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磁浮论文-安宏远,吕永斌,裴富鹏,刘爱兴

混合磁浮论文-安宏远,吕永斌,裴富鹏,刘爱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磁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硫铁矿石,先磁后浮,低硫铁精矿,筒式磁选机

混合磁浮论文文献综述

安宏远,吕永斌,裴富鹏,刘爱兴[1](2017)在《某含硫铁选矿厂磁浮混合脱硫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磁后浮工艺流程的改造为加工含硫铁矿石的选矿厂,降低铁精矿含硫量,生产优质合格的低硫铁精矿,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可行办法。是在钢铁行业整体市场价格低迷,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选矿厂综合回收车间主要加工集团吴庄采矿厂矿石,吴庄采场原矿铁品位39.50%左右、硫品位1.210%。2014年以前磨矿细度-200目达到58%,即能生产出铁品位64.5%-65%,含硫品位0.150%以下铁精粉。后由于加工吴庄原矿矿石品位变化,原矿铁品位39.12%左右,含硫1.740%左右,原浮选-磁选流程,生产铁精矿含硫品位在0.280%以上,市场销售情况和售价都收到影响,通过磁选-浮选-磁选流程改造,铁精矿含硫品位降至0.120%以下,同时所需乙基黄药和松醇油添加量都下降明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7年11期)

吕超[2](2016)在《中速磁浮列车混合悬浮系统的电磁铁防吸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低速磁浮的逐渐应用发展,最高时速200km/h的中速磁浮列车的研制被提上日程。我校展开了中速混合悬浮磁浮列车的研制工作。中速混合悬浮磁浮列车采用了永磁电磁混合悬浮方式,与电磁型悬浮方式相比,混合悬浮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悬浮功耗、并减少电磁发热。但是,随着磁浮列车时速的提高,永磁电磁混合悬浮吸死轨道会对列车造成严重损害。且磁浮车在掉电吸死轨道后,无法脱离吸死状态,从而不能对故障磁浮车实施救援。急切需要研制一种能够防吸死又能有效降低悬浮功耗的混合电磁铁。本文在对传统混合电磁铁的优缺点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型可逆充磁防吸死混合电磁铁方案,并对此展开了分析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两种可逆充磁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磁铁结构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论证。首先,介绍了永磁材料的磁化原理。针对传统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磁铁吸死轨道问题,运用磁化与反磁化原理,提出了两种可逆充磁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磁铁结构。分别建立了两种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的模型。根据钕铁硼和锶铁氧体在正常悬浮和防吸死两种工况下的磁稳定性要求,论证两种方案的可行性。由于串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在锶铁氧体在充磁过程中,钕铁硼发生了退磁,不能满足磁稳定性要求,故被排除。最终,选定了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方案。(2)设计了双永磁并联型混悬悬浮磁铁结构参数。首先,分析了永磁体工作点与最大磁能积点的关系。指出设定永磁体工作点为最大磁能积点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永磁体的用量,降低混合悬浮磁铁的造价。研究了为实现降低功耗和提高可控性等目标时,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电磁铁结构参数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按照提高电磁铁性能、节能及减少电磁铁用量等要求,设计了并联型混合磁铁的结构参数。最后,在叁种典型工况下,将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与电磁型电磁铁的电磁力进行了仿真,并对比分析它们的性能。仿真表明,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满载起浮电流比电磁型电磁铁小很多,而且并联型混合悬浮磁铁能够实现零电流悬浮。(3)为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系统设计了PID双环控制器,并分析了系统的刚度阻尼。首先,为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系统建立了物理模型。为了便于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并设计控制系统,将得到的系统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分析了开环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控能观性,表明系统有一个极点位于虚轴的右半平面,故开环系统不稳定。由于并联型混合悬浮磁铁具有大电感,电流响应时间常数很大,需要单独设计电流环,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然后设计了间隙外环,采用PID控制器使系统稳定,并使系统满足稳态误差和动态响应要求。对闭环系统仿真分析表明,采用PID双环的并联型混合悬浮系统满足了稳态和动态系统响应要求。最后,研究了系统的刚度阻尼,分析了电磁铁结构参数和PID控制器参数对系统刚度阻尼的影响。综上所述,双永磁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能够满足防吸死和低悬浮功耗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达到了设计目标,具有一定可行性。为提高中速磁浮列车的防吸死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1-01)

