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前病变论文-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

食管癌前病变论文-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管癌前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镜,碘染色,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

食管癌前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1](2019)在《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病理活检;观察组采用复方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操作,对不染色区域、染色区域、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结果经过不同的病理检查后,观察组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后发现早期食管癌8例(20.0%),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0例(50.0%),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7.5%);对照组早期食管癌3例(7.5%),轻中度非典型增生15例(37.5%),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2.5%),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可以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徐美东,初元[2](2019)在《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及证据的积累,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证实有确切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等。针对不同具体病变选择适当的内镜治疗方式,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术前评估、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上仍有尚待解决的问题,这制约了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发展和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对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述评,阐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临床资料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百惠,宋艳君,王秀娟,王青,李如源[3](2019)在《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对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对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消化内科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1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68,常规胃镜下行EMR)和EUS组(n=69,EUS辅助下行EMR),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相关遗传学分子水平。结果:EUS组手术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并发食管黏膜小穿孔例数、使用钛夹止血例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均较术前升高,但EUS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均较术前升高,但EUS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均较术前降低,且EUS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胃镜,经EUS辅助下EMR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有利于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遗传学分子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9期)

朱珠,刘晴,庹吉妤,张敏,谭晓东[4](2019)在《柴湖地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适合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模型,估计食管癌未来绝对风险。方法 2011年至2016年在柴湖镇开展食管癌筛查,使用筛查结果为正常和食管癌中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重要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最终模型与高发地区的年龄别、性别特异性食管癌发病率数据结合,估算食管癌的未来绝对风险。结果共筛检5 493人,最终模型包括年龄、饮酒等7个影响因素。筛查结果为正常的人群未来绝对风险估计值四分位间距为46/10万~2 475/10万,结果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人群估计值四分位间距在871/10万至9 451/10万之间。结论该风险模型可用于识别患食管癌风险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为筛查高危人群、提高筛查效率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万利改[5](2019)在《术前活检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术前活检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诊断治疗的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300例,全部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前进行活检病理诊断,术后行病理诊断以作为金标准,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术前活检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前活检诊断确诊轻度异型增生23处,占比7.17%,中度异型增生42处,占比13.08%,重度异型增生116处,占比36.14%,早期浸润癌140处,占比43.61%,其中早期浸润癌浸润深度:浸润至黏膜固有层48处,浸润至黏膜肌层51例,浸润至黏膜下层41处;组织学分级结构:高分化鳞癌29处,中分化鳞癌81处,低分化鳞癌25处,基底细胞样鳞癌5处;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诊断不足129处,占比40.19%,诊断过度53处,占比16.51%,诊断相符139处,占比43.30%。结论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术前活检可客观评价病理性质,准确性较高,能够为手术提供更加准确的实施依据,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考虑临床诊治需求,应将联合术前与术后检查,确保诊治工作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夏佳薇,周智航,何松[6](2019)在《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7月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检测,观察并记录碘染色前后食管黏膜情况,并对病变部位行指示性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结果并分析。结果 203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现食管病变25例(12.3%),其中食管炎19例(9.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2.0%)。碘染色后的淡染区和不染区多出现在染色前粗糙、糜烂、发红、凹陷不规则的黏膜处。白光下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而食管炎多表现为正常黏膜或黏膜粗糙、糜烂。食管早期癌变均出现在不染区,且粉红色征均为阳性。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可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食管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在内镜检测时,应对白光下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的黏膜,碘染色后淡染及不染区的黏膜,以及粉红色征阳性的部位,进行靶向活检,以帮助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4期)

