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患者的临终关怀

社区居家患者的临终关怀

一、社区家庭病人的临终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时艳霞,洪金花,王晓松,施敏,何风娥,王美监,王丽华[1](2022)在《国内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国内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研究现状,探索近年来其发展趋势和研究关注点。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自建立数据库至2020年6月刊发有关肿瘤患者安宁疗护方面的文献,对获取文献,按照年限、发文期刊、地域分布、研究类型、研究切入点、评价指标、安宁疗护模式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纳入1347篇文献,分布于221种期刊,发文量前3位省份依次是江苏、四川和上海;文献研究类型以类实验性研究类为主;文章数基本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集中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姑息治疗、临终护理、生活质量等;涉及13种安宁疗护模式,涉及的照护模式具有多学科团队雏形;发文量排前10名期刊均未被纳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涉及的评价指标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况。结论国内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研究的文献发刊篇数越来越多;发文地域也越来越广;研究热点倾向临床研究、多学科团队式照护,但还存在核心期刊发文量少,研究深度、科学性及实操性有待提升,需要推进安宁医保政策在不同层级医院,社区一体化转诊,最后完善相关实际安宁培训课程、住院及管理模式,以达到安宁疗护持续、有质量、个性化的发展。

余秋敏,张昉,黄惜华,郭燕如,蓝文兰[2](2021)在《广东省NICU护士实施临终关怀意愿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NICU护士实施临终关怀的意愿。方法使用FATCOD-B量表,采用网上发放问卷星形式,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月广东省2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00位NICU护士为对象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ICU护士对FATCOD-B量表部分问题的回答/认识与参与意愿的关联,即对下列两个问题的态度:(1)我不想照料临终患者;(2)医务人员有可能帮助患者面对死亡。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在"与临终患者建立亲密关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问题中选择4分、3分及2分的护士较选择5分的护士,更有意愿参与到临终护理中(均P<0.05);(2)在"在患者临终期间及死亡后都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关怀"问题中选择3分的护士较选择5分的护士、在"医务人员没有责任对家属进行关于死亡及临终的教育"问题中选择3分及2分的护士较选择5分的护士,更有新生儿临终关怀知识培训需求(均P<0.05)。结论重视临终关怀的开展与相关知识培训,提供实施临终关怀的资源、建立新生儿的具体临终关怀计划,可以让NICU护士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临终护理。

杨柳[3](2020)在《综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终末期癌症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的需求,构建本土化安宁疗护病房物理环境方案,为综合医院改造安宁疗护病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质性访谈与专家咨询法构建综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方案。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提取国内外物理环境设计要素。第二阶段采用质性访谈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终末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个体访谈。第三阶段采用专家咨询法,结合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结果构建本土化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方案。结果:1.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光线、声音、色彩、自然、艺术品、空间(分布、大小及布局)、装饰等物理环境要素设计了不同的临终护理环境干预策略。2.终末期癌症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需求有9个主题:像家一样的环境、感官舒适、空间舒适、接触自然、隐私和尊严、自主性、医疗与人身安全、社会交往、灵性表达。3.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3.855.00,满分频率范围为30.77%100%,赋值均数和满分率均符合条目入选标准,表明咨询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条目重要性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48,卡方检验显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各条目变异系数均小于25%(023.37%),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方案包含5个维度,30个条目。结论:1.安宁疗护病房设计或改造需考虑光线、声音、色彩、自然、艺术品、空间(分布、大小及布局)、装饰等物理环境要素。2.终末期癌症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存在诸多的需求,综合医院有必要建设一个有利于终末期癌症患者优逝的病房环境。3.综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方案以理论基础为指导,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综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改造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熊越[4](2020)在《个案工作缓解临终照护人员精神压力实务研究 ——以辽阳市H养老机构为例》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势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正在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机构养老在我国养老方式中越来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养老机构作为选择机构养老方式老人的最后一站,在人员、基础设施和配置上一直饱受关注。养老机构中的临终护理人员作为为临终老人提供服务的主体,不仅要面临着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还要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偏见和工作上的负面情绪,造成了临终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为此,本研究以养老机构中的临终护理人员为研究主体,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介入。详细了解临终护理人员所面临的精神压力情况,从社会和心理角度分析临终护理人员产生精神压力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本文通过对4家养老机构临终护理人员的压力状况调查研究,发现临终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与社会相隔离的特点。本研究以辽阳市H养老公寓为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深度访谈法等专业方法收集辽阳市H养老公寓内临终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现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以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个案工作的方式介入。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改变临终护理人员对工作产生的非理性思想,帮助他们链接资源,以达到与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互动。通过精神压力量表进行前测与后测、工作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验证社工介入养老机构临终护理人员精神压力问题的效果。最后,本研究对于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临终护理人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临终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聚焦于其死亡焦虑方面。前人的研究多关注临终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福利等方面。本文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可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不足之处在于社工在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时个人能力存在不足,环节的把控存在挑战,个案介入的深度,服务的效果有待提高。

