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合有效辐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PAR,FY-3C,PROSAIL模型,查找表
光合有效辐射论文文献综述
李心怡[1](2019)在《基于风云卫星中分辨率数据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PAR)是指植物叶片及冠层吸取的能够进行生物量累加和转化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总PAR中所占的比重,是描写植物内部结构、冠层、大气间的能量转换流程中的基础变量参数,那么准确的获取FPAR十分重要。本文以FPAR反演的模型与算法为研究课题,重点研究适合于风云叁号卫星数据的FPAR反演策略,并为风云叁号卫星数据生成大面积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FPAR产品提供参考和依据。本论文的核心工作以及获得的成果如下:(1)FPAR反演模型和算法的选取。分析几种较为常见的物理反演模型,包括辐射传输的PROSAIL模型及ACRM模型、几何光学模型以及计算机模拟模型等;同时对比分析几种典型的反演算法,如最优化算法、较为前沿的神经网络算法、较为广泛应用的查找表算法,选取适合于风云卫星数据获取FPAR的相对可实行性较强的方法。根据模型和算法的适用性以及优缺点,同时参考反演方法的普遍性,本文选用PROSAIL模型及LUT查找表算法。(2)风云数据的FPAR反演策略。利用黑河试验区将PROSAIL模型和LUT查找表算法进行FPAR反演的适用性分析,反演前需要对PROSAIL模型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程度分析。随后,采用FY-3C MERSI数据与MOD09地表反射率数据基于相同的方法反演FPAR,并结合MODIS FPAR产品这3种FPAR结果与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公布的黑河FPAR产品进行同时间同空间范围的对比分析(R=0.5746,0.8922,0.7991;RMSE=0.2029,0.0848,0.0929),表明MOD09数据基于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实际公布的FPAR值的相关性高于MODIS FPAR产品,以此证明了这种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同时FY-3C MERSI数据反演FPAR的R值偏低,需要针对风云卫星的特点优化FPAR的反演策略:包括引入风云数据的波谱响应函数进行波谱卷积、引入地物分类植被分区等技术、优化查找表的解即以代价函数中RMSE前10%的均值取代最小RMSE值当作最终的FPAR反演值。(3)基于FY-3C MERSI数据FPAR反演策略的应用与精度分析。针对草原、农田、灌木、阔叶林和针叶林的5种植被类型的典型研究区利用FPAR反演策略进行批量化反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FPAR的季节变化特点。利用交叉验证的方法,选取MODIS、GEOV1、GLASS的FPAR产品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5种植被类型基于FY-3C MERSI数据反演的FPAR在空间、时间及相关性程度上都与FPAR产品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与FPAR产品的差值频率集中分布在0附近(+0.4区间);在时间分布上4条时间序列曲线较为接近并且符合植被季节性的生长规律;相关性程度对比发现FY-FPAR相对更适合植被茂盛期的农田、草地植被类型的反演。以此进一步说明FPAR反演策略对于风云叁号卫星数据在植被参数定量反演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9)
刘二华,周广胜,周莉[2](2019)在《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的高光谱遥感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fAPAR)是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的重要参数.但关于不同干旱条件下作物全生育期的fAPAR遥感反演研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2015年夏玉米5个灌水处理模拟试验的高光谱反射率和fAPAR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关键生育期fAPAR和高光谱反射率变化特征,探讨了fAPAR与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fAPAR较高;重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持续干旱条件下,fAPAR较低.冠层可见光、近红外光和短波红外光区的反射率与fAPAR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fAPAR与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光区的383、680和1980 nm附近的反射率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均达-0.87.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与fAPAR相关性强且稳定的波段为580、720和1546 nm,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9和0.88. 9个常用植被指数与fAPAR呈线性或对数关系,其中,增强型植被指数、复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与fAPAR的关系模型最好,决定系数(R~2)均在0.8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6%、16.6%、16.7%和16.2%;基于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与fAPAR的对数关系在(720±5) nm波段处的模拟效果较好,R~2达0.86;直接选择反射率数据估算fAPAR的效果较差,R~2最高为0.81.研究结果可为fAPAR的准确反演及评估作物干旱状况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章金城,周文佐[3](2019)在《2006—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反映了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能力,是许多陆面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带秦巴山区植被FPAR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6—2015年MODIS遥感数据及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对秦巴山区植被FPAR像元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植被FPAR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秦巴山区植被FPAR空间差异明显,呈西北和东北低、中部和东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2006—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FPAR空间变化表现为中部增加、四周减少的空间格局,显着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丹江流域及汉江下游地区,甘南高原及川西高原等地呈不显着减少趋势;近10年秦巴山区植被FPAR呈显着增加趋势,增速为4.8%·10 a~(-1)(P<0.05),以作物FPAR增加趋势最为明显(P<0.05),并且植被FPAR在冬季上升显着(P<0.05);从年际水平看,秦巴山区植被FPAR变化总体上与气温的关系比降水量更加密切,但存在植被类型差异:针叶林、阔叶林FPAR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更高,草地、作物FPAR受年降水量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温健,陆鑫一,陈新军,余为[4](2019)在《基于海表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体栖息地热点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柔鱼是大洋洄游性头足类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经济价值,目前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在西北太平洋捕捞的主要对象。