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核糖核酸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Nase,R,可溶性表达,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
耐核糖核酸酶论文文献综述
李轲,李站胜,韩双艳[1](2019)在《分子伴侣共表达对核糖核酸酶R可溶性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糖核酸外切酶R(RNase R)可降解几乎所有的线性RNA分子和Y结构RNA,但不易降解环形RNA(circ RNA)、套索结构(lariatRNA)和3’突出末端少于7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分子,因此可以构建内含子c DNA文库用于可变剪切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含rnr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2b(+)-rnr,并将其表达产物纯化后通过SDS-PAGE分析和酶活性评价,确认rn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已实现表达。之后构建4种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pGro7、pKJE7、pTf16和pG-Tf2)。4种分子伴侣质粒分别与重组表达质粒pET-22b(+)-rnr共表达,筛选最适分子伴侣质粒,并优化共表达条件,提高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实验表明,分子伴侣质粒pGro7使蛋白表达量提高了43.80%,效果最为显着;20℃诱导时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最高;当L-阿拉伯糖浓度为0.50 mg/mL时,分子伴侣质粒pGro7使蛋白表达量提高了54.50%。通过使用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及优化表达条件提高了RNase R的可溶性表达,为该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周志斌,杜玉霞,蔡茂胜,曾奕明[2](2019)在《脱氧核糖核酸酶和阿替普酶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阿替普酶(rt-PA)和联合酶(DNase+rt-P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生长的影响。方法将HFL-1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DNase组、rt-PA组和联合酶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加入极低、低、中、高4个剂量的相应酶:DNase(2,5,10,20 U)、rt-PA(4,10,20,40μg)和联合酶(2 U+4μg,5 U+10μg,10 U+20μg,20 U+40μg)。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得的光密度(OD)值代表酶作用24,48,72,96 h后的细胞增殖水平。结果细胞培养96 h后,空白组和中、高2个剂量DNase组的细胞增殖水平(OD值)分别为1.02±0.30, 0.52±0.12和0.34±0.05,中、高2个剂量DNase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中2个剂量联合酶组OD值分别为0.51±0.01,0.27±0.01,联合酶与DNase单酶的低、中2个剂量(0.75±0.04,0.52±0.12)相比,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Nase、rt-PA对HFL-1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rt-PA能增强DNase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康家雄,朱江,李爱秀,靳玉瑞[3](2019)在《化学合成类HIV整合酶和核糖核酸酶H双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已有31种上市的单靶点抗HIV药物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用于AIDS的临床治疗,但寻找安全高效的新型抗HIV药物仍是全世界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单组分多靶点药物具有降低耐药的可能性、简化给药剂量及提高患者服药顺从性等优点,现已成为抗HIV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HIV整合酶(IN)和核糖核酸酶H (RNase H)均为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酶,是药物开发的重要靶标。近年来,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和筛选途径,发现了多种结构类型的HIV IN和RNase H (IN/RNase H)双靶点抑制剂。本文主要对化学合成类HIV IN/RNase H双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望对多靶点抗HIV药物的研发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德森,钱钰玲,许正平[4](2019)在《核糖核酸酶5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糖核酸酶5 (ribonuclease5,RNASE5;又名angiogenin)属于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是一个分泌型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分布于机体需要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组织中。RNASE5对病毒、细菌以及真菌都存在抑制效应,具有广谱抗菌特点,但其表达和活性受到宿主生理状态和外界环境多层次的调控。RNASE5存在多样的抗微生物作用机制,其带正电荷的理化特性破坏微生物细胞壁,而其核糖核酸酶活性则是杀伤真菌所必须的。除了直接作用于微生物外,RNASE5还可作为重要因子调节宿主免疫功能,参与多种病理过程。本文综述了RANSE5的结构、生物活性与功能、作用特点与机制,并讨论了在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耿雪冉,张巧毅,常明昌,徐丽婧,程艳芬[5](2019)在《叁色雷蘑核糖核酸酶的分离纯化和理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次采用离子交换层析(DEAE-Cellulose、CM-Cellulose和SP-Sepharose)和凝胶过滤层析(Superdex75 HR10/300 GL)从叁色雷蘑(Leucopaxillus tricolor)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RNase)。该酶比活为1406 U/mg,纯化倍数为154,通过HPLC-LTQ-Orbitrap测序得到4条肽段序列,分别为DMAVSYLSR、IGLSSIPR、ILGRFVVDTYK和SGKANAATPK。