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土论文-崔春义,孟坤,武亚军,杨刚,梁志孟

非均质土论文-崔春义,孟坤,武亚军,杨刚,梁志孟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均质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桩,动力响应,复刚度传递模型,径向非均质

非均质土论文文献综述

崔春义,孟坤,武亚军,杨刚,梁志孟[1](2018)在《非均质土中不同缺陷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复刚度传递径向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采用黏性阻尼模型描述桩周土材料阻尼,考虑地基土纵向成层特性,建立径向非均质、纵向成层土中变截面和变模量管桩纵向振动简化分析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复刚度传递方法,递推得出桩周、桩芯土体与管桩桩体界面处复刚度,进而利用桩土完全耦合条件和阻抗函数传递性,推导得到变模量和变截面管桩桩顶动力阻抗解析解答,并与已有相关解析解进行退化验证其合理性;通过进一步参数化分析探讨了桩身变模量段、缩颈、扩径及变模量、变截面位置对管桩纵向振动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可为具体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崔春义,孟坤,武亚军,马科研,梁志孟[2](2019)在《轴对称径向非均质土中单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径向非均质土中单桩纵向振动特性,基于复刚度传递径向多圈层并采用黏性阻尼模型描述桩周土材料阻尼,建立了叁维轴对称径向成层非均质土体中桩基纵向振动简化分析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复刚度传递方法,递推得出桩周土体与桩体界面处复刚度,进而利用桩-土完全耦合条件推导得出桩顶动力阻抗解析解,并将所得解退化到均质土情况,与已有解答进行比较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桩基纵向振动特性进行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桩周土体阻尼系数、桩底土阻尼因子仅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有较明显的影响,而桩底土刚度因子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及共振频率均有显着影响;桩周土软(硬)化程度越高(低),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越大(小);桩周土软(硬)化范围越大,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水平越高(低);但桩周土软(硬)化程度、软(硬)化范围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共振频率影响则可忽略。(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2期)

马科研[3](2017)在《径向非均质土中桩—土纵向耦合振动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径向非均质土中纵向振动荷载作用下桩的动力响应问题。基于土体与桩的本构关系,文中采用叁维轴对称土模型,较系统的考虑了桩周土竖向波动效应,建立径向非均质土体的叁维波动方程和一维粘弹性桩的波动方程,再引入桩-土边界条件和接触条件,用解析法求解了粘弹性实体桩和管桩在纵向任意激振力作用下的耦合振动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在考虑土体径向非均质性情况下,利用叁维轴对称土体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和超越方程求根法求得实体桩与土体接触界面的复刚度,进而推导得到单桩桩顶受任意纵向激振力作用下的桩振动方程的频域表达式,再利用卷积公式和拉普拉斯逆变换得到半正弦脉冲激励作用下桩顶速度时域响应半解析解。基于所得解对桩土耦合振动的机理以及土体动力反应特性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土体的径向非均质性对桩-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土体的径向非均质性对桩-土动力特性有着明显的影响,考虑土体径向非均质性十分必要。2.在轴对称条件下利用叁维连续介质理论研究径向非均质土中管桩-土的纵向耦合振动问题。对桩周土任意圈层的平衡方程由外而内逐层求解,求得桩周土与桩接触界面所在圈层的位移表达式,再根据桩芯土动力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求得桩芯土的位移表达式,进而利用管桩-土接触界面完全耦合条件求解桩动力平衡方程,得到桩顶的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并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得到桩顶复刚度、桩顶速度导纳曲线、桩底反射波曲线,再通过变化土体、管桩特性参数,分析管桩内外半径比、长径比、土质扰动程度、扰动范围、圈层数变化等参数对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给出的桩-土纵向耦合振动理论使桩基振动理论更为完善,也为桩基抗震,防震设计及桩基动态检测技术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6-01)

张雯雯[4](2016)在《非均质土地基承载力计算理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均质土地基承载力的计算问题,开展地基破坏模式、数学模型、求解方法、极限荷载与实际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等问题研究工作,应用极限荷载与实际荷载(设计荷载),建立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工程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广义极限平衡法,可以为地基承载力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所计算的承载力安全系数基本真实的反映工程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可为类似工程施工设计和承载力计算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6年09期)

