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包覆微丝论文-周智杰

玻璃包覆微丝论文-周智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玻璃包覆微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晶合金微丝,玻璃包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各向异性的电磁性能

玻璃包覆微丝论文文献综述

周智杰[1](2017)在《玻璃包覆非晶合金微丝制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在熔化后,内部原子处于活跃状态。一旦金属开始冷却,原子就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慢慢地按照一定的晶态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晶体。但如果冷却过程很快,原子还来不及重新排列就被凝固住了,就会产生非晶态合金。非晶态合金与晶态合金相比,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方面都发生了显着变化。以Fe基合金制备的非晶态合金为例,其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损耗的特点。采用熔融拉丝法制备的玻璃包覆非晶合金微丝,由于其具有微小的尺寸,可控的一维形状以及各向异性的电磁性能,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文章对玻璃包覆非晶合金微丝制备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7年20期)

王晓冬[2](2015)在《玻璃包覆非晶微丝GMI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电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巨磁阻抗(GMI)效应是指在一定强度与频率的交变电流激励下,磁敏材料的交流阻抗随外磁场改变而显着变化的现象。作为一种软磁功能材料,玻璃包覆非晶微丝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而在磁敏传感器方面体现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其高电阻率、高磁导率,在微波频段内具有较好的电磁匹配特性,且具有表面化学惰性和应力状态可调性,因此可作为微波吸收剂而在复合式新型吸波材料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玻璃包覆非晶微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GMI效应和电磁性能,具体包括微丝GMI效应的尺寸特性、温度特性、调制处理以及短微丝-石蜡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调控与吸波性能等。研究了不同尺寸的制备态Co基非晶丝在各种测量参数下的GMI效应,结果表明,激励电流对磁化过程和GMI效应的影响与频率密切相关。在较低频下,激励电流升高使直流磁场作用下的环向磁化效果降低,同时使得GMI效应减弱。频率升高至兆赫兹级别后,趋肤效应明显增强,并对磁化过程产生显着影响,使得激励电流变化对GMI的影响减弱。对于特定频率,存在一个使GMI效应最优的最佳激励电流Ip,随着交流频率的升高,Ip增加。微丝长度对GMI的影响主要源于端部效应和直流电阻的变化;直径对GMI效应的影响主要源于冷却速度的不同导致的结构有序度和内应力分布的差异。微丝的优化几何参数为L=20mm,Φ=30μm,此时,微丝各频率下均具有最优的GMI效应。计算了对玻璃包覆非晶微丝的玻璃-金属间的界面应力,结果表明,该应力与微丝的径芯比η密切相关,且随η的增加而增加。定量分析了去除玻璃层后GMI效应的增益程度与η的关系:当η由2.39上升至3.53时,微丝在10MHz下去除玻璃层后GMI的增益量由7.23%上升至28.24%,这说明,η的升高使得界面应力增大,与计算结果一致。分析了叁种不同状态微丝的GMI温度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GMI效应的影响规律与驱动电流频率、直流外磁场以及微丝状态有关。升温过程中,在各频率下,制备态原丝与去除玻璃层裸丝的GMI效应均单调下降;退火态微丝则随频率不同表现为或升高后降低、或单调升高的规律。制备态原丝的GMI温度稳定性要优于玻璃层去除态和直流退火态,各状态样品的GMI温度稳定性均随激励频率和磁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GMI的温度特性与温度加载方式有关,降温过程中的GMI效应并不沿升温过程的轨迹返回,而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降至室温后GMI峰值较初始室温略有降低;以两次循环的方式升温时,第二个温度循环的GMI温度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优化了基于电流退火的两种GMI调制处理方法,脉冲退火优化参数组合为电流Ipulse=140m A、退火时间tpulse=480s、脉冲频率fpulse=50Hz,可获得最大GMI比率为223%,最大磁场响应灵敏度316%/Oe。脉冲电流瞬时激发的环向磁场要高于直流,可促进微丝内部短程磁矩有序取向微区的形成,并提高其磁矩排列有序度,因此可获得优于直流退火的GMI效应。