谢惠英[5](2019)在《社区终末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临终护理是向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以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顾,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减少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同时给予家属身心上的支持和维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临终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逐步受到社会重视。临终护理逐渐成为了一种广泛的需求,并且由医院进入了社区和家庭。社区终末期癌症患者依托于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临终关怀病床,在家中由社区护士提供临终护理。WHO强调以家庭作为临终护理的基本单位,是世界上最普及的类型。社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顾天颖[6](2019)在《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失能老人数量不断攀升,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社会大众对于长期照护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重因素下,提升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需求成为当务之急。上海市老龄化程度高、长期照护服务也有初步发展,选取上海市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提高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围绕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及其专业能力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与德尔菲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能力要素。其次,对上海市徐汇区的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及其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剖析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现状。再次,采用AHP方法构建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管理能力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定,评价得到结果: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总体较差,各分项能力评级结果差异较大,生活照料能力一般偏向较差,医疗护理较差、康复护理能力一般偏向较差,心理护理能力较差,管理能力很差。完成实证调查和评价之后,对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群体特征和能力特征进行分析,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群体特征表现为人员结构不合理、职业认同感弱、对自身能力认知不足、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特征为能力分布不均衡、理论技能薄弱、操作技能偏重基础、整体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针对这些特征,分析产生的原因,为提升路径的构建提供依据。在进行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构建时,主要借鉴日本、台湾地区的经验,并结合实证、特征及原因分析,从时间和重点指标两大方面入手。时间纬度上构建短期、中期、长期的提升路径。短期内拟定行业标准、整理登记从业人员、严查有不良记录的长期照护服务人员、针对薄弱能力进行培训;中期设置准入资格、登记人员实行大数据管理、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机构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待遇;长期实行终生学习制度、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点指标上从安全保护、情绪疏通、常见病护理、康复训练和制定护理计划入手。安全保护能力要从提升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熟知潜在危险、定期对照排查三方面入手;情绪疏通能力的提升则主要着力于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常见病护理能力和康复训练能力的提升异曲同工,主要是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吸纳新人才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的能力则着眼于全面提升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的能力,通过训练提升思维能力,并以比赛形式激励。本文还在路径构建完成以后,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保障的路径落实。

