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分层论文-崔丽,孙丽丽,郭鹏,柯培玲,汪爱英

薄膜分层论文-崔丽,孙丽丽,郭鹏,柯培玲,汪爱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膜分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掺杂类金刚石,相分离,自组织分层,富金属层

薄膜分层论文文献综述

崔丽,孙丽丽,郭鹏,柯培玲,汪爱英[1](2019)在《自组织分层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研究学者发现在沉积过程中,某些金属元素掺杂类金刚石薄膜时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分层纳米结构,这种纳米结构克服了人为调控多层薄膜的工艺复杂性及局限性,同时赋予了薄膜更加优异的性能。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中自组织分层结构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金属类型及含量、沉积条件(脉冲频率、基体偏压、气流比、沉积温度、沉积时间)、沉积方法等参数对自组织分层结构的生成及富金属层厚、富碳层厚、层数等尺寸的作用规律。重点介绍了离子重排机理、金属催化机理、强离子辐照诱导机理和靶中毒机理四种自组织分层结构形成机理的特点,并探讨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自组织分层结构的形成机理尚不清晰。上述四种机理模型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如何设计工艺参数实现自组织分层结构的内在调控仍是一个科学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组织分层结构碳基薄膜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郭有志,孙丽丽,郭鹏,柯培玲,李强[2](2018)在《自组织梯度分层结构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掺杂是降低类金刚石薄膜(DLC)内应力、提高其机械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Me-DLC)为均匀的纳米复合结构,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特殊的自组织分层结构。为了研究不同金属掺杂种类对自组织分层结构和薄膜性能的影响,本文筛选了两种典型的掺杂金属元素Cu和Cr,采用磁控溅射与阳极层离子源复合系统制备了Cu-DLC和Cr-DLC薄膜,同时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了沉积过程中金属粒子密度变化;通过能谱仪、辉光放电光谱仪、透射电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表征了薄膜成分和微结构;采用纳米压痕仪与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薄膜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靶中毒模式下,溅射出的金属粒子密度逐渐降低,导致薄膜形成了自组织梯度分层结构,即膜基界面处为富金属层,表面为富碳层,沿膜基界面到表面金属含量从13%(原子比)以上逐渐降低至1%以下。Cu-DLC和CrDLC薄膜相似的表面碳键结构和力学性能,并且在干摩擦以及油润滑条件下分别表现出相似的摩擦学行为。以上研究表明自组织梯度分层结构的形成降低了金属种类对Me-DLC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强,郝瑞亭,赵其琛,刘思佳[3](2018)在《多周期分层溅射硫化物靶制备铜锌锡硫薄膜太阳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ZnS/CuS/SnS/CuS的顺序分层溅射硫化锌、硫化铜和硫化亚锡叁个二元硫化物靶,制备铜锌锡硫(CZTS)的预制层。在预制层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上述顺序将预制层分多个周期溅射,然后在360℃对含硫预制层进行低温退火,再在硫气氛中进行高温(600℃)硫化处理,制备出CZTS薄膜。周期数为3的CZTS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晶粒大小均匀,禁带宽度为1.50eV。用这种薄膜制备的CZTS薄膜太阳电池性能最好,其开路电压(Voc)为623m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11.79mA/cm~2,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93%。(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肖永龙,李保忠,秦典成,张军杰[4](2017)在《薄膜陶瓷基板镀层分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介绍LED的发展趋势及其封装材料的需求,论述了陶瓷基板在在LED封装领域的应用优势,并分析陶瓷基板金属化过程中镀铜分层问题的主要原因,给出可行性的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7年34期)

周嘉嘉,蒋滢,土井正男[5](2017)在《通过调节蒸发速率实现分层胶体薄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含不同大小胶体粒子的溶液薄膜在蒸发过程中会出现大小球的分层,小球在上而大球在下[1]。这与传统理论的预测正好相反。因为大球的扩散常数比小球小,所以更容易在气液界面上堆积。我们运用昂萨格原理,在经典扩散模型中引入大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的解释了这一反常的分层现象[2]。我们的理论结果对于运用蒸发一次性制备分层的薄膜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期刊2017-11-17)

康敬天,王长国,谭惠丰[6](2016)在《薄膜基体层合结构屈曲分层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屈曲引起的分层是薄膜基体层合结构的一种常见失效方式。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报了结构的屈曲临界应变和分层应变。采用Traction-separation内聚力单元方法表征了薄膜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行为,建立了薄膜基体层合结构屈曲分层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由于屈曲引起的薄膜基体损伤与演化过程,通过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研究薄膜柔性基体层合结构复杂的屈曲分层现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刘梅,张俊乾[7](2016)在《薄膜电极分层的平面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污染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是作为绿色高效、无污染的新一代能源。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电器设备上,在电动汽车、卫星、航空航天以及空间军事等领域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时由于锂离子(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期刊2016-08-25)

朱星,Katherine,Kornei[8](2016)在《一种薄膜中颗粒自动分层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制备固体表面上薄膜的方法是在固体表面涂抹一层含有固态胶体颗粒的液体膜,然后令液体蒸发而成。染料和墨水就是由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构成的典型胶体。当液体蒸发时,这些颗粒融合在一起形成薄膜。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展示新的结果:如果颗粒尺寸足够大,两种不同尺寸的颗粒会在干燥过程中分层。较小颗粒形成的层位于大颗粒层的上方。这种分层方式(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6年05期)

