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粒充实度论文-季红娟,赵步洪

弱势粒充实度论文-季红娟,赵步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弱势粒充实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级稻,弱势籽粒,水氮互作

弱势粒充实度论文文献综述

季红娟,赵步洪[1](2015)在《水氮互作提高超级稻弱势籽粒充实度的途径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有关超级稻的高产生理与理想株型以及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做了大量研究。超级稻弱势籽粒结实不稳定、籽粒充实差、粒质量低是影响超级稻发挥高产潜力、改善品质的重要因素。从超级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影响超级稻增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原因、水氮管理对超级稻弱势籽粒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水氮互作提高超级稻弱势籽粒充实机理、调控途径与对策。(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黄升谋[2](2010)在《mRNA/总RNA与水稻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与mRNA/总RNA的关系,分析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差异的机理,旨在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充实度.结果发现:弱势粒中总RNA含量和单粒含量与强势粒差异不大,mRNA、蛋白质含量和单粒含量以及mRNA与总RNA之比低于强势粒.mRNA/总RNA与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一致,mRNA/总RNA低是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低的原因.因为mRNA/总RNA排除了籽粒灌浆的稀释作用,反映了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基因转录活性的高低,与籽粒灌浆趋势一致,所以将其作为库活性的指标是适宜的.(本文来源于《襄樊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赵全志,殷春渊,宁慧峰[3](2007)在《水稻穗部维管束结构与弱势粒充实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氮素穗肥及其源库调解处理,系统地研究了稻穗强、弱势枝梗维管组织面积及其维管组织颖花负荷量的差异比较,初步探讨了弱势粒充实度差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弱势一次枝梗下部和上部维管束面积均大于强势一次枝梗对应部位维管束面积;而枝梗维管组织颖花负荷量及总负荷量则表现为,强势枝梗大于弱势枝梗,即单位维管束面积所负载籽粒的个数上部强势枝梗大于下部弱势枝梗,各处理表现一致。源库调节试验进一步表明,弱势粒充实度与正常源库结构下的弱势粒充实度差异较大,成熟时剪上叁枝处理弱势粒充实度大幅度提高,比正常穗提高了18.4%:剪半叶处理弱势粒充实度有所下降,比正常穗降低2.06%。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不是弱势粒充实度差的限制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殷春渊[4](2007)在《水稻弱势粒充实的氮素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04~2006年连续叁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水稻试验田进行。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以黄淮海流域大面积推广的粳稻--豫粳六号和超高产两系杂交籼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在基肥和分蘖肥相同施用量为67.5kg.hm~(-2)的基础上,设置叁种氮素穗肥施用量处理,分别为0 kg.hm~(-2)(以NO表示)、90kg.hm~(-2)(以N90表示)、180kg.hm~(-2)(以N180表示)。针对水稻弱势籽粒充实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从物质生产和积累,同化产物运输通道——输导组织,植株体内液流动态,籽粒库容等方面着手,系统地研究了氮素调控下水稻弱势粒充实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叁个氮素穗肥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率、千粒重、弱势粒充实度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对于粳稻,后期减少穗肥的施用量可以明显提高强、弱势粒的千粒重,弱势粒充实度增加。