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灭Pretty Park(论文文献综述)
杨拓[1](2021)在《字幕文本随机切分与视译质量研究 ——以TED演讲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字幕翻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形式,视译是口译的一条分支,早期的字幕翻译较少将二者结合。为提高工作效率,字幕翻译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视译英文字幕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但特殊的方法伴随着特殊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即是字幕文本随机切分现象带来的对应问题。本文选取TED演讲为语料,列举划分了典型字幕文本随机切分现象及其问题,分析了其对口译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在视译活动中,译员应以顺句驱动为指导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本文采取增译法、省译法、预测法等顺句驱动的具体方法解决字幕文本随即切分问题。与此同时,译员提高自己的熟练度也必不可少。本文写作目的是总结经验,紧跟翻译市场发展潮流,提高工作效率,为其他译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卢俊伊[2](2021)在《悬疑小说翻译中的恐怖氛围再现 ——《宾客名单》(第1-13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翻译实践报告是笔者基于对《宾客名单》第一章至第十三章的翻译实践撰写的,该书是一本悬疑小说,讲述了一名宾客在婚礼中离奇死亡,众人一步步查找凶手的故事。此文本属于文学文本中的小说,而这本文本又是一本悬疑小说,悬疑小说在描写时,偏重于对悬疑、恐怖氛围的渲染。基于此特点,笔者在保证译文准确性的同时,着重在翻译实践时尽可能再现本文本的悬疑、恐怖氛围。笔者从静态词、动态词以及修辞手法等角度探讨了悬疑小说翻译中的恐怖氛围再现。结合翻译实践,笔者发现不同翻译在保留原文的悬疑、恐怖气氛,给读者心理造成惊悚效果上具有很大差异。笔者选择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克里斯蒂安·诺德的目的论,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等理论作为指导,通过笔者进行的翻译实践,包括静态词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动态词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修辞手法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总结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具有实用性、适用性。通过撰写此翻译实践报告,作者希望能为从事同类文本翻译实践的译者在遇到相同问题以及翻译难题的解决方法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田强[3](2020)在《马云2017年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启动会讲话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启动会于2017年12月1日举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发表讲话。本文是一篇以马云讲话为材料的模拟汉译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讲话的内容是关于阿里巴巴集团在对于脱贫事业的态度和做法。翻译此篇讲话可以起到宣传中国企业在脱贫事业做出的贡献的作用,也可以为今后翻译主题为“脱贫”的讲话提供参考。马云这次的讲话属于按照提纲讲话,语言缺乏正式性,较为随意,这对译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模拟交替传译实践过程中,笔者重点总结马云讲话原文中出现的问题并在释意理论指导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也总结了一些翻译技巧来实现释意理论的中心任务——“脱离语言外壳”。本实践报告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任务描述,笔者介绍了本次任务的背景、口译材料以及任务意义。第二章为任务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译者的译前准备,口译过程介绍和译后反思总结。第三章为释意理论,主要内容包括释意理论观点和释意理论应用于交替传译的可行性。第四章为案例分析,主要包括马云讲话错误分析总结和实现“脱离语言外壳”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减译法和转化法。第五章为口译实践总结,包括本次口译实践总结自身出现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的反思,笔者希望借此实践报告发现自身问题,以期发现努力的方向,提高口译能力。
苏上荣[4](2020)在《语境理论视域下的《尽管吃吧》(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类书籍被引入中国。本报告为饮食文化指南书籍《尽管吃吧》(节选)的汉译实践报告。该书综述了当下世界流行的节食文化,解释了为何当下人们对食物持矛盾态度,并提出了以直觉饮食为基础的人们与食物的新关系。鉴于该书中出现的大量新造词、文化负载词以及修辞表达,本报告选择语境理论来对翻译实践中的典型译例进行分析。本报告主要采用语境理论中的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来分析翻译案例。在介绍本次翻译任务的背景信息、源语文本特点、译前准备和翻译过程之后,报告从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对译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如何基于语境来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本研究发现,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的翻译都需要对源语文本的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进行分析,在译文中可以适当采用意译、省略、增译、重复、句子结构调整等翻译策略和技巧。具体来说,源语文本中新造词和文化词的翻译需要再现表达的语境和文化意义;句子翻译需要关注如何再现源语句子的逻辑连贯和修辞功能;语段翻译需要考虑如何再现源语语篇的连贯性和文体风格。总的来说,语境理论能指导译者更好地把握源语文本的写作意图、内容和文体特点,并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语言和文化语境。
曹艳霞[5](2020)在《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想……》(节译)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想……》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该小说采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等创作手法,通过主人公拉尔夫的思维实验和海伦的日记展现了人物真实的意识活动,揭示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冲突与对话。值得一提的是,《想……》在语音、词汇和句子层面上体现出意识流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包含大量的审美信息。为了再现源文本的审美信息,本文以《想……》的汉译为基础,结合翻译美学理论,分析了审美客体在语音、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审美信息,并通过具体实例讨论了“模仿”、“改写”和“增补”等策略在忠实再现源文本审美信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本文认为,翻译美学理论对《想……》及其他意识流小说的解读和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罗琳[6](2020)在《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笔者已经出版的三部英译汉译着撰写而成,分别为《燃烧的主世界》、《神秘的宝箱》以及《斯特兰德庄园》。