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九姓渔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皖南,九姓渔民,方言,同音字汇
九姓渔民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东[1](2013)在《皖南九姓渔民方言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录皖南地区九姓渔民方言的音系,归纳其音韵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3年02期)
吴育华,张琪[2](2011)在《新安江 “九姓渔民”水上婚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丽的新安江流域,生活着一个名叫"九姓渔民"的特殊族群。他们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婚嫁丧娶都只能在船上完成。时光荏苒,今天的九姓渔民早已登陆上岸,散居在不同的村庄过着寻常的日子,但那些一脉相承延袭下来的传统习俗,却在见证着这个水上部落曾经的生活印记。(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1年06期)
[3](2011)在《新安江九姓渔民龙舟赛》一文中研究指出简介:2007年9月17日,在新安江举行了第九届杭州西博会最具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农民龙舟邀请赛"。该赛事由建德市政府主办,建德市旅游商贸局承办,是建德举办的首次由各地农民作为参赛对象的龙舟比赛,共有8支龙舟队伍参赛。参加比赛的每支龙舟队有划手14人,鼓手和舵手各1人,赛程全长6000米。(本文来源于《杭州(生活品质版)》期刊2011年Z1期)
赵科峰[4](2009)在《浙江特殊民俗群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自古就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在浙江境内一直存在着一些特殊民俗群体。这些特殊群体长时期处于“贱民”地位,游离于主流民俗文化之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些特殊社会群体包括位于浙江北部新安江流域建德一带的“九姓渔民”、位于宁绍平原的“小姓”等。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这些特殊群体逐渐与主流民俗群体相融合,这使得“九姓渔民”和“小姓”的民俗文化处于失传的境地。这些特殊群体的历史命运,是与时代进步密切相关的,是与其他普通民众的历史命运相似相依的。他们的生存状态、从艺传业、民俗风情、语言交流等方面,是民俗学乃至社会科学中一个独特的课题,应该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研究“九姓渔民”与“小姓”这两个特殊民俗群体的产生入手,对其烙印分明、特色鲜明的生产民俗、日常生活民、人生礼俗、节日民俗和信仰与禁忌民俗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吴越主体民俗群体民俗、与同处于“贱民”地位的“堕民”民俗加以比较,探讨其民俗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最后,就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其独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提出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09-03-01)
刘倩[5](2008)在《浙江九姓渔民方言[t]组声母的分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九姓渔民方言是一种濒危汉语方言,其语音系统较之其他尚处稳定的方言来说,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产生很多活跃的、不规则的语音变异是濒危语言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这里,我们将要介绍九姓渔民方言[t]组声母的分化现象,并指出这种音变与韵母的分合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08年05期)
刘倩[6](2008)在《九姓渔民方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姓渔民方言是一种严重濒危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浙江省西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叁江交汇地带,即建德、兰溪、桐庐一带,活动范围南至龙游、衢县、江山,西至淳安,北至杭州。20世纪60年代,各地渔民陆续上岸定居后,与岸上居民交往日益频繁,渔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九姓渔民方言也开始面临新的危机——逐渐萎缩与消磨。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九姓渔民方言的语言面貌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描写,比较了其与周围方言的关系,尝试对九姓渔民方言的属性进行初步判定,并对方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的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论。简要介绍九姓渔民的人文概况、方言概况,及以往研究情况,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材料来源、目的和意义做出说明。第二章介绍九姓渔民方言的语音概貌。运用传统方言学的方法,描写梅城、叁都、大洋、淳安、兰溪九姓渔民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从总体上归纳九姓渔民方言的内部异同,并介绍文白异读、连读调、儿化音等情况。考虑到对濒危汉语方言语言面貌描写的重要意义,本章还包括作为重点调查的兰溪九姓渔民方言的同音字汇。第叁章介绍九姓渔民方言的音韵特点。先概述总体情况,再按照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分别介绍其中较为特殊的现象,并适当与周围方言进行比较,以理清九姓渔民方言的语音特点,为进一步探索方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的规律作好准备。在声母方面,九姓渔民方言古全浊声母处于“浊—清”变化的尾声阶段,除个别地点古全浊声母未清化外,多数点均已清化,清化规律与建德梅城岸上方言相问,即逢平、上、入读不送气清音,逢去声读送气清音。此外,泥来母、知章庄声母等的读音问题也对显示九姓渔民方言的特点和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韵母方面,九姓渔民方言也表现出一些重要特点,如果遇摄呈合并趋势、假摄开口二叁等知系字读合口韵母、咸山摄细音字韵母单元音化、入声韵塞音韵尾消失等。