张卓[9](2016)在《TiO_2/BiVO_4/SiO_2分层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催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其在环境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稳定性好、光催化活性高的TiO_2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其较高的禁带宽度3.2eV,只能对紫外光有吸收,从而限制了其太阳光利用率。单斜相的BiVO_4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响应度,其禁带宽度为2.4eV,但是单纯的BiVO_4的导带边的电势位于0V的位置,其光生电子不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活性物质,导致电子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积累,增加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大大降低了BiVO_4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经研究表明,两种半导体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粉末状的光催化剂存在易失活、难回收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薄膜类的光催化剂具有稳定性好、耐酸碱性强和易回收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自清洁材料得到很好的发展。自清洁材料是通过光致分解有机物或者超疏水性和超亲水性实现自清洁功能,在建筑、交通、新能源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以普通玻璃为基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涂覆次数的TiO_2薄膜和添加二乙醇胺制备的TiO_2薄膜(以下简称为T-1)。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分析考察不同涂覆次数的薄膜的晶型、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同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和接触角的测定来考察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自清洁能力。(2)先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VO_4粉体,研究了pH对BiVO_4晶型的影响。得出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单斜相的BiVO_4生成。再以普通玻璃为基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涂覆次数的BiVO_4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分析考察薄膜的晶型、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同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和接触角的测定来考察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自清洁能力。(3)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BiVO_4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分析考察薄膜的晶型、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同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和接触角的测定来考察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自清洁能力。并与单一的T-1薄膜和BiVO_4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自清洁能力进行比较,发现TiO_2/BiVO_4薄膜比单一的T-1薄膜和BiVO_4薄膜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优异的自清洁能力。(4)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_2薄膜和TiO_2/BiVO_4/SiO_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光谱分析考察薄膜的晶型、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同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和接触角的测定来考察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自清洁能力,并TiO_2/BiVO_4薄膜进行比较,发现光催化活性有所降低,但是仍比单一的T-1薄膜和BiVO_4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高,自清洁能力优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6-04-01)

董培林,吕强,王文杰,陈生辉,李春玲[10](2015)在《纳米尺度下烷烃润滑薄膜分层现象和速度滑移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纳米尺度下十六烷润滑薄膜的分层现象和速度滑移现象,重点考察了剪切速度对速度滑移现象的影响规律,并对其中的微观机理作出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在铁壁面的限制情况下润滑薄膜出现了分层现象,当润滑薄膜厚度超过50?时,其中间区域呈现出体相均质流体的特征.润滑薄膜层间滑移和界面滑移的临界剪切速度分别为5.5和7.5?/ps,随着剪切速度增加,界面滑移程度增强,而层间滑移程度减弱.润滑薄膜第1和2层十六烷分子层间桥接分子数目决定层间滑移程度,随着剪切速度增加,桥接分子数目也相应增多,层间滑移程度随之减弱.(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薄膜分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掺杂是降低类金刚石薄膜(DLC)内应力、提高其机械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Me-DLC)为均匀的纳米复合结构,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特殊的自组织分层结构。为了研究不同金属掺杂种类对自组织分层结构和薄膜性能的影响,本文筛选了两种典型的掺杂金属元素Cu和Cr,采用磁控溅射与阳极层离子源复合系统制备了Cu-DLC和Cr-DLC薄膜,同时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了沉积过程中金属粒子密度变化;通过能谱仪、辉光放电光谱仪、透射电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表征了薄膜成分和微结构;采用纳米压痕仪与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薄膜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靶中毒模式下,溅射出的金属粒子密度逐渐降低,导致薄膜形成了自组织梯度分层结构,即膜基界面处为富金属层,表面为富碳层,沿膜基界面到表面金属含量从13%(原子比)以上逐渐降低至1%以下。Cu-DLC和CrDLC薄膜相似的表面碳键结构和力学性能,并且在干摩擦以及油润滑条件下分别表现出相似的摩擦学行为。以上研究表明自组织梯度分层结构的形成降低了金属种类对Me-DLC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膜分层论文参考文献

[1].崔丽,孙丽丽,郭鹏,柯培玲,汪爱英.自组织分层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9

[2].郭有志,孙丽丽,郭鹏,柯培玲,李强.自组织梯度分层结构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3].王强,郝瑞亭,赵其琛,刘思佳.多周期分层溅射硫化物靶制备铜锌锡硫薄膜太阳电池[J].材料研究学报.2018

[4].肖永龙,李保忠,秦典成,张军杰.薄膜陶瓷基板镀层分层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7

[5].周嘉嘉,蒋滢,土井正男.通过调节蒸发速率实现分层胶体薄膜的制备[C].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2017

[6].康敬天,王长国,谭惠丰.薄膜基体层合结构屈曲分层行为分析[C].第十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7].刘梅,张俊乾.薄膜电极分层的平面问题分析[C].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2016).2016

[8].朱星,Katherine,Kornei.一种薄膜中颗粒自动分层的新机制[J].物理.2016

[9].张卓.TiO_2/BiVO_4/SiO_2分层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

[10].董培林,吕强,王文杰,陈生辉,李春玲.纳米尺度下烷烃润滑薄膜分层现象和速度滑移机制的分子模拟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5

标签:;  ;  ;  ;  

薄膜分层论文-崔丽,孙丽丽,郭鹏,柯培玲,汪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