三部译着均为文学着作,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文雅,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笔者作为这三部译着的独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互文性文学翻译策略,故本翻译报告将以此三部译着为分析对象,以期深入阐明翻译心得和经验,为文学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燃烧的主世界》(原名Overworld in Flames)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谢弗顿(Mark Cheverton)2018年出版的童书,书中描绘了游戏骑士999及其同伴穿越进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与潜在的敌人斗智斗勇,于熊熊火海中拯救整个主世界的热血故事,是向儿童展现勇气、团结与智慧的范本。《神秘的宝箱》(原名Hidden in the Chest)是美国着名童书作家温特·摩根(Winter Morgan)的畅销作品,书中讲述了史蒂夫一行人意外发掘了隐藏着黑暗秘密的宝箱,释放出邪恶魔力,让各地备受牵连,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压制并消灭这些宝箱的历险故事,是国内少见的儿童猎奇题材。《斯特兰德庄园》(原名Tell Me You’re Mine)是英裔瑞典作家伊丽莎白·诺尔贝克(Elisabeth Noreb?ck)的畅销悬疑小说,该书围绕着一件一岁女婴失踪案展开,描绘了在女婴伊莎贝尔长大后,生母斯特拉和拐走她的养母克斯廷相遇、揭穿和纠缠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悬念迭起,疑雾重重,却也不乏温情叙述,实属一部悬疑佳作。在阅读分析原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比比皆是,故于翻译伊始,便选择了互文性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工作完成后,笔者根据前人的智慧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及策略。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翻译实践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翻译过程及后期校对;然后,剖析了三部译作中出现的互文性翻译表征;接着,对文学翻译、互文性与文学、互文性与文学翻译三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笔者对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的总结;基于该模式与原则,笔者结合四种普适于文学翻译、一种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翻译策略,对三部译作中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翻译进行配对分析。本报告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力证了互文性策略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经探究,笔者参照N.Fairclough(1992)对互文性的分类,将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列入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两类。其中,明显互文性总结为反讽、否定、仿拟和预设;篇际互文性则立足于武建国(2010)的研究结论,依次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虽然文中的互文表征并非所有都能各得其所,但大部分都充分契合各大类别,进而推动笔者探索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四足鼎立的互文空间,衍射出文学翻译过程中基于互文性发生的“文学神韵”和“文学意象”的对等演变,并总结出重组、强化、模仿、增补和通俗化五种互文性翻译策略。准确贴切地还原文学着作中的互文性对译者提出了极高要求,除译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外,有的放矢的互文翻译策略更能事半功倍地精进译文。本报告表明,互文性是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理论。笔者提出的文学翻译互文性原则有助于译者精准地挖掘出原文中的互文性表征,并通过重组、强化、模仿、增补、通俗化五种策略完善贴切地重现文学着作中的神韵和意象。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合理地总结文学翻译中互文性表征的处理策略,并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韩倩文[7](2020)在《《外公的山》(第一章至第七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外公的山》(Grandpa’s Mountain)是一本以成长为主题,真实历史为题材的儿童小说。这类成长小说常被评论家称为“社会的缩影”,对成长小说的解读其实正是对那段历史的解读。将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引进中国,对于儿童了解外国文化、丰富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多样化的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为中国儿童小说家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和更丰富的创作思路;而且能够丰富现有的研究儿童文学的翻译。作者选取《外公的山》前七章进行翻译实践,以实践中所遇到的翻译难点为例,在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语法、语义和语用层面探讨了如何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最大限度地还原源文本,并使得儿童读者理解与接受。作者认为,在语法和语义层面,儿童小说翻译可选用口语化词句,适当使用叠词。尽量简化并拆分句子结构,降低译文理解难度;在语用层面,译者翻译时需要填补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文本意义空白,在如实传递源文本信息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交流。作者期望中国儿童通过此文更好地领略外国儿童文学,同时也希望该报告能对儿童小说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姚晓筱[8](2020)在《万物健康会议口译项目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万物健康会议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美国西部食品安全与保障中心主办,与中国各大农业院校合作,旨在关注与改善人类、动物与环境的健康。笔者担任了2019夏季万物健康会议的口译员之一,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代表以及中方参会人员提供口译服务。笔者在本报告中对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结合国内外现有的会议口译研究试提出可行的应对方法。在近一个月的会议中,笔者遇到的困难主要在于:会议相关专业知识的欠缺,部分场合下无法记笔记影响口译质量,长难句处理不够熟练,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经过反思与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如下:尽可能在项目开始前做充分的准备,不可忽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短时记忆、视译练习等方面提升口译能力,口译过程中可采取补译的方法,必要时求助演讲人以保证口译质量;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主要了解各国历史文化;同时要强身健体,努力增强心理素质。
