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聚磷论文-冯鑫,赵剑强,代伟,赵倩

反硝化聚磷论文-冯鑫,赵剑强,代伟,赵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硝化聚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硝酸盐反硝化聚磷,一氧化氮,氧化亚氮,抑制

反硝化聚磷论文文献综述

冯鑫,赵剑强,代伟,赵倩[1](2019)在《亚硝酸盐反硝化聚磷过程中NO和N_2O的累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n/A/O)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亚硝酸盐反硝化聚磷过程中NO和N_2O的积累和释放特征,以及不同pH值(6. 61和7. 37)对NO和N_2O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亚硝酸盐反硝化聚磷过程存在高浓度NO和N_2O的积累,积累的NO对亚硝酸盐还原过程和NO还原过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液相积累的NO导致溶解氧(DO)的升高,且NO和DO存在显着相关,推测一部分NO在反硝化过程中通过歧化反应生成N_2和O_2。pH值为6. 61和7. 37下,反硝化过程NO的释放因子分别为0. 86%和0. 58%,N_2O总产生量分别为30. 65,21. 24 mg/L。NO积累可能与厌氧期电子积累有关,N_2O积累主要与游离亚硝酸(FNA)抑制N_2O还原酶Nos活性有关。高pH值可有效减少NO和N_2O的产生和释放。(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王琦,赵骥,但琼鹏,李夕耀,张琼[2](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富集及处理生活污水的稳定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中,以C/P比大于50的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成功驯化富集聚磷菌,平均厌氧释磷量为15 mg·L~(-1),出水PO_4~(3-)-P浓度稳定小于0.5 mg·L~(-1)。在系统运行的第74 d调整运行模式为厌氧-缺氧-好氧,在缺氧开始时短期投加NO_3~--N配水以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保持系统内NO_3~--N浓度不变,在进水COD浓度为250 mg·L~(-1)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平均反硝化除磷量占除磷量的比为87.1%。不同pH下反硝化除磷速率的小试证明,在pH=7.0时得到最大的比吸磷速率2.1 mg P·(g VSS·h)~(-1)。此时调整NO_3~--N进水为另一个全程硝化反应器的出水,并加大排水比增加缺氧初的进水量使得反应器内缺氧时的pH接近7.0,与未改变pH时对比表明前者在缺氧段反硝化除磷速率加快。反应器共运行160 d,稳定完成COD的去除与反硝化除磷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任梦丽,白文荣,谢恩,刘婷婷,郑蕾[3](2019)在《聚磷污泥和反硝化聚磷污泥对磷源的利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种不同的磷化合物作为单一磷源,对常规活性污泥系统(O-S)和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系统(N-S)生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对于2种活性污泥系统,磷酸钠都是最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长得,经过60 h的培养,MLSS含量分别达到了初始状态的12倍和40倍。磷酸肌酸难以被O-S活性污泥利用,但能较好的支持N-S活性污泥的生长。培养结束时,磷酸肌酸组N-S系统正磷酸盐残留量比O-S系统高1.7倍单位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是其1/13。表明活性污泥经不同电子受体驯化后,其对磷的利用规律发生变化,对活性污泥生长的支持度也产生了差异。(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羽,司徒嘉泳,侯庆华,张红莲,张锐[4](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染水体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一直都是污水处理的重点问题之一,而水体中过量的氮、磷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严重时还会导致水体严重缺氧,从而严重危害渔业、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s)具有在节能省时下脱氮除磷的性能。本文总结了以往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从2006年发现的DPABs的种类,DPABs脱氮除磷机理,温度、ph、氮源等环境影响因子对DPABs的脱氮除磷影响,并对DPABs对污水脱氮除磷应用处理进行探究,解决DPABs培养难,适应环境困难等问题,为以后结合海洋环境条件驯化出适应于海洋环境的并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DPABs,并根据其脱氮除磷功能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出特异性强的功能菌,将其应用于海洋环境修复处理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9-08-23)

杨曦,李亚峰,武利,杨继刚,李倩倩[5](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的培养、特性及活性恢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通过调整运行条件诱导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颗粒污泥,实现反硝化过程和聚磷过程的有效结合。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DPB颗粒污泥对COD、TP、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系统具备缺氧条件下同步反硝化聚磷的能力。获得的DPB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0~2.0mm,平均沉速为50~70m/h,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沉降性能,有利于减小污泥处理负荷,提高脱氮除磷效率。DPB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明显提高,其中多糖和蛋白质分别为从原接种污泥的21.58、11.22mg/g提高到56.32、34.15mg/g;搁置30d后的DPB颗粒污泥,可在SBR重启30d内恢复原有活性及反硝化聚磷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7期)

