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会谈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当事人的投入,会谈效果,咨询效果
会谈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周忠英,江光荣,林秀彬,夏勉[1](2018)在《当事人的投入与会谈效果、咨询效果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索了当事人会谈时的投入与即时会谈效果的关系;当事人咨询初期的投入与整体咨询效果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事人会谈时的投入与即时会谈效果、在咨询初期的投入与整体咨询效果都呈现显着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当事人在咨询初期的投入与整体咨询效果呈现正U型的偏态分布,少数投入水平最低的当事人获得中等水平的咨询效果,中等投入水平的当事人咨询效果最差,投入水平最高的当事人的咨询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丽,朱润瑞[2](2017)在《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首次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言语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心理咨询案例34个,按照心理咨询师言语反应类型评定方法评定记录咨询师的言语反应,使用《会谈感受问卷》测量会谈效果,采用SSP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正向预测、跟进性反应负向预测会谈效果,共同预测会谈效果的变异量为51.8%。结论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有利于提高会谈效果,相反跟进性反应降低会谈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倪聪[3](2016)在《咨询会谈中的人际互补及其与工作同盟、会谈效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理论将人们互动的行为分为情感和控制两个维度,互动双方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匹配称为人际互补。咨询会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彼此相互影响。本研究将人际互补理论引入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操纵杆技术研究会谈过程,探讨咨询不同阶段下的人际互动特点,并考察人际互补性对工作同盟和会谈效果的影响。从某高校“指导性研究”数据库中选择声音和画面清晰的会谈录像。共有13名咨询师(7名新手咨询师,6名有经验的咨询师),16名当事人。按前、中、后叁个阶段,选取每个当事人的3次会谈,得到48个会谈。两名评估者使用操纵杆对会谈录像中的当事人和咨询师的情感和控制行为进行评估,研究者通过互相关对评估一致性进行检验。数据库中已搜集到每次会谈之后当事人和咨询师填写的工作同盟和会谈效果问卷。以人际互补水平为因变量,咨询师经验和咨询阶段为自变量,进行2×3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分别以工作同盟和会谈效果为因变量,人际互补性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1)操纵杆技术可以作为评估人际互动的有效工具,情感轴一致性在0.5以上,控制轴一致性在0.6以上。(2)在以人为中心的咨询取向下,当事人和咨询师的互动在情感维度呈正相关,表现出一致性,在控制维度呈负相关,表现出互补性,总体上遵循人际互补原则。(3)咨询师经验和咨询阶段对人际互补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对于有经验的咨询师,随着咨询过程的发展,情感轴一致性呈现出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控制轴互补性呈现先低后高的变化趋势。新手咨询师的互补性则保持不变。(4)当事人控制负向预测工作同盟,控制轴互补性正向预测工作同盟。(5)当事人情感和当事人控制均正向预测会谈唤醒度,人际互补水平负向预测会谈深度。(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婷婷[4](2016)在《心理咨询中“说什么”和“怎么说”与工作同盟、会谈效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表达思想、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无论是普通的人际互动,还是心理咨询会谈,人们都更注重互动双方所讲述的内容,但除了语言内容以外,语言风格也是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更能反映互动关系和互动质量的好坏。人际同步能有效地促进互动双方的投入和相互理解,语言风格匹配是人际匹配的一种。研究发现语言风格匹配能反映互动双方的关系持续时间、任务完成质量、谈判结果、标准化咨询中咨询师的共情等。至今为止,并没有研究关注实际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的语言风格匹配和语言内容对咨询关系和会谈效果的影响。研究一,采用计算机量化词汇分析法,计算罗杰斯会谈和某高校实际咨询会谈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语言风格匹配程度以及特定词汇数量与咨询师共情的关系。结果表明语言风格匹配能预测咨询师的共情,但预测方向还需进一步探索,而语言内容不能预测咨询师共情。研究二,探索语言风格匹配、特定词汇数量与咨询师、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会谈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语言风格匹配与工作同盟、会谈效果无关,而特定词汇数量与工作同盟、会谈效果有显着相关。研究结论如下:(1)相比普通咨询会谈,罗杰斯与来访者的语言风格匹配程度更高;罗杰斯会谈的个人化、此时此刻、情感表露程度也更高;(2)“说什么”并不能预测咨询师共情,而“怎么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咨询师共情,但是预测方向有待进一步探索;(3)“怎么说”并不能预测咨询师和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和会谈效果;而“说什么”可以预测咨询师和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和会谈效果。