低温介质退火最佳参数为电流I=280m A、时间t=300s,可获得最大GMI比率429%,最高灵敏度577%/Oe。该方法可使用较大电流以增强环向磁化效果,调制处理后微丝表面层保持非晶态,芯部出现纳米晶,降低了直流电阻,因此可获得较高的GMI效应。在此基础上施加后续直流退火处理,可消除由大温差所感生的应力,调节磁畴结构并进一步提高GMI效应。研究了不同填充比下的Co基和Fe基玻璃包覆非晶短微丝-石蜡复合样品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在填充比为9wt.%时,Co基复合样品具有最高的电磁耗损和最佳的吸波性能;在涂层厚度3~4mm时,复合样品具有较宽的吸波带,对应频域为10~16GHz;涂层厚度为3.2mm和3.5mm时,其最高吸波峰值分别可达-38.91d B和-36.34d B。在填充比为7wt.%时,Fe基复合样品具有最高的电磁耗损和最佳的吸波性能,涂层厚度2~4mm范围内,复合样品具有较宽的吸波带,对应频域为12~18GHz;涂层厚度为3.0mm和3.5mm时,其最高吸波峰值分别可达-35.94d B和-39.54d B。研究了非晶微丝后直流退火处理的相关性能。以电磁波阻抗匹配原则进行退火参数优化后,可在抑制电导率增加的同时,使磁导率升高而矫顽力降低,电磁参数间数值更为接近,阻抗匹配度提高,改善了复合样品的吸波特性。与制备态Co基短微丝-石蜡复合样品的吸波性能相比,虽然退火后样品的吸波峰值略有下降,但其吸波频域宽化且吸波峰面积增加。涂层厚度为2.5mm时,复合样品的吸波曲线峰值为-17.2d B,对应频率为14.6GHz,-10d B以上吸波带宽可达7.2GHz;涂层厚度为3.5mm与4mm时,复合样品的吸波曲线峰值分别为-19.8d B与-20.4d B,对应频率分别为10.48GHz与9.12GHz,-10d B以上吸波带宽相近,均为6.8GHz左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赵杨勇[3](2015)在《玻璃包覆法制备Cu-Sn和Ni-Mn-Ga形状记忆微丝及其超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Mn-Ga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类新型磁控形状记忆合金,Ni或Mn含量高于化学计量比Ni2MnGa的Ni-Mn-Ga合金具有很高的马氏体转变温度(高达350℃),是一种潜在的高温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但Ni-Mn-Ga和大多铜基形状记忆合金只在单晶状态下具有延性,多晶通常呈现脆性,这与材料晶粒粗大,容易发生沿晶断裂有关。本文针对Cu-Sn和Ni-Mn-Ga形状记忆合金存在的多晶脆性问题,提出采用玻璃包覆法制备形状记忆合金微丝,通过快速冷却细化晶粒,成功制备出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Cu-Sn和Ni-Mn-Ga形状记忆合金微丝。利用自主开发的玻璃包覆纺丝设备,通过探索制备Cu-Al-Ni、Cu-Zn-Al和Cu-Sn形状记忆合金,Ni-Mn-Ga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以及Co-Si-B非晶合金微丝,总结了微丝的制备条件。通过分析温度降低过程中,玻璃和合金粘度的变化,得出微丝的成型过程分为叁阶段:第一阶段为表面玻璃毛细管冷却至玻璃软化点后硬化成型,第二阶段为毛细管中晶核的形成与长大,或者为合金液的玻璃转变,第叁阶段为丝芯与外层玻璃冷却至室温。TEM观察表明Cu-15.0at.%Sn形状记忆合金微丝室温具有纳米晶/非晶结构,HRTEM分析发现微丝中具有D03结构的β1纳米晶,这些纳米晶镶嵌在非晶基体中。微丝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性能,马氏体转变温度Ms为156K。微丝的断裂强度达到512MPa,发生断裂前总应变达到14%。随着Sn含量的增加,Cu-Sn合金微丝室温组织逐渐由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微丝的断裂应力逐渐增大,诱发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应力也逐渐提高。Sn含量14~16at.%的微丝都表现出一定的超弹性,Cu-16.0at.%Sn微丝在总应变为6%时,恢复率仍然达到了92%。当Sn含量增加到17.5at.%时,开始析出高度有序的6相。对Cu-16.0at.%Sn微丝在750℃热处理5小时后水冷淬火,得到了竹节状组织的Cu-16.0at.%Sn形状记忆合金微丝,研究表明,竹节状结构的微丝相对于非竹节状的晶粒粗大的微丝具有更好的超弹性性能。Cu-Sn合金力学性能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呈现两端性,即晶粒尺寸足够小或者晶粒尺寸大到与微丝直径相当时,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晶粒粗大时则通常容易脆性断裂。这与晶界强度、析出相以及变形过程中应力集中有关。玻璃包覆法制备的Ni54Mn25Ga21微丝在室温和热水(60~80℃)之间具有显着的双程形状记忆效应。通过细化晶粒,Ni-Mn-Ga微丝的力学性能得到极大改善。Ni53Mn26Ga21微丝40℃下具有高达8%的超弹性应变,这是目前为止Ni-Mn-Ga合金中获得的最大超弹性应变。诱发马氏体的临界应力随温度的变化值dσ/dT为1.11MPa/℃。室温下马氏体状态的微丝的磁滞回线测试表明,微丝存在磁场诱发马氏体孪晶变体再取向现象。(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2)

