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净化论文-李兴勤,伍云松,董梅,王梅,顾云娜

吸附净化论文-李兴勤,伍云松,董梅,王梅,顾云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净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百特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改进管路连接,胆红素吸附

吸附净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勤,伍云松,董梅,王梅,顾云娜[1](2019)在《改进百特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配套管路连接方式实现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百特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设计原理、治疗模式特点的研究,改进原装耗材部分管路连接实现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模式的方法。方法在百特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模式下,增加两根连接管,一根连接废液管与胆红素吸附柱入口端、另一根连接置换液管与胆红素吸附柱出口及参数设置。结果改进管路连接后的机器成功实现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模式。结论经改进后临床使用安全,疗效确切,实现原机型治疗模式扩展,值得设备单一医院、科室借鉴。(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6期)

于玲,邢翠娟,夏爱清,祁瑞芳,张书恺[2](2019)在《应用磁性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分离净化剂-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第一步是提取样品中的PAEs。取样品0.500 0g,加入正己烷100μL和乙腈2mL,超声提取5min,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于留存的下层液相中再加乙腈2mL,重复提取1次。所得上清液与第一次上清液合并在40℃氮吹蒸发至近干。于残渣中加入乙腈1mL使溶解。在此溶液中依次加入无水硫酸镁250mg,N-丙基乙二胺(PSA)80mg和磁性氧化石墨烯50mg,超声萃取5min,通过外加磁场收集经净化的上清液,供GC-MS分析。在GC分析中,采用RXI-5si1MS色谱柱,按程序升温(在80~280℃区间)进行色谱分离,进样量为1μL。在MS分析中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和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用基质匹配法绘制标准曲线,测得16种PAEs的线性范围均在0.02~1.00mg·L~(-1)之间,其检出限(3S/N)为0.005~0.008mg·kg~(-1)。以空白植物油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2.2%~111%之间。16种PAEs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0%~7.2%之间。应用此方法分析了市购的5种植物油样品,并在样品中检出5种PAEs。(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9期)

李曼菲,简子兴,何钥媚,黄锦勇[3](2019)在《活性炭吸附法在印染废水净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染废水的净化已成为印染行业亟待处理的重要问题。印染废水的处理出现了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而吸附法属于物理方法中的一种,因具有操作简单、投资费用低、对多种染料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着重讨论了活性炭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机理,并对活性炭吸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与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罗惠莉,周静如,冯逸轲,贺晓美,姜良军[4](2019)在《市政污泥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市政污泥制备的生物炭对废水中盐酸四环素的吸附净化。试验中通过对吸附时间、温度、pH值叁个因素进行调节,测定污泥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净化率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炭对盐酸四环素吸附8h去除率为89.5%,吸附10h后去除率为92.1%。pH值的增加不利于污泥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吸附去除的pH适宜范围在7~9。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泥炭对盐酸四环素吸附量减少,吸附处理温度25℃为宜。拟合结果表明,污泥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9-08-23)

焦涛,徐遵主,阚慧,陈明[5](2019)在《ACF浓缩吸附+CO技术净化电子涂装VOCs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一级水洗+除水器+ACF转轮浓缩吸附+CO"技术对某电子企业VOCs进行末端净化,净化后对VOCs排气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得到以下结论:车间废气整改前有组织VOCs排放量314. 4 t/a,整改后VOCs排放量84. 84 t/a,削减量229. 56 t/a;整改前无组织VOCs排放量30. 1 t/a,整改后VOCs排放量16. 24 t/a,削减量13. 86 t/a,总VOCs削减量为243. 42 t/a,达到了VOCs低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绿色生产。(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陈磊[6](2019)在《活性炭吸附浓缩-RCO催化氧化装置在某涂装生产线废气净化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目前涂装生产线废气净化工艺水平与净化效率,针对活性炭吸附浓缩-RCO催化氧化装置在处理涂装有机废气领域的应用问题,结合某自动化设备生产公司已投运涂装生产线改造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该生产线由于建设初期未设计净化装置,漆雾与VOCs废气经过一级漆雾过滤棉净化后,通过下排风地沟、引风机及排气筒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厂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根据涂装废气相关技术手册及治理工程经验,结合喷漆废气的排放特点,企业在原有排风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环保改造。设计采用了活性炭吸附浓缩-RCO催化氧化装置净化技术,改造后车间内作业环境得到显着改善,喷漆废气排放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系统净化效率达95%以上,满足当地环保要求。该项研究表明,在涂装生产线正常工况条件下,活性炭吸附浓缩-RCO催化氧化装置具有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技术优势,适宜在该领域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06期)

