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率走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形利率走廊,利率并轨,货币政策,金融市场
利率走廊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元,张炎涛[1](2019)在《我国“隐性利率走廊”调控效果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走廊调控是国际上主要央行较为通用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我国2013年初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LF)并探索将SLF作为利率走廊上限,标志着开始进入"隐性利率走廊"1时期。在新利率调控阶段,可以观察到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明显降低,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对主要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但也存在部分期限利率曾突破相应期限SLF利率或接近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限的现象。本文结合主要国家隐性利率走廊调控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隐性利率调控效果,对当前市场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针对性解释,并对下一步推进显性利率走廊调控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会计》期刊2019年11期)
李响[2](2019)在《我国利率走廊的实践效果研究——基于波动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利率走廊调控模式备受关注。本文从借鉴世界各国利率走廊建设的先进经验入手,以利率走廊建立前后的短期利率波动为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利率走廊的实践情况。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市场利率分布呈现尖峰厚尾特征,波动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且利率走廊建立后,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显着下降,稳定性不断增强。(本文来源于《西部金融》期刊2019年09期)
宋伟月,金英支[3](2019)在《利率走廊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走廊是我国后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的重要制度安排。文章梳理利率走廊机制的核心要旨,明确利率走廊对于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分析美国、加拿大、欧元区等成熟经济体的实践经验,分析相关改革举措在我国落地实施的要点与难点,并提出可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7期)
张锐[4](2019)在《LPR新机制:构建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走廊”》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第15号公告,自8月20日起,各银行须参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即MLF)确定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价格,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与旧的LPR有所不同,LPR新机制将(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9-08-27)
肖卫国,兰晓梅[5](2019)在《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与利率走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模式发生了显着变化,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动态关系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市场价格波动的动态时变关系发现,在区制1(2013–2014年)中,我国经济较快增长,货币调控数量特征明显,公开市场操作的流动性效应大于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作用,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对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R007)的引导效果甚微,市场利率波动较大;在区制2(2015–2017年)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M2同比增速下降,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机制与工具类型的扩展极大地提高了央行对货币市场利率区间的调控能力,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紧随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变动,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增强。另外,随着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及便利类工具(SLF、MLF等)的类型和期限日趋丰富,在短中期流动性供给量价调节的流动性管理与利率调控相结合的新模式下,我国利率走廊初步形成。(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黄志刚,刘郭方[6](2019)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走廊与市场拆借利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一个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叁期模型,为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理论分析发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都会影响拆借利率,但利率走廊稳定拆借利率的效果要优于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对拆借利率的影响大小取决于其是否被预期到,与基本面不一致的未预期到的公开市场操作会引起拆借利率的异常波动。而无论是预期到的还是未预期到的利率走廊,都能起到稳定拆借利率的作用。但具有严格抵押要求的利率走廊会减弱政策效果,抵押溢价会导致拆借利率突破政策利率上限。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徐枫,姚云,郭楠[7](2019)在《利率走廊制度的国际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利率走廊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存贷款便利工具,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目标利率附近,形成以存款便利利率为下限、以贷款便利利率为上限的市场利率区间。利率走廊具有稳定市场预期、降低政策操作成本、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直接影响市场利率等优势,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成为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制度。利率走廊制度的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9年11期)
杨荇[8](2019)在《发达国家利率走廊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利率走廊的完善过程中,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包括综合负债成本上升、银行净息差收窄、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增大等。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利率走廊机制,推进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国央行在培育市场基准利率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利率走廊区间,稳定货币市场利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银行》期刊2019年09期)
范存斌,朱闻宇,范从来[9](2019)在《利率走廊是短期利率的自动稳定器吗?——来自国外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基于货币需求曲线理论分析了利率走廊降低市场利率波动的作用原理,然后从美国、印度、土耳其等国的相关实践中总结了经验和教训,随后利用CKLS-GARCH模型计量检验了利率走廊影响短期利率波动的效果,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分析表明:利率走廊是短期市场利率变动的自动稳定器,即使在经济异动条件下也能有效降低短期利率波动。本文建议,近中期我国应积极推进以利率走廊为主、公开市场操作为辅的一整套引导利率走势、影响利率结构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静,张秋娟,曹宁[10](2019)在《“利率走廊”的构建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走廊"的构建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利率走廊"的构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同业拆借利率的波动性,但对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效果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07期)
利率走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利率走廊调控模式备受关注。本文从借鉴世界各国利率走廊建设的先进经验入手,以利率走廊建立前后的短期利率波动为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利率走廊的实践情况。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市场利率分布呈现尖峰厚尾特征,波动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且利率走廊建立后,短期市场利率波动性显着下降,稳定性不断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率走廊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立元,张炎涛.我国“隐性利率走廊”调控效果及启示[J].金融会计.2019
[2].李响.我国利率走廊的实践效果研究——基于波动性视角[J].西部金融.2019
[3].宋伟月,金英支.利率走廊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2019
[4].张锐.LPR新机制:构建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走廊”[N].中国财经报.2019
[5].肖卫国,兰晓梅.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与利率走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黄志刚,刘郭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走廊与市场拆借利率[J].财经研究.2019
[7].徐枫,姚云,郭楠.利率走廊制度的国际借鉴[J].中国金融.2019
[8].杨荇.发达国家利率走廊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银行.2019
[9].范存斌,朱闻宇,范从来.利率走廊是短期利率的自动稳定器吗?——来自国外的经验证据[J].南京社会科学.2019
[10].张静,张秋娟,曹宁.“利率走廊”的构建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