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细菌论文-杨建波,彭鑫华

固氮细菌论文-杨建波,彭鑫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氮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蔗,固氮细菌,分类鉴定,促生特性

固氮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波,彭鑫华[1](2019)在《六株甘蔗根际固氮细菌的鉴定及其促生特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多地发掘甘蔗联合固氮微生物资源,从甘蔗根际土壤分离出6株固氮细菌,通过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关系,并进一步检测其促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可初步认定6个固氮细菌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属,且都具有分泌IAA和溶磷、解钾的促生特性,其中41、43、44、45号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42和46号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这一研究结果为甘蔗固氮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农业机械化》期刊2019年04期)

冯灿,杨渐,蒋宏忱[2](2018)在《云南腾冲两条热泉溪流的固氮细菌群落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云南腾冲热泉溪流中固氮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云南腾冲地热区选取两个热泉(水热爆炸区和蛤蟆嘴)及沿其溪流选取共9个采样点,测量样点的温度和pH,针对水体样品中的nifH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聚类分析和多样性分析,并分析水体理化性质与固氮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关系.克隆文库分析显示:本研究中腾冲热泉水体样品中固氮细菌主要由Chloroflexi (26.7%)、Firmicutes (5.5%)、Nitrospirae (9.4%)、Cyanobacteria (32.5%)和Proteobacteria (25.9%) 5个门的细菌组成.沿着水热爆炸区热泉溪流,温度从高到低的过程中,Chloroflexi逐渐取代Cyanobacteria成为主要的固氮细菌群落.然而在蛤蟆嘴溪流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其主要固氮细菌群落由Firmicutes和Nitrospirae变成为Cyanobacteria.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均显示,温度对本文研究的热泉样品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有重要影响.另外,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样点间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小.温度是影响本研究中腾冲热泉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S1期)

