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黄被孢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苹果酸脱氢酶,深黄被孢霉,克隆,基因表达
深黄被孢霉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杨晓霞,魏云林,林连兵,季秀玲[1](2017)在《深黄被孢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中MDH基因的分离鉴定,为深入了解苹果酸脱氢酶(MDH)的生理特性、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并进一步探讨生物体中MDH的代谢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以深黄被孢霉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IMDH1。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序列长990bp,分别编码32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瓜笄霉菌(Choanephora cucurbitarum)MDH的相同性高达77%。将MIMDH1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IMDH1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在50kD左右有一条蛋白表达条带,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酶活分析结果显示所纯化的重组蛋白酶活高达379.28U/mg。结论克隆的cDNA序列MIMDH1是一个新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MDH的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崔锦锦,季秀玲,林连兵,魏云林,张琦[2](2017)在《一个深黄被孢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的c DNA为模板,PCR扩增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IMDH2,测序结果显示该序列长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的相似性最高,达71.26%,且含有苹果酸脱氢酶的保守辅酶结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和催化活性位点。将MIMDH2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IMDH2,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在50 k D左右处有一蛋白质条带,酶活分析结果显示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酶活高达271.33 U/mg。以上结果说明所克隆的MIMDH2为一个新的潜在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崔锦锦,李凌彦,季秀玲,林连兵,魏云林[3](2017)在《深黄被孢霉苹果酸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隆与表达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苹果酸酶基因,根据深黄被孢霉M6-22转录组测序结果,以其c DNA为模板PCR扩增苹果酸酶基因编码序列,经测序验证分析后将扩增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MIME2并进一步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经镍柱亲和纯化目的蛋白和酶活分析确定其为苹果酸酶.PCR扩增得到全长为1 815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编码60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Mr)为66.4×10~3.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苹果酸酶同样具有保守的2个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1个二价金属离子结合结构域,因此是一个新的苹果酸酶基因序列,命名为MIME2,Gen Bank序列号为KU097323.将该序列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到1条约67×10~3的蛋白条带表达,经镍柱纯化和酶活分析表明所纯化蛋白能催化苹果酸脱氢生成丙酮酸,同时生成NADPH,具有苹果酸酶的特性,其酶活大小为177.46 U/mg.以上结果证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MIME2为1个新的苹果酸酶基因,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苹果酸酶活性,可为深入研究苹果酸酶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及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王长远,全越,沈冰蕾,姚笛,于长青[4](2016)在《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氏酵母SMD1168中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物根据Δ~6-脂肪酸脱氢酶(D6D)基因以及酵母蛋白表达载体p GAPZαA的多克隆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并在上游插入ECo RⅠ位点、下游插入XhoⅠ位点,从深黄被孢霉中克隆D6D基因,构建p MD18-T-D6D载体与p GAPZαA-D6D载体。将重组质粒线性化,并将其电转导入到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 SMD1168)中,Zeocin抗生素筛选高拷贝转化子,对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经过Tricine-SDS-PAGE分析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试验,证明Δ~6-脂肪酸脱氢酶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酵母p GAPZαA-SMD1168,为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γ-亚麻酸(GLA)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6年14期)
郝冉,楚乐乐,胡申才[5](2016)在《基于代谢控制育种技术选育深黄被孢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深黄被孢霉合成γ-亚麻酸(GLA)的高产菌株,该研究采用了紫外照射和氮离子注入技术2种诱变方法建立突变体库。根据γ-亚麻酸代谢合成途径中的部分关键因子,设计并建立抗丙二酸和红四氮唑(TTC)筛选模型,旨在提高菌体生物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采用丙二酸质量浓度为2 g/L的平板可筛选得到高产油脂菌株;在发酵培养的第54小时收集菌体,用0.9%TTC染色4 h,可作为TTC法的最佳染色条件。经过两轮不同方法的诱变筛选后,最终得到了一株具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突变株I-0281,其GLA产量为889.80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0.27%。(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6年04期)