刘东旭,司高华,富宝锋,李哲,王礼春[5](2016)在《锶在非均质土柱中迁移的随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均质条件下核素迁移规律分析是核工程领域环境模拟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重新分析用于模拟降雨入渗和示踪剂释放迁移的土柱(填装砂土和粘土)实验,基于对流弥散方程(ADE)和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TRW)理论模型,我们对实验穿透曲线进行了反向模拟,定量分析了锶(模拟Sr-90)的non-Fickian弥散迁移规律。研究表明:(1)由于粒子扩散进入不流动区和吸附到矿物表面等因素影响,从土柱中淋滤出来的溴和锶的质量份额分别约为39%~58%和16%~49%,此外,流出曲线不同程度的"前伸"和"拖尾"特征,也表明土柱实验中存在优先流现象;(2)CTRW模型考虑了水力-化学(H-C)耦合效应过程,较好描述了锶的non-Fickian迁移(0<β<2)和Fickian迁移(β>2)行为,non-Fickian弥散迁移可归结于土柱结构非均匀性导致的流场变化(如,优先流)和复杂的吸附过程,特别是,锶在粘土矿物中吸附导致了其峰值浓度的降低和延迟,进一步增强了non-Fickian迁移。(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四分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6-07-01)

沈洁,文涛[6](2016)在《非均质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简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近洋码头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施工及设计,阐述了工程中的主要荷载及码头结构方案,介绍码头抗倾、抗滑稳定性结构计算及码头基床及地基承载力计算,可为类似工程施工设计和承载力计算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6年06期)

何伟杰[7](2015)在《大直径桩—非均质土耦合振动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直径桩因其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小的沉降变形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道路和桥梁等大型工程中。但由于桩身特殊的几何尺寸,其工作性状无法简单地应用和借鉴以往的桩基理论。目前,相比静载作用下大直径的工作性状研究,对于大直径的纵向动力特性的研究比较匮乏。鉴于此,本文一方面在理论上对大直径桩的桩身、桩侧土与桩身的相互关系、桩端土对桩身的支承作用做了简化模型的处理,采用解析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均质地基和非均质地基中大直径桩的桩-土耦合纵向振动问题。另一方面采用ANSYS/LS-DYNA对大直径桩-土耦合纵向振动问题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数值分析的可行性。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平面应变模型和Rayleigh-Love杆模型,研究粘弹性支承条件下均质土中大直径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积分变换法,解析推导得到激振脉冲作用下桩顶动力响应的理论解。并基于所得的理论解,研究大直径桩身的特性参数——泊松比、桩径、桩长和纵波波速等对桩顶振动特性(速度时域曲线、速度频域曲线、动刚度和动阻尼曲线)的影响。(2)将桩端土粘弹性支承模型替换为类似于一维杆的扩散虚土桩模型,研究径向非均质士中大直径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积分变换方法和阻抗函数递推法,推导得到激振脉冲作用下桩顶频域响应的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并基于所得的理论解,研究扩散虚土桩的特性参数——划分精度、虚土桩长度、扩散角和虚土桩纵波波速等对桩顶振动特性的影响。(3)结合考虑大直径桩成桩效应引起的桩侧土体施工软(硬)化和桩侧土纵向成层性,基于扩散虚土桩模型和复刚度传递的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建立桩侧土体双向非均质情况下大直径桩纵向振动的定解问题。利用环向剪切复刚度传递法和阻抗函数传递法,推导得到桩顶动力响应的理论解。通过参数分析法,研究径向扰动程度、扰动范围、纵向软(硬)夹层厚度、桩身密度等因素对桩顶振动特性的影响机理。(4)利用ANSYS/LS-DYNA建立桩-土耦合模型,分别建立理论求解时桩径的变化、虚土桩桩长变化、桩侧土纵向存在软(硬)夹层和桩侧土径向施工软(硬)化对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并和相同工况下的理论解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5)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大直径桩-非均质土纵向耦合振动的后续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15-12-01)

杨冬英,丁海平[8](2014)在《非均质土中桩端扩散虚土桩法的桩基纵向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桩端土应力扩散的规律,建立了桩端扩散虚土桩模型。基于该模型对非均质土中桩-土纵向耦合振动进行研究。利用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得到桩与虚土桩桩侧土的剪切复刚度。结合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连续条件,对扩散虚土桩和实体桩动力方程从底层往顶层逐层进行求解,得到桩顶动力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和时域半解析解。通过对桩端扩散虚土桩扩散角、扩散层厚度、桩侧土非均质性和桩长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基于扩散虚土桩法桩-土纵向振动响应特性。研究结论可为桩基础动力设计和动态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4年S1期)