顾彩彩,王震,王露蓉,毛莲英,宋奇琦[3](2018)在《固氮细菌DX120E的gfp标记及对不同甘蔗品种的接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固氮菌株DX120E在甘蔗幼苗中的侵染定殖及其对不同甘蔗品种生长生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该固氮菌与甘蔗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甘蔗品种ROC22、B8和GT21为试验材料,将DX120E用gfp基因标记后,以浸根法接种甘蔗,观察其在甘蔗中的侵染定殖情况,分别在接菌后60、90和120 d,调查甘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及鲜重,并测定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指标。【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的DX120E-gfp接合子菌株;接种后第7 d,在3个甘蔗品种的根部和叶片中均检测出nif H基因表达,片段大小约为360 bp。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第7 d,固氮菌定殖在甘蔗的根毛区、新生侧根处、根断裂伤口处及叶片横切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DX120E对3个甘蔗品种有明显促生作用,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菌后120 d,ROC22、B8和GT21的株高分别增加23%、20%和14%,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25%、31%和11%,地下部分鲜重分别增加40%、34%和30%。且3个甘蔗品种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对照。【结论】采用菌液浸根法接种甘蔗,固氮菌DX120E能在甘蔗根部定殖并向地上部分转移定殖。采用该方法处理甘蔗,对甘蔗有明显的促生效应,但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顾彩彩[4](2018)在《固氮细菌DX120E在不同甘蔗品种的定殖及nifH表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是制糖业的主要原料,广西是我国主要的甘蔗种植区,全国超过60%的甘蔗产自于广西。甘蔗生产中,为了保证甘蔗的生长和产量,必须大量的投入氮肥,增加了甘蔗种植成本的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能源和生态危机。因此,挖掘甘蔗自身的固氮资源,不仅有利于降低甘蔗种植成本、提高甘蔗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甘蔗与其体内的生固氮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比较复杂,环境因子以及甘蔗的遗传型对甘蔗固氮影响较大。不同基因型、不同种类的固氮菌也影响甘蔗的固氮。本研究使所用的甘蔗品种是ROC22、GT21、B8,将DX120E用gfp基因标记后,以浸根的方法接种甘蔗,并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固氮菌在甘蔗中的侵染定殖与迁移。调查菌液处理甘蔗60、90和120d后,不同时期甘蔗的生长并测定与甘蔗氮代谢过程相关的各种酶活性,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种植季节nifH基因在不同器官的表达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了带有gfp基因标记的DX120E-gfp结合菌株。采用浸根法接种甘蔗幼苗,接种后第七天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几个甘蔗品种的根尖、根毛区、侧根新生处、根断裂伤口处及叶片横切处都有接种固氮菌定殖。同时从叁个接菌处理的甘蔗品种ROC22、GT21和B8的根和叶片中都可扩增出片段大小约为360 bp的nifH基因目的片段,表明接种菌株从接种部位根部进入后,可上移到甘蔗的茎和叶片定殖。2.菌液处理甘蔗60、90和120 d后,应用q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甘蔗品种叶片和茎中nif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nifH基因在叁个甘蔗品种的茎和叶片中都有表达,接菌后60和90和120 d,GT21品种中nifH基因的表达量最低。接菌后60和90 d,ROC22叶中nifH的表达量高于B8,接菌后60 dROC22茎中nifH基因的表达量低于B8茎中的表达量。接菌后120d固氮基因nifH在甘蔗茎和叶片中的表达量相对于前两次都下降。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nifH基因在甘蔗茎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3.菌液处理甘蔗60、90和120 d后,调查不同时期甘蔗的生长和测定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不接菌的甘蔗相比,接种固氮菌DX120E-gfp可以有效的促进叁个甘蔗品种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但不同品种间有差异;和不接菌的对照相比,接菌提高了甘蔗叶片谷胱甘肽合成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提高了甘蔗叶片硝态氮含量,接种菌株对甘蔗品种ROC22和B8的促生效应优于GT21。4.在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种植甘蔗后采用浸法接种叁个甘蔗品种,分别在甘蔗的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检测nifH在基因水平和成熟期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在3个甘蔗品种茎和叶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后,不同季节的甘蔗叶片和茎中nifH基因的表达不同,秋季处理甘蔗的nifH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春季,且在甘蔗的的伸长期nifH基因表达量相对高于成熟期;nifH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表现为秋季接种处理的甘蔗种nifH蛋白质的表达量要高于春季处理的甘蔗。叁个品种间相比,在甘蔗品种ROC22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B8。(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韩晶晶[5](2018)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加对水稻根系固氮细菌丰度及群落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截至到2012年大气中CO_2的浓度已经达到了394μmol mol~(-1),并还在持续上升。而CO_2是首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达到了60%。水稻作为亚洲人的主粮,其根圈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是全球碳氮循环的一个重要场所。水稻土和根际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受氮肥及大气CO_2浓度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到目前为止氮肥和CO_2浓度升高的双重条件对水稻根系固氮功能微生物丰度及其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以2014年中国FACE科学实验平台水稻武运粳23号7月份分蘖期和9月份抽穗期的水稻根系及根际土固氮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行nifH的基因丰度分析;其次,对nifH基因丰度较高且CO_2浓度增加及氮肥处理有明显差异的抽穗期水稻根系固氮微生物,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克隆测序进行固氮细菌功能基因(nifH)测序,分析固氮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并重点探究群落中占比较大固氮微生物对CO_2浓度增加及氮肥处理的响应。最后,对nif H基因丰度较低的分蘖期根系固氮细菌进行nifH基因克隆分析,探讨CO_2增高及氮肥处理固氮细菌群落组分响应,并与抽穗期主要菌群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nifH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抽穗期根系固氮细菌nifH基因丰度(6.8×10~8~2×10~9 copies/g dry soil)不仅显着高于抽穗期根际土(8.9×10~7~3.6×10~8 copies/g dry soil),而且显着高于分蘖期根系固氮细菌nifH基因丰度(2.2×10~8~4.6×10~8 copies/g dry soil)和根际土(1.95×10~8~2.5×10~8 copies/g dry soil);并且无氮肥施用条件下,CO_2增高处理使得抽穗期根系nifH基因丰度由1.8×10~9 copies/g dry soil显着降低至6.8×10~8 copies/g dry soil,抽穗期根际土nifH基因丰度由3.6×10~8 copies/g dry soil显着降低至8.9×10~7 copies/g dry soil。(2)抽穗期根系固氮菌群落结构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CO_2增高处理;但在无氮条件下,CO_2处理会使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3)高通量结果显示,在抽穗期(9月)水稻根系以Methylocystaceae科的TypeII型甲烷氧化菌为优势固氮菌,其中Methylosinus的丰度高达17.1%。克隆文库测序结果与高通量结果基本一致。(4)大气CO_2浓度升高在无氮条件下使Methylocystaceae科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相对丰度从14.8%显着降低至7.3%,而在高氮条件下使Rhizobum sp.R2-708相对丰度从1.1%显着增加至4.3%。(5)分蘖期(7月)水稻根系Methyloceanibacter stevinii,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Rhizobum sp.R2-708固氮微生物相对丰度均低于抽穗期(9月)。本论文通过定量PCR技术、高通量和克隆文库测序对不同生长期的水稻根圈固氮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组分进行分析,掲示未来50年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根圈固氮菌的影响,从而了解根圈固氮功能菌对气候变化和氮肥浓度的响应,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提供氮循环的基础数据,并对稻田的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的微生物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4-19)

