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元环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五元环化合物,芳香性,拓扑共振能,键共振能
五元环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毕晓韵[1](2018)在《含五元环多环化合物芳香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性的概念在有机化学中是最重要和最广泛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有许多实验和理论研究用来判定其芳香性、解释化合物的反应。五元环含杂原子的化合物作为母核,产生一系列衍生物在天然产物、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这使得人们对其芳香性研究有浓厚兴趣。本论文中,我们用拓扑共振能(TRE)、百分拓扑共振能(%TRE)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几类含五元环化合物的芳香性;用键共振能(BRE)和回路共振能(CRE)方法分析了这些化合物局部芳香性;并用环电流(RC)对它们的磁性进行预测。最后,将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文献中的结论进行比较。本论文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第一章,系统地介绍了芳香性的起源、发展和几种判断芳香性的方法。论述了本文所使用的判断芳香性方法,包括:BRE、TRE、CRE、RC等方法,并对常见的芳香性判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通过BRE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芘衍生物的芳香性贡献。用CRE将每个回路对它们局部芳香性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用TRE、%TRE对它们全局芳香性进行研究。用中性状态的结论预测芘衍生物二价阴阳离子的芳香性。第叁章,菲的中心环的芳香性小于两侧六元环。菲稠合两个环戊二烯后,中心六元环的芳香性如何变化,是否还是中间的芳香性小?通过计算讨论这些化合物芳香性强弱。第四章,萘与环戊二烯及苯稠合形成包括荧蒽、环戊二烯并[c,d]荧蒽等化合物,用TRE、%TRE、BRE等方法研究它们的芳香性。并与VB共振能、总共振能等结论进行比较,得出影响芳香性的因素。第五章,用BRE、CRE和TRE方法研究二噻吩并吡啶和二噻吩苯异构体的局部芳香性和全局芳香性。计算结果表明,中心六元环存在完整吡啶环或苯环时,芳香性增强,反之,则减弱,甚至出现噻吩环对全局芳香性贡献大的情况。第六章,用TRE和%TRE、REPE等方法研究吖啶、9H-咔唑、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的衍生物的全局芳香性,通过讨论BRE和CRE的数值,分析芳香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6)
张晓昀[2](2014)在《利用硫化钾构建苯并硫杂五元环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硫杂五元环,如苯并噻唑和苯并噻吩,是一类重要的硫杂环化合物,在医药、材料和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硫化钾作为一种常见的无机硫源,近年来,将其作为硫化试剂引入硫原子,构建C-S键的研究逐渐增多。相较于硫醇类有机硫源,其具有低毒,廉价,较稳定和易操作等优点。本论文在分析和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以硫化钾为硫源,合成苯并噻唑和苯并噻吩类衍生物的新方法,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了利用各种无机、有机硫化试剂,构建苯并硫杂五元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铜催化两次构建C-S键合成2-取代苯并噻唑的研究。探究了一条利用CuBr催化N-苄基邻碘苯胺和硫化钾,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合成各种2-取代苯并噻唑类衍生物的路径。在铜催化下,通过发生传统的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和氧化偶联反应两次构建C-S键,再发生空气氧化脱氢反应生成苯并噻唑衍生物。第叁章,无过渡金属催化的路径合成苯并噻吩衍生物的研究。研究了在无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邻卤苯乙烯衍生物与硫化钾直接发生偶联反应,通过发生S-芳基化,分子内环化和脱氢过程高产率的合成了一系列的苯并噻吩衍生物。第四章,无过渡金属参与的2-芳基苯并噻唑的合成方法研究。首次实现了以硫化钾为硫源,与邻卤亚胺化合物在无过渡金属参与条件下,直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2-芳基苯并噻唑类衍生物。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对于卤原子有较好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刘艳春[3](2013)在《杂化富勒烯包合与扩展五元环π体系夹心的多金属化合物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51年二茂铁被发现以来,金属茂化学这一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在催化和材料化学里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有关类似的金属茂配合物的合成和理论研究一直是实验化学家和理论化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Resa等在Science上报道了化合物Cp*Zn-ZnCp*(Cp*=C5Me5)的合成,随后,人们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Cp*Zn-ZnCp*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各种水平的方法探讨金属-金属键的距离及结合能等。2004年,Nakamura等报道了一类富勒烯衍生物,即双层巴基二茂铁。在该结构中,C60的两个相对的五元环(FMRs)通过10个周围与之相邻的SP3碳原子(每个碳原子连有苯基或其它基团等)与剩下的40个SP2碳原子分离。类似的针对C60在固定位置的化学修饰有助于实现构建立体的多金属富勒烯化合物。这使我们想到将12族元素的金属-金属键引入到这种修饰的C60的内部以实现金属-金属键同杂化富勒烯的两个孤立的五边形的选择性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类似CpM-MCp (Cp=C5H5)的化合物。