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中医院针灸科湖南省412400
摘要:[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2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基础治疗上,齐刺组120例在齐刺法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常规针刺组组120例在针刺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齐刺关节注临床治愈率为45.8%,总有效率为97.5%,常规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90%,二组临床治愈率比较,P<0.01,齐刺关节注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齐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齐刺法;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中老年常见、多发性疾病,又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或肥大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膝痹病”范畴。多见于40年以上中老年人,其中以女性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膝部疼痛、肿胀、关节僵硬、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类风显因子及抗“O”试验均阴性,血沉一般增高,或轻度升高。X线检查一般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等[1]。该病致病机理复杂,膝骨关节病变多与众多因子有关。笔者采用齐刺治疗本病比常规针刺疗效更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40例患者均来自于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茶陵县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对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即齐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全部患者满足样本要求,即实验室类风湿因子、抗“O”试验均为阴性。从表1可以看出,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86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推荐的KOA诊断标准:①膝关节痛发生在就诊的前1个月内;②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响声;③X线膝关节骨边缘有骨刺或唇样增生;④膝关节周围有肿胀;⑤晨僵≤30min;⑥年龄≥40岁。具备①③或①②④⑤⑥都可诊断为KOA。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2周治疗和检查;③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中的均未用激素类药物;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案或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观察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③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显著狭窄,大量骨赘形成或关节间形式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者;④有明显膝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⑤曾经进行手术或关节镜治疗。
2.治疗方法
2.1齐刺组
(1)齐刺法
①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
②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血海、梁丘、鹤顶、阿是穴。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阳交、太溪。
③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于穴位正中先刺一针,捻转得气(局部胀、重、麻感)后,在旁开1cm两旁各刺一针,其针尖与正中一针的针尖汇合,同样捻转得气;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平补平泻,留针30min后起针,起针后以干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1分钟。每日1次,2周1疗程,休息3-4天,行第2疗程。
2常规针刺组
①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
②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血海、梁丘、鹤顶、阿是穴。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阳交、太溪。
③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捻转得气(局部胀、重、麻感)后,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平补平泻,留针30min后起针,起针后以干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1分钟。每日1次,2周1疗程,休息3-4天,行第2疗程。
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下肢。膝关节注意保暖,勿受寒刺激,戴护膝保暖,保护膝关节。
3.疗效观察
3.1疗效指标与方法
(1)疗效标准
①临床治愈: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
②显效:静息无膝痛,无肿胀,偶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③有效:膝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
④无效:膝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
(2)评价方法
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进行关节指数评分判定法,让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估,对比临床效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包括疼痛、晨僵、进行日常活动的程度与难度四方面。
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效=[(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pide;治疗前评分]×100%。疗效指数≥80%为临床治愈;50%~80%为显效;25%~50%为有效;<25%为无效。
3.2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3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积分比较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齐刺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P<0.05)。
4讨论
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关属中医的“膝痹病”范畴,肝藏血主筋,肾藏精生髓主骨,年老肝肾亏虚,则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加上外伤,长期劳损及风寒侵袭,致阴寒内聚,留滞膝部,筋骨凝滞收引,气血闭阻不通,瘀滞血脉,血壅不濡,关节筋骨失养,则关节疼痛不利。根据《枢•宫针》“齐刺者,直入一徬入二,治宜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又《枢•经终篇》“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运用齐刺技术舒筋通经,祛寒除湿,补肝肾、壮筋骨,活血脉,利关节,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使炎症和瘀血吸收消散,肿胀消退,改善骨质疏松,阻止或减慢骨质增生,针灸是通过“经络”血气的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同一穴上刺两针可以加强这种作用[2]。
综上所述,齐刺技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庆余.骨关节炎[M].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99:38~41
[2]胡兴立.双针速效疗法[J].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