郭强[7](2019)在《基于超重力耦合吸附及催化燃烧技术净化甲苯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油化工、煤化工、日常生活等领域,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不仅对人身体产生不适症状,而且易参与化学反应产生烟雾及臭氧等二次污染。VOCs的净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与环境保护和安全稳定生产密切相关。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环保意识和要求提高、涂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有机源的大量使用,都对VOCs净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等机构联合制定“十叁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到,要全面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众多净化VOCs方法中,吸附和催化燃烧因其净化度高、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吸附常用设备为固定床,存在吸脱附效率低、吸附剂使用寿命有限且利用率差等缺点;催化燃烧技术的核心为催化剂制备,采用常规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存在活性组分负载量低、分散性和重现性差等缺点。寻求一种吸脱附传质效率高、制备催化剂性能好的装置与技术,对于延长吸附剂及催化剂使用寿命、提升VOCs净化率意义重大。本文结合超重力技术,耦合吸附与催化燃烧方法,开发了一种新型净化VOCs工艺,拓展了超重力技术应用领域。超重力技术在气液和液液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展现出良好的传质效果。但在气固和液固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开发了超重力旋转吸附床和超重力旋转浸渍设备,对甲苯进行吸附和催化燃烧性能研究,科学地揭示了超重力技术在气固和液固方面的作用机制。超重力吸附技术可实现快速吸脱附、吸附剂寿命延长、节能降耗;超重力催化剂制备技术有效提升催化剂负载量且保持良好分散性,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超重力旋转吸附床为吸脱附设备,活性炭为吸附剂,甲苯为吸附质,在0-50m~3/h处理气量的试验规模下对吸脱附性能进行研究,并对比固定床与旋转床的吸脱附效果,结果表明:相同工况条件下,旋转床的饱和吸附量、吸附速率、吸附位点、床层利用率均高于固定床,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由Weber-Morris颗粒扩散模型可知旋转床的吸附分为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和吸附平衡叁过程,颗粒内扩散的贡献率最大,相比固定床,旋转床有效实现深孔吸附,提高活性炭利用率。旋转床吸附性能与操作工况条件有关,高超重力因子、中低甲苯进口浓度、适宜进气流量和床层厚度有利于吸附量和床层利用率的提升。以饱和活性炭为实验体系,相同工况条件下,对比了固定床与旋转床的脱附效果,通过脱附曲线可知旋转床有较高脱附率和较快脱附速率,可实现饱和活性炭深度再生,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同时,考察温度和超重力因子对饱和活性炭的脱附性能,温度是脱附关键因素,超重力因子越大,脱附效果越好,经旋转床脱附活性炭表现出较优吸附性能,为工业脱附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进一步提升活性炭吸附性能,开发了超重力法碱改性活性炭吸附甲苯工艺。通过改性活性炭红外、孔径结构、官能团含量等一系列表征,考察超重力改性和传统搅拌改性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超重力法改性活性炭表面碱性官能团含量提升,碱性物质没有在活性炭表面形成富集而破坏孔结构;相同浓度碱溶液下,超重力改性活性炭的吸附能要高于传统搅拌,有效提升化学吸附;由吸附模型分析吸附机理可知,超重力法改性活性炭吸附甲苯仍属于微孔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通过提升化学吸附提高吸附性能;对比超重力法改性活性炭在旋转床和固定床的吸附性能发现旋转床的吸附性能优于固定床。针对传统浸渍法制备金属催化剂负载量低、金属氧化物分散性差的劣势,结合超重力技术传质效率高、液体分散均匀的特性,开发了超重力法制备复合过渡金属催化剂工艺,不仅解决金属易烧结、成本高的问题,而且有效提升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法制备复合金属催化剂表面活性金属氧化物分散系均匀、无团聚现象,且负载量大;负载量随旋转床转速增大而增加,随活性组分流量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复合金属催化剂比单一组分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这归结于Cu/Mn间协同作用提供很多吸附氧,进而提升催化活性;与传统浸渍法相比,超重力法制备催化剂保持了载体丰富孔径结构,活性组分并无堵塞孔道,以均匀负载膜形式存在载体表面和孔道。本文开辟了用于催化燃烧VOCs催化剂制备的新方法,有效解决传统工艺催化剂活性低、重现性差的问题。采用超重力法制备复合金属催化剂,对其催化燃烧甲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摩尔比超重力法制备复合金属催化剂展现出低温催化燃烧性能;催化燃烧甲苯动力学结果表明超重力法制备催化剂的氧化速率高,这源于催化剂较高的负载量和良好分散性,为催化氧化提供了较多吸附位点和活性位点;超重力法制备催化剂实现低温催化燃烧性能,经600min后仍保持良好的稳定催化性能。本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制备工艺,拓展超重机技术应用范围。总之,本文创新性提出超重力设备与吸附、催化燃烧工艺,开发了超重力技术耦合吸附与催化燃烧VOCs新技术并探讨基础研究理论,拓展了超重力过程强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净化VOCs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宋俊,薛文池,程博闻,刘兰燕[8](2019)在《水体净化用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吸附机理,选用环境友好型木质素作为碳基原材料,通过溶液混合和浸渍沉淀相转化成膜技术制得硫酸盐木质素/醋酸纤维素复合膜(KL/CA-M),经高温炭化和磷酸活化处理得到吸附性能优异的木质素基活性炭,并对其结构、热性能和吸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的结构稳定,吸附性能优异;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木质素质量分数为50%的复合膜为初始基膜,最佳炭化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磷料质量比为1,该条件下所得木质素基活性炭比表面积达1 375.649 m2/g,微孔体积为0.714 m3/g,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157.24 mg/g,远高于商品活性炭;木质素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属于放热过程,吸附行为兼具有单层和多层吸附的特点;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且受多个扩散过程控制。