穗肥处理对籼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小,后期增加穗肥的施用量,强、弱势粒千粒重降低,实际产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弥补了籽粒千粒重、弱势粒充实度的降低。对稻米品质有显着的影响,特别对弱势粒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对于豫粳六号,强势粒的碾磨品质各指标不同氮素穗肥处理间差异均不显着,而外观品质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着,垩白面积达显着水平,均以N90处理外观品质较差。弱势粒的稻米碾磨品质各指标不同氮素穗肥处理间的差异较大,NO处理的糙米率分别较N90、N180处理高7.22%和9.36%,差异达极显着水平;精米率分别提高28.05%、31.29%,差异达显着水平;NO处理的不完善粒率较N90、N180处理分别降低72.26%、73.74%,达极显着水平。从外观品质看,垩白粒率,NO处理分别比N90、N180降低了47.96%、34.61%;垩白度分别降低了44.77%、35.68%,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对于两优培九,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NO明显低于N90、N180处理,其中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垩白度NO分别比N90、N180处理降低5.6%、37.05%,16.85%、25.2%,18.36%、32.76%。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与对外观品质的影响基本相同。即随着氮素穗肥用量的增加稻米品质有变劣的趋势。2.籽粒灌浆期,不同氮素穗肥处理对两品种剑叶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影响不同。高穗肥N180处理,叶片叶绿素SPAD值及光合速率明显高于NO和N90处理。粳稻品种处理间的差异高于籼稻。相关分析表明,剑叶光合速率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着水平(R=0.399,0.543<0.666)。3.氮素调控对水稻花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氮素的积累与输出的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茎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曲线与淀粉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不同节位茎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基本表现为顶二茎鞘〉顶叁茎鞘〉顶四茎鞘〉顶一茎鞘。淀粉变化为顶四茎鞘〉顶叁茎鞘〉项二茎鞘〉顶一茎鞘,即顶一茎、鞘含量最低。不同处理间,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灌浆前期变化趋势相同,中后期,N0处理明显高于其他两处理,即N0处理茎鞘物质在后期有回升现象。成熟时茎鞘中糖、淀粉含量均低于开花初期,即茎鞘中的糖、淀粉在籽粒灌浆期内不断向外输出。茎鞘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与之相类似。茎鞘可溶性糖、淀粉输出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抽穗期的糖花比则正好与之相反,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从不同处理来看,不论是叶、茎和鞘基本上是N0处理的糖花比较大,N180最小。不同处理间叶、茎、鞘糖花比总和,也表现为相同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的糖花比与弱势粒充实度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即灌浆初期,茎鞘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越多,弱势粒充实度越高。茎鞘氮素输出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与弱势粒充实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强势粒关系不显着。不同处理间植株叶、茎、鞘的C/N比差异明显,基本表现为N0〉N90〉N180,灌浆各时期植株C/N比与灌浆前期强势粒和灌浆中后期弱势粒的充实度关系达到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水平,这说明,提高植株的C/N比可以提高强、弱势粒的充实度。4.籽粒灌浆期,穗颈节间维管束面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粳稻在花后10天达最大值,籼稻在花后15天达最大值,成熟时面积有所降低,粳稻、籼稻分别比最大值减小4.94%、11.94%。