ⅰ-Ⅲ、Ⅲ-Ⅴ波间期,对结果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Chirp-ABR和click-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和反应阈。[结果]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42例(5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Chirp-ABR 波 Ⅰ、Ⅲ、Ⅴ潜伏期均较 click-ABR 延长(P<0.05);Chirp-ABRⅠ-Ⅲ、Ⅲ-Ⅴ波间期较click-ABR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波V反应阈值低于和click-AB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应阈值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波V潜伏期较click-ABR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irp-ABR波形分化良好,波V振幅高,便于辨认及判断阈值;本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0dB nHL刺激声强度时,与click-ABR比较,Chirp-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延长,反应阈强度时波Ⅴ潜伏期延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Chirp-ABR和click-ABR波Ⅴ反应阈值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hirp-ABR可应用于轻度、中度传导性听力损失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的客观听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周广杰[5](2020)在《宽频声导抗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及气骨导差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我国临床目前主要使用的声导抗测试方法仍然是单一频率的传统声导抗测试(成人及儿童226 Hz,婴幼儿1 k Hz),它对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积液的判断主要是根据鼓室导抗图来判定的。单一成分声导纳测试法是用单一的探测音频率记录声导纳,是测量声导纳的最简单且最常用的方法。然而,近年来相关研究已表明,在反映疾病引起的中耳压力改变这方面,宽频声导抗中的能量反射较传统的单一频率声导抗测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宽频声导抗吸收率、共振频率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经临床体检、电子耳镜、声导抗、纯音测听等检查以及最终术中证实明确诊断的28例(46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进行纯音测听、传统声导抗检查、WBT,获得频率-吸收率(EA值)曲线图以及中耳共振频率值;统计并计算0.5~2k Hz平均EA值及共振频率值;术中耳内镜下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并探查鼓室,观察中耳积液的性质。比较分析吸收率、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的相关关系。应用线性相关分析对吸收率、共振频率与气骨导差进行分析,应用等级相关分析对吸收率、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后会得出对应的相关系数r,r值有正值也有负值,正值侧代表正相关,反之,负值则表示负相关,它的范围为-1~1,且当r值的绝对值越接近1时,表示两变量的关系越密切,越接近0时则表示关系越不密切,等于0时,则表示无相关关系。按α=0.01水准对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P<0.01时,认为两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吸收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之间的相关系数r及P值分别为r1=-0.943,P1<0.001;r2=-0.960,P2<0.001;吸收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具有负相关关系。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之间的相关系数r及P值分别r3=-0.942,P3<0.001;r4=-0.941,P4<0.001;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也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吸收率、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以及气骨导差之间关系密切,呈负相关,吸收率越小,积液越黏稠,气骨导差越大;同样,共振频率越小,积液越黏稠,气骨导差越大。宽频声导抗吸收率、共振频率能够客观地对积液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能够简单、快捷、客观地评价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丽芳,秦君,张学强,马小琴[6](2020)在《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前后免疫及听力改变》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切除腺样体前后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儿童免疫功能及其听力改变。方法将行腺样体切除治疗的31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儿童作为实验组,以同期进行体检的31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儿童不同时期(术前、术后6个月)外周静脉血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NK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含量及CD4+/CD8+比值)及听力(纯音检查、中耳分析、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外周血中CD3+、CD4+、CD8+的含量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纯音听阈、声导抗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切除后,能改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儿童的咽鼓管功能、中耳负压,提高听力,对儿童免疫功能无影响。
成嘉明,张俊杰[7](2019)在《宽频声导抗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宽频声导抗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累计在2017年4月-2018年3月间抽取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均确诊),分别对选取患儿行宽频声导抗检查(观察组)和普通单频声导抗检查(对照组),对比分析宽频声导抗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内测绘所得N型曲线、P型曲线以及E型曲线两两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比两组的敏感性、特异性观察组均明显较高,其中宽频声导抗检查与常规声导抗检查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频声导抗检查与常规声导抗检查的特异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的宽频声导抗图检查结果中N型曲线、P型曲线以及E型曲线两两存在显着差异,可以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以便准确分析患儿的病情,指导后期治疗工作。
王炳慧[8](2019)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声导抗检查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8例接受听力检查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间声反射阳性情况。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听阈测试(PTA)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Liden-Jerger分型A型、B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为91.2%,观察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为7.4%;观察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纯音听阈测试显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平均纯音听阈测试为34.2 dB HL;其中,传导性聋59例(86.8%),混合性聋4例(5.9%),听力正常5例(7.4%)。结论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李璐[9](2019)在《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声导抗测试,对比两组经过诊断后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经过诊断后的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导抗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将诊断结果作为医护人员的参考内容,对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