该核糖核酸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最适反应pH为9.0,最适反应温度为40℃,热稳定性高,80℃孵育1 h后能保持90%以上的活性:Cu~(2+)、Ca~(2+)、Mn~(2+)、Cd~(2+)和Al~(3+)在1.25~10 mmol/L浓度下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变强;Fe~(2+)在1.25~5 mmol/L的浓度下,Pb~(2+)、Zn~(2+)、Mg~(2+)、Hg~(2+)、Fe~(3+)在1.25~2.5 mmol/L的浓度下对该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郑安君[6](2019)在《PDCoV内切核糖核酸酶nsp15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属于δ冠状病毒属。临床症状主要是引起新生仔猪产生严重的呕吐、腹泻和脱水,最终导致仔猪死亡。2014年,美国猪场遭受PDCoV大规模流行,经济损失严重。201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多个省份的规模化猪场呈PDCoV阳性。由于目前针对PDCoV开展的研究尚少,市场上暂无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可用。因此,PDCoV对我国的养猪业具有潜在危害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PDCoV非结构蛋白15(non-structural protein,nsp15)属于尼多病毒目内切核糖核酸酶,能特异性切割双链或单链核苷酸尿嘧啶,参与病毒复制过程,是病毒重要的毒力蛋白。本研究首次发现、证实并阐释了PDCoV nsp15以二聚体发挥酶活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尼多病毒目内切核糖核酸酶的进化假说,也为PDCoV乃至冠状病毒的药物设计和疫苗研发提供了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PDCoV nsp15以二聚体和单体形式存在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Ni-NTA)得到PDCoV nsp15(H234A)、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nsp15(H234A)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nsp15(H241A)蛋白。并利用尺寸排阻层析分子筛(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和超高速离心(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确认聚集形态和分子量大小。结果表明PDCoV nsp15以二聚体和单体形式存在,SARS-CoV nsp15和PEDV nsp15则主要以六聚体存在。2.PDCoV nsp15以二聚体发挥功能的关键区域验证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叁维结构比对分析,构建了以下突变体:PDCoV nsp15前27个氨基酸(1N-27N)截短突变体,PDCoV nsp15_(1N-27N△);PDCoV nsp15 1N-27N替换为SARS-CoV nsp15的1S-27I突变体,PDCoV nsp15_(1S-27I);SARS-CoV nsp15的259Q-279F替换为PDCoV nsp15的251H-261V突变体,SARS-CoV nsp15_(259Q-279F)。通过SEC和AUC实验对以上蛋白的聚集形态分析发现:PDCoV nsp15_(1N-27N△)二聚体比例减少;SARS-CoV nsp15_(259Q-279F)的六聚体显着减少,主要以单体和二聚体存在。PDCoV nsp15_(1S-27I)与SARS-CoV nsp15_(1N-27N)的聚集形态变化不明显。3.PDCoV nsp15突变体酶活的体外生化验证通过PDCoV和SARS-CoV nsp15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将保守的酶活催化位点(两个组氨酸和一个赖氨酸)和结合位点突变为丙氨酸,得到PDCoV nsp15突变体:H234A、H219A、K269A、D276A和SARS-CoV nsp15突变体:H234A、SARS-CoV nsp15 1S-27I截短突变体,SARS-CoV nsp15_(1S-27I△)。通过FRET实验验证以上突变体蛋白的体外酶切效率,结果表明在PDCoV nsp15突变体中,野生型具有最高的酶活性,其次是D276A、1N-27N△、H219A、K269A,其中H234A的酶活性最低;在SARS-CoV nsp15突变体中,259Q-279F具有最高的酶活性,其次是1S-27I△、nsp15_(1N-27N),H234A的酶活性最低。4.内切核糖核酸酶叁维结构比对分析和进化关系推演通过非洲爪蛙内切核糖核酸酶(Xenopus laevis oocyte endoribonuclease,XendoU)、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disease virus,PRRSV)nsp11、SARS-CoV和PDCoV nsp15单体的叁维结构比对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保守的酶活催化Loop(Active Loop)和支撑Loop(Supporting Loop)。在XendoU中,Supporting Loop和其它loops足以支撑Active Loop以单体存在;而在PRRSV nsp11、PDCoV和SARS-CoV nsp15中,Active Loop朝向转变,倒向Supporting Loop;因此,单独的Supporting Loop并不能支持Active Loop,而需要形成二聚体或更高的聚集形态进而稳定酶活中心。由此,推测尼多病毒的进化历程如下:内切核糖核酸酶来自真核生物的XendoU(单体),在动脉炎病毒中进化成为二聚体,在冠状病毒中进化成六聚体。PDCoV nsp15作为两者进化过程的中间物,其二聚体聚集形态首次被发现。(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周志斌,杜玉霞[7](2019)在《脱氧核糖核酸酶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氧核糖核酸酶(deoxyribonuclease,DNase)是一种特异性DNA水解酶,在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存在的中性pH值条件下水解双链DNA,使DNA碎片化。几十年来,DNase常被应用于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用于分解脓液中游离的未解螺旋DNA,以增强的痰液清除率。痰栓导致的肺不张患者,经常规抗感染、雾化吸入等治疗仍无法好转的,DNase的局部灌注治疗也显示了(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付大伟,孙莹莹,徐伟[8](2019)在《小鼠核糖核酸酶抑制剂异源高效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的小鼠核糖核酸酶抑制剂(MRNI),本文通过构建含SUMO、IF2、GST、NusA、MsyB、Trx和MBP融合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宿主菌进行自诱导(auto-induction,AI)表达,利用MagNi磁珠检测及电泳分析MRNI的表达状况,并对其培养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同时,与其他公司核糖核酸酶抑制剂(RI)活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重组菌BL21(DE3)(pNBEII-MRNI)诱导表达的可溶性融合蛋白IF2-MRNI的产量最高,最适诱导条件为37℃,诱导培养6 h,20℃培养24 h。