王志强[3](2014)在《永磁电磁混合型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导磁悬浮系统基础上,永磁电磁混合型磁浮列车在悬浮磁铁中加入永磁体,由永磁体提供大部分悬浮力,从而使悬浮电流减小,降低悬浮功耗,减小磁铁发热。磁悬浮系统由信号处理单元、悬浮控制器与电磁铁组成,而其中信号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磁悬浮系统稳定工作和安全运行。本文在对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设计分析基础上,重点对悬浮控制器中的信号滤波和故障诊断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悬浮模块模型,设计了模块化控制算法,仿真分析了传感器信号噪声和传感器故障对于悬浮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信号处理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2、分析了间隙传感器信号、加速度计信号的特性,采用基于边界特性的非线性二阶离散跟踪微分器,分别设计了间隙信号滤波器、加速度计信号滤波器和间隙微分器,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的滤波器可以获得高信噪比的有效信号。3、采用信号分析的方法,分别设计了加速度计故障诊断方法和电流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仿真和磁浮小车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4、使用FPGA实现了跟踪微分器算法,算法应用于间隙滤波和间隙微分求取,通过仿真与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可实现性。本文从提高混合悬浮系统的控制性能和安全性角度出发,研究了悬浮控制算法、滤波器设计、故障诊断算法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11-01)

雷大双,王军,王莉[4](2014)在《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型磁浮控制系统的双频联合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超导常导混合型磁浮列车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节能、悬浮气隙大,符合目前提倡的高效、低碳、清洁、环保的发展要求。研究了超导与常导混合型磁浮系统的励磁电流联合控制的方法,通过双频调制实现尽可能地降低悬浮功耗。车体以及载重所需的悬浮力全部由超导线圈励磁提供,常导线圈励磁只是提供一个平稳过渡的调节。最后通过仿真论证结果表明,理论上可行,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蒋超华[5](2014)在《永磁混合磁浮列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开始成为磁浮列车技术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电磁磁浮列车相比,永磁混合磁浮列车采用长定子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做为驱动电机,电机动子磁极由永磁材料构成,使得系统电能消耗大幅减少,悬浮气隙增大,系统结构简化。在性能和成本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中低速磁浮列车领域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是磁浮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对永磁混合磁浮列车的驱动电机进行研究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磁浮列车驱动电机的主要类型及区别,分析了M3永磁混合磁浮列车采用的PMLSM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从解析计算和Ansoft Maxwell有限元分析两方面入手,对驱动电机水平推力与其主要结构参数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对驱动电机推力波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分析了齿槽效应和纹波推力对推力波动的影响;根据旋转电机下的分数槽理论,研究直线电机定子动子不等极距设计对推力波动的抑制效果,并使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工具对优化后的效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对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d-q坐标系下驱动电机的数学模型,比较了四种不同电流控制方法下的矢量控制各种的优缺点,根据磁浮列车的具体需求,选择isd=0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作为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了电压前馈电流补偿技术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的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并将其应用到驱动电机的控制系统中。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下的对驱动电机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陈贵荣,刘少克,郝阿明[6](2013)在《中低速磁浮列车用混合电磁铁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永磁-电磁混合电磁铁的结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电磁铁结构并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叁维有限元算法,对列车悬浮、起浮和防"吸死"3种工况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永磁磁体提供的悬浮力可满足列车额定载荷的零功率控制要求,控制系统最大反向电流,不会引起永磁磁体失磁,列车在起浮和防"吸死"间隙下所需电磁线圈的电流小于控制系统所能输出的电流最大值。(本文来源于《都市快轨交通》期刊2013年03期)