柯小英[10](2019)在《伴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疗策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分析单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和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在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的疗效,从中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我科的63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术前均常规行鼻咽侧位片或电子鼻咽镜检查证实腺样体肥大,并常规行鼓气耳镜或耳内镜检查及声阻抗(能配合者同时行纯音测听检查)确诊分泌性中耳炎。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分为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组(A组)与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联合鼓膜置管组(B组),术后随访观察统计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A组共40例(64耳),其中治愈49耳,好转6耳,无效9耳,总有效率为85.94%;B组共23例(44耳),其中治愈33耳,好转3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81.82%,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0.334,p=0.56>0.05)。2.并发症发生率:A组随访期间未出现并发症,B组随访期间出现耳漏4耳,提前脱管1耳,并发症发生率11.37%,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6.83,p=0.009<0.05)。3.复发率:随访期间,A组患儿没有出现复发现象,B组4耳出现复发,复发率9.10%,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5.531,p=0.019<0.05)。结论:单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与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联合鼓膜置管术在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的疗效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其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上明显优于后者,因此其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用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患者中。
二、声阻抗测试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阻抗测试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3)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 展望 |
7.参考文献 |
8.附录 |
9.致谢 |
综述 分泌性中耳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背景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听力学检查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3.1 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和click-ABR各波潜伏期比较(附表1,图1-图4) |
3.2 Chirp-ABR和click-ABR波间期比较:(附表2,图5-图6) |
3.3 在最小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和click-ABR波V潜伏期、反应阈均值比较(附表3,图7-图8) |
3.4 在80dBnHL刺激强度时及阈值强度时Chirp-ABR和click-ABR波V振幅比较(附表4) |
四、讨论 |
4.1 OME的诊断、治疗及听力学检查的必要性 |
4.2 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
4.3 Chirp刺激声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
4.4 国内外学者对Chirp-ABR的研究方向、结论 |
4.5 Chirp刺激声在除ABR以外电测听领域的应用 |
4.6 本研究结果的详细分析及与既往研究结果的对比 |
五、结论 |
六、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宽频声导抗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及气骨导差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宽频声导抗的研究及其对中耳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6)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前后免疫及听力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组: |
1.3 手术方法: |
1.4 血清学测定: |
1.5 听力学测定: |
1.6 术后随访: |
1.7 疗效评价标准[5]: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血清IgG、IgA、IgM比较: |
2.2 2组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分析结果比较: |
2.3 实验组患儿术前、术后纯音听阈比较: |
3 讨论 |
(7)宽频声导抗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宽频声导抗检查 |
1.2.2 普通声导抗检查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研究选取患儿的宽频声导抗检查结果分析 |
2.2 宽频声导抗检查与常规声导抗检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 |
3 讨论 |
(8)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对比 |
2.2 两组间声反射阳性情况对比 |
2.3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听阈测试情况 |
3 讨论 |
(9)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0)伴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疗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估 |
1.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References |
致谢 |
四、声阻抗测试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测试及诊断策略[J]. 黄美萍,钱敏飞,黄治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6)
- [2]低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宽频声导抗特点及临床意义[J]. 盛海斌,周嵌,李海峰,任燕,韩琨,黄美萍,陈颖,李孛,李蕴,黄治物.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6)
- [3]非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咽喉反流的分析研究[D]. 刘龙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D]. 徐亚雄.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5]宽频声导抗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黏稠度及气骨导差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 周广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6]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前后免疫及听力改变[J]. 张丽芳,秦君,张学强,马小琴. 宁夏医学杂志, 2020(06)
- [7]宽频声导抗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成嘉明,张俊杰.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04)
- [8]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J]. 王炳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
- [9]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J]. 李璐. 中国社区医师, 2019(16)
- [10]伴腺样体肥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疗策略探讨[D]. 柯小英.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