磁珠纯化后获得的融合蛋白IF2-MRNI浓度为3621.3 mg/L,检测其酶活性约为40 U/μL。该酶具有抑制RNase A活性,防止RNA被降解的作用,为RI的生产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王立霞,孟庆玲,乔军,蔡扩军,王登峰[9](2018)在《核糖核酸酶RnaseⅢ rncS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环境应激的调控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环境应激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LM SB5强毒株为对象,利用温度敏感型穿梭质粒pKSV7,通过基因重迭延伸PCR(SOE-PCR)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检测其在不同温度、pH、高盐、乙醇、H2O2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与LM-SB5株相比,构建的LM-ΔrncS在37℃、pH 4及pH 7的环境适应能力无显着变化(P>0.05),而在30℃、42℃、pH 9、5%NaCl、3.8%乙醇、0.1%H2O2的应激环境下其适应能力及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显着降低(P<0.05),提示RnaseⅢRncS参与了LM对低温、高温、碱、高盐、乙醇及H2O2胁迫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结论构建的LM-ΔrncS基因缺失突变株,在不同应激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显着降低,为RnaseⅢRncS参与LM ncRNA调控环境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鲍路瑶,刘雪鹤,李继喜[10](2018)在《结核分枝杆菌核糖核酸酶RNase J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RNA的降解是基因转录后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细菌能够通过此过程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快速应对生长条件的变化。RNase J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细菌来源兼具内切及5’→3’外切酶活性的RNase,也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mRNA降解复合体的重要组分。研究发现,RNase J基因的敲除会引起枯草杆菌体内30%mRNA的含量发生显着变化,而且突变株对低温及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本项目已通过X-ray晶体衍射的方法解析了结核分枝杆菌RNase J单体形式2.6 A分辨率的晶体结构,但在小角散射结果中,RNase J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其晶体结构由叁个结构域组成,β-lactamase、β-CASP及C末端结构域,活性中心结合两个Zn离子,位于β-lactamase和β-CASP两个结构域的狭缝底部。体外酶活实验显示RNase J还具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水解酶的活性(头孢硝噻吩,Km为111±16μm,kcat为0.023±0.00012 min-1)。本项目将基于点突变、体外酶活分析、细菌双杂交和体内基因敲除验证的方法来研究RNase J水解β内酰胺抗生素及参与RNA代谢调控的功能机制,并分析其对分枝杆菌生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耐核糖核酸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阿替普酶(rt-PA)和联合酶(DNase+rt-P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生长的影响。方法将HFL-1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DNase组、rt-PA组和联合酶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加入极低、低、中、高4个剂量的相应酶:DNase(2,5,10,20 U)、rt-PA(4,10,20,40μg)和联合酶(2 U+4μg,5 U+10μg,10 U+20μg,20 U+40μg)。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得的光密度(OD)值代表酶作用24,48,72,96 h后的细胞增殖水平。结果细胞培养96 h后,空白组和中、高2个剂量DNase组的细胞增殖水平(OD值)分别为1.02±0.30, 0.52±0.12和0.34±0.05,中、高2个剂量DNase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中2个剂量联合酶组OD值分别为0.51±0.01,0.27±0.01,联合酶与DNase单酶的低、中2个剂量(0.75±0.04,0.52±0.12)相比,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Nase、rt-PA对HFL-1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rt-PA能增强DNase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核糖核酸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李轲,李站胜,韩双艳.分子伴侣共表达对核糖核酸酶R可溶性表达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2].周志斌,杜玉霞,蔡茂胜,曾奕明.脱氧核糖核酸酶和阿替普酶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康家雄,朱江,李爱秀,靳玉瑞.化学合成类HIV整合酶和核糖核酸酶H双靶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9
[4].孙德森,钱钰玲,许正平.核糖核酸酶5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5].耿雪冉,张巧毅,常明昌,徐丽婧,程艳芬.叁色雷蘑核糖核酸酶的分离纯化和理化性质[J].食用菌学报.2019
[6].郑安君.PDCoV内切核糖核酸酶nsp15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7].周志斌,杜玉霞.脱氧核糖核酸酶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进展[J].江西医药.2019
[8].付大伟,孙莹莹,徐伟.小鼠核糖核酸酶抑制剂异源高效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9].王立霞,孟庆玲,乔军,蔡扩军,王登峰.核糖核酸酶RnaseⅢrncS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环境应激的调控作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
[10].鲍路瑶,刘雪鹤,李继喜.结核分枝杆菌核糖核酸酶RNaseJ的结构与功能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