不同氮素处理穗颈节间大维管束面积有差异,基本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180处理穗大粒多,N0处理穗粒数少。这说明,穗颈节间大维管束面积的大小是形成大穗的基础。强、弱势一次枝梗维管组织面积和维管组织的颖花负荷量结果表明,弱势一次枝梗上下部位维管组织各性状总面积在籽粒灌浆各时期内均大于强势一次枝梗所对应部位的维管组织各性状总面积;二次枝梗上单个籽粒所在小枝梗的维管组织面积,下部弱势籽粒上的小枝梗维管组织面积均大于上部强势籽粒小枝梗维管组织面积。上、下单个一次枝梗维管组织颖花负荷和一次枝梗总颖花负荷,上部大于下部,即单位维管组织面积所负载的籽粒数上部多于下部。整穗同一部位相同维管组织性状的面积基本表现为下部大于上部,同一部位相同维管组织性状的颖花负荷量表现为上部大于下部。对于下部一次枝梗来说,不论是维管组织面积还是颖花负荷量,均优于上部籽粒。即下部一次枝梗不但维管组织发达,而且单个籽粒所分配的维管组织通道也较多。然而,对于上部强势枝梗,尽管维管组织通道不如下部,单位维管束面积颖花负荷量也较大,但充实度却远高于下部籽粒,这表明,对于强、弱势粒灌浆充实差异的研究,维管组织通道可能不是籽粒充实差异的限制因子,单位维管束或单位韧皮部面积上通过的同化产物的量可能是其影响因子。源库调节进一步表明,弱势粒充实度与正常源库结构下的弱势粒充实度差异较大,成熟时剪上叁枝处理弱势粒充实度大幅度提高,粳稻、籼稻平均分别比正常穗提高了18.4%、12.86%;剪半叶处理弱势粒充实度有所下降,粳稻、籼稻平均分别比正常穗降低2.06%、12.15%。5.籽粒灌浆期,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较基部节间波动大,总体上伤流强度呈下降趋势。花后5天,基、穗部伤流强度达最高值,之后基部伤流呈下降趋势,穗颈节间于花后11天下降到最低,之后又上升,达一个高峰后又降低。即,当基部节间伤流下降的同时,穗颈节间的物流运输仍处于旺盛的代谢状态与籽粒灌浆相一致。比较不同氮素处理,基本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伤流强度呈下降趋势,穗颈节间表现明显。基、穗部伤流液中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一致,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不同处理差异明显。穗颈节间伤流,无论强度和成分均与弱势粒充实关系密切。相关分析表明,基、穗部伤流强度与籽粒充实度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与弱势粒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关系最为密切,在籽粒灌浆各时期内基本上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即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越大,灌浆盛期强、弱势粒灌浆差异较小,弱势粒充实度较高。在籼稻中,伤流强度和充实度关系不如粳稻密切。但两品种穗颈节间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弱势粒充实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6.籽粒灌浆期,穗、基部液流强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但昼夜间存在量上的差异。粳稻基部节间液流强度,白天基本表现为N180〉N90〉N0,夜晚叁处理的液流强度几乎均为零。不同处理间穗颈节间的液流强度差异明显,尤其夜间的液流强度处理间差异较大。弱势粒充实较好的NO处理夜晚液流强度远大于N90和N180。相关分析表明,粳稻夜晚穗颈节间液流强度与弱势粒充实度关系达显着正相关水平。但籼稻品种关系不显着。7.籽粒灌浆期,不同粒位籽粒充实度与粒重增长趋于同步。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在初期差异明显,在开始灌浆的5~10d,强势粒的灌浆速率明显高于弱势粒,粳稻平均比弱势粒高137.6%,籼稻强势粒比弱势粒高137.35%。籽粒相对充实度与产量构成因素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与加工品质呈正相关关系,与外观品质基本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通过提高弱势粒的灌浆速率,缩小与强势粒的灌浆差距,提高籽粒相对充实度。有利于改善籽粒(特别是弱势粒)的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8.强、弱势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籽粒灌浆前期呈迅速下降趋势,灌浆后期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稳定状态;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相反。NO处理强、弱势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低于N180,而淀粉含量高于N180。说明,随着氮素穗肥的减少,籽粒合成淀粉的能力增强。不同处理间弱势粒的差异表现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9)