卢远斌,刘思纯[7](2019)在《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5年4月,对本院行内镜检查的1250例患者进行筛选,筛选有食管黏膜慢性浅表病变患者共152例。同一患者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组织黏膜活检,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先对患者行内镜下肉眼观察食管黏膜表浅病变部位进行组织黏膜活检,再用1.2%卢戈氏碘液10mL进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喷洒染色,在阳性部位进行组织黏膜活检,两种方法所取活检组织分别设为常规内镜组和碘染色组。结果:碘染色组检出134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17例(早期16例,中晚期1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20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19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24例,慢性食管炎30例,鳞状上皮增生24例。常规内镜组检出65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早期0例,中晚期2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2例,慢性食管炎22例,鳞状上皮增生20例。碘染色组早期食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碘染色可显着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魏晓华,郭俊霞[8](2019)在《不同内镜技术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内镜技术在食管癌(EC)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白光内镜检查后疑似食管病变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和超声内镜(EUS)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NBI-ME对早期EC及癌前病变(包括LGIN和HGIN)诊断的符合率,并对EUS的诊断符合率和浸润深度做出评价。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 LGIN 16例, HGIN 27例,早期EC 7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LGIN的16例患者中,NBI-ME诊断为Ⅲ型10例,Ⅳ型6例,诊断符合率为62.50%(10/16)。术后病理诊断为HGIN的27例患者中,NBI-ME诊断为Ⅳ型14例,Ⅴ_1型5例,Ⅴ_2型8例,诊断符合率为81.48%(22/27)。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EC的77例患者中,NBI-ME诊断为Ⅴ_1型15例,Ⅴ_2型31例,Ⅴ_3型29例,Ⅴ_N型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77/77)。NBI-ME对癌前病变和早期EC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42%(32/43)和100%(77/77),针对不同病变类型(LGIN、HGIN和早期EC),NBI-ME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NBI-ME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0.83%(109/120)。EUS诊断结果中,诊断不足8例(6.67%),诊断过度12例(10.00%),癌前病变及黏膜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60/70),黏膜下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33%(40/48),针对癌前病变及黏膜内癌、黏膜下癌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3.33%(100/120)。结论:NBI-ME和EUS针对早期EC和癌前病变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BI-ME能够从血管形态上反应病灶的恶性程度,EUS能够根据病灶的浸润程度对疾病进行诊断,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早期EC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夏佳薇[9](2019)在《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检查,观察并记录碘染色前后食管黏膜情况,并对病变部位行指示性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结果并分析。结果:203名患者纳入研究,发现食管病变25例(12.3%),其中食管炎19例(9.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2.0%)。淡染区和不染区多出现在染色前粗糙、糜烂、发红、凹陷不规则的黏膜处。白光下早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而食管炎多表现为正常黏膜或黏膜粗糙、糜烂。本研究中食管早癌均出现在不染区,且粉红色征均为阳性。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可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检查时,应对白光下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的黏膜,碘染后淡染及不染区的黏膜,以及粉红色征阳性的部位,均进行靶向活检,以帮助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惠晶,冯明亮,矫太伟,周环,刘梦园[10](2019)在《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NBI-ME)观察下食道病变上皮乳头内血管袢(IPCL)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该院内镜诊治中心2013年7月-2016年12月发现的食管黏膜表面异常的102例(共132处病变)患者内镜表现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IPCL分型对食道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作用。结果 IPCL为A型的病变中95.0%(38/40)病理诊断为食管炎,IPCL为B型的病变中96.7%(89/92)病理诊断为EEC及癌前病变;NBI-ME观察后,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完整病理一致性尚可(Kappa=0.485>0.4,P <0.01);B1、B2、B3型IPCL预判食道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68.0%(34/50)、73.3%(11/15)及100.0%(4/4)。结论 NBI-ME观察下对食道病变的IPCL进行AB分型,有助于对食管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同时结合病理结果及超声内镜(EUS)等技术,可实现对病变病情的综合评估,从而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镜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食管癌前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及证据的积累,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证实有确切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等。针对不同具体病变选择适当的内镜治疗方式,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术前评估、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上仍有尚待解决的问题,这制约了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发展和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对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述评,阐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临床资料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管癌前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

[2].徐美东,初元.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现状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王百惠,宋艳君,王秀娟,王青,李如源.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对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4].朱珠,刘晴,庹吉妤,张敏,谭晓东.柴湖地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评估模型建立[J].现代预防医学.2019

[5].万利改.术前活检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9

[6].夏佳薇,周智航,何松.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7].卢远斌,刘思纯.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9

[8].魏晓华,郭俊霞.不同内镜技术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9].夏佳薇.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10].张惠晶,冯明亮,矫太伟,周环,刘梦园.窄带谱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9

标签:;  ;  ;  ;  

食管癌前病变论文-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