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卤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克隆,卤化酶基因,海洋链霉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卤化论文文献综述
薛永常,蔡宏明,李根[1](2014)在《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17卤化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放线菌是生理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而海洋放线菌产生的卤化酶可催化生理活性物质的卤化,极大提高了其抑菌和抗癌活性。从大连海域分离出1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17,从其基因组DNA中扩增一524 bp的基因片段,经与pMD-19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感受态细胞,重组质粒经鉴定证明正向插入到pMD-19T载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与Actinocorallia herbida DSM 44252的2个依赖FADH2卤化酶基因的同源性为88%,拟编码氨基酸与色氨酸卤化酶(CP001848)的相似性也达到74%,证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为卤化酶基因片段,为后续的基因功能分析及表达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肖佳音,王宗尉,李庆忠[2](2013)在《卤化丁基橡胶类药包材生物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就卤化丁基橡胶类药包材的生物安全进行研究,为临床使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6批不同厂家的卤化丁基胶塞按照相关试验方法进行生物试验,并以MTT比色法评价细胞毒性。此外,选择其中毒性较大的1批同时以相对增殖度法和MTT比色法进行试验,比较二者的结果,并以MTT比色法对该批样品进行剂量和毒性关系试验。结果:标准中规定的叁项生物试验结果均符合规定。以MTT比色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显示6批供试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细胞毒性2级以上的占66.7%,且不同厂家产品的结果有较大差异。选择其中1批样品同时以MTT比色法和相对增殖度法进行试验,结果一致,且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随着浸提比例的降低,细胞毒性呈降低趋势。结论:建议在卤化丁基橡胶类药包材标准中增加细胞毒性检查,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该类产品的原料、配方及生产工艺严格固定并进行监管。(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品标准》期刊2013年06期)
钟桂云,刘清福,孙丽娟,谢庆兰[3](2011)在《混合叁烃基卤化锡二苯基环己基碘化锡和甲基二环己基氯化锡与巯基乙酸在有机胺存在下的反应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胺的存在下,Ph2CySnI和MeCy2SnCl与HSCH2COOH反应,得到了非锡碳键断裂的五配位阴离子型有机锡化合物和锡碳键断裂的有机锡聚合物两类产物.对于有机胺作为缚酸剂,有机锡卤化物与有机酸反应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反应产物的结构.测定了反应产物体外对人类肺癌肿瘤细胞(A-549)、结肠癌肿瘤细胞(HCT-8)和肝癌肿瘤细胞(Bel-7402)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1年05期)
李航,朱丽,陈代杰[4](2010)在《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FADH_2依赖型卤化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发现第一个天然卤化物到现在已有100多年了。在已发现的约4500个天然卤化物中有很多在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抗生素。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一直认为生物卤化反应主要由卤过氧化物酶负责催化。近期在许多关于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中发现FADH2依赖型卤化酶催化的卤化反应才是许多微生物及其它生物中的主要卤化机制。本文综述了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FADH2依赖型卤化酶的发现,催化机制及各种来源的该类卤化酶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该类酶在组合生物合成及寻找天然卤化物等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耿召良,王浩鑫,赵沛基,郝小江,曾英[5](2009)在《卤代酶与生物卤化反应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卤化物在生物圈内广泛存在,许多天然卤化物广泛应用在药理学领域。根据催化机理,催化形成C-X键的卤代酶(halogenases)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卤代过氧化物酶(haloperoxidases)和黄素依赖型卤代酶(flavin-dependent halogenases),另外还有非血红素Fe(Ⅱ)/α-酮戊二酸盐依赖型卤代酶(non-heme FeⅡ/α-keto-glutarate(aKG)-dependent halogenases)、甲基卤代转移酶(methyl halide transferases)和氟化酶(fluorinases)等。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卤代酶的发现、分子作用机制和生物催化潜力。近年来,卤代酶在生物卤化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利用组合生物合成、定向进化等现代生物技术合成有价值的天然卤代衍生物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云南植物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林森,付志飞,刘环宇,邓瑞红,孙小强[6](2006)在《含硅混合烃基卤化锡的合成与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7个含硅烃基卤化锡。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13C NMR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4个含硅二烃基二卤化锡对宫颈癌(Hela)和肺癌(SPC-A-1)的癌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3个叁烃基卤化锡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杀螨活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06年01期)
鞠辉军,张媛媛,刘均洪[7](2003)在《生物卤化反应的新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卤化物在生物系统的应用,综述了目前已探明的卤化反应及一些用于卤化反应中的生物催化酶。指出生物基因技术应用于卤化反应酶的生产中,能够产生一系列更有价值的卤化衍生物。生物卤化合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03年10期)
生物卤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就卤化丁基橡胶类药包材的生物安全进行研究,为临床使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6批不同厂家的卤化丁基胶塞按照相关试验方法进行生物试验,并以MTT比色法评价细胞毒性。此外,选择其中毒性较大的1批同时以相对增殖度法和MTT比色法进行试验,比较二者的结果,并以MTT比色法对该批样品进行剂量和毒性关系试验。结果:标准中规定的叁项生物试验结果均符合规定。以MTT比色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显示6批供试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细胞毒性2级以上的占66.7%,且不同厂家产品的结果有较大差异。选择其中1批样品同时以MTT比色法和相对增殖度法进行试验,结果一致,且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随着浸提比例的降低,细胞毒性呈降低趋势。结论:建议在卤化丁基橡胶类药包材标准中增加细胞毒性检查,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该类产品的原料、配方及生产工艺严格固定并进行监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卤化论文参考文献
[1].薛永常,蔡宏明,李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sp.B-17卤化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14
[2].肖佳音,王宗尉,李庆忠.卤化丁基橡胶类药包材生物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药品标准.2013
[3].钟桂云,刘清福,孙丽娟,谢庆兰.混合叁烃基卤化锡二苯基环己基碘化锡和甲基二环己基氯化锡与巯基乙酸在有机胺存在下的反应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1
[4].李航,朱丽,陈代杰.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FADH_2依赖型卤化酶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
[5].耿召良,王浩鑫,赵沛基,郝小江,曾英.卤代酶与生物卤化反应进展[J].云南植物研究.2009
[6].林森,付志飞,刘环宇,邓瑞红,孙小强.含硅混合烃基卤化锡的合成与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
[7].鞠辉军,张媛媛,刘均洪.生物卤化反应的新领域[J].河南化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