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杨柳,许莉莉

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杨柳,许莉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腔镜,亮丙瑞林,子宫内内膜异位症,促血管生成素-2

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许莉莉[1](2019)在《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指数、血清粘结合蛋白多糖-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生育指数、血清粘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EMT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亮丙瑞林治疗组,每组患者60例。常规组患者仅进行腹腔镜手术;亮丙瑞林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予以亮丙瑞林治疗,3.75 mg/次,4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性激素水平,血清Syndecan-1、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生育指数、受孕率、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亮丙瑞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常规组(70.0%),两组患者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Ang-2、Syndecan-1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亮丙瑞林治疗组患者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Ang-2、Syndecan-1等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亮丙瑞林治疗组患者生育指数和受孕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妊娠结局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EMT患者的生育指数,降低其血清Syndecan-1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生育健康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柳金梅,马旭鸿,张文辉,董瑞,杜蔚云[2](2017)在《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年生存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在60例确诊为EMS的患者中,选择接受放置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选择腹腔镜保守手术和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痛经、盆腔痛、性交痛方面的疼痛均有缓解。试验组在减缓盆腔痛和性交痛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减缓痛经方面显着优于试验组(P<0.05);EMS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表(EHP-5)自评分数评估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均改善了相应的症状,其中试验组在情绪状态、社会支持、自我形象、完成工作、照顾孩子、性生活、医学专业人员、治疗效果、不孕等9个方面的效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能有效缓解EMS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史瑞霞,董瑞,马瑞兰,张文辉,陶明瑛[3](2017)在《皮下埋植避孕剂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的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皮下埋植避孕剂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疑似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拒绝手术治疗的60例分为皮下埋植避孕剂组(A组)和达那唑组(B组),将同意手术的30例纳入腹腔镜保守手术+Gn RH-a组(C组)。A组放置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B组口服达那唑胶囊,2次/日,连用6个月。C组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在患者月经来潮5日内肌注达菲林3.75 mg,每隔4周一次,共6次。结果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视觉评分法(VAS)痛经、盆腔痛、性交痛评分及月经失血图评分法(PBAC)经量评分叁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组间比较:C组缓解痛经疗效最佳,A组缓解盆腔痛和性交痛疗效最佳;PBAC经量评分A、B、C叁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能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性交痛和盆腔痛,减少月经量,为不愿长期服药和拒绝手术治疗,尤其是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7年10期)

柳金梅,蔡炳欣,马瑞兰,董瑞,张文辉[4](2017)在《皮下埋植避孕剂用于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约7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术后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辅助治疗也发挥重要作用~([2])。但是,手术有创伤,患者有顾虑,GnRH-a价格昂贵,经济负担较重。利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较多,疗效肯定,作用机理明确。皮下埋植剂是一种含左炔诺孕酮的缓释避孕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兰雪,吴娜娜,赵高娃,徐秀平,何秀萍[5](2015)在《改良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改进的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模型,在保证成模的前提下,使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更加简单易操作,且成模效果更明显,术后易寻找病灶。方法:取性成熟期雌性SD大鼠10只,体重约250±5 g,术前五日连续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0.04 mg/每天,然后采用改良的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既将大鼠自体双侧子宫切下,取其中一侧子宫种植至皮下血供较丰富处,术后第十日起连续五日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于术后四周可观察腹部皮下病灶。结果:造模四周后见皮下种植的皮肤处有明显的圆形突起,切开皮肤可见种植的一侧子宫完整成活,与周围界限清晰,病灶明显易见,血运丰富。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此种方法较文献提供的皮下种植法更为简单易操作,省去了分离子宫内膜与肌层的步骤,且有病灶明显术后易寻找病灶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23期)

袁华,龚健,王嘉圆,黄伟[6](2013)在《建立裸鼠皮下荧光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裸鼠子宫内膜注射于裸鼠皮下,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操作简便,同时可在一定时间内体外动态观察异位病灶的生长,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构建裸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荧光模型的方法。方法:取裸鼠子宫内膜,采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转染后,注射入 6 只裸鼠皮下(转染荧光组),将未接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转染的子宫内膜组织块注射到另 6 只裸鼠腹部皮下(对照组)。于注射后第 5,10,15,20,25,30 天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皮下绿色荧光强度,记录荧光标记病灶的持续时间,同时行组织学检测两组异位病灶的情况。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 5 个内膜异位症活体荧光裸鼠模型及 5 个内膜异位症活体非荧光裸鼠模型,平均每只裸鼠形成二叁个病灶。利用体视荧光显微镜可通过活体动物的皮肤直接观察到体内病灶生长和发展,荧光面积和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可持续观察 4 周左右。对照组未检测到绿色荧光病灶。获取病灶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观察到典型的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结构。结果可见这种改良的裸鼠荧光模型可以动态无损伤量化观察病灶生长和发展情况,有助于内膜异位症新药的开发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15期)