(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钱艺华,赵耀洪,吴坚,夏启斌[9](2019)在《变压器绝缘油吸附净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处理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绝缘油再生处理技术,也是绝缘油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变压器绝缘油在吸附净化过程中所用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吸附剂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吸附剂,并指出了变压器绝缘油吸附剂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郭修旺[10](2019)在《新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吸附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未经达标处理的重金属废水被排放到水体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重金属是一种潜在的高毒性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来源广、易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特点,对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重金属污染日趋加剧导致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如何高效的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重金属离子去除的传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生物法、离子交换法等。而在诸多方法中,吸附法由于具有较高吸附能力、适用范围广、易于操作且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众多吸附剂中,纳米花状有机硅(NFOS)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易改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将其作为吸附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NFOS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较小,为提高其对铅离子的吸附能力,利用去甲肾上腺素对有机硅进行改性(NE-NFOS),改性后的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径和孔容,有利于铅离子向有机硅的内部孔道扩散,并且去甲肾上腺素表面的儿茶酚和氨基能够与铅离子发生鳌和反应,提高了对铅离子的吸附效果。利用水热法合成了NFOS,并将去甲肾上腺素嫁接到其表面,制备出新型吸附剂NE-NFOS,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析仪(BET)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NE-NFOS表面形貌和孔容等进行表征。以重金属离子Pb~(2+)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从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等方面对NE-NFOS对Pb~(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溶液pH,K~+、Na~+、Ca~(2+)、Mg~(2+)离子浓度等不同参数对吸附行为的影响。NE-NFOS的SEM和TEM图表明,吸附剂的表面有丰富的孔隙结构。BJH累积吸附孔容、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别为0.28 cm~3/g,132 m~2/g和3.08 nm。溶液中对铅离子的吸附净化试验表明,NE-NFOS的吸附容量比改性前明显增大,在pH值为6.0时,饱和吸附容量为160mg/g。此外,研究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来描述NE-NFOS对Pb~(2+)的吸附行为。平衡吸附量受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较大,但受K~+、Na~+、Ca~(2+)、Mg~(2+)等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弱。NE-NFOS重复利用5次后,对Pb~(2+)离子去除能力大于其初始值的79%。吸附试验结果表明,NE-NFOS对溶液中的铅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为降低吸附材料的成本,简化合成步骤,本文通过热解麦麸制备麦麸生物炭,将其作为吸附材料并研究了对溶液中铬离子的吸附净化性能。通过SEM、BET和FT-IR对麦麸生物炭表面形貌和孔容等进行表征。以重金属离子铬离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从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等方面对麦麸生物炭对铬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溶液pH,Na~+、K~+离子浓度等不同参数对吸附行为的影响。SEM图表明,麦麸生物炭表面呈现出凹陷的多孔颗粒状结构,孔径和纹理呈不规则分布,增大了其表面积,有利于其对铬离子的吸附。BJH累积吸附孔容、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别为0.08 cm~3/g,80 m~2/g和3.08 nm。溶液中铬离子的吸附净化试验表明,麦麸生物炭的吸附容量比热解前明显提高,在pH值为2.0时,饱和吸附容量为67 mg/g。此外,平衡吸附量受初始溶液pH值的影响较大,但受Na~+、K~+等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弱。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麦麸生物炭用于废水中铬离子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9-05-01)