李昂,马放,张栋俊,邢路路,孙移鹿[6](2019)在《基于好氧反硝化及反硝化聚磷菌强化的低温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很难达标处理,多级A/O工艺、生物强化技术及生物膜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开发出一种泥膜共生多级A/O工艺并进行中试研究,驯化出高效脱氮除磷菌剂并对系统进行生物强化。【方法】通过测定中试设备出水及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NH_4~+-N)、硝氮(NO_3~--N)、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对比分析两种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生物强化技术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中试设备对COD、NH_4~+-N、NO_3~--N、TN、TP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驯化的低温好氧反硝化菌TN去除率最大值可达84.21%,驯化的低温反硝化聚磷菌群对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5.75%;利用驯化菌群对中试设备进行生物强化后较好地改善了系统NH_4~+-N、NO_3~--N、TN、TP的去除效果;经生物强化后,具有好氧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功能的Pseudomonas菌群明显增多。【结论】泥膜共生多级A/O工艺对于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可有效提高低温条件下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健弟,张伟,张小玲,苗欣欣,张帆[7](2019)在《超声预处理污泥发酵液作为反硝化聚磷补充碳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剩余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对其进行超声预处理及水解酸化可回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及水解产物作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补充碳源。以增加水解酸化后污泥上清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为目的,研究了超声声能密度及超声时间对污泥水解酸化释放SCOD和VFA的影响以及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补充碳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可以有效促进污泥的水解酸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可以提高水解酸化过程中产生的SCOD和VFA浓度;有利于水解产酸的超声预处理条件是声能密度为1. 5 W/mL、超声时间为10 min。在实际污水中投加污泥发酵液作为补充碳源可以提高反硝化聚磷系统对PO_4~(3-)-P的去除率,且发酵液/实际污水体积比为1/35时去除率最高;长期以污泥发酵液作为补充碳源,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对PO_4~(3-)-P的去除率不断提高,运行20 d以后去除率达到了100%。(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9期)

谢蔚鹏,陈敏[8](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株YH12的鉴定及脱氮除磷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菌株YH12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菌落为乳白色,光滑,湿润,不透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菌株YH12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同源性达99.01%.脱氮除磷特性研究表明,YH12在丁二酸钠为碳源、C/N7、温度30℃、pH7时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培养24 h时除磷率为75.12%,脱氮率为65%.(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黄靓,郭海燕,刘小芳[9](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及其脱氮除磷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BR反应器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考察了厌氧-缺氧-好氧和厌氧-缺氧运行模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增殖情况、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特性及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PHB)和糖原的合成消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2 d(288个周期)的驯化培养,SBR反应器内反硝化聚磷菌的数量约占全部聚磷菌的84.5%;厌氧-缺氧培养方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释磷速率为34.5 mg/(L·h),缺氧吸磷速率为23.0 mg/(L·h),缺氧阶段每降解1.0 mg/L的PO_4~(3-)-P需要消耗1.0 mg/L的NO_3~--N;每消耗6.3 mg/L的COD生成1 mg/g的PHB,每降解1 mol的PHB约生成0.73 mol的糖原。(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9年02期)

李微,孙慧智,魏炜,傅金祥[10](2019)在《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及脱氮除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菌株反硝化除磷特性,丰富反硝化聚磷菌的菌种,为今后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活性污泥为基质快速富集以NO_3~-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并用专性培养基于稳定运行的A~2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2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N4. 3和N4. 1,对两株菌的反硝化除磷效能进行研究.结果在两阶段驯化条件下,共历时36天反硝化聚磷菌富集成功,反硝化除磷系统出水COD、TP和NO_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4. 52 mg/L、0. 37mg/L和2. 64 mg/L; N4. 3和N4. 1均具有PHB及异染颗粒,且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 N4. 3和N4. 1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95. 83%、96. 30%,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8. 34%、91. 42%.结论 A~2SBR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富集效果较好,并且分离出两株具有较高的反硝化吸磷能力的菌株.(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反硝化聚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中,以C/P比大于50的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成功驯化富集聚磷菌,平均厌氧释磷量为15 mg·L~(-1),出水PO_4~(3-)-P浓度稳定小于0.5 mg·L~(-1)。在系统运行的第74 d调整运行模式为厌氧-缺氧-好氧,在缺氧开始时短期投加NO_3~--N配水以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保持系统内NO_3~--N浓度不变,在进水COD浓度为250 mg·L~(-1)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平均反硝化除磷量占除磷量的比为87.1%。不同pH下反硝化除磷速率的小试证明,在pH=7.0时得到最大的比吸磷速率2.1 mg P·(g VSS·h)~(-1)。此时调整NO_3~--N进水为另一个全程硝化反应器的出水,并加大排水比增加缺氧初的进水量使得反应器内缺氧时的pH接近7.0,与未改变pH时对比表明前者在缺氧段反硝化除磷速率加快。反应器共运行160 d,稳定完成COD的去除与反硝化除磷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硝化聚磷论文参考文献

[1].冯鑫,赵剑强,代伟,赵倩.亚硝酸盐反硝化聚磷过程中NO和N_2O的累积特征[J].环境工程.2019

[2].王琦,赵骥,但琼鹏,李夕耀,张琼.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富集及处理生活污水的稳定运行[J].化工学报.2019

[3].任梦丽,白文荣,谢恩,刘婷婷,郑蕾.聚磷污泥和反硝化聚磷污泥对磷源的利用策略[J].水处理技术.2019

[4].刘羽,司徒嘉泳,侯庆华,张红莲,张锐.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染水体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C].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9

[5].杨曦,李亚峰,武利,杨继刚,李倩倩.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的培养、特性及活性恢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6].李昂,马放,张栋俊,邢路路,孙移鹿.基于好氧反硝化及反硝化聚磷菌强化的低温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生物处理中试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9

[7].李健弟,张伟,张小玲,苗欣欣,张帆.超声预处理污泥发酵液作为反硝化聚磷补充碳源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9

[8].谢蔚鹏,陈敏.反硝化聚磷菌株YH12的鉴定及脱氮除磷特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黄靓,郭海燕,刘小芳.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及其脱氮除磷特性[J].化工环保.2019

[10].李微,孙慧智,魏炜,傅金祥.反硝化聚磷菌的驯化及脱氮除磷性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反硝化聚磷论文-冯鑫,赵剑强,代伟,赵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