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肽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酒,多肽,LC-QTOF-MS,ACE抑制活性
多肽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霍嘉颖,黄明泉,吴继红,李贺贺,孙啸涛[1](2019)在《草原王白酒中多肽的分离鉴定及其ACE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清香型草原王白酒中分离鉴定出了3条多肽,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ESIQTOF-MS)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鉴定,分别为Lys-Val-Val-Ala (KVVA),Val-Cys-Trp-Asn (VCWN)和Trp-ILe-Lys-Lys (WIKK),并对其用内标法分别进行了定量,这3条多肽在白酒中含量为0.835~14.21μg/L。通过基于N-[3-(2-呋喃)丙烯醇酰]-2-苯丙氨酰甘氨酰甘氨酸(FAPGG)为底物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KVVA、VCWN和WIKK这3条多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分别测定了这3条多肽在0.01~1000.00 mg/L七个不同浓度下的ACE抑制率和它们的半抑制浓度IC_(50),IC_(50)分别为(41.06±0.35) mg/L、(1020.31±10.48) mg/L和(148.43±12.05)mg/L,结果显示这3条多肽都具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但是它们之间ACE抑制活性的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跟该多肽序列中是否存在疏水性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所在的位置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袁娜,戴琛,杨郁文,杜建厂,张保龙[2](2019)在《棉花多肽的分离提取方法建立及质谱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肽是一类小分子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众多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旨在探索棉花根部多肽的分离提取方法,建立基于改良尿素法的棉花多肽组样品收集方法。基于该方法,笔者在棉花根部组织中获得809个小分子肽序列,这些多肽的大小在10~70个氨基酸之间。随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笔者进一步对获得的多肽进行来源鉴定和序列分析。通过功能注释和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些多肽来源的基因在结合和催化活性、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功能亚类中所占比例最高,并且这些基因大多分布在细胞质中(52%)。此外由结果还可以看出,与抗病防卫相关的蛋白包括PR10、包含NB-ARC结构域的蛋白、过氧化氢酶、氧化还原酶等来源的多肽还伴有甲酰化、脱酰胺基化、乙基化等10种以上的氨基酸修饰方式。该技术为后续棉花多肽组学研究、棉花多肽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挖掘如抗病抗逆相关的多肽应用于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郑怡婷,刘让东,王薇薇,王彦,阎超[3](2019)在《双机理聚(VPBA-co-TMPTMA)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小分子、多肽和蛋白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乙烯基苯硼酸(VPBA)为单体,叁羟甲基丙烷叁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环己醇和乙二醇为二元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优化聚合液配方,在最优配比(VPBA 19 mg,TMPTMA 16 mg,乙二醇37. 5 mg,环己醇32. 5 mg,AIBN 1 mg)条件下经原位聚合法合成聚(VPBA-co-TMPTMA)毛细管整体柱。经固定相表征、重现性评价与机理考察,结果表明该整体柱重现性可接受,具有硼酸亲和色谱(BAC)机理,可用于微径液相色谱(μLC)分离含顺式邻二羟基的小分子和糖蛋白,同时具有反相色谱(RPC)机理,可用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分离多环芳烃等多类小分子和多肽。研究还构建了在线单柱无接口硼酸亲和色谱-反相色谱二维微径液相色谱(BAC-RPC 2DμLC)平台,可用于成功分离含二羟基的两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9期)
雷燕妮,张小斌,李多伟,杨梅[4](2019)在《蛹虫草培养基中多肽的提取分离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蛹虫草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双因素试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蛹虫草培养基多肽提取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蛹虫草培养基多肽优于热回流法;超声法提取最佳工艺为蒸馏水pH 8.5,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5min,提取1~2次;该条件下蛹虫草培养基多肽的提取率为21.85%~22.26%。