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乘影响因素论文-钱飞飞

换乘影响因素论文-钱飞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换乘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条件,停车换乘,意向调查,二项Logit模型

换乘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钱飞飞[1](2019)在《信息条件下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信息条件下停车换乘(P&R)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意向调查方法,获取小汽车通勤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属性和使用交通信息相关属性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并建立二元Logit模型,得到停车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是否拥有公交卡、是否拥有上海牌照、上班出行所需行程时间、上班单程所需费用、是否使用实时交通信息和P&R使用频率,对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停车换乘有显着影响。此外,结合研究结果给出了对于提高停车换乘使用率、完善停车换乘服务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游志榕,张迅,童生豪[2](2019)在《地铁?T?型换乘节点结构沉降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换乘节点后建车站的施工不同于一般的车站施工,在考虑后建车站稳定性的同时,更应该保证既有车站结构、运行轨道的稳定与安全。以厦门地铁1号线、4号线T型换乘节点基坑工程为背景,对换乘节点沉降进行监测,分析换乘节点处基坑开挖的各个阶段对先建站点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节点的沉降与基坑施工过程直接相关,故应选择合理的开挖和支撑方式,做好前期降水工作,及时封底以减少对换乘节点沉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7期)

吴立新,崔萌[3](2019)在《寒区城市冬季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春市为例,根据冬季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调查数据分析,建立与公交、私家车和出租车为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MNL模型,分析出行者特性变量、出行特性变量和换乘方式的满意度对于居民换乘轨道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选择公交换乘方式主要与是否拥有公交卡、起讫点距离公交站的距离、候车时间、花费和公交满意度有关。选择出租换乘方式与候车时间、花费和出租车满意度关联度较大。而停车时间、花费、私家车拥有量和私家车满意度是居民选择私家车换乘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张漪寒[4](2019)在《地铁路网换乘系统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体和需要2个方面,诠释了地铁路网换乘系统质量的内涵。围绕用户型质量观的指标建立准则,构建了地铁路网换乘系统质量分析指标模型。并对各项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余弦决策法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将路网换乘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车公庙路网换乘站进行实例应用。根据线路换乘特点,确立了6种换乘研究方案。建立了车公庙路网换乘系统质量评价指标模型并对其求值,验证了评价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陈佩虹,史明鑫[5](2019)在《北京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文献综述将影响北京市私家车出行者选择停车换乘(P&R)模式的因素分为六类,通过深度访谈确定17项具体因素;通过SP调查法建立二项Logit模型筛选出对出行者选择P&R模式影响显着的因素并分析其影响机理;同时,针对与P&R设施特征相关的3项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分析出行者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北京市私家车出行者选择P&R的因素有学历、职业、家庭月收入、出行距离、中心区道路拥挤水平、中心区寻找车位时间、中心区停车费、P&R车位供给以及P&R设施与公交站台之间的步行时间;出行者对P&R设施变量的敏感程度依次为P&R车位供给、P&R设施与站台间步行时间以及P&R停车费。由结论建议:北京市政府应增加P&R设施数量、合理选址、与公交紧密衔接、收费适当提高并智能化、加强宣传以及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洋,张锐[6](2018)在《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停车换乘是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需求和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本文从停车换乘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的角度入手,对不同潜在类别人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关于停车换乘行为的SP调查数据,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模型,划分了两种不同人群的偏好特征。(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8年07期)

梁春岩,孔洋[7](2018)在《长春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长春市居民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调查数据整理,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居民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得出出行者性别对出租车换乘有显着影响,男性更偏向于选择出租车换乘,拥有网约车打车APP对常规公交换乘有显着影响。打车软件的流行使居民出行换乘的方便性大大增加。学历水平越高的出行者越喜欢选择比较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换乘方式。月收入越高的更加注重出行的时效性,更偏好选择高效率的网约车换乘方式出行。出行距离对出行者是否选择轻轨+轻轨换乘影响较大,出行时间在出租车、小汽车、网约车这几种出行时间相差不大的换乘方式中影响不大。最后对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发展的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3期)

闫懿琛,左大杰[8](2018)在《基于vague集的旅客换乘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客乘车的换乘方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旅行时间、票价、换乘条件和出行便捷度为影响因素,结合Vague集理论建立研究旅客乘车方案评价的多准则模糊决策方法体系,对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提供帮助。该方法根据每个指标正负隶属度因素,利用OWA集结算子计算每个指标权重,对各个出行方案进行打分评价,进而对各方案优劣进行排序。文章选取郑州—合肥(宣城)—黄山为区间的现有列车开行/换乘方案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以上方法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一种对该类型问题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8年05期)