王蕊,朱珂,李刚,刘惠芬,王晶[6](2018)在《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对土壤固氮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转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氮周转功能微生物的潜在风险,以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TM)及其亲本玉米DBN318(PM)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完熟期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进行试验,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分析土壤固氮微生物nif H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TM和PM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随生长时期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同一生长时期2种玉米nif H基因丰度间差异均不显着.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T-RFLP结果表明,所获得的14种TRFs中,43 bp和155 bp片段所代表的固氮细菌为共有优势种群,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同一生长时期各T-RFs的相对丰度在TM和PM间差异同样不显着.土壤固氮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Evenness指数随生长期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同一生长时期TM和PM的Shannon指数间及Evenness指数间均无显着差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TM和PM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无显着差异.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土壤铵态氮和p H对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蕊,王晶,朱珂,修伟明,赵建宁[7](2018)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潮土固氮细菌nifH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潮土环境下植物生长对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采集中国北方潮土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方潮土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随玉米生长时期的推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乳熟期最高,根际土的在拔节期最低,而非根际土的在完熟期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是驱动土壤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变化的关键因子,非根际土固氮细菌nif H基因丰度同时受含水量的显着影响.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固氮细菌优势种群结构在玉米各生长时期均相同,但所占比例有所差异.PCA分析也表明,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受玉米生长时期和土壤采样区域的影响均不显着.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固氮细菌nif H基因的Shannon指数变化明显,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际土的在抽雄期最高,拔节期最低,非根际土的在乳熟期最高,完熟期最低;不同生长时期间的Evenness指数则无显着差异,且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之间也没有显着差异.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硝态氮含量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薛婷婷,陆洪省,程建光[8](2017)在《黄河叁角洲盐碱地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传统培养法,在黄河叁角洲自然保护区盐碱地地区采集了未经人为干预地区的土样,从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出耐盐碱固氮菌,通过菌株个体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分析菌株的16S r DNA序列,从基因水平鉴定为固氮菌,并命名为SKDN-1。对耐盐碱固氮菌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在28℃,摇床(150r/min)培养条件下,最适p H范围为7~9,最佳利用的碳源为葡萄糖。筛选出的耐盐碱固氮菌具有较高的碱度适应能力。因此,接种耐盐碱固氮菌种能够发挥固氮菌的固氮性能,提高盐碱土中生物氮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7年18期)