王龙,宋玉军,张涛[4](2014)在《磁退火处理对玻璃包覆钴基非晶合金复合微丝磁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玻璃包覆法连续制备出尺寸可控的玻璃包覆的钴基非晶合金微丝。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普通热退火、横向磁场退火和纵向磁场退火)对合金微丝微观结构和磁性能及导电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分析微丝中的相变化,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微丝的磁性能。发现不同退火条件对非晶基体中析出纳米晶相的成分、尺寸和沿轴向的分布有显着影响,进而对非晶合金丝的磁、电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轴向磁场退火可获得最佳的磁性能和电性能,其饱和磁化强度比淬态提高225%,初始磁导率提高214%,导电率提高26%。对比磁退火处理后性能最佳的薄带,该微丝饱和磁化强度提高110%,初始磁导率提高79%,导电率提高45%。(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4年05期)

邸永江,陈登明,贾碧,江建军[5](2013)在《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分析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与非磁导电微丝的不同。分别从理论上分析了平行和随机分布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公式,并模拟了典型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橡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探讨了不同频率及磁畴分布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在中高频及微波频率范围内通过阻抗受其磁性能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磁性能对其高频介电性能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3年S1期)

邸永江,望军,贾碧,江建军[6](2012)在《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微波磁性能分析及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无限长的单畴圆柱体的微波进动方程,推导了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内芯区的微波磁导率,模拟了Fe基合金微丝外壳区的微波磁导率并分析了合金微丝外壳区自然铁磁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模拟了典型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内芯区和外壳区的微波相对复磁导率以及几何尺寸改变时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几何尺寸对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丝合金内芯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主要依赖于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Fe基合金微丝合金外壳层的自然铁磁共振频率依赖于磁各向异性等效场,自然铁磁共振频率可以通过改变合金微丝的几何尺寸而控制。(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2年05期)

邸永江,钟志强,望军[7](2012)在《短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静磁性能分析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短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磁畴形状,并建立短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磁畴的磁化方向模型。根据短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不同长度区域,推导出合金微丝内芯在微丝长度短于和长于临界长度时的平均纵向剩磁比计算公式。模拟临界长度与内芯外壳分界半径的比值随磁各向异性场的变化,以及剩磁比随微丝长度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微丝的剩磁比随长度增大,先是迅速增大后增速缓慢,长合金微丝剩磁比较高。(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邸永江,望军,贾碧,江建军[8](2012)在《几何尺寸对玻璃包覆铁磁合金微丝性能影响的分析及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玻璃包覆合金微丝内应力的来源,分析了合金与玻璃层的热膨胀系数差异产生的内应力与玻璃包覆层和合金的杨氏模量、热膨胀系数以及尺寸的关系。通过计算不同合金芯直径和玻璃包覆层厚度时合金微丝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内应力,建立了理想无限长玻璃包覆Fe基和CoFe基合金微丝的磁畴结构模型。模拟研究了玻璃包覆层厚度与合金芯半径的比值对内应力及磁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和高的玻璃包覆层/合金芯半径比值使玻璃包覆合金微丝具有高内应力,最终导致高的磁各向异性等效场。(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2年01期)