高境阳[9](2020)在《科幻小说新词汉译实践报告 ——以《小兄弟》为例》文中指出本报告以科幻小说《小兄弟》中的新词翻译实践个案为例,从皮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出发,总结新词的翻译方法,力求对科幻小说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本篇报告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对于新词的处理一直是科幻小说翻译过程中的难题,且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视。因此,新词的翻译研究对于科幻小说翻译具有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对象《小兄弟》和翻译实践目标,并参照了郭建中教授在其着作《科普与科幻翻译》中提出的科幻小说翻译标准,尽量还原原文的特色和风采。此次翻译实践从皮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出发,同时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处理。通过实践,本篇报告证实了交际翻译理论在科幻小说翻译中的可行性。本篇报告例举了此次翻译实践中出现的新词,并根据其构词法进行分类,具体分析了形式新词、语义新词以及语用新词的翻译方法。在形式新词翻译中主要采用的是异化译法,语义和语用新词则较多采用了归化译法。
陈怿名[10](2020)在《《闪亮的日子》翻译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项目原文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所作回忆录式小说《闪亮的日子》(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Thunderbolt Kid)。同时,本项目也是一次重译实践。实践中,笔者应用了维奈和达贝尔内提出的翻译模式,也对文学作品的重译问题展开了思考。本文在完整翻译全书的实践基础上展开,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该章节中,笔者介绍了项目背景、项目描述和报告结构。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笔者从译前、译中、译后三方面描述了本次实践过程,阐明了翻译难点,并详细介绍了维奈和达贝尔内提出的翻译模式。二人在认真比较、阅读英法两种语言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种翻译策略。当源语和目的语存在相同范畴或概念时,译者可应用“直接翻译”策略将源语信息里的每个要素依序转移到目的语中;当源语和目的语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译者则需改变目的语的词汇或句法顺序,采用“间接翻译”策略。第三章为案例分析,该章节中,笔者结合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案例,阐述了两种翻译策略下,“借词”、“仿造词语”、“直接翻译”、“词性转换”、“调节”、“等值”和“改编”七种翻译程式对本实践的指导作用。第四章为总结,通过此次实践和翻译报告撰写,笔者就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有待提高之处做了总结,笔者认为,译者应重视译前准备,注重翻译方法和技巧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自己源语和目的语的知识修养,在学习和理解翻译理论的基础上,灵活使用翻译策略。
二、消灭Pretty Park(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灭Pretty Park(论文提纲范文)
(1)字幕文本随机切分与视译质量研究 ——以TED演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研究基础 |
第一节 视译与字幕翻译 |
第二节 字幕视译中文本随机切分问题的概念 |
第三节 TED系列节目语料介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字幕文本随机切分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后置定语随机切分 |
第二节 状语从句随机切分 |
第三节 There be句式随机切分 |
第四节 介词前后信息随机切分 |
第五节 非语言因素辅助下语言省略 |
一、动作 |
二、图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应对策略 |
第一节 增译法 |
一、增译单词 |
二、增译描述性语句 |
三、增译解释性语句 |
第二节 省译法 |
一、省译逻辑必然词句 |
二、省译不涉主题词句 |
第三节 预测 |
一、根据词语或固定搭配预测 |
二、非语言预测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悬疑小说翻译中的恐怖氛围再现 ——《宾客名单》(第1-13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任务描述 |
1.1 文本介绍 |
1.2 文本分析 |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计划制定 |
2.1.2 翻译技术和资源准备 |
2.1.3 翻译理论和策略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事项 |
第3章 案例分析 |
3.1 静态词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 |
3.1.1 名词翻译的恐怖氛围再现 |
3.1.2 形容词翻译的恐怖氛围再现 |
3.1.3 动名词翻译的恐怖氛围再现 |
3.2 动态词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 |
3.2.1 动词翻译的恐怖氛围再现 |
3.2.2 副词翻译的恐怖氛围再现 |
3.3 修辞手法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 |
3.3.1 拟人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 |
3.3.2 比喻烘托下恐怖氛围再现 |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问题总结 |
4.2 翻译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马云2017年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启动会讲话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介绍 |
1.1 任务背景 |
1.2 任务材料 |
1.3 任务意义 |
第二章 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主题背景知识的准备 |
2.1.2 词汇的准备 |
2.1.3 笔记练习 |
2.1.4 熟悉发言者的讲话风格 |
2.2 口译过程 |
2.3 译后总结 |
第三章 释意理论 |
3.1 释意理论观点 |
3.2 释意理论应用于交替传译的优势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马云讲话口误分析及问题解决 |
4.1.1 搭配不当 |
4.1.2 成分赘余 |
4.1.3 语义不全 |
4.1.4 逻辑混乱 |
4.2 实现“脱离语言外壳”所使用的翻译技巧 |
4.2.1 增译法 |
4.2.2 减译法 |
4.2.3 转换法 |
第五章 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总结 |
5.1 模拟交替传译中的问题 |
5.2 模拟交替传译后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模拟交替传译实践原文 |
附录二 :模拟交替传译实践译文 |
附录三 :词汇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语境理论视域下的《尽管吃吧》(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Task Information |
1.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2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Task |
2.2 Translating Process |
2.3 Feedback on the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3 Cas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xt Theory |
