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论文-王莉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论文-王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1](2018)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探讨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问题,论文在分析中通过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基本内容的介绍,结合相关工程实例探讨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2期)

岳辉,杨闵竣,彭红卫[2](2018)在《复合式路面中连续配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式路面结构中,起到主要承重作用的是连续配筋混凝土,如果连续配筋混凝土的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在长期的使用中不会产生结构性破坏,因此,连续配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连续配筋混凝土需要特别注意的施工控制关键环节。(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1期)

贾晓峰[3](2015)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山西阳左高速公路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工程实践,分析了这一刚柔复合式路面的适用性、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及使用效果,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和隧道路面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任艳,刘细军[4](2014)在《隧道复合式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龙头山隧道AC+CRC复合式路面实体工程,建立合理温度应力分析模型,分析了与CRC层的设计及使用性能密切相关的参数对CRC层应力和裂缝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CRC层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胡熠鑫[5](2014)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设计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大部分地区超载重载现象严重,我国早期修筑的高速公路实际使用年限和路用性能经常达不到设计要求,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已经成为道路工程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AC)是结合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与沥青路面(AC)两者优点的新型复合式路面,它既保留了CRCP的强承载力、高整体性的特点,还继承了AC路面的行车舒适、便于维修等优点,适应我国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大的趋势,是今后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结合潭耒高速公路工程实际,对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设计进行研究。首先,针对新建CRC+AC路面结构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CRC+AC结构的板厚两种情况的CRC板厚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基于冲断破坏的CRC板厚设计方法,并给出示例进行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新建CRC+AC路面CRC板厚最佳设计方法。其次,针对CRC板边冲断破坏以现行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为基础,从沥青面层厚度设计、CRC板厚设计与配筋设计等方面,提出CRC+AC结构的整套设计方法,并给出设计流程图与计算示例。最后,结合潭耒高速公路旧路加铺CRC+AC复合式路面的实体工程,验证基于冲断破坏的CRC+AC板厚设计方法,总结了有关CRC+AC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技术与注意事项,进一步了解与研究了CRC+AC路面的工程应用情况。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结构设计提供方法依据,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张磊,黄卫,王斌,钱振东[6](2011)在《考虑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形态和分布模式是影响路面路用性能和寿命周期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CRCP+AC的复合式路面模型,并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表征CRCP面板的力学特性。通过对路面结构温度场的分析,得到沥青面层与CRCP面板厚度比的临界值为0.15,达到或超过这一临界厚度比值,沥青面层改善CRCP面板温度状况的作用才会发挥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复合式路面在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CRCP面板结构损伤的演化规律以及裂缝张开闭合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CRCP+AC复合式路面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张作仁[7](2010)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及粘结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的广泛关注,而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AC+CRCP)便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式路面。它将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高强度性和沥青路面的行车舒适性结合起来,以连续配筋混凝土板为刚性基础,沥青面层起功能性的作用,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小,是重载交通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许多国家纷纷修筑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AC+CRCP)试验路或实体工程,但由于造价昂贵、施工复杂等原因,限制了它的推广和研究。本文以实体工程项目为依托,依据AC+CRCP的结构特点,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加铺沥青面层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影响,主要研究沥青面层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最大主应力和温度场的影响。考虑到加铺沥青面层后,刚柔性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粘结层的受剪破坏或粘结失效引起的。本文还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各影响参数对粘结层受力的影响,并结合室内试验,分析几种粘结材料的粘结性能,重点分析不同掺量下的橡胶沥青的粘结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厚度的变化对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温度场的影响。当沥青面层厚度大于4cm时,能有效降低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温度梯度。沥青面层厚度小于6cm时,对连续配筋混凝土板荷载应力的影响甚微。从提高粘结层抗剪性能和经济性角度,建议沥青面层铺设的厚度范围为8cm~14cm之间。15%掺量的橡胶沥青与环氧沥青都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15%橡胶沥青的最佳用量大约是2.0 kg/m2。研究的结果可进一步指导和完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0-04-01)

