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助溶剂论文-常晓杰

有机助溶剂论文-常晓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助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溶剂,药敏实验,普鲁士蓝,光学方法

有机助溶剂论文文献综述

常晓杰[1](2016)在《有机助溶剂的毒性考察及新型体外光学药敏试验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抗菌药物多为在水中微溶或难溶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因此在常规药物敏感实验的活性检测中常需有机溶剂助溶。但有机溶剂可导致微生物的细胞膜受损,活性降低甚至死亡,因而影响药敏实验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药敏实验中有机助溶剂的种类和用量。本文尝试通过常规药物敏感实验,如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多种常用有机助溶剂的毒性进行详细考察,以各种溶剂对受试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作为指标,建立溶剂种类与用量间的关系模型,为抗菌药物体外抑菌实验所用助溶剂的种类选择和添加限量提供参考。此外,实践操作中各种标准药物敏感实验周期长,动辄需要几十个小时,而且操作复杂,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反复进行验证,耗时耗力。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及操作简便的药效检测方法在科研和应用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常见染料—普鲁士蓝(PB)为光学探针,大肠埃希氏菌(E.coli)为模型微生物构建一种新型光学体外药效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药物有效性及筛选抗菌新化合物,弥补现有药敏实验方法的缺陷。方法通过常规药敏实验方法(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并参照生长曲线法测定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丙酮和乙醇对E.coli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经过有机溶剂作用后微生物形貌的变化。以K3[Fe(CN)6]为媒介体,当其与微生物接触后,可定量转移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电子,并生成K4[Fe(CN)6],再与Fe Cl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PB。由于抗菌药物可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减少K4[Fe(CN)6]的生成,继而影响PB的生成量。所以根据PB生成量与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关系,在700 nm测定PB含量的变化用以反映药物对受试菌株的作用效力。通过考察菌浓、培养时间以及营养物质的加入等条件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并将以PB作为探针的光学方法应用于常用抗生素药物的有效性检测。结果以肉汤稀释法考察DMSO、丙酮和乙醇3种有机助溶剂对E.coli和S.aureus均达到20%抑菌率时的浓度(体积比)分别为1.00%、0.25%、2.00%与1.00%、1.00%、0.50%;以生长曲线法考察,上述3种助溶剂对E.coli和S.aureus均达到20%抑菌率时的浓度(体积比)分别为0.5%、1.0%、0.5%与1.0%、0.5%、0.5%;而采用纸片扩散法考察时,乙醇和DMSO浓度(体积比)高达32%时才会对E.coli产生明显抑菌圈,32%(体积比)的丙酮对E.coli无明显抑菌圈出现;在实验浓度下,3种有机助溶剂浓度高达32%(体积比)时,对S.aureus均无抑菌圈出现。将叁种方法进行对比后得出:当乙醇、丙酮和DMSO的浓度(体积比)均低于0.5%时,上述助溶剂的抑菌率可控制在20%以内,对细菌体活性的影响较小;相对于肉汤稀释法,助溶剂在纸片扩散法中对受试菌体的影响较小。同时,SEM结果也表明控制有机助溶剂的使用量可有效降低其对E.coli形貌的影响。将E.coli呼吸作用的受到5%抑制时抗生素的浓度定为药物的5%有效性(EC5%),考察抗菌药物对E.coli的抑制作用。通过PB光学方法测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8种常见抗生素对20种E.coli临床分离物产生EC5%时的浓度分别为2、2、4、4、10、4、8和8 mg·L-1。除了庆大霉素,PB光学方法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肉汤稀释法比较,结果具有较好的相似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DMSO和丙酮比较,乙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力更加显着;当有机助溶剂的浓度相同时,其在液态实验条件下(肉汤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较大。因此,进行药敏实验时应综合考虑有机溶剂种类和用量以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法。区别于常规药敏实验,以PB为探针的光学方法更为快捷、简便,在抗生素药效检测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且所得结果与标准药敏实验所得结果相关性较好。所以,基于PB的光学检测法在临床诊断和抗生素类药物有效性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王思锋,王希敏,侯海荣,刘可春,韩利文[2](2008)在《有机助溶剂对血管生成斑马鱼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砜、丙酮、甲醇、异丙醇四种有机溶剂在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中作为助溶剂的适用性。方法以每种有机溶剂系列浓度处理发育12 h或24 h斑马鱼胚胎,到发育72 h观察胚胎血管生成、畸形、死亡状况,计数体节间血管,并计算畸形率和死亡率。结果有机溶剂中存活的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形态和数量正常,与对照一致。0.1%浓度二甲基亚砜、丙酮和1%浓度甲醇中斑马鱼胚胎无畸形和死亡状况,但随着浓度上升畸形率和死亡率均显着高于对照。0.1%浓度异丙醇中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和死亡率已显着高于对照。结论作为助溶剂,二甲基亚砜、丙酮适宜浓度为≤0.1%,甲醇适宜浓度为≤1%,异丙醇不适合用于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08年04期)

杜伟,宗敏华,郭勇[3](2000)在《脂肪酶促Ketoprofen对映体选择性酯化反应——有机溶剂、助溶剂及添加剂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有机介质、助溶剂及添加剂对脂肪酶Novozym 4 35(CandidaantarcticalipaseB)催化的Ketoprofen的对映体选择性酯化反应的影响 .以环己烷为反应介质 ,Novozym 4 35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 ;助溶剂及添加剂对Ketoprofen的立体选择性酯化反应有较大影响 :极性助溶剂苯和甲苯能提高酶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 ;添加少量的 18_Crown_6能提高酯化反应速率和对映体选择性 ;在研究的范围内 ,N ,N-二甲基甲酰胺 (DMF)不能提高酶反应对映体选择性 .(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12期)

有机助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砜、丙酮、甲醇、异丙醇四种有机溶剂在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中作为助溶剂的适用性。方法以每种有机溶剂系列浓度处理发育12 h或24 h斑马鱼胚胎,到发育72 h观察胚胎血管生成、畸形、死亡状况,计数体节间血管,并计算畸形率和死亡率。结果有机溶剂中存活的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形态和数量正常,与对照一致。0.1%浓度二甲基亚砜、丙酮和1%浓度甲醇中斑马鱼胚胎无畸形和死亡状况,但随着浓度上升畸形率和死亡率均显着高于对照。0.1%浓度异丙醇中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和死亡率已显着高于对照。结论作为助溶剂,二甲基亚砜、丙酮适宜浓度为≤0.1%,甲醇适宜浓度为≤1%,异丙醇不适合用于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助溶剂论文参考文献

[1].常晓杰.有机助溶剂的毒性考察及新型体外光学药敏试验方法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6

[2].王思锋,王希敏,侯海荣,刘可春,韩利文.有机助溶剂对血管生成斑马鱼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8

[3].杜伟,宗敏华,郭勇.脂肪酶促Ketoprofen对映体选择性酯化反应——有机溶剂、助溶剂及添加剂的影响(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标签:;  ;  ;  ;  

有机助溶剂论文-常晓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