在声调方面,上声、去声不分阴阳的特点值得注意,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并不能找到九姓渔民方言上声、去声曾经分阴阳,后又合并的线索,如果这一现象是古上声、去声不分阴阳的遗留,那么九姓渔民方言的声调系统就具有类型学的意义。第四章主要分析九姓渔民方言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方式。九姓渔民方言语言面貌参差不齐,其语言核心部分显然没有一般岸上方言稳固,我们指出这种现象是与九姓渔民流动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甚至在九姓渔民上岸定居以前,其方言的语言系统就较比其他岸上方言更具开放性。上岸定居后,方言接触除船上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外,还包括岸上强势方言及普通话对船上方言的影响。在外力的冲击下,离散式音变、迭置式音变、音移和类推等多种音变方式交替发生作用,语音演变的规律和方向也发生变化。九姓渔民方言一直处于平衡被不断破坏和修补的交替过程中,并显示出其作为濒危方言的宽容性的特点。第五章介绍九姓渔民方言的词汇语法特点。本章在大量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对九姓渔民方言的词汇语法特点进行总体梳理,并就相关特点与普通话、吴徽语、北方官话、粤语等方言进行比较,以期较为全面地认识汉语方言的一些词汇语法现象。第六章为九姓渔民方言与其他方言的比较研究。运用方言地理学的方法对九姓渔民方言与周围其他方言(吴徽语)进行比较,从而对九姓渔民方言的属性做出初定判定。我们共设计了25个语言项目,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方言特征图的方式进行比较,并辅以适当的文字说明,以便更清晰地揭示九姓渔民方言与周围其他方言在语言面貌上的相似程度。本章最后总结前面比较研究的结果,并通过九姓渔民方言与其他方言语言特征比较表,得出初步结论——九姓渔民方言是一种接近于南部吴语(婺州片)的汉语方言,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九姓渔民在其依江漂流的群族生活历史中,对其语言影响最深的是吴语婺州片方言。余论部分为对濒危汉语方言研究的思考。总结九姓渔民方言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濒危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方法、濒危汉语方言研究对社会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研究的意义提出相关思考。最后指出本文尚朱解决的问题,并对日后的研究提出一些简单的设想。(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8-05-01)
黄晓东[7](2007)在《皖南九姓渔民方言的语音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安徽屯溪的船上话为例,介绍皖南地区九姓渔民方言的音系,归纳其声韵调特点及方言中的文白异读、连读变调和小称音变等语音特点。发现皖南船上话的文白异读现象不太丰富;两字组前后字都发生变调;小称现象比较丰富,主要语音手段是在原音节的韵母后面加上鼻尾[n],有时还伴随变调。(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朱海滨[8](2006)在《九姓渔民来源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姓渔民是世代浮居于江河船上的一种社会人群,关于其来源,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本文首先介绍九姓渔民来源的主要传说记载,指出其不可靠性,然后利用文献史料及先行研究,澄清九姓渔民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结合民族学的方法,在对九姓渔民与疍民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九姓渔民源于历史上的疍民这一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06年02期)
胡建文[9](2001)在《新安江九姓渔民水上婚礼》一文中研究指出相传元末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陈友谅败,朱元璋将陈的残部贬为贱民赶入江中,从此不得上岸居住,不准应试,不得与岸上人通婚。被贬的九姓渔民是:陈、钱、林、袁、孙、叶、许、李、何。这些渔民常年生活在水上,独特的历史原因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水上婚礼也别具一格。水上婚礼一般要经过几个基本程序:迎新娘、过嫁妆、新娘吃离娘饭、把新娘送至男方船、拜天地、入洞房。至此,婚礼(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01年10期)
曹志耘[10](1997)在《浙江的九姓渔民》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的九姓渔民曹志耘零我国的“贱民”本文所谓的“贱民”,是指在旧社会的一些地区,社会地位比一般的平民还要低的某些特殊的居民群体,不包括一般的乞丐、妓女等人。所以,这里的“贱”是卑贱的意思,而不是下贱的意思。据笔者所知,我国的贱民主要有以下五类:1....(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1997年03期)
九姓渔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美丽的新安江流域,生活着一个名叫"九姓渔民"的特殊族群。他们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婚嫁丧娶都只能在船上完成。时光荏苒,今天的九姓渔民早已登陆上岸,散居在不同的村庄过着寻常的日子,但那些一脉相承延袭下来的传统习俗,却在见证着这个水上部落曾经的生活印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九姓渔民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东.皖南九姓渔民方言音系[J].方言.2013
[2].吴育华,张琪.新安江“九姓渔民”水上婚礼[J].风景名胜.2011
[3]..新安江九姓渔民龙舟赛[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
[4].赵科峰.浙江特殊民俗群体研究[D].温州大学.2009
[5].刘倩.浙江九姓渔民方言[t]组声母的分化现象[J].中国语文.2008
[6].刘倩.九姓渔民方言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
[7].黄晓东.皖南九姓渔民方言的语音特点[J].黄山学院学报.2007
[8].朱海滨.九姓渔民来源探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
[9].胡建文.新安江九姓渔民水上婚礼[J].风景名胜.2001
[10].曹志耘.浙江的九姓渔民[J].中国文化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