最后,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角度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胡岳[5](2016)在《心理咨询中的指导性、工作同盟与会谈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的互动性和合作性是心理咨询得以产生效果的坚实基础。本研究从咨访双方的视角出发,在中国中部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来选取65对咨访关系数据对,使用行动者-同伴互依模型(APIM: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来检测咨访双方在心理咨询会谈中对指导性数量的感知,对工作同盟的感知和对会谈效果(会谈深度,会谈顺利性,会谈积极性和会谈唤醒度)的感知之间的关系。APIM模型利用咨访关系的一方的预测变量对另一方结果变量的影响的建模来检测咨访双方的合作性和相互影响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在指导性数量与工作同盟的APIM模型中,当事人感知的指导性数量对当事人感知的工作同盟具有显着效应(当事人-行动者效应);对咨询师感知的工作同盟具有显着效应(当事人-同伴效应)。(2)工作同盟与会谈效果的关系中,当事人对工作同盟的感知与当事人感知的会谈效果的四维度之间都存在显着效应(4个当事人-行动者效应),与咨询师感知的会谈效果中的会谈深度存在显着效应(1个当事人-同伴效应);咨询师对工作同盟的感知与咨询师感知的会谈效果中会谈深度、会谈顺利性、会谈积极性叁维度存在显着效应(3个咨询师-行动者效应),与当事人感知的会谈唤醒维度就有显着效应(1个咨询师-同伴效应)。(3)在指导性数量和会谈效果的关系中,当事人对指导性数量的感知与当事人感知的会谈效果中会谈深度、会谈唤醒度两个维度具有显着效应(2个当事人-行动者效应),不存在同伴效应;咨询师对指导性数量的感知与咨询师感知的会谈效果中会谈积极性、会谈唤醒度两个维度具有显着效应(2个咨询师-行动者效应),与当事人感知的会谈顺利性具有显着效应(1个咨询师-同伴效应);咨访双方对指导性数量的感知的交互项对当事人感知会谈积极性、会谈唤醒度和咨询师感知的会谈唤醒度具有显着效应(3个交互效应)。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启发在讨论部分有所体现,将来的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可以继续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水平[6](2014)在《伊美直接会谈效果有待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地时间9日至10日,美国和伊朗两国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的威尔逊总统酒店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双边会谈。会谈双方都守口如瓶,未向外界透露此次会谈的实质内容与结果。 据法新社消息,伊朗谈判代表团团长、伊朗副外长阿拉格齐在瑞士当地时间6月10日晚间表示,(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4-06-12)
胡姝婧,江光荣[7](2010)在《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咨询会谈中,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2个个案的80次会谈录像并转成逐字稿。会谈结束后用《会谈评估问卷》测量当事人对会谈效果的评价。根据逐字稿和录像,按照《当事人行为系统》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编码,按照《体验量表》对当事人的体验进行评定。从中抽取30个会谈,按照《咨询师指导性干预量表》对咨询师的指导进行编码。结果:在当事人认同的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r=0.51;指导中的解释和认知重构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r=0.38,r=0.43;自我探索和体验水平与会谈效果相关不显着。结论:预测当事人评定的会谈效果,更有力的因素是当事人认同的咨询师指导,而非当事人的自我探索和体验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会谈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首次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言语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心理咨询案例34个,按照心理咨询师言语反应类型评定方法评定记录咨询师的言语反应,使用《会谈感受问卷》测量会谈效果,采用SSP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正向预测、跟进性反应负向预测会谈效果,共同预测会谈效果的变异量为51.8%。结论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有利于提高会谈效果,相反跟进性反应降低会谈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谈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周忠英,江光荣,林秀彬,夏勉.当事人的投入与会谈效果、咨询效果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8
[2].李丽,朱润瑞.首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7
[3].倪聪.咨询会谈中的人际互补及其与工作同盟、会谈效果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李婷婷.心理咨询中“说什么”和“怎么说”与工作同盟、会谈效果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胡岳.心理咨询中的指导性、工作同盟与会谈效果[D].华中师范大学.2016
[6].王水平.伊美直接会谈效果有待观察[N].光明日报.2014
[7].胡姝婧,江光荣.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