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变化的动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称谓语,现代汉语日常语言中称谓语的变化,变化动因
语言变化的动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威威[1](2011)在《汉语日常语言中称谓语的变化及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谓语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敏感开放的词汇系统,它最能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特征。今年来现代汉语称谓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并对其背后的动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相信会对人们如何正确看待称谓语以及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1年09期)
沈思莹[2](2011)在《从“躲猫猫”到“XX死”——从一组流行语的发展变化探索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它的发展演变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高度浓缩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梳理考察。而流行语的发展演变往往和自然语言的发展演变具有一致性,因此,考察每一个具体流行语的发展演变规律都有助于对自然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揭示。这也是流行语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考察流行语"躲猫猫"到"XX死"的演变过程,探求原因。认为语言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优选的过程,那些常用、能产性强的结构和表义明确、含意丰富的表达形式在竞争中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2011年北京大学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05-14)
赵学德,王晴[3](2008)在《语言变化的动因、特征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变化的实质是与它的动因、特征和趋势密切相关的。语言变化的动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为对社会的依赖性,内因为交际职能和交际能力间的动态平衡,该平衡是由经济(省力)和明晰二者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而内因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外因起作用。二者共同决定了语言变化的特征:渐变性、不平衡性和系统性。同时,语言在演变过程中呈现不断简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08年03期)
石毓智[4](2007)在《汉语方言语序变化的两种动因及其性质差异——语言接触与内部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汉语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对这些差异形成原因的研究具有类型学上的意义和普通语言学上的价值。本文则讨论汉语方言语法中句子基本语序的差异。从总体上看,方言语法中普遍(本文来源于《华中语学论库(第四辑)——多视角语法比较研究》期刊2007-10-26)
语言变化的动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行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它的发展演变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高度浓缩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梳理考察。而流行语的发展演变往往和自然语言的发展演变具有一致性,因此,考察每一个具体流行语的发展演变规律都有助于对自然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揭示。这也是流行语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考察流行语"躲猫猫"到"XX死"的演变过程,探求原因。认为语言的发展创新是一个优选的过程,那些常用、能产性强的结构和表义明确、含意丰富的表达形式在竞争中具有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变化的动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威威.汉语日常语言中称谓语的变化及动因[J].文学教育(中).2011
[2].沈思莹.从“躲猫猫”到“XX死”——从一组流行语的发展变化探索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动因[C].2011年北京大学国际语言传播学前沿论坛论文集.2011
[3].赵学德,王晴.语言变化的动因、特征和趋势[J].山东外语教学.2008
[4].石毓智.汉语方言语序变化的两种动因及其性质差异——语言接触与内部演化[C].华中语学论库(第四辑)——多视角语法比较研究.2007
标签:称谓语; 现代汉语日常语言中称谓语的变化; 变化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