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觉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面孔识别,年龄偏差,整体加工,知觉场
知觉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峰,梁子峰,王哲,孙宇浩[1](2019)在《知觉场理论对面孔知觉年龄偏差效应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知觉场范式和倒置面孔范式来研究面孔知觉的年龄偏差效应,重复检验知觉场的大小能否作为面孔整体加工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年龄偏差效应的整体加工解释。结果发现:(1)成人和儿童在加工正立面孔时的知觉场均大于加工倒置面孔时的知觉场;(2)在加工正立面孔时,成人加工本年龄面孔比加工他年龄面孔的知觉场更大。上述结果表明:(1)知觉场大小可以作为面孔整体加工的指标;(2)知觉场假设可以解释面孔知觉的年龄偏差效应。(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梁子峰[2](2018)在《面孔知觉年龄偏差的整体加工解释:对知觉场假说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年龄偏差(own-age bias,OAB)是指人们在识别面孔时对本年龄面孔的识别绩效显着好于对他年龄面孔识别绩效的现象。基于经验的整体加工理论是该现象的一种主流解释。以往的研究多采取叁种常用范式(倒置面孔范式,组合面孔范式和部分整体范式),但这些范式都有一些局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整体加工的年龄偏差在不同朝向呈现的面孔以及不同的面孔区域上是否有所不同,以此发展年龄偏差的整体加工解释;并且在此过程中检验一种新的整体加工研究范式——知觉场范式,检验个体在加工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能否作为整体加工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索个体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眼动模式是否有差异,以及哪些眼动指标可以用来表征知觉场大小。实验1的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倒置面孔范式检验知觉场能否作为整体加工的指标,二是考察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是否受到面孔朝向(face orientation)的影响。实验1包含两个实验,分别采用成人被试和儿童被试。实验操纵面孔朝向,要求被试在两张备选面孔中选出与融合面孔相同的一张,以此考察他们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结果表明,无论成人被试还是儿童被试,他们在加工正立面孔时的知觉场都大于加工倒立面孔时的知觉场。而且,成人被试加工正立呈现的本年龄面孔的知觉场显着大于加工正立呈现的他年龄面孔的知觉场,但当面孔倒立呈现时,此差异不显着。这表明成人被试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会受到面孔朝向的影响。我们没有发现儿童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存在显着差异,这提示儿童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不稳定。实验2的目的是考察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在不同面孔区域上是否有所不同。实验采用成人被试,操纵面孔区域:上半脸(眼睛区域)和下半脸(嘴巴区域),要求被试在两张备选面孔中选出与融合面孔相同的一张,以此考察他们在加工面孔上半脸和下半脸时的知觉场大小。结果发现,被试在加工本年龄面孔上半脸时的知觉场显着大于加工他年龄面孔上半脸时的知觉场,而当加工面孔下半脸时,此差异不显着。这表明,个体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的不同区域时,整体加工的差异会有所不同。实验3采用眼动技术探索了个体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眼动模式的差异,以及哪些眼动指标可以用来表征知觉场大小。实验采用成人被试,在实验1a的基础上增加了眼动控制和眼动检测,结果发现,相较于加工他年龄面孔,成人被试在加工本年龄面孔时有更少的注视点和对单个注视点有更长的注视时间;加工本年龄和加工他年龄面孔的总注视时长没有显着差异。在探索性的眼动指标上,成人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首注视点和眼睛横坐标距离上有显着差异。综上,我们发现:(1)成人和儿童在加工正立面孔时的知觉场都大于加工倒立面孔时的知觉场;(2)成人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差异在不同朝向呈现的面孔以及面孔的不同区域上会有所不同;(3)成人被试加工本年龄面孔比加工他年龄面孔的注视点更少,对单个注视点注视时间更长。由此我们认为:(1)知觉场大小是可以作为整体加工指标的;(2)成人在加工不同朝向呈现的面孔和面孔的不同区域时,对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的整体加工差异会有所不同;(3)成人在加工本年龄面孔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眼动模式不同。这提示我们,个体加工本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于加工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可能是年龄偏差产生的原因,因为更大的知觉场让个体能够整合更多的面孔信息,继而表现出对本年龄面孔更优的加工绩效。(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伊东丰雄,方滨[3](2009)在《交织与围合的知觉“场” 台湾世运会高雄主场馆》一文中研究指出8844块太阳能板如鳞片般覆盖脊背,螺旋状连续构架蜿蜒延展成开口的马蹄形,清水混凝土曲面框架支撑的环体,围合的是4万坐席、1.5万临时观众席、占地19公顷的一个足球场,这便是伊东丰雄大师为台湾世运会设计的高雄主场馆,也是台湾第二座国际足总认可的足球场,世界首座"开口式"现代足球场。如此这般的庞然大物,却没有想象中的张扬。(本文来源于《室内设计与装修》期刊2009年07期)