柔鱼属于短生命周期生物,其栖息地适宜性受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着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9—11月中国鱿钓捕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两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基于捕捞努力量和算术平均算法的柔鱼综合栖息地热点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在超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条件下的变动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基于SST和PAR的栖息地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热点海域;9—11月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和PAR范围具有显着月间变化且逐渐减小;柔鱼产量、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随栖息地指数值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对比2007年强拉尼娜年份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年份,研究发现,2007年柔鱼CPUE和栖息地适宜性显着高于2015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007年强拉尼娜现象导致柔鱼渔场内适宜的SST和PAR面积显着增加,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两者适宜面积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柔鱼CPUE降低。(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璟,谢亚楠,汪鸣泉,王茂华[5](2019)在《基于光合有效辐射瞬时值估算日均值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有效辐射是太阳辐射的一部分,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核心因素,对估算植被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SURFRAD多年观测数据,建立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由上午、下午瞬时光合有效辐射值估算日均值。该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单个观测站的均方误差低于9 W·m~(-2),判定系数不低于0. 96,并适用于不同经纬度、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下的区域,总的均方误差为8. 863 1 W·m~(-2),判定系数R2为0. 977,表明该模型和方法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崔佳维,雷炳富,刘厚诚[6](2019)在《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DLI)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是指一天中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总量。就DLI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展开讨论,总结其对植物种子萌发、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设置合适的DLI提供借鉴和指导。弱光条件下提高DLI,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种子萌发阶段,需光种子萌发率与DLI呈正相关;营养生长阶段,适当提高DLI,可以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提高生物量的积累;生殖生长阶段,提高DLI可以促进植物的花芽分化,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吕书财,徐瑶,陈国兴,张喜亭,于舒函[7](2018)在《大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材料,设置20万、30万、4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使用光合有效辐射记录仪,连续测定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利用大田冠层切片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层次分布,较系统地研究种植密度对大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冠层中部和基部晴天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与冠层上方太阳入射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规律一致,呈单峰曲线变化;靠近中午时段,冠层中部光合有效辐射明显高于基部,早晨和傍晚差异较小。(2)大豆冠层叶面积指数受种植密度影响显着,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在R1至R6时期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R_5时期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叶面积指数主要集中在冠层上部,并且随着大豆生长发育的推进,冠层上部叶面积指数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而下部叶面积指数所占比例则逐渐减小。(3)本试验3种种植密度(20万、30万、40万株/hm~2)中,以3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8期)
王世伟,潘存德,张翠芳,李星,郭佳欢[8](2018)在《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明确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枣树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法,以不同栽植株行距的枣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间作巷道内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冠层饱和、非饱和和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及其影响因子的时节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枣麦间作系统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的关键因子。【结果】太阳高度角、枣树叶面积指数(LAI)和透光率(Tr)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着正相关,枣树冠幅和树高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着负相关;太阳高度角和枣树株行距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着正相关,枣树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着负相关;太阳高度角、枣树树高和叶面积指数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着正相关,枣树株行距和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着负相关。