(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晨旭,张宇辰,关薇薇[5](2019)在《海洋动物多肽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肽是由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生物活性多肽具有降血压、抗凝、抗菌、抗氧化及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海洋动物为人类提供了许多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活性多肽,而海洋动物多肽的研究和开发得益于不断发展的分离提取技术。对海洋动物多肽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包括溶剂提取法、酶解法、超声波提取方法、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方法、色谱等分离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海洋生物肽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旨为进一步研究海洋动物多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7期)
孔祥怡,杜建时,徐金玲,李水明,王勇[6](2019)在《两种不同分离方法的唾液多肽组分析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唾液多肽经Zip-Tip C_(18)固相萃取和氧化石墨烯-磷酸镧纳米复合材料(LaGM)两种方法分离后,利用高分辨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多肽鉴定,将重复两次的结果合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利用Zip-Tip C_(18)方法共检测到归属于38种蛋白质的545条序列特异肽段,而LaGM方法检测到了来源于44种蛋白质的359条序列特异肽段,其中二者重合的有116条肽段,归属于21种蛋白质。两种方法所得的肽段分布特征和优势肽段构成存在明显差异, Zip-Tip C_(18)更多富集Submaxillary gland androgen-regulated protein 3B、Statherin和Salivary acidic proline-rich phosphoprotein 1/2等蛋白质的肽段,而利用LaGM方法可检测更多的来源于Histatin-1、Histatin-3和Protein S100-A8的肽段,考虑翻译后修饰,结论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多肽的富集有一定偏好性,即多肽分离过程有可能导致肽段的特异性丢失。进一步分析发现,丢失肽段可能是检测到肽段的序列相关肽段、修饰相关肽段、所归属蛋白质的其它肽段或其它蛋白质的肽段,但序列相关肽段的几率更大。本研究表明,不宜用单一分离方法的结果代表整个多肽组, LaGM方法虽然检出肽段数目较少,但可以获取更多的降解蛋白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晓婷,姜鸣,章旭日,杨亮,杨清湖[7](2019)在《蝎毒多肽类钠通道调制剂的分离纯化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门控钠通道能够在兴奋性细胞内启动和传播动作电位。遗传学和行为学研究表明,Nav1.7,Nav1.8是治疗疼痛的候选靶点,Nav1.5与某些心肌方面的病症有很大的关系。神经性动物毒素能够靶向作用到一些离子通道,引起离子通道动力学以及门控特性的改变。目前临床上的通道抑制剂缺乏高效的亚型选择性,关于天然的通道拮抗剂的研究仍然颇具挑战。基于此,通过Sephadex G50层析技术以及高效液相Atlantis T3从东亚钳蝎粗毒中纯化出单一的活性多肽组分,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活性多肽对钠通道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蝎粗毒通过Sephadex G50凝胶色谱与反相高效液相Atlantis T3柱先后分离共获得34个单体组分,经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技术鉴定出新型短链蝎毒多肽H-2-11-2与11-2-11-3,长链蝎毒多肽H-2-14-1,H-2-14-2和H-2-15-1;(2)选择长链蝎毒多肽H-2-14-1与H-2-15-1以不同浓度分别对Nav1.5、Nav1.7、Nav1.8进行作用。结果显示:H-2-14-1对Nav1.5和Nav1.7均能易化激活,通道的激活易化和失活延缓均有浓度依赖性。H-2-14-1对Nav1.8的激活电压没有明显的改变,H-2-14-1延缓Nav1.8的失活。H-2-15-1对Nav1.5和Nav1.7均能易化激活,延缓通道失活。激活电压与反转电位的改变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基本不变。H-2-15-1对Nav1.8的激活电压没有明显改变,仅能延缓失活。综上,蝎毒多肽H-2-14-1与H-2-15-1以不同的方式作用到钠通道上,均存在亚型选择性,其中H-2-14-1还对Nav1.5和Nav1.7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关系,可以作为研究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选择性以及门控特性的潜在工具,探明其对钠通道的调控机制将为继续深入研究钠通道类调制剂提供重要参考,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期刊2019-08-16)
贺东亮[8](2019)在《紫苏多肽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苏是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苏籽、苏叶、苏梗均可入药,浑身是宝。目前在我国北方,紫苏主要用途是作为油料作物提取食用油,副产物紫苏饼粕一般作为饲料廉价处理。紫苏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本课题以紫苏饼粕为原料制备紫苏分离蛋白,并研究其功能性质,进一步酶解制备紫苏多肽,并对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紫苏多肽为原料,复配鲜牛乳研制紫苏酸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分离制备紫苏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紫苏蛋白提取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32 min,液料比10:1,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26.7%。