邹智明[9](2013)在《非均质土中单桩动力阻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桩基础作为一种承载力大,实用性强的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高速铁路中上部结构对桩基础的作用形式是一种动力作用,加之这几年频发的地震作用也是一种动力作用,而且动力荷载作用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水平、竖向、扭转等作用形式。所以研究动力荷载作用下桩基的动力反应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分析不同作用条件下桩基顶部动力阻抗的变化规律,进而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了以下工作。1单桩竖向双向非均质土中动力阻抗分析基于叁维连续介质理论模型,推导了双向非均质土中,单桩竖向简谐外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运动方程,求出桩-土相互作用下桩顶动力阻抗解析解。将桩周土进行纵向和竖向分层,分析了土体径向非均质性、桩土竖向分层性、桩体底部不同支撑情况和土体底部不同支撑情况等参数对单桩桩顶竖向动力阻抗的影响规律。通过matlab计算程序来计算不同参数分析下的结果和画出频域解图形。2单桩水平径向非均质土中动力阻抗分析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理论,将桩周土在径向分为性质不同的内域土和外域土,推导出了单桩在水平简谐外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运动方程,求出了桩-土相互作用下桩顶动力阻抗解析解。分析桩长径比,不同模态等参数对土动力阻抗的影响。分析桩周土的软硬程度及不同土体泊松比对桩顶动力阻抗的影响。通过matlab计算程序来计算不同参数分析下的结果和画出频域解图形。3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单桩动力阻抗简要介绍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在单桩动力阻抗研究中的应用。建立了考虑桩土界面接触、土体非线性以及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桩-土耦合系统叁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选择几个主要参数通过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对比有限元方法和本文解析解的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杨冬英,王奎华,丁海平[10](2013)在《双向非均质土中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桩动力响应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维轴对称条件下,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进行纵、径双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动力特性研究。首先,根据桩周土体的纵向成层性和桩身截面性质,沿纵向划分多层,再对纵向每一层沿径向划分足够多圈层,每圈层视为均质土。然后建立每圈层土体的叁维波动方程和每段桩身动力平衡方程,结合边界条件以及连续接触条件,从径向最外侧到最内侧、纵向最底层到最顶层依次进行桩-土耦合动力方程求解。最终利用阻抗递推法得到纵径双向非均质土中桩顶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通过所得解进一步研究各种纵径向非均质工况,得到相应的桩-土耦合振动特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非均质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分析径向非均质土中单桩纵向振动特性,基于复刚度传递径向多圈层并采用黏性阻尼模型描述桩周土材料阻尼,建立了叁维轴对称径向成层非均质土体中桩基纵向振动简化分析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复刚度传递方法,递推得出桩周土体与桩体界面处复刚度,进而利用桩-土完全耦合条件推导得出桩顶动力阻抗解析解,并将所得解退化到均质土情况,与已有解答进行比较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桩基纵向振动特性进行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桩周土体阻尼系数、桩底土阻尼因子仅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有较明显的影响,而桩底土刚度因子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及共振频率均有显着影响;桩周土软(硬)化程度越高(低),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越大(小);桩周土软(硬)化范围越大,桩顶动力阻抗曲线振幅水平越高(低);但桩周土软(硬)化程度、软(硬)化范围对桩顶动力阻抗曲线共振频率影响则可忽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均质土论文参考文献

[1].崔春义,孟坤,武亚军,杨刚,梁志孟.非均质土中不同缺陷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8

[2].崔春义,孟坤,武亚军,马科研,梁志孟.轴对称径向非均质土中单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9

[3].马科研.径向非均质土中桩—土纵向耦合振动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4].张雯雯.非均质土地基承载力计算理论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

[5].刘东旭,司高华,富宝锋,李哲,王礼春.锶在非均质土柱中迁移的随机模拟[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四分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6

[6].沈洁,文涛.非均质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简化计算[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

[7].何伟杰.大直径桩—非均质土耦合振动理论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

[8].杨冬英,丁海平.非均质土中桩端扩散虚土桩法的桩基纵向振动研究[J].岩土力学.2014

[9].邹智明.非均质土中单桩动力阻抗分析[D].中南大学.2013

[10].杨冬英,王奎华,丁海平.双向非均质土中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桩动力响应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

标签:;  ;  ;  ;  

非均质土论文-崔春义,孟坤,武亚军,杨刚,梁志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