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模型论文-段伟,郭刚,陈彬,段红

公共空间模型论文-段伟,郭刚,陈彬,段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空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类动力学,空间移动,接触模式,公共卫生

公共空间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段伟,郭刚,陈彬,段红[1](2019)在《面向公共卫生的人类空间移动与接触行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人类空间移动和接触行为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从人类动力学角度分析人类行为规律及其物理统计特征,分别对比研究各种人类空间移动与接触行为模型,包括:布朗运动、随机游走、空间网络、图案(Motifs)模型、二部图模型、引力(Gravity)模型、接触频率、接触次数分布、社会网络等,分析流行病暴发过程中人类空间移动与接触行为变化模型,论述人类空间移动与接触行为建模面临的难题。为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疾病传播预防与控制措施研究提供模型基础。(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谭亮[2](2019)在《构建公共空间中的具身交互设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普适计算与嵌入式技术不断地融入到公共空间,人与媒体化物理环境之间的交互成为人机交互研究的热点。交互设计的范式逐渐从以可用性为导向转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研究,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支持人与日常空间交互的高品质体验设计成为交互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具身交互和意象图式理论,该研究开发了一个设计模型以支持公共空间中的具身交互设计,该模型整合了意象图式与环境可供性两个维度。设计工作坊和设计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指引设计师开展面向受众参与和意义建构的交互设计。未来的研究将在意象图式和空间形态的类型方面进一步拓展和评估该模型。(本文来源于《湖南包装》期刊2019年03期)

李芝也,韩海潮[3](2019)在《“空间-行为互动”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学科交叉与实践探索,从地理学领域的"空间-行为互动"视角出发,运用传统调研法与新数字技术结合的方法,建立公共空间数据模型与使用者行为数据模型,通过有条件的分项对比,揭示空间与行为的互动机制,建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的研究模型。(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6期)

韩峰[4](2019)在《国家审计促进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机制——基于省级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服务供给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中的一块短板,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国家审计的现实目标和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以我国2002~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国家审计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国家审计可以促进公共服务投资、优化公共服务投资布局和提高投资利用率,进而补齐本省与高公共服务供给省份间的公共服务供给缺口,但对周边省份公共服务供给缺口产生了放大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有助于提高本省及周边省份教育类、社会保障类和交通运输类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但对医疗卫生类、环境保护类和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供给的促进作用仅限于本地区,而未对周边省份产生积极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功能、推进跨区域协同审计,是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侯明,常歌,曲洋[5](2019)在《公共物品提供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回应性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财政分权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地方政府政绩激励机制弊端的日益凸显,地方税收竞争与公共物品提供的相关性问题成为公共经济学关注的论题。基于2007—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包含随机效应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将地方税收竞争与支出竞争置于同一实证框架下,分析税收竞争对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共6项公共支出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述6项人均支出均存在显着的空间互补效应,而税收竞争对各项支出基本表现为负效应,两种效应在不同支出类别的表现强度上呈现一致性,从而形成反扭曲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2期)

宋美喆[6](2018)在《政府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创新要素集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空间过滤的面板门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创新要素集聚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合成创新要素集聚水平综合指数,使用Getis方法对民生类公共服务的空间关联进行过滤,构建起门槛模型,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估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创新要素集聚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创新要素集聚的影响存在着"递增"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创新要素集聚的积极推动作用不断显现。四类公共服务中,科学技术服务对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作用的跃迁需要更多积累,需要更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刘顺飞,谢圣远,汪发元[7](2019)在《科技投入、公共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来自长江经济带11省市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6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科技投入、公共支持影响城镇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投入、公共支持与城镇化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显着的空间正相关性,科技投入、公共支持显着推动城镇化发展,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科技投入与公共支持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发展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消费水平显着促进城镇化发展。最后,提出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协作机制建设、促进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强化科技投入和公共支持的正向影响、防止逆城镇化倾向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民众受教育水平、促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01期)

杨西宁,程志刚[8](2018)在《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数量配置与空间布局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进行社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针对社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特殊性,本文在现有千人指标法计算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数量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加权距离总和最小的社区公共设施空间布局模型,并利用交互探索式优化算法和圆形缓冲区法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公共设施的最优空间位置和最优空间选址范围。本文提出的这一模型与方法可为社区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也为相关同类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冰玉,刘馨月,金兆怀[9](2018)在《财政分权、人口流动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流动人口个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举措。基于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消费非均等的现实背景,将财政分权、人口流动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显着的空间关联性,东部地区供给呈现竞争性,中西部地区供给存在搭便车行为;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缺乏灵活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空间不匹配问题;财政分权降低了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这种影响在中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并完善官员考核体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8年05期)

满江虹,邵桂华,王晨曦[10](2018)在《基于PSR模型的我国体育场地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与空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我国体育场地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熵权法赋予各具体指标客观权重的基础上,采用TOPSIS算法计算体育场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并使用环境与气候区位系数进行修正,综合评估我国省域体育场地公共服务承载力水平,继而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呈现我国总体与省域场地资源状态的空间动态特征。研究显示:(1)区位系数修正前的承载力指数由于在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压力、状态与响应叁者系统层面上的权重不同,而呈现出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的状态,其承载力指数的全局空间特征表现为正向的聚集效应,而省域聚集状态则表现为低—低类型聚集区占主导地位,新疆与广东则分别处于西部与东部的承载力指数高值中心,但其影响力并未辐射至低值聚集的中部地区;(2)区位系数修正后的承载力指数相对水平基本与修正前一致,其中吉林与辽宁存在明显的区位优势,而重庆与四川存在明显的区位劣势,省域之间的最终承载力指数相差较大,最高水平的地区为西藏,其余排名前8的省份依次为江苏、上海、青海、新疆、广东、浙江、山东,最低水平的省份为贵州,其最终承载力指数的全局与局域空间特征表现出与修正前相似的空间聚集性,但是省域空间依赖性有所提升。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以下建议:我国体育场地的公共服务建设应在拓宽多元供给渠道与运营方式的同时,提高各社会系统资源之间的共享、开放水平与利用率,在因地制宜地发挥省域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性群众需求的精准供给。(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公共空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普适计算与嵌入式技术不断地融入到公共空间,人与媒体化物理环境之间的交互成为人机交互研究的热点。交互设计的范式逐渐从以可用性为导向转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研究,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支持人与日常空间交互的高品质体验设计成为交互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具身交互和意象图式理论,该研究开发了一个设计模型以支持公共空间中的具身交互设计,该模型整合了意象图式与环境可供性两个维度。设计工作坊和设计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指引设计师开展面向受众参与和意义建构的交互设计。未来的研究将在意象图式和空间形态的类型方面进一步拓展和评估该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空间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段伟,郭刚,陈彬,段红.面向公共卫生的人类空间移动与接触行为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19

[2].谭亮.构建公共空间中的具身交互设计模型[J].湖南包装.2019

[3].李芝也,韩海潮.“空间-行为互动”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形成机制模型建构[J].城市建筑.2019

[4].韩峰.国家审计促进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机制——基于省级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

[5].侯明,常歌,曲洋.公共物品提供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回应性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9

[6].宋美喆.政府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创新要素集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空间过滤的面板门槛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8

[7].刘顺飞,谢圣远,汪发元.科技投入、公共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来自长江经济带11省市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8].杨西宁,程志刚.城市社区公共设施数量配置与空间布局模型及其应用[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8

[9].刘冰玉,刘馨月,金兆怀.财政分权、人口流动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

[10].满江虹,邵桂华,王晨曦.基于PSR模型的我国体育场地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与空间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公共空间模型论文-段伟,郭刚,陈彬,段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