朱蓉,汪萍[4](2004)在《从知觉场角度看时空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家将心理学领域的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用于语言结构的研究,代之以射体-界标理论。笔者运用这一理论,采用图解加说明的方式对英语中的up和down这对介词从空间、时间和隐喻叁个角度进行语义分析,从全新的视角探讨时间空间二维性及方位隐喻的丰富含义。(本文来源于《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张宪平[5](1999)在《画家审美感觉的潜在能量及其知觉场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家的审美感觉作为其把握和处理对象世界的一种艺术方式,它将为画家的创作发生及艺术实践过程中全部创作心理活动提供两种能量,一种是原始的情绪能量,另一种是当前的感悟能量。 情绪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深层心理结构,其全部秘密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揭示。心理学家们不得不承认,“现代心理学对全部情绪经验的组织和分类很少作正式的探讨,甚至连一个说明整个情绪领域(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1999年04期)
知觉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年龄偏差(own-age bias,OAB)是指人们在识别面孔时对本年龄面孔的识别绩效显着好于对他年龄面孔识别绩效的现象。基于经验的整体加工理论是该现象的一种主流解释。以往的研究多采取叁种常用范式(倒置面孔范式,组合面孔范式和部分整体范式),但这些范式都有一些局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整体加工的年龄偏差在不同朝向呈现的面孔以及不同的面孔区域上是否有所不同,以此发展年龄偏差的整体加工解释;并且在此过程中检验一种新的整体加工研究范式——知觉场范式,检验个体在加工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能否作为整体加工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索个体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眼动模式是否有差异,以及哪些眼动指标可以用来表征知觉场大小。实验1的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采用倒置面孔范式检验知觉场能否作为整体加工的指标,二是考察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是否受到面孔朝向(face orientation)的影响。实验1包含两个实验,分别采用成人被试和儿童被试。实验操纵面孔朝向,要求被试在两张备选面孔中选出与融合面孔相同的一张,以此考察他们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结果表明,无论成人被试还是儿童被试,他们在加工正立面孔时的知觉场都大于加工倒立面孔时的知觉场。而且,成人被试加工正立呈现的本年龄面孔的知觉场显着大于加工正立呈现的他年龄面孔的知觉场,但当面孔倒立呈现时,此差异不显着。这表明成人被试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会受到面孔朝向的影响。我们没有发现儿童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存在显着差异,这提示儿童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不稳定。实验2的目的是考察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整体加工差异在不同面孔区域上是否有所不同。实验采用成人被试,操纵面孔区域:上半脸(眼睛区域)和下半脸(嘴巴区域),要求被试在两张备选面孔中选出与融合面孔相同的一张,以此考察他们在加工面孔上半脸和下半脸时的知觉场大小。结果发现,被试在加工本年龄面孔上半脸时的知觉场显着大于加工他年龄面孔上半脸时的知觉场,而当加工面孔下半脸时,此差异不显着。这表明,个体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的不同区域时,整体加工的差异会有所不同。实验3采用眼动技术探索了个体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眼动模式的差异,以及哪些眼动指标可以用来表征知觉场大小。实验采用成人被试,在实验1a的基础上增加了眼动控制和眼动检测,结果发现,相较于加工他年龄面孔,成人被试在加工本年龄面孔时有更少的注视点和对单个注视点有更长的注视时间;加工本年龄和加工他年龄面孔的总注视时长没有显着差异。在探索性的眼动指标上,成人被试在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首注视点和眼睛横坐标距离上有显着差异。综上,我们发现:(1)成人和儿童在加工正立面孔时的知觉场都大于加工倒立面孔时的知觉场;(2)成人加工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小差异在不同朝向呈现的面孔以及面孔的不同区域上会有所不同;(3)成人被试加工本年龄面孔比加工他年龄面孔的注视点更少,对单个注视点注视时间更长。由此我们认为:(1)知觉场大小是可以作为整体加工指标的;(2)成人在加工不同朝向呈现的面孔和面孔的不同区域时,对本年龄和他年龄面孔的整体加工差异会有所不同;(3)成人在加工本年龄面孔和他年龄面孔时的眼动模式不同。这提示我们,个体加工本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大于加工他年龄面孔时的知觉场可能是年龄偏差产生的原因,因为更大的知觉场让个体能够整合更多的面孔信息,继而表现出对本年龄面孔更优的加工绩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觉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峰,梁子峰,王哲,孙宇浩.知觉场理论对面孔知觉年龄偏差效应的解释[J].心理科学.2019
[2].梁子峰.面孔知觉年龄偏差的整体加工解释:对知觉场假说的检验[D].浙江理工大学.2018
[3].伊东丰雄,方滨.交织与围合的知觉“场”台湾世运会高雄主场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
[4].朱蓉,汪萍.从知觉场角度看时空结构[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5].张宪平.画家审美感觉的潜在能量及其知觉场模式[J].美术观察.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