张敏,关随霞,张玉先,韩四海[6](2016)在《响应面法优化深黄被孢霉产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深黄被孢霉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对深黄被孢霉产油突变株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深黄被孢霉产油突变株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90.29 g/L,酵母膏4.14 g/L,Mg SO40.96 g/L,KH2PO41.99 g/L,p H 6.0。在最佳条件下油脂产量为12.01 g/L,比优化前(6.22 g/L)提高了93.09%。(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6年03期)
杨勇,王中江,毕爽,张辉,李杨[7](2016)在《深黄被孢霉突变菌株发酵制备花生四烯酸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深黄被孢霉突变菌株发酵制备花生四烯酸工艺,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66%,发酵温度28.29℃,发酵时间6.58 d,发酵p H 5.96。花生四烯酸产量为3.12 g·L-1,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可提高产量,同时减少接种量,缩短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敏,袁云霞,张玉先,王大红,韩四海[8](2015)在《深黄被孢霉产脂突变株培养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深黄被孢霉突变株的培养基,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法相结合对油脂高产突变株深黄被孢霉产油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得到初步发酵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酵母膏和MgSO_4。选取葡萄糖、酵母膏和MgSO_43个对油脂产量影响较为显着的培养基成分作为优化对象,得到最佳培养基参数:葡萄糖80.0g/L、酵母膏3.8g/L和MgSO_40.8g/L,在此条件下油脂产量为11.08g/L,比优化前(6.22 g/L)提高了78.14%。(本文来源于《粮油加工(电子版)》期刊2015年12期)
刘胜男,王亚洲,李市场,李晓琳,石琳霞[9](2015)在《基于代谢调控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过程的代谢调控,从中得出对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有促进作用的营养成分,并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对培养基营养成分进行筛选。得出葡萄糖、KNO3、乙酸钠、柠檬酸钠为影响产油量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γ-亚麻酸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4个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综合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90 g/L、KNO31.57 g/L、乙酸钠3.42 g/L、柠檬酸钠4.56 g/L、酵母膏3.75g/L、KH2PO42.25 g/L、Mg SO4·7H2O 0.60 g/L、Ca Cl20.30 g/L、Fe SO40.15 g/L、Zn SO40.20 g/L。在最佳条件下γ-亚麻酸的产量达1 525.20 mg/L,比初始产量725.90 mg/L提高了1.1倍。(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5年09期)
姜楠,于长青[10](2015)在《深黄被孢霉高产花生四烯酸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不同花生四烯酸产量深黄被孢霉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花生四烯酸含量的相关性,利用前期构建的不同花生四烯酸产量的深黄被孢霉消减cDNA文库,并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该文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同时对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诱变前后深黄被孢霉的差异表达基因共55个。对55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5个基因在深黄被孢霉诱变前后差异表达,其中22个基因是霉菌或其他真菌基因的已知序列,其他3个基因无明显的相似序列。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可能与花生四烯酸的产生密切相关,这为进一步探讨深黄被孢霉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5年12期)
深黄被孢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的c DNA为模板,PCR扩增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IMDH2,测序结果显示该序列长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的相似性最高,达71.26%,且含有苹果酸脱氢酶的保守辅酶结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和催化活性位点。将MIMDH2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IMDH2,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在50 k D左右处有一蛋白质条带,酶活分析结果显示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酶活高达271.33 U/mg。以上结果说明所克隆的MIMDH2为一个新的潜在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黄被孢霉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杨晓霞,魏云林,林连兵,季秀玲.深黄被孢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
[2].崔锦锦,季秀玲,林连兵,魏云林,张琦.一个深黄被孢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生命科学研究.2017
[3].崔锦锦,李凌彦,季秀玲,林连兵,魏云林.深黄被孢霉苹果酸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
[4].王长远,全越,沈冰蕾,姚笛,于长青.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氏酵母SMD1168中表达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6
[5].郝冉,楚乐乐,胡申才.基于代谢控制育种技术选育深黄被孢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J].中国酿造.2016
[6].张敏,关随霞,张玉先,韩四海.响应面法优化深黄被孢霉产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J].中国油脂.2016
[7].杨勇,王中江,毕爽,张辉,李杨.深黄被孢霉突变菌株发酵制备花生四烯酸工艺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
[8].张敏,袁云霞,张玉先,王大红,韩四海.深黄被孢霉产脂突变株培养条件优化研究[J].粮油加工(电子版).2015
[9].刘胜男,王亚洲,李市场,李晓琳,石琳霞.基于代谢调控深黄被孢霉产γ-亚麻酸培养基优化[J].中国油脂.2015
[10].姜楠,于长青.深黄被孢霉高产花生四烯酸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