因此,我们设计了金属-金属键的主客体型化合物M2@C50X10(M=Zn, Cd, Hg; X=CH, N, B),并详细地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结构和成键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电子密度拓扑方法阐述金属-金属之间和金属-碳笼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另外,在一系列的金属茂体系中,一些小的或大的芳香碳环已经被成功地用来构建过渡金属叁明治化合物。这些平面的π共轭配体因其可能具有很好的给电子能力,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不足的是这些单环共轭分子中大部分只能稳定单核金属中心,因此,另一种具有并双五元环结构(戊搭烯)配体吸引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力,特别是这一配体能够稳定金属-金属键。依据戊搭烯稳定金属-金属键及四并五元环共轭体系的合成,我们研究了线性四并五元环共轭体系(dicyclopenta[a,e]pentalene, dcpp)夹心多核金属的化合物。另外,Burdett多年前就提出线性扩展的多金属叁明治化合物的想法并以半经验方法进行了计算。基于这些思想和本论文已有工作,我们探讨了是否环状多并五元环共轭体系可以稳定过渡金属环结构。对设计的扩展环形多金属夹心结构,进行理论计算和稳定性评估并着重进行了M-M成键本质的分析。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着含金属-金属键的夹心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成键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同类金属-金属键客体型化合物M2@C50X10(M=Zn, Cd, Hg; X=CH, N, B),计算结果显示在Zn2@C50X10(X=CH, N)和Cd2@C50X10(X=CH, N, B)分子中,D5d构型存在能量最小值,而Zn2@C50B10的C2h构型是能量最小点,在这些杂化的富勒烯金属化合物中,Zn2和Cd2化合物采用η5/η5配位模式,除了在C2hZn2@C50B10中是η2/η2模式外。为了满足适当的金属和笼的相互作用,在Hg-Hg化合物中,只有Hg2@C50N10的η1/η1配位模式是稳定的。我们应用电子密度的拓扑性质和能量解离分析方法探讨了M22+和C50X102-以及M-M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结果表明与在M2(C5H5)2化合物中相似。2、设计四核过渡金属钒体系V4(dcpp)2、V4(dcpp)2Cl2和V4(dcpp)2(CO)2,结构优化表明V4(dcpp)2和V4(dcpp)2Cl2中难以形成稳定的线性金属-金属链状共价延伸体系,而羰基封端的一个V4(dcpp)2(CO)2稳定结构中具有很好的V-V金属单双键交替的金属链。尽管能量上这种单双键交替钒链高于全局最小点结构15.1kcal·mol-1,但是我们推测这种结构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类似结构将对未来催化领域发挥作用。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P86方法计算了环形叁明治化合物V10(C30H10)2和Cr10(C30H10)2,并在具有能量最小点的D5d构型下分析金属环的成键特征及芳香性等。V10金属环呈现完美的平面结构,Cr10金属为了更好的满足与上、下配体环的配位而呈zigzag结构。此外,与M2(C8H6)2(M=V, Cr)的构型相比,金属-金属键的强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并且金属环呈向外扩张趋势。另外,金属环的NICS(0)ZZ和NICS(1)ZZ表明存在较强电子环流,暗示了芳香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朱从青,罗明,夏海平[4](2010)在《锇杂双五元环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反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环内叁键的小环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备受关注。现在,我们合成了锇杂双五元环化合物1。有趣的是:化合物1中含有一个环内Os-C叁键:在HBF_4的作用下,Os-C叁键可以有趣地从一个五元环迁移到另一个五元环上,生成双环化合物2。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环化合物1和2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由化合物2与AlCl_3,Br_2,O_2,S,Se等试剂反应,可以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小环衍生物。(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0-10-22)
杨亚玺[5](2009)在《Ⅰ.甾体化合物的合成、杂质分离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 Ⅱ.五元环碳糖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工作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甾体化合物的合成、杂质分离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第二部分为五元环碳糖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研究。第一部分:甾体化合物的合成、杂质分离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具体又可分为3个方面的工作:(1)长期以来,油菜甾醇类化合物因具有极高的植物生长激素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中,我们对其未报导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新型衍生物。为研究其新的适应症,我们首先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油菜甾醇类化合物,针对抗良性前列腺增生活性进行了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4-表油菜甾醇内酯(25)具有较好的活性。进一步通过对24-混表油菜甾醇内酯(BR-3)及其主要成分24-表油菜甾醇内酯(25)和(22S,23S)-24-表油菜甾醇内酯(59)分别进行体内试验,发现化合物25对大鼠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特异性抑制作用,而其异构体59则基本无效。