蛋白质功能性质研究表明,紫苏蛋白具有优良的加工特性(溶解性56.1%、持油性1.47g/g、乳化性61.13m~2/g、持水性33.3%、起泡性62.7%),与大豆蛋白相比,其分子量小,溶解性好,持油性、乳化性高,持水性、起泡性低,可作为食品加工工业的蛋白质原料。(2)选用碱性蛋白酶对紫苏蛋白进行酶解,经超滤分离得到PSP1、PSP2、PSP3叁个组分,经DPPH清除率法筛选抗氧化性较强的组分为PSP3。Sephadex G-15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PSP3,得到PSP3a、PSP3b、PSP3c叁个组分,对抗氧化性最强的PSP3c进行RP-HPLC分析,其纯度为98.6%。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SP3c为七肽,其序列为Ala-Ser-Pro-Gly-Leu-Trp-Ser,分子量为716.77Da。(3)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研究了PSP3c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结果表明,PSP3c对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PSP3c的浓度达到100μg/mL时,对HepG2抑制率达到了90%以上,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经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PSP3c处理后的HepG2细胞会出现细胞核凝聚、断裂、边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高浓度样品处理组中能够看到染色体碎片形成的凋亡小体,呈现典型的凋亡状态;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SP3c处理后的HepG2细胞的凋亡发生率,随着PSP3c浓度的增加,活细胞百分含量逐渐减少,凋亡早期细胞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多,凋亡晚期和死细胞的百分含量也逐渐增多,当处理浓度达到100μg/mL时,凋亡率为52.5%,进一步证实了PSP3c对肿瘤细胞HepG2具有促凋亡作用;经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PSP3c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内caspase-3基因的表达,激活凋亡途径,最终导致细胞凋亡。(4)通过建立H22肝癌小鼠模型,评价PSP3c的体内抗肿瘤抗氧化作用。在PSP3c高浓度(20mg/mL)作用下,小鼠体内的肿瘤抑制率为69.5%,表明PSP3c在受试小鼠体内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通过测定H22肝癌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指标,结果发现PSP3c处理组的上述各指数均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表明PSP3c对受试小鼠的免疫系统没有伤害,反而能够修复癌细胞导致的免疫器官的损伤,进而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测定受试小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GSH-Px和SOD活力的变化来考察PSP3c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PSP3c处理后,小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MDA含量显着下降,GSH-Px和SOD活力明显回升,表明PSP3c能够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呈正相关。(5)以紫苏多肽PSP3c和鲜牛乳为原料研制特色酸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为6%,发酵剂用量为0.3%,PSP3c添加量为8%;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测定法对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紫苏酸奶的抗氧化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紫苏酸奶的抗氧化性能达到普通酸奶的两倍,由此得到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紫苏特色产品—紫苏酸奶。(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4)
章旭日[9](2019)在《新型蝎毒多肽类钠通道调制剂的分离纯化与细胞电生理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钳蝎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陕北黄土高原由于地理环境独特,造就了丰富的蝎资源。蝎子作为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但对其药效组分及药效机理仍知之甚少。现代研究表明,蝎子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含有大量神经毒素的蝎毒多肽,蝎毒多肽能够特异性作用于钠通道,影响通道的门控特性,而钠通道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蝎毒多肽作为钠通道门控调节剂具有研究价值。基于此,本论文利用色谱分离纯化技术从蝎粗毒中获得系列单一活性多肽组分,再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检测不同活性多肽组分对钠通道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蝎毒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蝎粗毒通过Sephadex~(TM) G-50 Fine凝胶色谱柱等度洗脱,获得叁个色谱峰,分别命名为H-1、H-2和H-3。