唐凯,高晓丹,贾丽娟,徐慧欣,李蘅[9](2018)在《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荒漠化是一个重大环境问题,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可遏制荒漠化,其中的固氮微生物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但目前BSCs中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阐明浑善达克沙地中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稀释热法和碱解扩散法检测土壤的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和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含量;利用高通量测序对nifH基因进行测序,基于nifH序列比较分析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分析群落、样品和土壤理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固氮细菌优势菌门除在苔藓结皮(HSM)中为Cya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外,在其他类型BSCs中均只为Cyanobacteria;苔藓结皮下层土壤(HSMs)(下层土壤中只有HSMs检测到了nifH)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优势菌纲为Alphaproteobacteria和Beta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差异较大,藻结皮(HSA)中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占90.99%;地衣结皮(HSL)中Scytonema和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分别占45.85%和44.14%;HSM中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Scytonema、Nostoc、Skermanella、Unclassified_o_Nostocales分别占29.21%、22.57%、15.34%、14.74%和10.60%;HSMs中Skermanella、Azohydromonas、Unclassified_p_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_c_Alphaproteobacteria分别占33.80%、25.66%、18.20%和10.62%;固氮细菌多样性随结皮的发育逐渐提高;OM和AN对结皮的发育起促进作用。【结论】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及其紧邻下层土壤中的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明显,且固氮细菌类群和多样性指数随BSCs发育阶段的提高而增加。本研究为认识和利用生物土壤结皮相关固氮细菌提供了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祎[10](2017)在《一株固氮细菌的全基因组分析与其WrbA基因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室在之前的研究中,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东门镇采集桉树林地土壤,并利用无氮培养基筛选得到了一株固氮能力较强的细菌。经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该细菌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故将该菌命名为KO108。通过转座子[mTn5gusA-pgfp21]随机插入建立了KO108的突变体库,在建立一种桉树与固氮细菌互利促生体系的过程中,发现MA这一突变株能够较稳定地附着于桉树根系表面。在之前的研究中,已通过反向PCR确定了MA插入位点周围的序列。本研究对KO108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全基因组的序列并对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具体结果已上传NCBI(accession:NZ]LQMR00000000)。参考测序公司建议、实验室已进行的biolog检测结果和已有的文献资料,本文比对了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劳尔特氏菌属(Raoultella)及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下若干种细菌的rpooB,gyrA,mdh,infB,nifH基因,确认了该菌株为变栖克雷伯氏菌,并将该菌株命名为KV321。通过序列比对,确认了 KV321插入突变菌株MA的插入位点所在基因编码的是色氨酸阻遏结合蛋白(the tryptophan repressor-binding protein,WrbA)。本文将 KV321WrbA 蛋白序列与多个物种的类似蛋白进行了同源比对,并预测了该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疏水性、二叁级结构等数据,为以后的蛋白分析奠定了一定基础。Blast结果表明,KV321 WrbA蛋白序列与大肠杆菌WrbA蛋白序列的相似度为88%,由于克雷伯氏菌WrbA蛋白报道较少,本文主要以大肠杆菌WrbA蛋白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为了验证WrbA的功能,通过同源重组,成功构建了突变体MA的互补菌株MB。用渗透压冲击法提取了 KV321、MA、MB的粗蛋白。KV321粗蛋白在苯醌-NADH体系中的相对酶活达到24.99 μmol/min-mg,而MB粗蛋白在相同体系中的相对酶活为17.16μmol/min·mg,MA粗蛋白的同一指标只有7.19μmol/min·mg。对于铁氰化钾-NADH体系,KV32]粗蛋白的相对酶活力为1.87μmol/min·mg,MA粗蛋白为1.36μmol/min·mg,MB粗蛋白为2.41μmol/min·mg。而对于苯醌-NAIDPH体系,KV321粗蛋白的相对酶活力为 10.75μmol/min·mg,MA 粗蛋白为 5.16μmol/min·mg,MB 粗蛋白为10.16μmol/min·mg。对于铁氰化钾-NADPH体系,KV321粗蛋白的相对酶活力为0.5916μmol/min·mg,MA 粗蛋白为 0.16μmol/min·mg,MB 粗蛋白为 0.4116μmol/min·mg.mg。测量结果与大肠杆菌纯WrbA蛋白的结果一致:WrbA蛋白对醌的催化效果比铁氰化钾更好,对NADH的催化效果高于NADPH。这一结果验证了克雷伯氏菌WrbA蛋白也是一种醌类氧化酶,可能在应对外界氧化胁迫方面会发挥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KV321 WrbA蛋白的表达载体pEtW,进行了 WrbA蛋白的诱导表达。本研究测量了KV321、MA、MB菌株的zeta电位,KV321 为-8.15mV,MA为-11.00mV,MB为-7.53mV。突变株MA的电位要低于KV321与MB,由于细菌表面电位与细菌的粘附性关系密切,故本文首次提出WrbA与细菌的表面电位及细菌的粘附性相关的猜测。但这一结论尚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固氮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云南腾冲热泉溪流中固氮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在云南腾冲地热区选取两个热泉(水热爆炸区和蛤蟆嘴)及沿其溪流选取共9个采样点,测量样点的温度和pH,针对水体样品中的nifH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聚类分析和多样性分析,并分析水体理化性质与固氮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关系.克隆文库分析显示:本研究中腾冲热泉水体样品中固氮细菌主要由Chloroflexi (26.7%)、Firmicutes (5.5%)、Nitrospirae (9.4%)、Cyanobacteria (32.5%)和Proteobacteria (25.9%) 5个门的细菌组成.沿着水热爆炸区热泉溪流,温度从高到低的过程中,Chloroflexi逐渐取代Cyanobacteria成为主要的固氮细菌群落.然而在蛤蟆嘴溪流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其主要固氮细菌群落由Firmicutes和Nitrospirae变成为Cyanobacteria.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均显示,温度对本文研究的热泉样品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有重要影响.另外,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样点间固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小.温度是影响本研究中腾冲热泉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氮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杨建波,彭鑫华.六株甘蔗根际固氮细菌的鉴定及其促生特性检测[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

[2].冯灿,杨渐,蒋宏忱.云南腾冲两条热泉溪流的固氮细菌群落多样性[J].地球科学.2018

[3].顾彩彩,王震,王露蓉,毛莲英,宋奇琦.固氮细菌DX120E的gfp标记及对不同甘蔗品种的接种效应[J].南方农业学报.2018

[4].顾彩彩.固氮细菌DX120E在不同甘蔗品种的定殖及nifH表达特性[D].广西大学.2018

[5].韩晶晶.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加对水稻根系固氮细菌丰度及群落组分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8

[6].王蕊,朱珂,李刚,刘惠芬,王晶.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对土壤固氮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8

[7].王蕊,王晶,朱珂,修伟明,赵建宁.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潮土固氮细菌nifH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薛婷婷,陆洪省,程建光.黄河叁角洲盐碱地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J].山东化工.2017

[9].唐凯,高晓丹,贾丽娟,徐慧欣,李蘅.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8

[10].刘祎.一株固氮细菌的全基因组分析与其WrbA基因功能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固氮细菌论文-杨建波,彭鑫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