谢建新[8](2009)在《隧道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逐渐转向追求“安全、舒适、便利、快捷、经济、耐久”的品质建设,公路隧道正以其可提高线路标准、缩短运营里程、保护环境、不破坏森林植被等优点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作为隧道重要组成部分的隧道内的路面结构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其路面出现早期的病害,影响隧道乃至公路的运营。隧道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是将CRC板的高强度与AC的行车舒适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复合式路面结构,CRC提供稳定、坚实的基层,AC层改善路面使用性能。隧道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小,是长寿命路面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首先在总结了当前国内外隧道路面的主要型式的基础上,阐述了隧道内路面的工作条件,分析了隧道内路面结构的特点,比较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隧道内使用性能的差异。分析了隧道内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损坏模式。根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应用空间等参元有限元模型,对隧道内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了CRC板的最不利荷位,分析了路面结构参数对CRC板荷载应力的影响情况,进行了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内容包括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厚的设计、配筋的设计及端部锚固的设计。针对CRC和AC两层之间模量相差较大,热膨胀系数又有差异,容易因为变形协调差而产生相对较大的相对位移,降低层间结合状态,同时AC层又相对较薄,层间剪应力较大,CRC与AC层容易发生剪切滑移破坏,本文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应用BISAR3.0程序分析了CRC和AC层间最大剪应力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隧道CRC+AC型复合式路面抗剪能力、延长其正常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4-24)

李文科[9](2009)在《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AC)层间结合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RC+AC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是将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高强度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行车舒适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复合式路面结构。CRC作为刚性基础,主要起承重作用,表面AC层主要起功能层作用。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小,是重载交通长寿命路面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而CRC层与AC层之间的粘结层对于整个复合式路面结构来说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粘结层进行层间剪切应力分析、提高粘结层性能是该类型复合式路面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旨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试验以及现场施工方面对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粘结层进行研究。本文以常吉高速公路CRC+AC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试验路工程为依托,根据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粘结层结构特点,围绕层间剪切应力分析、层间抗剪切材料性能、层间抗剪切强度室内试验、基于层间剪应力指标的沥青面层结构设计以及CRC+AC层间粘结层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采用ANSYS软件分析不同因素条件的变化对粘结层在y方向(荷载前进方向)最大剪切应力τymax的影响规律;自行加工用于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粘结层不同掺量的SBS+CRM复合改性沥青,并进行叁大指标和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粘度试验试验,使用自行开发设计的层间斜剪试验仪、层间直剪试验仪测试了不同掺量SBS+CRM复合改性沥青等结合料粘结层,在不同界面条件、沥青用量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剪切应力,得出SBS+CRM复合改性沥青最佳用量,确定SBS+CRM掺配比例为10%+6%组合为最佳掺配比例;对CRC+AC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进行基于层间剪应力指标的沥青面层厚度设计,由层间斜剪试验仪试验结果作为层间界面粘结材料的容许剪应力,由回归公式确定沥青面层厚度;通过修筑常吉高速公路试验路段,从保证高粘度复合改性沥青粘结层施工质量的角度出发,对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工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成功解决了SBS+CRM复合改性沥青粘结层施工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柯梅生[10](2009)在《连续配筋混凝土+AC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在重载交通下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较多、厚沥青面层易出现车辙等病害,依据长寿命路面的理念尝试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AC的复合式路面结构,通过对试验段路面结构的配筋计算、端部锚固及层间处理等细部研究,总结该种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09年01期)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合式路面结构中,起到主要承重作用的是连续配筋混凝土,如果连续配筋混凝土的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在长期的使用中不会产生结构性破坏,因此,连续配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连续配筋混凝土需要特别注意的施工控制关键环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论文参考文献

[1].王莉.连续配筋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2].岳辉,杨闵竣,彭红卫.复合式路面中连续配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8

[3].贾晓峰.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5

[4].任艳,刘细军.隧道复合式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14

[5].胡熠鑫.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设计与工程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4

[6].张磊,黄卫,王斌,钱振东.考虑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的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损伤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

[7].张作仁.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及粘结层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

[8].谢建新.隧道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9

[9].李文科.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AC)层间结合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

[10].柯梅生.连续配筋混凝土+AC复合式路面结构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9

标签:;  ;  ;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论文-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