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形象论文-张红霞

渔父形象论文-张红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渔父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楚辞·,渔父》

渔父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霞[1](2019)在《“渔父”形象的原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渔父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诗经》中"渔父"的形象,"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庄子·杂篇》中有《渔父》一文,通过记叙孔子与渔父的论辩来表明各自思想。《楚辞》中也有《渔父》同名文章,以屈原和渔父的问答来展示各自的形象和精神特征。后来的柳宗元、苏轼等人也或多或少受到"渔父"的思想影响,作品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8期)

黄永荣[2](2019)在《渔父艺术形象之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渔父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审美形象,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此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呈流变之势。各朝文人借手中之笔绘心中理想之渔父,渔父成为了时代典型的缩影,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之状况。(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9期)

刘方园[3](2019)在《元散曲中的渔父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散曲中的渔父形象有着多重意蕴,他们是"不识字渔樵士大夫",是清闲自在的乡野村夫,是寂寞飘零的"野客",是远离红尘的仙人逸士,是历史兴衰的见证者。这与前代文学作品中的渔父形象相比更富动画感,由"隐逸"转向"乐闲",由"清新"转向"野逸"。与同时期的元诗,尤其是题画诗相比,在渔父的形象设置、创作主题、描述手法、诗画关系等方面,两者有交叉,又各具特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欧阳炜[4](2019)在《生死之上的价值选择——《渔父》人物形象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不是渔夫的"渔父""渔父"是《楚辞·渔父》中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文章开头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说法,这时应该是顷襄王执政期间,屈原在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容颜憔悴,心情苦闷,他(本文来源于《作文新天地(高中版)》期刊2019年04期)

古凤[5](2019)在《《渔父》中“渔父”的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屈原的《渔父》塑造的"渔父"形象深刻影响着之后文人的书写,通过探究《渔父》中"渔父"形象的形成,并对《渔父》文本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一窥"渔父"的形象塑造过程。(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宋奕璇[6](2019)在《马远《寒江独钓图》渔父形象的图像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渔父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突出的文化符号。传统渔父图像,要么将其塑造为安闲自适、与世无争、逍遥天地的高人形象,要么对其辛勤劳作或渔舟唱晚等生活场景进行描绘。这些形象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庄子·渔父》《楚辞·渔父》,至南宋以前的渔隐图大多都展现了这样的形象。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则不同,通过对平远视角与边角式构图的独特运用、对人物形象的着意凸显、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超越,成功塑造出一个充满抵抗姿态、孤傲寂寥、遗世独立的"另类渔父"形象。这里的渔父图像既不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渔父形象,也不再是安闲自适、循道而为的顺应者形象,堪称"渔父图像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两宋之际,文化由外在转向内在,渔父形象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南宋文化内转化的表现。马远《寒江独钓图》中,"边角山水"是对政权屈辱、山河破碎的政治隐喻,"独钓寒江"是在新儒学观念影响下发明本心的思想外显,对渔父这一心灵意象的塑造是画家内心意识觉醒、艺术自律性觉醒的体现。马远《寒江独钓图》中渔父形象的独特表达,体现出南宋时期政治命运、思想观念和艺术本体的叁重变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邓伟明[7](2019)在《浅析宋元明时期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悠久的中国文化史上,有关垂钓主题的"渔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不仅是"言志"的诗歌中吟咏的主题,也广泛地出现在寄兴的绘画上。在宋元明时期山水画中,以"渔父"为题材的山水画成为重要的表现类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画家笔下,渔父形象也各不相同。通过对这一形象的解读,可以获得对画家其人其作以及多个时期山水画更加深(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9年01期)

吴雨霏[8](2018)在《先秦隐士中的渔父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早期的知识分子主要以仕为职业,当他们决定归隐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传统的饭碗,这时,渔钓便很自然地成为其聊以维持生计的手段之一,如庄子钓于淮水即此。然而,渔钓与隐逸的关系,远非糊口这么简单,其间深藏着极其丰富的隐逸人生哲学的象征意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3期)

李以良[9](2018)在《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发展的一大课题是如何使传统中国画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能够表达现代社会的精神本质。在信息化时代,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山水画题材需要以当下的精神价值取向来重新思考。这就需要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人文景观中寻找新的表现符号和形式语言,领悟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在山水画史上渔父题材绘画作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不乏大量的经典之作。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传统经典的同时,创作了几十幅有关(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8年09期)

赵震[10](2018)在《烟波钓叟:元人笔下的“渔父”形象蕴意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的历史虽不足百年,却为世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既创作出大批意境广阔的元曲,又出现了数量丰富、意境高逸的绘画作品。其中,"渔父"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当时的文学创作和绘画作品中,并成为了一种风气。元人对于"渔父"形象的挚爱,与元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气息息相关,"渔父"形象已不仅是劳作者形象,实际是当时文人对于出世、渔隐境界的索寻和追求。(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8年07期)

渔父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渔父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审美形象,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此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呈流变之势。各朝文人借手中之笔绘心中理想之渔父,渔父成为了时代典型的缩影,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之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渔父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霞.“渔父”形象的原味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2].黄永荣.渔父艺术形象之流变[J].美与时代(中).2019

[3].刘方园.元散曲中的渔父形象[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欧阳炜.生死之上的价值选择——《渔父》人物形象新解[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9

[5].古凤.《渔父》中“渔父”的形象塑造[J].北方文学.2019

[6].宋奕璇.马远《寒江独钓图》渔父形象的图像史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

[7].邓伟明.浅析宋元明时期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J].美术.2019

[8].吴雨霏.先秦隐士中的渔父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8

[9].李以良.山水画中的渔父形象[J].美术观察.2018

[10].赵震.烟波钓叟:元人笔下的“渔父”形象蕴意考析[J].美术文献.2018

标签:;  ;  

渔父形象论文-张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