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透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艺术歌曲,古典美,抒情美,自度曲
审美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宁[1](2019)在《古诗词歌曲《鬲溪梅令》的音乐及演唱审美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歌曲《鬲溪梅令》是一首宋代自度曲,对于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呈现而言,歌曲中的音乐、歌词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分析认为,这首中国传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既有古诗词的音韵、典雅的古典美特征,同时也具有现代艺术歌曲中的抒情特点。在《鬲溪梅令》的个性化演唱中,表现出古诗词韵味、节奏的特殊意境与情感特征。(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杨若男[2](2019)在《新媒体时代中国春节广告的审美文化透视(2012-2019)》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春节广告具有回归人文性的审美倾向;展现现代化社会新型生活方式与消费社会下的审美观;聚焦于小众人群,审美文化更加包容与多元。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审美文化困境。中国新媒体广告在2012年到2019年实现起步和发展,本文将以这7年时间中,春节时期发布的新年主题广告的审美文化演变为研究主体,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春节广告审美文化的基本肌理和整体风貌。(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03期)
陈涛[3](2019)在《透视声律背后的审美思维 感知汉语的独特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说:"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音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汉语正是汉民族集体的表达艺术,其语音的、节奏的、形态的审美因素构成了汉语的独特魅力。一、声律背后的"二元相对"审美思维先请对比欣赏下面两首小诗。(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09期)
陈阿永,吴智勇[4](2019)在《审美共性视域下的高考小说命题热点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目标之一,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虽侧重于考查小说,但"试题均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1))"以层层设问考查发现美、欣赏美、梳理美的能力"~((2))。然而(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07期)
孙思[5](2019)在《由常态和非常态,抵达山水圣境——黄晓华山水诗的审美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年少时,山水是真正的远方代名词,它们常常划破我们内心的黑,划亮一道似梦似幻的光,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向着模糊的未来眺望着什么,就像盖茨比朝着"通向树顶上空一个秘密的地方"眺望一样。在世界还有远方的时候,讲一座山、述一条河都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交通发达几乎无所不能到的今天,这样的远方,以及远方的故事已不再神秘,甚至很难讲述好,因为诗人的眼不是大众的眼,诗人目光聚焦的,大多人也都聚焦过。(本文来源于《诗潮》期刊2019年01期)
曲怡[6](2018)在《北魏时期的音乐审美特点研究——以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壁画透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同云冈石窟中存在着大量的乐舞、乐器、活动场面的图像,这些不仅成为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解北魏时期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本文通过分析其乐器种类、组合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发展特点。本文认为,云冈石窟的图像中关于音乐的记载,揭示了北魏"士人格"文化和音乐美学的发展特点。(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24期)
董敏娜,王晓玲[7](2018)在《嵇康、向秀养生论争的审美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玄学的巨大影响带来了老、庄美学的复兴。嵇康、向秀在养生论争中体现出对"任自然"生命状态的共同追求,属于生存美学的范畴。"任自然"生存美学思想包含叁个维度的内涵:自然的生存美学观、自由的生存美学实践、和谐的生存美学理想。嵇康、向秀关于养生问题的争论源于二人玄学思想的差异。因此,在对"任自然"生命状态的共同追求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周代芳,费晓萍[8](2018)在《楚凤的审美价值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楚凤是楚文化中艺术形象的翘楚,是楚人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楚凤源与流千百年的演变中,追溯楚凤的审美起源、厘清楚凤的审美特性、剖析楚凤的审美价值构成,十分重要。将楚凤图形创造性地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设计领域,可以使楚凤进入当代大众的审美文化,形成审美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切实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2期)
马柯[9](2018)在《从民族视角透视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此形成了多种声乐艺术,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拥有众多宝贵的审美思想与精髓,对此,我们应尽量继承它、发扬它,传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提高我国群众审美取向。文章分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11期)
王秋萍[10](2018)在《从甲骨文透视殷商先民的审美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骨文作为古老的文字符号,是探索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在它独具特色的符号形态中凝聚的是殷商先民的思维意识。基于美学的视域,甲骨文是殷商先民早期审美意识的见证,是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珍贵资料。甲骨文虽深埋地下数千年,但其奠定的汉字构字思维却影响至今,这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9-10)
审美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媒体时代,春节广告具有回归人文性的审美倾向;展现现代化社会新型生活方式与消费社会下的审美观;聚焦于小众人群,审美文化更加包容与多元。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审美文化困境。中国新媒体广告在2012年到2019年实现起步和发展,本文将以这7年时间中,春节时期发布的新年主题广告的审美文化演变为研究主体,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春节广告审美文化的基本肌理和整体风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雅宁.古诗词歌曲《鬲溪梅令》的音乐及演唱审美透视[J].艺术教育.2019
[2].杨若男.新媒体时代中国春节广告的审美文化透视(2012-2019)[J].东南传播.2019
[3].陈涛.透视声律背后的审美思维感知汉语的独特魅力[J].中学语文.2019
[4].陈阿永,吴智勇.审美共性视域下的高考小说命题热点透视[J].中学语文.2019
[5].孙思.由常态和非常态,抵达山水圣境——黄晓华山水诗的审美透视[J].诗潮.2019
[6].曲怡.北魏时期的音乐审美特点研究——以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壁画透视为例[J].北方音乐.2018
[7].董敏娜,王晓玲.嵇康、向秀养生论争的审美透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周代芳,费晓萍.楚凤的审美价值透视[J].美术教育研究.2018
[9].马柯.从民族视角透视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J].当代音乐.2018
[10].王秋萍.从甲骨文透视殷商先民的审美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