孙霁雯[7](2016)在《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确立我国儿童肿瘤护理的核心措施,初步明晰我国儿童肿瘤护理实践本质;探索中美两国在儿童肿瘤护理实践范畴上的异同;初步验证和了解临床护士对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儿童肿瘤护理标准化护理语言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促进儿童肿瘤护理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国际护士协会的翻译指南,对护理措施分类(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ication,NIC)第六版的更新部分进行翻译;第二阶段,通过2轮对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中5家组委医院的10名专家的专家共识,以likert-5级评分法,对NIC中各护理措施的代表性(R)和发生频率(F)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筛选出代表性和发生频率的乘积大于等于16分(4*4分),同时有3家以上(包含了 60%以上的专家)医院选入核心措施列表的条目作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此后,运用贝雷迪的四步比较法,对已构建的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与北美的进行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第三阶段,将前期专家基于护理措施分类构建的82条护理核心措施按临床发生频度设计成调查问卷。对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中5家组委医院的全体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第一阶段,汉化了 NIC-6更新的64条,翻译的效度为0.93;第二阶段,82条护理措施被确立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覆盖了生理:基础、生理:复杂、行为、安全、家庭、健康系统、社区7大领域以及24个类别。其中,与北美(42条)重叠的有24条,筛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1%和65.5%。从核心措施所属的领域来看,中美基本相同,均偏重于生理:复杂领域(中30.5%,美33.3%)、行为领域(中31.7%,美33.3%)和家庭领域(中17.1%,美23.8%)相关的护理措施。而从核心措施所属的类别来看,中美存在差异,我国侧重于患者教育(20.7%)、育儿护理(13.4%)、危险管理(12.2%),而北美则侧重于协助应对(14.3%)和生命周期护理(14.3%);第三阶段,285名(完成率88.86%,有效率96.61%)临床护士参与本次调查,其对82条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在临床的使用率在83.86~100%。其中80条(97.56%)为50%及以上的护士一天至少使用一次。区域中,华北与华东、华西、华南之间在生理:基础、生理复杂两个领域中存在差异(P<0.05),同时,华北与华东在家庭领域中存在差异(P<0.05);职称中,主管护师与护士、护师在生理:基础领域存在差异(P<0.05)。各领域在科室、岗位、学历差异未达显着性水平。结论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所属7大领域,涵盖24个类别,总共82条护理措施。中美两国的护理实践范畴拥有相近的领域、不同的类别。中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发展需进一步精炼相似条目的数量,拓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内容,同时保持可持续化和中国特色化。临床护士对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高,但仍存在区域差异,尤其是北区,专科实践同质性值得反思;另,职称中主管护师和其他职称有差异,但应和职称相匹配的岗位、学历却没有差异,岗位分层管理仍有改善空间。

周茹珍[8](2016)在《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癌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癌症患者人群的生存质量较低,尤其在濒死期,症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痛苦,而国内缺乏对癌症患者濒死期照护的证据支持,且临床上护士在对濒死患者照护时缺乏规范、统一的操作流程。本课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临终关怀经验制定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以期能够缓解患者濒死期症状,改善患者和家属的生存质量,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对濒死期患者照护的临床诊疗和护理依据。方法: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医护人员如何判断癌症患者处于濒死期,为后期的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准入作参考依据。2.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选定参照路径文本,经规范的翻译和文化调试形成路径文本初稿,并运用专家小组会议法修订路径,形成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3.采用非平行对照试验进行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临床验证。在路径实施之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由研究者进行记录。经研究者对临床工作人员培训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进行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管理。记录两组患者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分泌物梗阻、烦躁不安五种症状人数的发生率,及患者上述五种症状每4小时的发生情况,并在患者死亡后由家属填写自制的临终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路径实施结束后对参与临床路径实施的医护人员及部分家属进行访谈,了解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结果:1.医护人员常通过患者出现以下症状的改变来判断癌症患者处于濒死期,包括疼痛、―回光返照‖、意识的改变、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循环系统衰竭、出入量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用药方式的改变等8个方面及医护人员的直觉或经验来判断。2.通过文献内容分析、翻译和文化调试、专家小组会议修订形成了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路径共7页文本,包括初始评估单、持续评估单、死亡即刻记录单(丧后护理),共23个护理目标,涵盖了对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支持等多个方面。3.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经临床验证后,路径组患者五种症状人数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疼痛、呼吸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分泌物梗阻、烦躁不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呼吸困难、分泌物梗阻的总记录次数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终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路径组患者家属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照护、患者症状的管理和控制、医护人员对家属的支持三个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参与路径临床验证的医护人员访谈结果显示路径的使用改变了医生的理念、采用路径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记录且文本清晰记录方便,具有可操作性。对部分家属的访谈结果显示,路径的应用及时处理了患者所发生的症状,并使他们缓解了对患者死亡的恐惧和减轻了内疚感。结论:1.通过质性研究得到医护人员判断癌症患者处于濒死期的主观指标,能够为临床工作者判断患者处于濒死期提供参考依据。2.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在濒死期癌症患者症状控制上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改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生存质量,提高整体照顾质量,并得到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认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朱雅铃,汪苗[9](2015)在《晚期癌症病人家庭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晚期癌症病人家庭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探讨我国开展晚期癌症病人家庭临终护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出未来应着重培养专业的家庭临终医护人员,健全家庭临终护理的模式,从而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全面、专业的照护与支持;逐步将家庭临终护理加入医保范围,加大对家庭临终护理的政策和财力支持,普及和推广家庭临终护理;加大宣传,帮助人们更新思想观念,关注人的基本权利。

