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识别程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析程序,财务报表舞弊,启示
识别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王素亚,雷莹[1](2019)在《分析程序在识别财务报表舞弊中的应用——以S公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例也时常发生,舞弊手段不尽相同。本文主张运用分析程序发现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预警信号,从而识别财务报表舞弊,降低审计失败发生的概率,本文以S公司为例,用分析程序识别其财务报表舞弊的预警信号并提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10期)
张瑞华,曾嘉远,甘爱芬[2](2019)在《猕猴桃图像识别与特征提取程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以自然环境中的猕猴桃果实图像为研究对象,在该环境中实现猕猴桃果实与复杂环境背景的正确分割、识别。确定了猕猴桃图像的采集方案,对猕猴桃果实在各个颜色模型及其分量的图像进行转换和提取,分析各子图像中的信息,确保提取出最合适的图像。对提取出的图像采用Ostu法进行阈值分割,能获得分割成功率高,背景残留物少的效果。随后进行Hough变换,采用最小外接矩形的方法划出图像中的目标区域,提取猕猴桃果实轮廓的曲率,获取光滑的轮廓弧段,实现果实的单个分离。(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吴强,姚明傲,刘星,吴则旭[3](2019)在《基于MATLAB的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程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设备的惯性参数是进行隔振系统优化设计、动力学分析、结构分析的重要参数。由于发动机质量分布不均匀、也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通过建模或者数学方法计算其惯性参数是非常困难的,常常需要利用试验手段来进行确定,所以寻找一种精确又简便的惯性参数识别试验方法在工程实际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试验模态分析惯性参数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利用MATLAB/GUI编写了可视化的惯性参数识别程序,然后用仿真和试验的手段分别对识别程序进行验证,验证表明识别程序的结果可信。(本文来源于《柴油机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2期)
孙学栋,王珊珊[4](2019)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识别及法律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识别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私法中一个长久的问题,对于识别的对象和证据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已为国际条约和各国立法普遍采纳,成为外国法被排除适用的领域。在我国法律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的识别没有明确作规定的前提下,法院可参考涉及国外因素的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识别的规定和程序问题,按照我国程序法的法律适用规范,适用我国程序法审理程序问题。(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8期)
黄梦琪[5](2019)在《我国部分请求重复诉讼识别与程序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请求后诉是否构成重复诉讼,学理上观点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对部分请求前后诉诉讼标的是否同一及前诉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等理解不同,以及对于诉讼政策的不同考量。2015年通过的《民诉法解释》第247规定了禁止重复诉讼条款,对部分请求的讨论重点应放在禁止重复诉讼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禁止重复诉讼条款给出了明确的叁要件判断标准,为分析部分请求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有助于司法实践的统一。不过,我国将诉讼系属中的禁止重复起诉与判决生效后既判力消极作用统一规定在第247条中,且禁止重复诉讼要件判断存在着如何理解诉讼标的、诉讼请求两要件具体含义的问题。因此应在明确诉讼标的、诉讼请求概念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部分请求前后诉是否同一的识别中。同时从程序保障出发,完善对部分请求后诉是否构成重复诉讼的认定与处理。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既有研究的梳理,指出部分请求后诉是否构成重复诉讼存在的争议,并提出我国应按照《民诉法解释》第247条分析部分请求诉讼的思路。第二部分考察了我国司法实践中呈现部分请求样态的案例并进行分析,原告拆分起诉的情形多发生在契约关系类及侵权损害赔偿类的案件中,选取典型案例重点介绍,发现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待部分请求后诉认定与处理存在一定分歧,按不同的处理态度具体可分为叁种类型。第叁部分从《民诉法解释》第247条入手进行分析,按照要件判断的思路,暂不考虑当事人因素,明确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要件的基本内涵,将之运用到部分请求诉讼的判断中。学理上对部分请求前后诉诉讼标的是否相同存在不同理解,禁止重复诉讼条款中的诉讼标的原则上按照旧说理解,为当事人争议的实体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且需在同一法律事实之下。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相互不能涵盖,诉讼请求为原告的具体权利主张,是原告行使处分权能的具体表现。诉讼请求在判断部分请求前后诉是否同一时有独立价值,对禁止重复诉讼条款中诉讼请求的理解应采取实质性的、宽松的标准。前后诉仅仅金额不同或诉请项目不同,若原告前诉的诉讼请求应解释为包含其全部诉讼请求,则诉讼请求实质相同。若前后诉诉讼请求相互不能涵盖,则应认定不同。在此基础上,若部分请求前后诉被判断为诉讼标的相同,后诉与前诉诉讼请求原则上不同,则后诉不构成重复诉讼,但需结合案件具体分析。同时前诉对后诉适用预决效力规则。第四部分在第叁部分的基础上,分析在何种情形下应认定后诉构成重复诉讼。因为如果不加限制允许原告提起后诉,不符合禁止重复诉讼的制度逻辑,可能为原告滥诉打开大门。因此在某些情形下应认定原告后诉为重复诉讼。在诉讼系属中,原则上不允许原告拆分起诉,前后诉应合并审理。原告前诉败诉情形下若后诉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则不允许原告提起后诉,对裁判结果的理解可以扩张至核心裁判理由。程序保障下,通过原告、被告、法院等多方主体参与可以明确各自权利边界,而其中法官释明应发挥重要作用,合理引导程序的推进,促进各方充分沟通,形成共识。程序经过产生的当事人自我行为责任将约束各方下一步诉讼行为,正当化“失权”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14)