邸永江,陈登明,贾碧,江建军[9](2011)在《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分析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与非磁导电微丝的不同。本研究分别从理论上分析了平行和随机分布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公式。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模拟了典型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橡胶复合材料介电常数,探讨了不同频率及磁畴分布的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在中高频及微波频率范围内通过阻抗受其磁性能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磁性能对其高频介电性能进行调控。(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期刊2011-11-16)

何璞祯,王宇,王瑞凤,许春蕊[10](2011)在《玻璃包覆Co_(68)Fe_(4.5)Si_(13.5)B_(14)非晶微丝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玻璃包覆Co68Fe4.5Si13.5B14非晶微丝为研究对象,对经氢氟酸溶液腐蚀不同时间的微丝和不同直径的原丝进行了力学性能评价和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包覆非晶微丝的断裂过程是弹性变形。外径为28μm、内径为8.8μm的微丝经氢氟酸溶液腐蚀,刚去掉玻璃包覆层时裸丝的抗拉强度最大,可达到3545MPa,应变量为1.96%;若微丝经酸液腐蚀仍存在玻璃层,当腐蚀时间为40s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达到该阶段的最大值,分别为724MPa和1.3%;同时玻璃包覆Co68Fe4.5Si13.5B14非晶微丝具有尺寸效应,微丝的抗拉强度随直径的减小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1年12期)

