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范型论文-胡海桃,曾凯

人格范型论文-胡海桃,曾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范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女性,理想人格,范型

人格范型论文文献综述

胡海桃,曾凯[1](2016)在《回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叁种女性理想人格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窈窕淑女、贤内助和女以弱为美叁种理想女性人格范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观以及对理想女性人格的期待。由于文化为现实服务,这叁种范型渐渐偏离了原初之意,变成了禁锢女性发展的枷锁。回溯叁种女性理想人格范型的产生与流变,可以换一种视角去理解历史尘埃中的女性,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基因对当今两性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黄文娟,陈荣华[2](2015)在《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的范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课题研究都包括研究的目的和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以及研究的主要结论。文章以研究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为主要方向,通过调研分析大量设计师和走访多家设计类公司,总结和归纳优秀的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和成就,具体内容包括设计师应具备良好的设计基础和自我扩展能力、专业角度的沟通与分析能力、对古今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准确把握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人格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计师理解、权衡、协调的能力和设计作品水平的高低。设计师在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修为和品德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樊兰,崔志博[3](2013)在《论《玉燕堂四种曲》的理想人格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中叶戏曲家张坚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主观情感融入《玉燕堂四种曲》的创作中,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范型是情与理的完美融合,是一种真正的名教风流。这种情理合一、名教风流的理想人格范型,代表了清中叶文人较为普遍的精神面貌和人格追求,体现了清中叶文人历经晚明人性论、至情论荡涤之后对"情"与"理"关系的自觉探索与整合。(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3年09期)

张斌[4](2013)在《论我国编辑人格的范型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叁形态"理论和人格范型发展理论,提出从历史来看我国编辑人格范型与发展主要分为依赖人格、独立人格和自由人格3种人格范型。文章论述了我国编辑人格的范型发展的主要脉络,提出在当今出版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完成编辑人格从传统的依赖人格向独立人格的转变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3年07期)

方宽[5](2012)在《关汉卿戏剧否定的人格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汉卿长期被认为是"本色当行"元代文人代表,其戏剧作品体现了他的社会认知。本文通过对关汉卿戏剧作品的阅读与研究,对其戏剧中的人格范型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关汉卿戏剧否定了拜金人格、权势人格、享乐人格、门第人格等人格范型,这种人格否定在当下仍具有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2年09期)

赵娜[6](2012)在《从《诗经》中的“君子”看周人的人格范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中塑造了众多的"君子"形象,在这些"君子"身上体现了周人的人格理想,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对中华民族人格美范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2年05期)

刘智明[7](2011)在《论陶潜的人格范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文学和魏晋风骨有着千古不衰的魅力,细究其原因,或许就在于魏晋人格生成过程的悲慨和人格归宿平淡中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使得魏晋人格成为魏晋文学永恒的神韵与不死的灵魂。我们知道,当时许多士人"处昏上乱相之间"(《庄子·山木》)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天下》),悲慨的生成过程是魏晋士人们在一个苦痛的时代求索对灵魂的超越中产生的。而魏晋文学的人格流变几经曲折,最终都化为"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与清新。归于陶潜诗文及人格的冲淡与虚静之中。(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1年11期)

鲁普文[8](2010)在《解析冰心人格范型的“传统性”——以《往事(一)之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具体文本分析,从传统文化和作家创作心理维度对冰心人格范型之特色及这种人格范型在她的创作理念与人生道路的抉择上所具有的意义做一些尝试性的阐释。(本文来源于《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徐克瑜[9](2009)在《传统文化人格与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兼谈儒道释思想对中国古代几种意境形态形成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范型,从传统哲学思想原型和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类型的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可以窥探到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的影响,而从古代诗词的审美意境和风格范型中又可以反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潜在的文化渗透与厘定,这样就可以对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作出文化的厘定与分类。(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郑爱莲,倪道坤[10](2009)在《论学生教育与管理中人格范型价值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范型作用在古今中外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教育资源。在不断弱化着这种作用的教育现实中,人格范型价值的重建,就是要在学校的教师与管理工作者中提倡追求真善美的人格精神,促进管理队伍基本精神素质的良性转化,建设与社会其他从业者迥然有别的管理队伍,建立对教师与管理者严格的行为约束制度,使其在进入教育过程的时候,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良好的人格风范。(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人格范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任何课题研究都包括研究的目的和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以及研究的主要结论。文章以研究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为主要方向,通过调研分析大量设计师和走访多家设计类公司,总结和归纳优秀的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和成就,具体内容包括设计师应具备良好的设计基础和自我扩展能力、专业角度的沟通与分析能力、对古今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准确把握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人格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计师理解、权衡、协调的能力和设计作品水平的高低。设计师在注重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修为和品德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范型论文参考文献

[1].胡海桃,曾凯.回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叁种女性理想人格范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黄文娟,陈荣华.设计师的职业人格素养的范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

[3].樊兰,崔志博.论《玉燕堂四种曲》的理想人格范型[J].四川戏剧.2013

[4].张斌.论我国编辑人格的范型与发展[J].编辑之友.2013

[5].方宽.关汉卿戏剧否定的人格范型[J].文学教育(下).2012

[6].赵娜.从《诗经》中的“君子”看周人的人格范型[J].语文学刊.2012

[7].刘智明.论陶潜的人格范型及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1

[8].鲁普文.解析冰心人格范型的“传统性”——以《往事(一)之七》为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

[9].徐克瑜.传统文化人格与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兼谈儒道释思想对中国古代几种意境形态形成之影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0].郑爱莲,倪道坤.论学生教育与管理中人格范型价值的重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标签:;  ;  ;  ;  

人格范型论文-胡海桃,曾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