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穴位刺激论文-王盈盈

电针穴位刺激论文-王盈盈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针穴位刺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电针穴位刺激,康复训练,运动功能

电针穴位刺激论文文献综述

王盈盈[1](2019)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运功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及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0期)

方森,梁百慧,张洁,尹雨晴,陈燕[2](2019)在《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作用和对患者化疗后生活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72例住院接受含顺铂化疗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预防性止吐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侧曲池、内关和足叁里穴位电针刺激和经皮透药法(穴位敷贴)治疗,评估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3天患者R-INVR评分及化疗后第1、6天患者FLIE评分。结果观察组2例中途撤回知情同意书;对照组脱落病例4例。最终实际纳入病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共计66例。2组人口学一般特征和临床资料对比,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发生频次进行比较,结果在第2日(P=0.005)、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历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1日(P=0.047)、第2日(P=0.000)、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呕吐发生频次、呕吐量、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3日(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干呕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2日(P=0.002)、第3日(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化疗后第1、第6日生活功能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第1日(P=0.618)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可以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延迟期恶心、呕吐、干呕反应和改善其生活功能状态,但对缓解化疗后的急性恶心、呕吐和干呕症状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完全消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对患者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鲁利碧[3](2019)在《电针刺激穴位治疗瘀胆型黄疸肝炎的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叁里和太冲穴使淤胆型肝炎黄疸消退的效果。方法将60位患有淤胆型肝炎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电针刺激足叁里和太冲,2个月后根据黄疸指数和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黄疸消退更加显着。结论中医电针疗法可有效促进黄疸的消退。(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高庆元,陈晓城,邹卫兵,蔡学礼[4](2019)在《益肾活血中药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益肾活血中药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温州市龙湾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脑梗死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灸)。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记忆量表评分、记忆商,血清MDA、SOD水平,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记图、再认、再生得分、总分及记忆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记图、再认、再生、计数1~100、背数、总分及记忆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联合组在记图、再认、再生、计数1~100、背数、总分及记忆商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MDA、SOD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2组治疗后MCA、ACA、PCA和BA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加快,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结论益肾活血中药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银霞,邓碧坚,陈滢,左华军,温梦玲[5](2019)在《康复护理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疗效,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叁组: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组、康复护理干预+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组,每组各20例。叁组患者分别按不同的护理方法治疗,观察并统计叁组患者中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吞咽障碍情况。结果与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相比较,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提示康复护理干预+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组(联合组)的患者经治疗后的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P<0.01);联合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其可以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结论康复护理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有利于减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天渊,孟尽海,麦思聪[6](2018)在《电针穴位刺激对静脉麻醉药物剂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对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静脉麻醉药物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18~59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C组)、电针刺激EA1组、电针刺激EA2 3组,每组20例。3组均行全凭静脉麻醉; EA1组术前1 d,EA2组术前1 d、术前30 min行电针刺激,穴取中脘及右侧天枢、内关、足叁里、上巨虚、下巨虚,持续30 min。记录患者入室(Ta)、术中腹腔冲洗后(Tb)、术毕(Tc)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 O_2),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后睁眼时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结果各组不同时点MAP、HR、SpO_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组、EA1组比较,EA2组瑞芬太尼的用量减少(P <0. 05)。结论电针穴位刺激具有时效性,术前30 min电针刺激可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但对其他药物用量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孙柯,梁丽萍,呼小雪,王刚[7](2018)在《及早经皮穴位电针刺激对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认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针刺激及早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20例)和电刺激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术前2 d选取百会穴和风池穴行经皮电针刺激,3次/d,30 min/次;麻醉操作完成后行穴位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A组患者仅在相应穴位贴电极未行电针刺激。于入院时、术后24、72 h 3个时点对患者进行MMSE评定,若术后评分降低一个标准差或以上者即认定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术毕即刻、术后24和72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6、IL-10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A组术后24、72 h POCD发生率分别为65%(13/20)和60%(12/20),高于B组的35%(7/20)和25%(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6、IL-10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经皮穴位电针干预有利于改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认知功能状态,有效降低患者POCD的发生率。这可能与抑制其血清IL-6、IL-10、S100B蛋白的过度表达、减轻患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王锋,程冲,尚卫明,马婷,胡健[8](2018)在《电针穴位刺激结合关节松动训练对ICU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是ICU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退以及肌肉萎缩[1]。ICU-AW一旦发生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经济负担等均将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2]。有研究[3]显示在ICU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对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科采用电针穴位刺激结合关节松动训练早期干预治疗ICU患者(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薛月芹[9](2018)在《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12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62),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2.58%(χ~2=15.630,P=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记忆功能各项指标评分(19.11±3.68)、(22.05±5.52)、(25.78±5.45)、(25.82±5.15、(26.39±4.28)、(128.87±10.48)、(114.53±10.3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记忆功能各项指标评分(13.25±3.26)、(16.44±4.16)、(20.23±5.03)、(20.21±4.67)、(20.27±4.12)、(90.47±9.66)、(94.26±9.37)(t=9.385、6.391、5.892、6.351、8.111、33.136、11.45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大脑左中动脉、大脑右中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63.71±11.23、61.65±8.23、44.78±7.91)cm/s显着优于对照组(45.59±7.26、48.32±7.65、35.62±7.24)cm/s(t=10.669、9.341、6.726,P=0.000、0.000、0.000)。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3.12±0.52)μmol/L显着低于对照组(4.54±0.61)μmol/L(t=13.949,P=0.000),SOD水平(117.93±12.86)IU/L显着高于对照组(104.45±10.21)IU/L(t=6.464,P=0.000)。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能够显着改善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速度,促进记忆诱发脑电位恢复正常,调整氧化应激指标,从而有效提高记忆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13期)