3.1 An Overview of the Context Theory |
3.1.1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xt Theory |
3.1.2 Application of the Context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3.2 Case Study |
3.2.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
3.2.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
3.2.3 Translation at Discourse Level |
Chapter 4 Conclusion |
4.1 Major Findings |
4.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Practice |
References |
Appendix 1:The Source Text |
Appendix 2:The Target Text |
(5)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想……》(节译)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Project Description |
Research Background |
Main Contents |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On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
1.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
1.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Aesthetics |
1.2.1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outside China |
1.2.2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in China |
1.3 Aesthetic Constituents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
1.3.1 Aesthetic Object |
1.3.2 Aesthetic Subject |
1.3.3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
Chapter Two Features of Thinks… |
2.1 Introduction to David Lodge and Thinks… |
2.1.1 David Lodge and his Aesthetic Thoughts |
2.1.2 Introduction to Thinks… |
2.2 Features of the Text |
2.2.1 Phonetic Feature |
2.2.2 Lexical Feature |
2.2.3 Syntactic Feature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Case Analysis |
3.1 Strategies of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
3.2 Imitation |
3.2.1 SL-oriented Imitation |
3.2.2 TL-oriented Imitation |
3.3 Rewriting |
3.3.1 Rewriting Phrase |
3.3.2 Rewriting Sentence Structure |
3.4 Amplification |
3.5 Summary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 |
(6)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1 Introduction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
1.2.2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s |
1.3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Introduction |
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3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
2.4 Translation plans established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
3.1 Introduction |
3.2 Comprehending the source texts |
3.3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arget texts |
3.4 Proofreading the target text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4.1 Introduction |
4.2 Notes on intertextuality |
4.3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
4.3.1 Irony |
4.3.2 Negation |
4.3.3 Parody |
4.3.4 Presupposition |
4.4 Interdiscursivity |
4.4.1 Blen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2 Embed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3 Switched interdiscursivity |
4.4.4 Chained interdiscursivity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1 Introduction |
5.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1 Previous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2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ture |
5.2.3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5.3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4 The intertextual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The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6.1 Introduction |
6.2 Realignment |
6.3 Enhancement |
6.4 Imitation |
6.5 Supplementation |
6.6 Popularization |
6.7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
7.2 Limitations |
7.3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附件 |
(7)《外公的山》(第一章至第七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s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3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of the Source Text |
2.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2.3 Translation Proces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Guidance |
3.1 Translation Norms of Andrew Chesterman |
3.2 Applications of Chesterman’s Norm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Syntactic Strategies |