宁慧峰[5](2007)在《水稻弱势粒充实的水分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水稻植株体内的水分运移及其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本试验于2005~2006年两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开展遮雨棚下的水分试验,供试水稻品种为粳稻豫粳六号和籼稻两优培九。试验设置两个水分处理,抽穗后一直保持水层(以w1表示)和抽穗后保持65%田间相对持水量(以w2表示),研究籽粒灌浆期不同水分处理下水稻各部位含水率、物质含量、伤流强度和液流强度对籽粒充实的影响以及籽粒颖壳蒸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胁迫下,两品种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明显低于正常水分处理,产量明显下降,豫粳六号下降30.7%,两优培九下降26.0%。土壤水分胁迫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但品种间对水分的反应存在差异。水分胁迫下粳稻豫粳六号外观品质变差,而对籼稻两优培九的影响较为复杂。水分胁迫使稻米的食味品质变差。2.水分胁迫下籽粒灌浆速率明显下降。粳稻为单峰曲线,而籼稻为双峰曲线,不同水分处理对粳、籼稻强弱势粒灌浆的影响时期不同,干旱胁迫主要是加大了粳稻灌浆盛期强弱势粒间的差距,而对籼稻主要是加剧了启动灌浆灌浆间的差距。灌浆速率的下降导致两品种弱势粒充实度变差,而对强势粒的充实度影响较小。3.籽粒灌浆期两品种不同叶茎鞘位及籽粒的含水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叶位之间含水率表现为顶4叶>顶3叶>顶2叶>顶1叶;不同茎位之间,花后15天之前顶2茎>顶1茎>顶3茎>顶4茎;不同鞘位之间含水率变化与叶片相同,顶4鞘>顶3鞘>顶2鞘>顶1鞘;强弱势粒含水率灌浆期不断下降,强势粒下降快而弱势粒下降缓慢,弱势粒含水率高于强势粒。花后5d、15d、20d和25d是不同叶、茎、鞘位含水率与弱势粒充实度关系最为密切的四个时期,各部位的含水率与籽粒充实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水分胁迫提高了植株不同叶茎鞘位的含水率。豫粳六号籽粒含水率在花后5d时与强、弱势粒充实度达极显着或显着负相关,而在花后30d时与强、弱势粒充实度达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两优培九籽粒含水率在花后5d时与弱势粒含水率成显着负相关,花后35d时与强弱势粒充实度都呈显着负相关,而在花后25d时与弱势粒含水率呈显着正相关。4.两品种不同处理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表现为下部叶、茎、鞘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高于上部,对籽粒输出的贡献为茎>鞘>叶。叶、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后5~10d或5~15d有个积累的过程,10~20d或15~25d迅速输出,25d之后又有所积累;叶茎鞘淀粉含量无明显的积累过程,花后5d开始输出。水分胁迫促进了豫粳六号鞘中可溶性糖的输出,促进了两优培九叶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输出,但是减少了叶茎鞘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对于豫粳六号,花后30d和35d顶1至顶4叶可溶性糖含量与弱势粒充实度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茎鞘可溶性糖含量与强势粒在花后15d时均达到显着正相关,分别在花后5d-25d与弱势粒充实度达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花后5d时,不同叶茎鞘位的淀粉含量与强弱势粒充实度的关系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花后10d,鞘中淀粉含量与强势粒充实度达显着正相关,而与弱势粒充实度达极显着正相关;叶片淀粉含量与籽粒充实度花后15d和20d时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而花后35d时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两优培九叶茎鞘中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后10d、20d和25d时与弱势粒成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花后15d、30d和35d与弱势粒充实度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不同叶茎鞘位淀粉含量在花后15d、20d、30d和35d与弱势粒充实度成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而花后10d时叶片淀粉含量与弱势粒充实度呈正相关,而茎鞘则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5.豫粳六号基部伤流强度随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花后10d出现峰值,w1高于w2;穗部伤流强度w1呈折线形下降,花后10d、20d和30d出现峰值,w2一直呈下降趋势。两优培九基部伤流强度随生育期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花后15d和30d出现峰值,花后5~10dw2高于w1,10d以后w1高于w2。基部伤流强度日变化表现为8.00~2:00w1高于w2,2:00以后w2高于w1;w1白天到夜晚逐渐下降,而w2白天到夜晚逐渐上升。穗部伤流强度的日变化表现为8:00~20:00两处理伤流强度很小,20:00以后w1迅速增加,23:00~2:00达最大,然后迅速下降:w2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6.两品种不同处理基部和穗部的液流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规律,水分胁迫降低了基部和穗部的液流强度,但是夜晚,水分胁迫处理基部和穗部仍有一定的液流强度,而对照基部和穗部的液流强度很小,几乎为0。穗部液流强度与籽粒充实度关系密切。7.籽粒颖壳蒸腾日变化表现为白天高夜晚低,受温度的影响。灌浆初期和中期,12:00~15:00的蒸腾强度最大,而灌浆末期9:00~12:00蒸腾强度最大。随着灌浆的进行,两处理最大蒸腾速率之差先减小后增大,w1高于w2。(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弱势粒充实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探讨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与mRNA/总RNA的关系,分析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差异的机理,旨在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充实度.结果发现:弱势粒中总RNA含量和单粒含量与强势粒差异不大,mRNA、蛋白质含量和单粒含量以及mRNA与总RNA之比低于强势粒.mRNA/总RNA与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一致,mRNA/总RNA低是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低的原因.因为mRNA/总RNA排除了籽粒灌浆的稀释作用,反映了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基因转录活性的高低,与籽粒灌浆趋势一致,所以将其作为库活性的指标是适宜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弱势粒充实度论文参考文献

[1].季红娟,赵步洪.水氮互作提高超级稻弱势籽粒充实度的途径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5

[2].黄升谋.mRNA/总RNA与水稻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的关系[J].襄樊学院学报.2010

[3].赵全志,殷春渊,宁慧峰.水稻穗部维管束结构与弱势粒充实关系的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4].殷春渊.水稻弱势粒充实的氮素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

[5].宁慧峰.水稻弱势粒充实的水分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弱势粒充实度论文-季红娟,赵步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