韩京增,朱申红,荀志远,赵贵军[7](2012)在《磁浮混合铁尾矿选矿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某选厂的磁选尾矿和反浮选尾矿按实际生产的产率比例混合后,进行铁矿物的回收试验。利用不同矿物间的相互载体作用进行反浮选,采用Slon-100周期式脉动高梯度磁选机进行抛尾,极大地提高了分选指标。采用两段磨矿,两段强磁选,两段弱磁选,反浮选工艺,试验最终得到产率7.54%,品位65.35%,回收率25.57%的铁精矿,以及产率8.69%,铁品位29.30%,回收率13.43%的中矿,最终尾矿品位为13.68%,与实际生产相比,精矿产率提高2.74%,回收率提高6.50%。(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02期)

马骁[8](2010)在《混合盘状磁浮轴承的静态刚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磁悬浮技术的飞速发展,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磁浮轴承在磁悬浮技术的应用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具有机械磨损小、能耗低、噪声小、寿命长、无需润滑、无油污染等优点,特别适用高速、真空、超净等特殊环境。可广泛用于机械加工、涡轮机械、航空航天、真空技术、转子动力学特性辨识与测试等领域,被公认为极有前途的新型轴承。本文所研究的混合盘状磁浮轴承是在传统磁浮轴承的基础上改进的。由于其结构简单、轴向尺寸小、能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无轴承电机和人工心脏等新型高科技领域,备受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但无论对何种原理设计的轴承进行研究,归根结底都是对其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本课题所研究的静态刚度进行了定义。并运用基础电磁理论建立了混合盘状磁浮轴承的静态力学模型和静态径向刚度模型——将力与刚度用含有未知系数的定子悬浮线圈中的电流和定子与转子相对位移的混合多项式函数表示,再通过测量部分位置和电流时的力,解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磁浮轴承在X轴上的刚度特性。其次,设计了一套不受临界点限制的、能测量任意位置和任意方向的混合盘状磁浮轴承刚度的高精度测量装置,并提供一种应用于该装置的磁浮轴承刚度测量方法。最后,给出永磁磁场和永磁-电磁混合磁场的刚度测量结果,并按照所建模型拟合出混合盘状磁浮轴承在X轴上的静态刚度函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李云钢,陈树文,陈慧星[9](2010)在《基于超稳定性的混合磁浮系统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永磁混合型EMS磁浮列车悬浮控制中因参数摄动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以POPOV超稳定理论为基础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悬浮控制器。根据系统非线性模型和悬浮控制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了系统的参考模型。为了满足POPOV定理的条件,设计了前向补偿器,得到了比例积分自适应律。结合混合系统实际的控制特点对自适应律进行了简化并分析了其稳定性。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机制后,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平稳,在间隙阶跃时表现出稳健性,从而能改善磁悬浮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0年02期)

卢志远,李德胜,董天午,叶乐志,刘安琪[10](2010)在《永磁电磁混合磁浮列车的永磁磁场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浮列车的结构参数、磁场分布关系到磁体斥力、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对磁体的整体结构分布、磁极数、磁体厚度、气隙等参数及其构成的磁场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磁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本文采用MATLAB、ANSYS软件,探讨永磁悬浮电磁导向磁浮列车的磁场分布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分别研究永磁场的二维平面分布和叁维立体分布,通过磁场分析、建模,对其磁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数值仿真方法计算的气隙内磁感应强度及其磁力线分布,为最终确定磁浮列车的稳定悬浮间隙大小提供重要数据。(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0年01期)

