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2255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3.3%,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66.7%,护理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能显著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缓和护患关系。
关键词:健康护理;健康指导;应用效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也会出现在中青年人群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病程长、并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抵抗情绪。临床研究发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因此,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护理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8.59±10.34)岁。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67.84±11.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以及饮食管理等。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临床上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等特点,患者在临床上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以及郁闷等不良的心理状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地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患者对护理及治疗的依从性。②用药指导:支气管舒张剂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患者的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不同作用机制与作用时间的药物联合使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减少副作用。医护人员要详细地为患者讲解激素类与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患者需要谨遵医嘱用药。③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饮食,患者需要多摄入含蛋白质与维生素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同时要戒烟忌酒。
健康教育护理:要定期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可以采用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吸氧,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方面的指导,并且指导患者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度
护理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3.3%,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66.7%,护理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具有病程长,并且具有病情反复发作及病程长的特点,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病情严重患者甚至会发展为肺心病。健康教育护理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3.3%,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66.7%,护理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护理能显著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缓和护患关系。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索仲.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85-186.
[2]艾莹莹,暴雨,杜晶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09(5):40-41.
[3]黄正道.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5,26(29):297-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