吸附净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第一步是提取样品中的PAEs。取样品0.500 0g,加入正己烷100μL和乙腈2mL,超声提取5min,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于留存的下层液相中再加乙腈2mL,重复提取1次。所得上清液与第一次上清液合并在40℃氮吹蒸发至近干。于残渣中加入乙腈1mL使溶解。在此溶液中依次加入无水硫酸镁250mg,N-丙基乙二胺(PSA)80mg和磁性氧化石墨烯50mg,超声萃取5min,通过外加磁场收集经净化的上清液,供GC-MS分析。在GC分析中,采用RXI-5si1MS色谱柱,按程序升温(在80~280℃区间)进行色谱分离,进样量为1μL。在MS分析中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和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用基质匹配法绘制标准曲线,测得16种PAEs的线性范围均在0.02~1.00mg·L~(-1)之间,其检出限(3S/N)为0.005~0.008mg·kg~(-1)。以空白植物油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2.2%~111%之间。16种PAEs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0%~7.2%之间。应用此方法分析了市购的5种植物油样品,并在样品中检出5种PAE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净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兴勤,伍云松,董梅,王梅,顾云娜.改进百特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配套管路连接方式实现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于玲,邢翠娟,夏爱清,祁瑞芳,张书恺.应用磁性氧化石墨烯作为吸附分离净化剂-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3].李曼菲,简子兴,何钥媚,黄锦勇.活性炭吸附法在印染废水净化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9

[4].罗惠莉,周静如,冯逸轲,贺晓美,姜良军.市政污泥炭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净化研究[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9

[5].焦涛,徐遵主,阚慧,陈明.ACF浓缩吸附+CO技术净化电子涂装VOCs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9

[6].陈磊.活性炭吸附浓缩-RCO催化氧化装置在某涂装生产线废气净化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9

[7].郭强.基于超重力耦合吸附及催化燃烧技术净化甲苯的工艺研究[D].中北大学.2019

[8].宋俊,薛文池,程博闻,刘兰燕.水体净化用木质素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动力学[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9].钱艺华,赵耀洪,吴坚,夏启斌.变压器绝缘油吸附净化材料的研究进展[J].绝缘材料.2019

[10].郭修旺.新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吸附净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

标签:;  ;  ;  ;  

吸附净化论文-李兴勤,伍云松,董梅,王梅,顾云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