杨丽琼,施宏伟[10](2018)在《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云南省第叁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电针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其面神经功能的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及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着,能有效地改善患者面神经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8年04期)

电针穴位刺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作用和对患者化疗后生活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72例住院接受含顺铂化疗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预防性止吐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侧曲池、内关和足叁里穴位电针刺激和经皮透药法(穴位敷贴)治疗,评估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3天患者R-INVR评分及化疗后第1、6天患者FLIE评分。结果观察组2例中途撤回知情同意书;对照组脱落病例4例。最终实际纳入病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共计66例。2组人口学一般特征和临床资料对比,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发生频次进行比较,结果在第2日(P=0.005)、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历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恶心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1日(P=0.047)、第2日(P=0.000)、第3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呕吐发生频次、呕吐量、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3日(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干呕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第2日(P=0.002)、第3日(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化疗后第1、第6日生活功能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第1日(P=0.618)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日(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可以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延迟期恶心、呕吐、干呕反应和改善其生活功能状态,但对缓解化疗后的急性恶心、呕吐和干呕症状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完全消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针穴位刺激论文参考文献

[1].王盈盈.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

[2].方森,梁百慧,张洁,尹雨晴,陈燕.穴位电针刺激联合经皮透药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9

[3].鲁利碧.电针刺激穴位治疗瘀胆型黄疸肝炎的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4].高庆元,陈晓城,邹卫兵,蔡学礼.益肾活血中药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9

[5].李银霞,邓碧坚,陈滢,左华军,温梦玲.康复护理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6].王天渊,孟尽海,麦思聪.电针穴位刺激对静脉麻醉药物剂量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8

[7].孙柯,梁丽萍,呼小雪,王刚.及早经皮穴位电针刺激对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认知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8].王锋,程冲,尚卫明,马婷,胡健.电针穴位刺激结合关节松动训练对ICU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8

[9].薛月芹.探讨益肾活血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梗死后记忆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

[10].杨丽琼,施宏伟.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

标签:;  ;  ;  ;  

电针穴位刺激论文-王盈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