杨洋[9](2018)在《考虑潜在类别模型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出行者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挖掘不同出行人群在交通方式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外显和潜在因素,对辅助交通管理者制定合理可行的交通政策,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中心区生活环境,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有重要意义。停车换乘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但是,各地停车换乘的使用率却高低不一。影响停车换乘服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涵盖从停车换乘设施到出行者个人特性。本文在英国贝弗利城镇停车换乘规划的背景下,利用二项Logit模型对外显因素水平变化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测算结果对出行者意向数据进行了收集,在潜在类别模型的基础上挖掘了影响停车换乘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具体的,论文首先利用二项Logit模型,分析了常见的五种影响因素对出行者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从分析结果中,发现了最有效提高停车换乘系统分担率的影响因素是增加中心城区停车费用,接下来依次包括了增加中心城区停车难度,缩短公共交通旅行时间,降低公共交通收费和减小出行者交通方式偏好。然后,利用二项Logit模型对不同影响因素弹性系数的测算结果,设计了出行意向调查问卷,得到了居民关于停车换乘行为的偏好数据;接下来结合所得到的偏好数据,建立潜在类别模型,对出行者的停车换乘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最终将出行者分为了4个潜在类别。最后,根据潜在类别模型的分类结果和其概率分布图,给出了不同潜在类别出行者对不同影响因素的选择程度。从结果中看来,面对停车换乘系统的潜在用户,着重提高停车换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舒适度,对提高其分担率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15)

史明鑫[10](2018)在《北京市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解决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题,北京市于2003年首次提出引进停车换乘模式,鼓励私家车主从自驾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变,减少进入中心城区的私家车数量,从而缓解北京市中心区道路拥堵及停车位供不应求的问题。目前关于停车换乘的研究多集中在停车换乘设施的选址、布局、需求预测、行为等方面。在这些研究方向中,针对出行者停车换乘选择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相关交通部门做好停车换乘战略规划非常重要。首先,本文从交通行为角度出发,将对北京市私家车出行者选择停车换乘具有普遍影响意义的因素分为六大类,分别是:个人与家庭特征、出行特征、全程自驾环境特征、停车换乘设施特征、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特征、交通政策特征。然后,通过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方法,根据六类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北京市出行者选择停车换乘方式出行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接着,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建立二项Logit模型,模型筛选和分析后表明:学历越高、家庭月收入水平越低、出行距离越远,越倾向于选择停车换乘;与经商/自由职业人群、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相比,企事业单位普通员工更倾向选择停车换乘;中心区道路拥挤水平越严重、中心区寻找车位时间越长以及中心区停车费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停车换乘;P&R设施与公共交通站台之间的步行时间越短、P&R设施的车位供给越充足,越倾向于选择停车换乘。此外,通过对6种不同情景下出行方式的选择结果进行卡方分析得到,出行者对P&R设施变量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R设施车位供给情况、P&R设施与站台之间的步行时间以及P&R设施的停车费。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不同影响因素的角度为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停车换乘设施的选址、设计、供给、费用、优惠、交通政策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换乘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铁换乘节点后建车站的施工不同于一般的车站施工,在考虑后建车站稳定性的同时,更应该保证既有车站结构、运行轨道的稳定与安全。以厦门地铁1号线、4号线T型换乘节点基坑工程为背景,对换乘节点沉降进行监测,分析换乘节点处基坑开挖的各个阶段对先建站点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节点的沉降与基坑施工过程直接相关,故应选择合理的开挖和支撑方式,做好前期降水工作,及时封底以减少对换乘节点沉降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换乘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钱飞飞.信息条件下停车换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2].游志榕,张迅,童生豪.地铁?T?型换乘节点结构沉降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3].吴立新,崔萌.寒区城市冬季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9

[4].张漪寒.地铁路网换乘系统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J].中国高新科技.2019

[5].陈佩虹,史明鑫.北京市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杨洋,张锐.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停车换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综合运输.2018

[7].梁春岩,孔洋.长春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8

[8].闫懿琛,左大杰.基于vague集的旅客换乘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J].综合运输.2018

[9].杨洋.考虑潜在类别模型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10].史明鑫.北京市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换乘影响因素论文-钱飞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