易景娜,林蓓蕾,单岩,路丽娜[10](2015)在《基于故事教学法培养护生临终关怀职业认同感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故事教学法在改善护生临终关怀认知水平和提高职业认同感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2级护理高职高专学生《临终护理》课程中引入故事教学法,在理论授课中穿插播放由录像、视频等组成的故事,于开设课程前后对476名护生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水平及临终护理职业认同感的评估比较。[结果]课程结束后,护生的临终关怀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以及临终护理职业认同感得分较课前均有显着提高(P<0.01)。[结论]故事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生临终关怀认知水平,并能提高护生从事临终护理的职业认同感。

二、社区家庭病人的临终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家庭病人的临终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选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条件
    1.3 收集文献信息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年限分布
    2.2 文献数量前10名的期刊分布
    2.3 文献研究类型分布
    2.4文献地区分布情况
    2.5研究热点所发表文献情况
    2.6 研究涉及的评价指标
    2.7 研究涉及的照护模式
3 讨论
    3.1 文献发文量与年限分布情况
    3.2 文献发表期刊分布情况
    3.3 文献研究类型多而广
    3.4 发文来自的地区分布情况
    3.5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研究点发展
    3.6 国内涉及安宁疗护照护模式日趋完善
4 小结

(2)广东省NICU护士实施临终关怀意愿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评分标准及方式
    1.4 调查过程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参与调查NICU护士宗教信仰、以往受临终关怀教育、临终关怀照护经历及丧失经历情况
    2.3 NICU护士中文版FATCOD-B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
    2.4 新生儿科护士实施新生儿临终关怀的意愿情况
    2.5 新生儿科护士对临终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
3 讨论

(3)综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设计要素提取
第二部分 综合医院终末期癌症患者对安宁疗护病房物理环境需求的质性研究
第三部分 综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构建
结论、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个案工作缓解临终照护人员精神压力实务研究 ——以辽阳市H养老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问题
    0.3 研究目标和意义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意义
    0.4 研究创新点
        0.4.1 研究创新点
1 文献回顾
    1.1 国内外文献回顾
        1.1.1 国内文献回顾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向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临终照护
        2.1.2 临终照护人员
        2.1.3 临终照护人员的精神压力
    2.2 理论基础
        2.2.1 理性情绪理论
        2.2.2 优势视角
    2.3 分析框架
3 研究方法
    3.1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个案研究法
        3.1.3 参与观察法
    3.2 临终照护人员的选取
        3.2.1 选取的范围
        3.2.2 选取的标准
    3.3 临终照护人员资料的收集
        3.3.1 访谈法
        3.3.2 观察法
        3.3.3 量表法
    3.4 临终照护人员资料分析
        3.4.1 临终照护人员职业结构
        3.4.2 临终照护人员的精神压力现状
        3.4.3 临终照护人员的精神压力分析
4 个案工作介入临终照护人员精神压力的实务过程
    4.1 接案
        4.1.1 机构简介
        4.1.2 案主简介
        4.1.3 接案基本途径及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4.2 预估
    4.3 计划
        4.3.1 介入策略
        4.3.2 介入计划
    4.4 介入
        4.4.1 第一次会谈:与案主建立服务关系,收集案主资料
        4.4.2 第二次会谈:订立工作计划,尝试打破传统观念,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4.4.3 第三次会谈:找出对案主死亡的非理性认知
        4.4.4 第四次会谈:以对死亡的理性认知替代案主的非理性认知
        4.4.5 第五次会谈:巩固案主对死亡的理性认知,使案主获得自我纠正的能力
        4.4.6 第六次会谈:巩固个案成果,结束个案关系
5 评估
    5.1 个案工作介入的过程评估
    5.2 个案工作介入的结果评估
    5.3 社工满意度调查
    5.4 结案
        5.4.1 结案准备
        5.4.2 结案后的跟进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运用影响力
        6.2.2 注意临终护理人员的死亡焦虑
        6.2.3 合理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6.2.4 保障和提高临终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
参考文献
附录