刘建勇[6](2019)在《3D砂型打印缺陷识别程序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铸造业朝着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化方向的转型升级,3D砂型打印技术在铸造业中广泛应用。为确保出料均匀,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3D砂型打印机器出料喷孔的图像进行缺陷识别。针对目前通过人工目测识别缺陷普遍存在缺陷识别效率低、缺陷个数受个体主观检测标准影响较大以及长时间重复工作不够人性化的缺点。基于图像缺陷识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逐渐成熟,本文利用VisualStudio2015开发环境中的WinForm窗体应用程序,开发出一套3D砂型打印图像缺陷自动识别的程序,用来克服人工对缺陷识别的不足。通过对3D砂型打印图像特点的了解,以及图像缺陷识别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3D砂型打印图像缺陷的识别过程中,认真分析和比较每一步所采用算法的优缺点,将实现缺陷识别功能的较优算法结合起来,使其更好的应用在3D砂型打印缺陷识别程序开发的过程中。阶段性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得到更高的缺陷识别率,缩短程序的运行时间,本文首先将采集到的3D砂型打印缺陷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步骤依次为加权平均法灰度化、中值滤波、大津法二值化、数学形态学处理、感兴趣区域的提取以及图像旋转。2、将旋转校正后图像的12个感兴趣区域,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对其进行尺寸大小归一化,便于每个感兴趣图像上下区域的分割。再将归一化的感兴趣图像区域采用寻找中间区域分割线的方法,将每个感兴趣图像区域分割成上下两个缺陷区域,为图像缺陷识别程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可行性。3、通过对非缺陷区域进行像素点的像素值置0(黑色),消除非缺陷区域,保留缺陷区域(像素值为255的白色区域),再对分离后的上下区域进行包边处理,使图像的黑色区域和白色区域形成闭合,便于最后对3D砂型打印图像缺陷个数识别的工作进行。4、获取白色轮廓区域的最小内接矩形,通过设定满足宽度大于4个像素宽的矩形为缺陷,筛选缺陷区域,最终将识别出的每个区域缺陷个数分别按原图像序号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通过大量实验结果可知,开发的本系统程序能够较准确、快速的对缺陷进行识别,文中通过两种方法计算感兴趣区域的缺陷平均识别率分别为90.82%和85.55%,每幅图像的平均识别时间为13.56s,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5-01)
毛丰[7](2019)在《基于Unreal Engine中ARKIT插件的iOS平台AR图像识别应用程序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通过使用UE4中的ARKIT插件在iOS平台开发AR应用程序,并在UE为我们提供的Handheld AR模版基础之上,添加了图像检测功能。以该应用程序为例介绍了iOS平台开发的准备和UE4中图像检测功能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思慧,江维[8](2019)在《基于MATLAB手写体数字识别程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手写体识别由于其实用性,一直处于研究进步的阶段,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对0-9十个手写数字体脱机识别,在Matlab中对样本部分为进行16特征的提取,分别采用最小距离法,最近邻法,KNN法以及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0-9十个数字进行识别,得到每类的分类结果以及各种方法的识别准确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分析比较结果,得出分类结论。1.引言本文先是以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字识别。识别的数字是从0到(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蔡洪民,陆华成[9](2019)在《基于有监督学习算法的恶意程序分类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使用N-Gram模型和TF-IDF算法对恶意代码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再使用PCA等方法进行数据约简;然后分别使用LogisticRegression、KNN、SVM及MLP等9种有监督学习的算法对恶意代码特征数据进行训练和分类预测;最后使用混淆矩阵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并将9种算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模型采用的9种有监督学习算法中LogisticRegression、SVM、MLP等算法等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恶意程序自动分类的识别率,加强了网络安全。(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钟亚雅,熊焕[10](2019)在《广州借力科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钟亚雅 通讯员熊焕)“张律师您好,我是李某案件的经办检察官,现在请你就该案发表意见。”近日,在电脑屏幕前,广东省广州市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通过“广州微检察”小程序与律师进行了远程视频交流,而律师只要通过手机,足不出户就能与检察官交换辩护代理意见(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01-09)
识别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以自然环境中的猕猴桃果实图像为研究对象,在该环境中实现猕猴桃果实与复杂环境背景的正确分割、识别。确定了猕猴桃图像的采集方案,对猕猴桃果实在各个颜色模型及其分量的图像进行转换和提取,分析各子图像中的信息,确保提取出最合适的图像。对提取出的图像采用Ostu法进行阈值分割,能获得分割成功率高,背景残留物少的效果。随后进行Hough变换,采用最小外接矩形的方法划出图像中的目标区域,提取猕猴桃果实轮廓的曲率,获取光滑的轮廓弧段,实现果实的单个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识别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1].王素亚,雷莹.分析程序在识别财务报表舞弊中的应用——以S公司为例[J].河北农机.2019
[2].张瑞华,曾嘉远,甘爱芬.猕猴桃图像识别与特征提取程序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9
[3].吴强,姚明傲,刘星,吴则旭.基于MATLAB的发动机惯性参数识别程序设计[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9
[4].孙学栋,王珊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识别及法律适用[J].法制博览.2019
[5].黄梦琪.我国部分请求重复诉讼识别与程序应对[D].南京大学.2019
[6].刘建勇.3D砂型打印缺陷识别程序开发[D].宁夏大学.2019
[7].毛丰.基于UnrealEngine中ARKIT插件的iOS平台AR图像识别应用程序开发[J].新媒体研究.2019
[8].刘思慧,江维.基于MATLAB手写体数字识别程序设计[J].电子世界.2019
[9].蔡洪民,陆华成.基于有监督学习算法的恶意程序分类识别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
[10].钟亚雅,熊焕.广州借力科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N].检察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