周玲,钱志红,任琼珍[7](2012)在《皮下注射子宫内膜法建立Lewis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Lewis大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方法以同系大鼠作为供体,取子宫内膜,采用皮下注射法对28只大鼠行皮下造模手术,术后第7天及第21天取异位子宫内膜结节行HE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大鼠均成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成功率100%。子宫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结论以同系大鼠子宫内膜皮下注射法成功地建立了Lewis大鼠腹壁EM模型,可用于EM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2年13期)

周玲[8](2012)在《皮下注射内膜法建立Lewis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及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Lewis大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新模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mRNAs的表达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同系大鼠作为供体,取子宫内膜采用皮下注射法对28只大鼠行皮下造模手术,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21天取异位结节行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mRNAs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术后第7天组、第21天组及在位内膜组ER、PR mRNA表达变化和ER/PR mRNA比值变化。结果:1.本试验大鼠均成活,腹壁异位内膜种植成活率100%,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2.术后第21天病灶较术后第7天缩小,且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3.异位内膜术后第7天组和第21天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ER、PR mRNA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ER、PR mRNA的表达,且与后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异位内膜术后第7天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ER、PR mRNA的表达和第21天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4.异位内膜术后第7天组、第21天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ER/PR mRNA的比值高于在位内膜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ER/PR mRNA的比值,且与后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而异位内膜术后第7天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ER/PR mRNA的比值和第21天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结论1.皮下注射内膜法建立Lewis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简单直观,损伤小,成功率高,异位内膜生理特性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便于反复试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2.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ER mRNA表达的降低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3.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ER/PR mRNA比值的增高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4-01)

王宁宁,张红霞,丁慧娟,洪珊珊,谭金凤[9](2009)在《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皮下模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两种方法建立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效果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差异。方法雌性BALB/c裸鼠41只,随机分为皮下移植组(A组,n=22)和皮下注射组(B组,n=19),分别采用皮下移植人子宫内膜块和皮下注射人子宫内膜碎屑的方式建模。每组又分为2、4周两个亚组,即A1、A2组和B1、B2组。采用SP法检测异位病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比较组间的异位病灶的体积和重量。结果在相同时间点(2周或4周),两组异位病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位病灶重量较B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病灶腺体和间质中VEGF表达、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周时病灶腺体中VEGF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4周时(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成功构建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可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皮下移植造模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蒋红清,刘亚杰,李亚里[10](2008)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行为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壁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第3周治疗组(n=10)腹腔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3 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 d;测量病灶体积及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治疗组MVD及VEGF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在60例确诊为EMS的患者中,选择接受放置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选择腹腔镜保守手术和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痛经、盆腔痛、性交痛方面的疼痛均有缓解。试验组在减缓盆腔痛和性交痛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减缓痛经方面显着优于试验组(P<0.05);EMS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表(EHP-5)自评分数评估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均改善了相应的症状,其中试验组在情绪状态、社会支持、自我形象、完成工作、照顾孩子、性生活、医学专业人员、治疗效果、不孕等9个方面的效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能有效缓解EMS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许莉莉.腹腔镜手术联合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治疗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指数、血清粘结合蛋白多糖-1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9

[2].柳金梅,马旭鸿,张文辉,董瑞,杜蔚云.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年生存质量评价[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

[3].史瑞霞,董瑞,马瑞兰,张文辉,陶明瑛.皮下埋植避孕剂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的临床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

[4].柳金梅,蔡炳欣,马瑞兰,董瑞,张文辉.皮下埋植避孕剂用于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

[5].兰雪,吴娜娜,赵高娃,徐秀平,何秀萍.改良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6].袁华,龚健,王嘉圆,黄伟.建立裸鼠皮下荧光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7].周玲,钱志红,任琼珍.皮下注射子宫内膜法建立Lewis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J].江苏医药.2012

[8].周玲.皮下注射内膜法建立Lewis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及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D].苏州大学.2012

[9].王宁宁,张红霞,丁慧娟,洪珊珊,谭金凤.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皮下模型的比较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

[10].蒋红清,刘亚杰,李亚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

标签:;  ;  ;  ;  

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杨柳,许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