混合磁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低速磁浮的逐渐应用发展,最高时速200km/h的中速磁浮列车的研制被提上日程。我校展开了中速混合悬浮磁浮列车的研制工作。中速混合悬浮磁浮列车采用了永磁电磁混合悬浮方式,与电磁型悬浮方式相比,混合悬浮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悬浮功耗、并减少电磁发热。但是,随着磁浮列车时速的提高,永磁电磁混合悬浮吸死轨道会对列车造成严重损害。且磁浮车在掉电吸死轨道后,无法脱离吸死状态,从而不能对故障磁浮车实施救援。急切需要研制一种能够防吸死又能有效降低悬浮功耗的混合电磁铁。本文在对传统混合电磁铁的优缺点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型可逆充磁防吸死混合电磁铁方案,并对此展开了分析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两种可逆充磁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磁铁结构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论证。首先,介绍了永磁材料的磁化原理。针对传统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磁铁吸死轨道问题,运用磁化与反磁化原理,提出了两种可逆充磁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磁铁结构。分别建立了两种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的模型。根据钕铁硼和锶铁氧体在正常悬浮和防吸死两种工况下的磁稳定性要求,论证两种方案的可行性。由于串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在锶铁氧体在充磁过程中,钕铁硼发生了退磁,不能满足磁稳定性要求,故被排除。最终,选定了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方案。(2)设计了双永磁并联型混悬悬浮磁铁结构参数。首先,分析了永磁体工作点与最大磁能积点的关系。指出设定永磁体工作点为最大磁能积点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永磁体的用量,降低混合悬浮磁铁的造价。研究了为实现降低功耗和提高可控性等目标时,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电磁铁结构参数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按照提高电磁铁性能、节能及减少电磁铁用量等要求,设计了并联型混合磁铁的结构参数。最后,在叁种典型工况下,将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与电磁型电磁铁的电磁力进行了仿真,并对比分析它们的性能。仿真表明,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满载起浮电流比电磁型电磁铁小很多,而且并联型混合悬浮磁铁能够实现零电流悬浮。(3)为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系统设计了PID双环控制器,并分析了系统的刚度阻尼。首先,为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系统建立了物理模型。为了便于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并设计控制系统,将得到的系统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分析了开环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控能观性,表明系统有一个极点位于虚轴的右半平面,故开环系统不稳定。由于并联型混合悬浮磁铁具有大电感,电流响应时间常数很大,需要单独设计电流环,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然后设计了间隙外环,采用PID控制器使系统稳定,并使系统满足稳态误差和动态响应要求。对闭环系统仿真分析表明,采用PID双环的并联型混合悬浮系统满足了稳态和动态系统响应要求。最后,研究了系统的刚度阻尼,分析了电磁铁结构参数和PID控制器参数对系统刚度阻尼的影响。综上所述,双永磁并联型可逆充磁混合悬浮磁铁能够满足防吸死和低悬浮功耗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达到了设计目标,具有一定可行性。为提高中速磁浮列车的防吸死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磁浮论文参考文献

[1].安宏远,吕永斌,裴富鹏,刘爱兴.某含硫铁选矿厂磁浮混合脱硫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7

[2].吕超.中速磁浮列车混合悬浮系统的电磁铁防吸死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3].王志强.永磁电磁混合型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4].雷大双,王军,王莉.高温超导与常导混合型磁浮控制系统的双频联合调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

[5].蒋超华.永磁混合磁浮列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6].陈贵荣,刘少克,郝阿明.中低速磁浮列车用混合电磁铁设计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3

[7].韩京增,朱申红,荀志远,赵贵军.磁浮混合铁尾矿选矿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

[8].马骁.混合盘状磁浮轴承的静态刚度测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9].李云钢,陈树文,陈慧星.基于超稳定性的混合磁浮系统控制器设计[J].控制工程.2010

[10].卢志远,李德胜,董天午,叶乐志,刘安琪.永磁电磁混合磁浮列车的永磁磁场仿真[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

标签:;  ;  ;  ;  

混合磁浮论文-安宏远,吕永斌,裴富鹏,刘爱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