(5)社区终末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终护理概况
    1.1 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
    1.2 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
    1.3 临终护理的服务对象
    1.4 临终护理的模式
2 临终关怀的发展和现状
    2.1 西方临终关怀的发展和现状
    2.2 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和现状
3 社区终末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护理措施
    3.1 生理方面护理措施
        3.1.1 改善呼吸功能
        3.1.2 改善血液循环
        3.1.3 营养支持
        3.1.4 皮肤护理
        3.1.5 排泄护理
        3.1.6 睡眠护理
        3.1.7. 1 药物镇痛
        3.1.7. 2 非药物镇痛
    3.2 心理方面护理
        3.2.1 否认期
        3.2.2 愤怒期
        3.2.3 协议期
        3.2.4 抑郁期
        3.2.5 接受期
4 对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措施
5 存在问题及策略
    5.1 开展社区临终护理服务机构数量及发展资金缺乏
    5.2 社区护士对临终护理知识缺乏
6 小结

(6)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长期照护相关研究
        1.2.2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问题渊源
    2.2 理论基础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2 生命进程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3 概念界定
        2.3.1 长期照护(LTC)
        2.3.2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LTCS-P)
        2.3.3 专业能力
    2.4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构成
        2.4.1 专业能力构成现有研究
        2.4.2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构成要素确定
第三章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问卷设计
        3.1.3 访谈设计
    3.2 调查实施过程
        3.2.1 调研对象选择
        3.2.2 调研基本情况
    3.3 调查结果统计
    3.4 调查分析
        3.4.1 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3.4.2 要素评分分析
        3.4.3 访谈内容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评价
    4.1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衡量方法
        4.1.1 AHP建立指标体系
        4.1.2 模糊综合评定
    4.2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2.2 评价指标选取的说明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4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2.5 指标权重的计算及结果
    4.3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评价
        4.3.1 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4.3.2 一级指标对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4.3.3 评价结果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生活照料能力
        4.4.2 医疗护理能力
        4.4.3 康复护理能力
        4.4.4 心理护理能力
        4.4.5 管理能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5.1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群体特征
        5.1.1 人员结构不合理
        5.1.2 职业认同感弱
        5.1.3 对自身能力认知不足
        5.1.4 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
    5.2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的特征
        5.2.1 各方面能力分布不均衡
        5.2.2 理论技能薄弱
        5.2.3 操作技能偏重基础
        5.2.4 整体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
    5.3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群体特征及能力特征原因分析
        5.3.1 上海市长期照护制度处于起步阶段
        5.3.2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行业标准缺失
        5.3.3 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
        5.3.4 社会大众对于长期照护服务人员认可度低
        5.3.5 多方参与长期照护及人员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设计
    6.1 经验借鉴
        6.1.1 台湾地区
        6.1.2 日本
    6.2 提升路径设计原则
        6.2.1 以调查研究现状为依据
        6.2.2 以路径切实可行为标准
        6.2.3 以提高群体能力为目的
        6.2.4 以多方主体参与为保障
    6.3 三大时间跨度提升专业能力的路径
        6.3.1 短期提升路径
        6.3.2 中期提升路径
        6.3.3 长期提升路径
    6.4 五大重点能力的提升路径
        6.4.1 安全保护能力
        6.4.2 情绪疏通能力
        6.4.3 常见病护理能力
        6.4.4 康复训练能力
        6.4.5 制定护理计划能力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保障路径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7.1 政府主导走向
        7.1.1 出台相关政策
        7.1.2 增加财政投入
        7.1.3 拓宽筹资渠道
    7.2 加大社会宣传
        7.2.1 增加宣传方式
        7.2.2 宣传方法科学
        7.2.3 减少用人歧视
    7.3 动员多方参与
        7.3.1 动员社会组织参与
        7.3.2 动员志愿者参与
        7.3.3 动员护理类院校参与培训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国内外现状
        2.1.1 标准化护理术语
        2.1.2 护理措施分类
        2.1.3 小结
    2.2 相关概念
        2.2.1 护理措施
        2.2.2 护理活动
        2.2.3 护理措施分类
        2.2.4 核心措施
    2.3 技术路线
3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的翻译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第六版更新部分
        3.3.2 翻译人员的一般资料
        3.3.3 翻译结果
    3.4 研究讨论
    3.5 研究结论
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专家基本资料
        4.3.2 专家积极程度
        4.3.3 专家权威程度
        4.3.4 专家协调程度
        4.3.5 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
        4.3.6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4.3.7 核心措施的比较结果
    4.4 研究讨论
        4.4.1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4.2 护理措施分类的适用性
        4.4.3 儿童肿瘤核心措施的筛选能力
        4.4.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中美比较
        4.4.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4.5 研究结论
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调查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结果
        5.4.1 基本资料
        5.4.2 问卷的信度
        5.4.3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验证性分析结果
        5.4.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领域层的差异性分析
        5.4.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措施层的差异性分析
    5.5 研究讨论
        5.5.1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临床使用率很高
        5.5.2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临床调查结果与专家咨询结果的一致性高
        5.5.3 各地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5.5.4 各职称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5.6 研究结论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性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应用性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更新部分英文版
附录 2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更新部分中文版
附录 3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专家咨询-第一轮
附录 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专家咨询-第二轮
附录 5 北美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
附录 6 护理措施分类框架
附录 7 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科研工作参与情况