由于油菜甾醇类化合物的价格昂贵,来源稀缺,使其在应用特别是新药研发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们以价格低廉的猪去氧胆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A/B环改造和边链简化的衍生物,并针对与前列腺疾病相关的受体靶点进行了活性测试。这些研究,对发现油菜甾醇类化合物的新活性,新用途,及构效关系的进一步探讨与总结提供了参考价值。(2)抗早孕甾体药物米非司酮的合成工艺中,环氧化反应是最关键的步骤,提高其立体选择性始终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我们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合成了8个金鸡纳碱的季胺盐(PTC A-H)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来催化雌甾-△5(10),9(11)-双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显示,C8,C9同时为R构型的PTC G和H表现出比较好的催化性能,将a环氧产物的比例从4:1提高到7:1。我们的推测,手性中心的不同使得催化剂具有不同的构象,影响了底物与氧化剂的结合方式,通过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最优过渡态来介导环氧化反应,从而造成了面选择性的差异,提高αα环氧产物的比例。(3)根据当前欧美国家GMP要求,所有在欧美国家销售的药品,包括原料药均应有相应的杂质列表,GMP中特别强调对于0.1%以上含量的杂质应进行结构论证及毒理评判。为此我们对坎利酮生产过程(以4-AD作为起始原料)中产生的相关物质进行了分离和结构论证工作。在杂质分离提取过程中,分得并鉴定了11个甾体化合物。超过0.1%的杂质有3个,为化合物CAN-06, CAN-07和CAN-09。共有4个新化合物,分别是CAN-01, CAN-03, CAN-07和CAN-09。我们推测,绝大部分杂质都是Michael-1,6加成反应的结果,某些杂质可能是坎利酮生物转化中的代谢物或中间体。分离鉴定这些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不仅可以帮助建立药物的质控标准,对于鉴定一些微量的代谢物和对了解代谢过程也会有所帮助。第二部分:五元环碳糖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研究碳糖(carbasugars)是一类呋喃或吡喃糖环中的氧原子被亚甲基取代所形成的糖类似物。这类化合物的性质与母体糖相似,某些多官能团的碳环糖化合物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对某些以碳水化合物为底物的酶有一定的亲和力,但与碳水化合物不同,这些碳环糖化合物不会继续发生生化反应。基于这种特性,含特定官能团碳环结构的化合物常作为酶抑制剂而用于抗菌、抗病毒以及癌症、糖尿病、免疫性炎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碳糖的合成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碳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逐渐被发现,众多的化学家开始探索新的立体选择性全合成的方法。为找寻一条较为简洁的五元环碳糖的合成方法,我们从叁方面进行了探索,最终以R-甘油醛缩丙酮134为起始原料,利用RCM反应合成了五元碳环化合物148和160,从这两个关键的五元环中间体出发,利用其环上的手性中心以及不饱和双键,可以引入多种不同的官能团,从而有可能合成出其他碳糖衍生物。(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09-12-24)
夏刚山[6](2009)在《几个五元环化合物和二聚体体系的分子形貌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的形状、边界和大小是科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决定着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论文主要借助于分子形貌理论,研究了五元环化合物的杂原子对五元环上电子共轭效应的影响;探究了水分子二聚体10种低能结构的分子形貌以及HF分子和惰性气体二聚体分子形貌的变化。具体内容如:1.五元环化合物分子形貌及电子共轭效应的研究。使用MP2/6-311++G(3df,3pd)优化环戊二烯、呋喃、恶唑和异恶唑的低能结构,并计算了分子处于电子基态的第一电离能。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程序中的SDCI/3-21+G~*,并结合我们自编的分子形貌程序,研究了这些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探讨了化学键区域内的作用势势垒Dpb的大小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得出D_(pb)是可以用来表征化学键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同时,描绘出了这些五元环化合物的分子形貌,探讨了杂环化合物中的杂原子对五元环上电子共轭效应的影响。2.水分子二聚体10种低能结构的研究。采用MP2/aug-cc-pvdz方法优化的水分子二聚体的10种低能结构(优化的同时加入了CP校正,对称性分别为:C_s,C_1,C_s,C_i,C_2,C_(2h),C_(2v),C_s,C_(2v),C_(2h))。在此基础上,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程序中的SDCI/aug-cc-pvdz,并结合我们自编的分子形貌程序,获得了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和分子形貌。进而,绘出了水分子二聚体10种低能结构的分子形貌;水分子二聚体分子形貌可以描绘出不同区域的电子密度;并描绘和总结了水分子二聚体各种构型之间的分子形貌变化特征。3 HF分子与惰性气体二聚体的研究。先使用MP2/6-311++G(2d,2p)优化得到了HF及FH…Rg(Rg=He,Ne,Ar,Kr)二聚体的低能几何构型,然后,使用MELD精密从头计算程序中的SDCI/6-311++G(2d,2p),以及我们自编的分子形貌程序,研究和分析了HF分子与惰性气体等线性二聚体体系的性质及其分子形貌的变化特征,为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提供一种直观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蔺宇,田伟生[7](2008)在《群柱虫内酯类化合物的关键手性五元环片断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群柱虫内酯(Clavulactone)类化合物是从海洋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的一类海洋天然产物。