4.1.1 Phrase Structure Change |
4.1.2 Sentence Structure Change |
4.2 Semantic Strategies |
4.2.1 Abstraction Change |
4.2.2 Paraphrase |
4.3 Pragmatic Strategies |
4.3.1 Visibility Change |
4.3.2 Cultural Filtering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Existing Problems |
5.2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8)万物健康会议口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Project Survey |
1.1 Background |
1.2 Project description |
Chapter Two Major Difficulties and Analysis of Causes |
2.1 Lack of Expertise |
2.1.1 Terminology |
2.1.2 Various Images,Graphs and Videos |
2.2 Interpreting-skills-related Difficulties |
2.2.1 Note-taking Problems |
2.2.2 Complex Sentences |
2.3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2.4 Physical and Mental Pressure |
Chapter Three Solutions |
3.1 Expertise Learning and Terminology Memorization |
3.2 Enhancing Interpreting Skills |
3.2.1 Supplementary Interpretation |
3.2.2 Asking Speaker for Help If Necessary |
3.2.3 Strengthening Short-term Memory |
3.2.4 Sight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
3.3 Improv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
3.4 Physical and Mental Preparation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I:Glossary |
Appendix II:Original Interpreting Materials from the Project |
Acknowledgements |
(9)科幻小说新词汉译实践报告 ——以《小兄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Aims and Significance |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
2 Task Description |
2.1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2.2 Introduction of Little Brother |
3 Task Process |
3.1 Pre-translation Stage |
3.1.1 Time Plan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3.1.2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Science Fiction |
3.2 While-translation Stage |
3.2.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2.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3.3 Post-translation Stage |
3.3.1 Self-revision |
3.3.2 Quality Assessment |
4 Case Study |
4.1 Translation of Formal Neologisms |
4.1.1 Translation of Acronyms and Abbreviations |
4.1.2 Translation of New Coinages |
4.1.3 Translation of Derivatives |
4.2 Translation of Semantic Neologisms |
4.2.1 Translation of Compounds |
4.2.2 Translation of Blendings |
4.3 Translation of Pragmatic Neologisms |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A E-C Translation Practice on Little Brother |
Acknowledgements |
(10)《闪亮的日子》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Project Description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1 Types of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
2.1.2 Theoretical Basis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After-translation Management |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
3.1 Direct Translation |
3.1.1 Borrowing |
3.1.2 Calque |
3.1.3 Literal Translation |
3.2 Oblique Translation |
3.2.1 Transposition |
3.2.2 Modulation |
3.2.3 Equivalence |
3.2.4 Adaptation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Alignment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ion |
四、消灭Pretty Park(论文参考文献)
- [1]字幕文本随机切分与视译质量研究 ——以TED演讲为例[D]. 杨拓.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悬疑小说翻译中的恐怖氛围再现 ——《宾客名单》(第1-13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卢俊伊.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3]马云2017年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启动会讲话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田强. 青岛大学, 2020(02)
- [4]语境理论视域下的《尽管吃吧》(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苏上荣.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5]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想……》(节译)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曹艳霞. 兰州大学, 2020(01)
- [6]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D].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外公的山》(第一章至第七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韩倩文. 西南大学, 2020(01)
- [8]万物健康会议口译项目报告[D]. 姚晓筱.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9]科幻小说新词汉译实践报告 ——以《小兄弟》为例[D]. 高境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10]《闪亮的日子》翻译报告[D]. 陈怿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