(8)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内容、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护人员判断癌症患者濒死期的质性访谈
    一、对象与方法
    二、访谈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构建
    一、路径文本的选择
    二、路径的翻译和文化调试
    三、专家小组会议法修订路径
第四部分 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临床验证
    一、人员培训
    二、资料收集
    三、结 果
    四、讨 论
    五、结论
第五部分 总结
    一、研究的主要完成任务和创新性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晚期癌症病人家庭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家庭临终护理的实施时间
2 家庭临终护理的实施内容
    2.1 躯体护理
        2.1.1 疼痛护理
        2.1.2 基础护理
    2.2 心理护理
    2.3 病人家属护理
3 实施家庭临终护理对家属、医护人员的要求
    3.1 家属方面
    3.2 医护人员方面
4 家庭临终护理模式
    4.1 美国的家庭临终护理模式
    4.2 日本的家庭临终护理模式
    4.3 荷兰的家庭临终护理模式
5 我国家庭临终护理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6 展望

(10)基于故事教学法培养护生临终关怀职业认同感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2研究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四、社区家庭病人的临终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时艳霞,洪金花,王晓松,施敏,何风娥,王美监,王丽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04)
  • [2]广东省NICU护士实施临终关怀意愿的现状调查[J]. 余秋敏,张昉,黄惜华,郭燕如,蓝文兰. 现代医院, 2021(07)
  • [3]综合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物理环境构建研究[D]. 杨柳.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4]个案工作缓解临终照护人员精神压力实务研究 ——以辽阳市H养老机构为例[D]. 熊越. 辽宁大学, 2020(01)
  • [5]社区终末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J]. 谢惠英.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04)
  • [6]上海市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顾天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7]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D]. 孙霁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癌症患者濒死期护理路径的构建研究[D]. 周茹珍. 第二军医大学, 2016(05)
  • [9]晚期癌症病人家庭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J]. 朱雅铃,汪苗. 全科护理, 2015(22)
  • [10]基于故事教学法培养护生临终关怀职业认同感的效果研究[J]. 易景娜,林蓓蕾,单岩,路丽娜. 护理研究, 2015(13)

标签:;  ;  ;  ;  

社区居家患者的临终关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