玻璃包覆微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巨磁阻抗(GMI)效应是指在一定强度与频率的交变电流激励下,磁敏材料的交流阻抗随外磁场改变而显着变化的现象。作为一种软磁功能材料,玻璃包覆非晶微丝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而在磁敏传感器方面体现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其高电阻率、高磁导率,在微波频段内具有较好的电磁匹配特性,且具有表面化学惰性和应力状态可调性,因此可作为微波吸收剂而在复合式新型吸波材料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玻璃包覆非晶微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GMI效应和电磁性能,具体包括微丝GMI效应的尺寸特性、温度特性、调制处理以及短微丝-石蜡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调控与吸波性能等。研究了不同尺寸的制备态Co基非晶丝在各种测量参数下的GMI效应,结果表明,激励电流对磁化过程和GMI效应的影响与频率密切相关。在较低频下,激励电流升高使直流磁场作用下的环向磁化效果降低,同时使得GMI效应减弱。频率升高至兆赫兹级别后,趋肤效应明显增强,并对磁化过程产生显着影响,使得激励电流变化对GMI的影响减弱。对于特定频率,存在一个使GMI效应最优的最佳激励电流Ip,随着交流频率的升高,Ip增加。微丝长度对GMI的影响主要源于端部效应和直流电阻的变化;直径对GMI效应的影响主要源于冷却速度的不同导致的结构有序度和内应力分布的差异。微丝的优化几何参数为L=20mm,Φ=30μm,此时,微丝各频率下均具有最优的GMI效应。计算了对玻璃包覆非晶微丝的玻璃-金属间的界面应力,结果表明,该应力与微丝的径芯比η密切相关,且随η的增加而增加。定量分析了去除玻璃层后GMI效应的增益程度与η的关系:当η由2.39上升至3.53时,微丝在10MHz下去除玻璃层后GMI的增益量由7.23%上升至28.24%,这说明,η的升高使得界面应力增大,与计算结果一致。分析了叁种不同状态微丝的GMI温度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GMI效应的影响规律与驱动电流频率、直流外磁场以及微丝状态有关。升温过程中,在各频率下,制备态原丝与去除玻璃层裸丝的GMI效应均单调下降;退火态微丝则随频率不同表现为或升高后降低、或单调升高的规律。制备态原丝的GMI温度稳定性要优于玻璃层去除态和直流退火态,各状态样品的GMI温度稳定性均随激励频率和磁场强度的增加而提高。GMI的温度特性与温度加载方式有关,降温过程中的GMI效应并不沿升温过程的轨迹返回,而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降至室温后GMI峰值较初始室温略有降低;以两次循环的方式升温时,第二个温度循环的GMI温度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优化了基于电流退火的两种GMI调制处理方法,脉冲退火优化参数组合为电流Ipulse=140m A、退火时间tpulse=480s、脉冲频率fpulse=50Hz,可获得最大GMI比率为223%,最大磁场响应灵敏度316%/Oe。脉冲电流瞬时激发的环向磁场要高于直流,可促进微丝内部短程磁矩有序取向微区的形成,并提高其磁矩排列有序度,因此可获得优于直流退火的GMI效应。低温介质退火最佳参数为电流I=280m A、时间t=300s,可获得最大GMI比率429%,最高灵敏度577%/Oe。该方法可使用较大电流以增强环向磁化效果,调制处理后微丝表面层保持非晶态,芯部出现纳米晶,降低了直流电阻,因此可获得较高的GMI效应。在此基础上施加后续直流退火处理,可消除由大温差所感生的应力,调节磁畴结构并进一步提高GMI效应。研究了不同填充比下的Co基和Fe基玻璃包覆非晶短微丝-石蜡复合样品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在填充比为9wt.%时,Co基复合样品具有最高的电磁耗损和最佳的吸波性能;在涂层厚度3~4mm时,复合样品具有较宽的吸波带,对应频域为10~16GHz;涂层厚度为3.2mm和3.5mm时,其最高吸波峰值分别可达-38.91d B和-36.34d B。在填充比为7wt.%时,Fe基复合样品具有最高的电磁耗损和最佳的吸波性能,涂层厚度2~4mm范围内,复合样品具有较宽的吸波带,对应频域为12~18GHz;涂层厚度为3.0mm和3.5mm时,其最高吸波峰值分别可达-35.94d B和-39.54d B。研究了非晶微丝后直流退火处理的相关性能。以电磁波阻抗匹配原则进行退火参数优化后,可在抑制电导率增加的同时,使磁导率升高而矫顽力降低,电磁参数间数值更为接近,阻抗匹配度提高,改善了复合样品的吸波特性。与制备态Co基短微丝-石蜡复合样品的吸波性能相比,虽然退火后样品的吸波峰值略有下降,但其吸波频域宽化且吸波峰面积增加。涂层厚度为2.5mm时,复合样品的吸波曲线峰值为-17.2d B,对应频率为14.6GHz,-10d B以上吸波带宽可达7.2GHz;涂层厚度为3.5mm与4mm时,复合样品的吸波曲线峰值分别为-19.8d B与-20.4d B,对应频率分别为10.48GHz与9.12GHz,-10d B以上吸波带宽相近,均为6.8GHz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玻璃包覆微丝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智杰.玻璃包覆非晶合金微丝制备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

[2].王晓冬.玻璃包覆非晶微丝GMI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电磁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3].赵杨勇.玻璃包覆法制备Cu-Sn和Ni-Mn-Ga形状记忆微丝及其超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

[4].王龙,宋玉军,张涛.磁退火处理对玻璃包覆钴基非晶合金复合微丝磁电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2014

[5].邸永江,陈登明,贾碧,江建军.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分析与模拟[J].材料保护.2013

[6].邸永江,望军,贾碧,江建军.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微波磁性能分析及模拟[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2

[7].邸永江,钟志强,望军.短玻璃包覆合金微丝的静磁性能分析与模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邸永江,望军,贾碧,江建军.几何尺寸对玻璃包覆铁磁合金微丝性能影响的分析及模拟[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2

[9].邸永江,陈登明,贾碧,江建军.玻璃包覆磁性合金微丝的介电性能分析与模拟[C].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2011

[10].何璞祯,王宇,王瑞凤,许春蕊.玻璃包覆Co_(68)Fe_(4.5)Si_(13.5)B_(14)非晶微丝的力学性能[J].材料导报.2011

标签:;  ;  ;  ;  

玻璃包覆微丝论文-周智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