它们具有抗肿瘤、扩张血管、拮抗平滑肌外钙内流等活性。由(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吕鑫,徐昕,王南钦,张乾二,M[8](2001)在《六元和五元环芳香化合物在Si(001)-2×1面上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结合能与芳香化合物共振能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议了一种能量分解方案用于解释苯与Si(001)-2×1面发生[4+2]加成反应时结合能相当低这一有趣现象,并通过密度泛函簇模型计算证实,这种能量分解方案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六元和五元环芳香化合物,并揭示了这些芳香化合物与Si(001)-2×1面发生[4+2]加成反应时,其结合能与芳香化合物的共振能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 化学)》期刊2001年06期)
Denney,D,B,Denney,D,Z,刘纶祖[9](1984)在《含磷五元环五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配位磷化物与烷氧基苯硫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磷五元环的五配位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19)FNMR。化合物(7)与叁氟乙氧基苯硫醚反应生成化合物(19)以及(20)和(21);化合物(11)与六氟异丙氧基苯硫醚反应生成化合物(18)和(21),并对这些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84年04期)
唐敖庆,杨忠志,冯星洪[10](1982)在《五元环和六元环夹心化合物的电子构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局部对称性的方法,利用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金属有机五元环和六元环多层夹心化合物的化学键性质,得到了这类化合物的稳定电子构型.本文提出价电子总数等于6(2n+1)+4t的一般规律,预示了多层夹心化合物的可能的稳定电子构型.(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2年02期)
五元环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苯并硫杂五元环,如苯并噻唑和苯并噻吩,是一类重要的硫杂环化合物,在医药、材料和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硫化钾作为一种常见的无机硫源,近年来,将其作为硫化试剂引入硫原子,构建C-S键的研究逐渐增多。相较于硫醇类有机硫源,其具有低毒,廉价,较稳定和易操作等优点。本论文在分析和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以硫化钾为硫源,合成苯并噻唑和苯并噻吩类衍生物的新方法,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了利用各种无机、有机硫化试剂,构建苯并硫杂五元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铜催化两次构建C-S键合成2-取代苯并噻唑的研究。探究了一条利用CuBr催化N-苄基邻碘苯胺和硫化钾,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合成各种2-取代苯并噻唑类衍生物的路径。在铜催化下,通过发生传统的金属催化偶联反应和氧化偶联反应两次构建C-S键,再发生空气氧化脱氢反应生成苯并噻唑衍生物。第叁章,无过渡金属催化的路径合成苯并噻吩衍生物的研究。研究了在无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邻卤苯乙烯衍生物与硫化钾直接发生偶联反应,通过发生S-芳基化,分子内环化和脱氢过程高产率的合成了一系列的苯并噻吩衍生物。第四章,无过渡金属参与的2-芳基苯并噻唑的合成方法研究。首次实现了以硫化钾为硫源,与邻卤亚胺化合物在无过渡金属参与条件下,直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2-芳基苯并噻唑类衍生物。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对于卤原子有较好的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元环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毕晓韵.含五元环多环化合物芳香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8
[2].张晓昀.利用硫化钾构建苯并硫杂五元环化合物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刘艳春.杂化富勒烯包合与扩展五元环π体系夹心的多金属化合物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朱从青,罗明,夏海平.锇杂双五元环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反应性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
[5].杨亚玺.Ⅰ.甾体化合物的合成、杂质分离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研究Ⅱ.五元环碳糖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9
[6].夏刚山.几个五元环化合物和二聚体体系的分子形貌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7].蔺宇,田伟生.群柱虫内酯类化合物的关键手性五元环片断的合成[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8].吕鑫,徐昕,王南钦,张乾二,M.六元和五元环芳香化合物在Si(001)-2×1面上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结合能与芳香化合物共振能的相关性[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1
[9].Denney,D,B,Denney,D,Z,刘纶祖.含磷五元环五配位化合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4
[10].唐敖庆,杨忠志,冯星洪.五元环和六元环夹心化合物的电子构型[J].科学通报.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