【结论】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太阳高度角、枣树栽植株行距和枣树透光率是影响间作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大小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博,谭军,孟繁瑞,罗桂杰,沙建国[9](2018)在《糖槭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树木生长主要靠叶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是反映树木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探明叁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掌握树木生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加拿大糖槭(Acer saccharum Marsh.)在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光照时间条件下,将光合有效辐射(PAR)在0~1 200μmol/(m~2·s)范围内进行高—低—高的改变,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糖槭叶片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建立PAR-Pn和PAR-Gs响应曲线,并对叁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在其他环境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温度为25~27℃时,糖槭叶片光合速率达到最高[4.3μmol/(m~2·s)]。从PAR-Pn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光照时间为5 min以上时,光合速率达到稳定;光合有效辐射为900μmol/(m~2·s)以上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从PAR-Gs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光照时间少于2 min时,气孔对外界光照变化尚未做出有效反应,气孔导度呈现不规律的变化;当光照时间为5 min以上时,气孔有足够的时间对光照变化做出响应,气孔导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在光合有效辐射为60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218 mmol/(m~2·s)]。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范艳丽,刘俊梅,赵嘉涛,谭德冲,李全起[10](2018)在《推迟灌拔节水对宽幅麦田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种植模式,以"济麦22"为研究材料,于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冬小麦生育期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该试验设置常规种植和宽幅精播2种种植模式,2种种植模式的冬小麦均进行拔节期灌溉60 mm和拔节后10 d灌溉60mm22种灌溉处理,共4种处理.在生育期内对冬小麦的叶面积、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进行观测,分析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宽幅精播种植模式显着增加了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PAR截获率.推迟灌拔节水显着优化了宽幅精播麦田对PAR的有效利用,进而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同时,推迟灌拔节水显着增加了宽幅精播麦田的穗粒数,从而显着提高小麦产量.(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光合有效辐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fAPAR)是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的重要参数.但关于不同干旱条件下作物全生育期的fAPAR遥感反演研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2015年夏玉米5个灌水处理模拟试验的高光谱反射率和fAPAR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关键生育期fAPAR和高光谱反射率变化特征,探讨了fAPAR与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fAPAR较高;重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持续干旱条件下,fAPAR较低.冠层可见光、近红外光和短波红外光区的反射率与fAPAR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fAPAR与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光区的383、680和1980 nm附近的反射率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均达-0.87.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与fAPAR相关性强且稳定的波段为580、720和1546 nm,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9和0.88. 9个常用植被指数与fAPAR呈线性或对数关系,其中,增强型植被指数、复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与fAPAR的关系模型最好,决定系数(R~2)均在0.8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6%、16.6%、16.7%和16.2%;基于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与fAPAR的对数关系在(720±5) nm波段处的模拟效果较好,R~2达0.86;直接选择反射率数据估算fAPAR的效果较差,R~2最高为0.81.研究结果可为fAPAR的准确反演及评估作物干旱状况提供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合有效辐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心怡.基于风云卫星中分辨率数据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反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刘二华,周广胜,周莉.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的高光谱遥感反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章金城,周文佐.2006—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9
[4].温健,陆鑫一,陈新军,余为.基于海表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体栖息地热点预测[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
[5].张璟,谢亚楠,汪鸣泉,王茂华.基于光合有效辐射瞬时值估算日均值的方法[J].干旱区研究.2019
[6].崔佳维,雷炳富,刘厚诚.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DLI)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9
[7].吕书财,徐瑶,陈国兴,张喜亭,于舒函.大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8
[8].王世伟,潘存德,张翠芳,李星,郭佳欢.枣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
[9].刘博,谭军,孟繁瑞,罗桂杰,沙建国.糖槭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J].河北农业科学.2018
[10].范艳丽,刘俊梅,赵嘉涛,谭德冲,李全起.推迟灌拔节水对宽幅麦田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