H-2经反相高效液相Atlantis T3柱梯度洗脱,获得28个色谱峰。其中H-2-10~H-2-15六个组分各自再经反相高效液相分析纯化后共获得14个单体组分。其中5个得率和纯度较高的单体组分,冷冻干燥后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技术测定分别得到了分子量为3766 Da和3765 Da的H-2-11-2和H-2-11-3短链蝎毒多肽;以及分子量分别为7229.2 Da、7030 Da和7028.5 Da的H-2-14-1、H-2-14-2和H-2-15-1长链蝎毒多肽。选择长链蝎毒多肽H-2-14-1和H-2-15-1进行细胞钠通道功能调制鉴定实验。(2)H-2-14-1对Nav1.5、Nav1.7、Nav1.8的调控作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分别记录100 nM、200 nM及500 nM H-2-14-1对Nav1.5、Nav1.7及Nav1.8在不同时间的激活电压、峰值电流以及失活电压。结果显示,叁个浓度下,H-2-14-1对Nav1.8激活没有影响,激活电压均为-50mV。100 nM的H-2-14-1对Nav1.8峰值电流影响较小,二者共浴5 min时峰值电流达到最大值-286pA,但H-2-14-1使Nav1.8失活电压减小,加快其失活。200 nM和500 nM具有相同作用,即对通道峰值电流影响较小,但Nav1.8失活电压增大,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延缓了通道失活。100 nM、200 nM和500 nM H-2-14-1对Nav1.5和Nav1.7调控作用相同,即激活电压减小而易化激活,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延缓其失活,通道峰值电流增大,但不同浓度H-2-14-1与通道共浴达最大峰值电流值的时间不同,叁种浓度H-2-14-1与Nav1.5共浴的最大峰值电流时间分别出现在12 min、5 min和9 min,Nav1.7则出现在7min、7 min和5 min。因此,H-2-14-1对Nav1.8和Nav1.5、Nav1.7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具有钠通道亚型选择性,且有浓度依赖性。(3)H-2-15-1对Nav1.5、Nav1.7、Nav1.8的调控作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分别记录100 nM、200 nM及500 nM H-2-15-1对Nav1.5、Nav1.7及Nav1.8在不同时间的激活电压、电流以及失活电压。结果显示,叁个浓度的H-2-15-1均可降低Nav1.7和Nav1.5的激活电压而易化激活,但100 nM H-2-15-1缩短了Nav1.7开放时间,加快失活,对其峰值电流影响较小,二者共浴7min后达最大峰值电流,而200 nM和500 nMH-2-15-1则是延长Nav1.7开放时间,延缓其失活,峰值电流增大,二者共浴9min和5min时达最大峰值电流。叁个浓度的H-2-15-1均延长了Nav1.5和Nav1.8开放的时间,延缓通道失活,增大通道峰值电流,但不同浓度H-2-15-1与Nav1.5和Nav1.8共浴达最大峰值电流值的时间不同,与Nav1.5共浴的最大峰值电流时间出现在7 min、7 min和5min,与Nav1.8则出现在9 min、9 min和7 min。但H-2-15-1对Nav1.8的激活没有影响。因此,H-2-15-1对Nav1.7的调控,具有钠通道亚型选择性,及浓度依赖性。综上,蝎毒多肽H-2-14-1和H-2-15-1对钠通道亚型具有不同选择性和浓度依赖性,因此H-2-14-1和H-2-15-1可作为研究钠通道不同亚型调制机理的潜在工具,探明其对钠通道的调控机制将为继续深入研究钠通道类调制剂提供重要参考,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赵静[10](2019)在《林蛙胶原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功能性研究及其微胶囊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课题来源于吉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0160204022NY):《林蛙残体胶原蛋白多肽的结构修饰及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本研究以酶解过滤得到的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林蛙胶原蛋白多肽(分子量小于3500Da)为原料,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等研究。首先优化凝胶层析分离条件得到Ⅰ、Ⅱ、Ⅲ叁个组分,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仪(LC-MS)鉴定其氨基酸序列,筛选出各组分的优势序列。其次,对Ⅰ、Ⅱ、Ⅲ组分的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合所得氨基酸序列探究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最后,以林蛙胶原蛋白肽为芯材,制备林蛙肽/微孔淀粉-海藻酸钠微胶囊,考察其在体外模拟胃肠液中的缓释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对应结果如下:1.利用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技术分离纯化林蛙胶原蛋白多肽,对层析介质规格、上样量和洗脱流速叁个主要条件进行优化,得到Ⅰ、Ⅱ、Ⅲ组分,再对各组分多肽形貌进行扫描电镜分析,最后将叁个组分进行LC-MS检测得到各组分的优势氨基酸序列。结果如下:(1)层析分离条件为:层析介质SephadexG25、上样量1500μg、洗脱流速60mL/h时分离效果最好,得到叁个组分。(2)混合肽及Ⅰ、Ⅱ、Ⅲ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原混合肽表面形貌呈圆球状,Ⅰ、Ⅱ、Ⅲ组分表面形貌相似,均是絮状,片状和棒状的混合,彼此间差异不明显。(3)从LC-MS检测所得氨基酸序列中,筛选出Ⅰ组分中的优势氨基酸序列有NMDMPPNK、LDAQVSALEGAR、LEVLEIIMAIFK,分别命名为Ⅰ_1、Ⅰ_2、Ⅰ_3;Ⅱ组分中的优势氨基酸序列有NALSPLK、MLDEVPK、MNAQNVGK,分别命名为Ⅱ_1、Ⅱ_2、Ⅱ_3;Ⅲ组分中的优势氨基酸序列有GGLVGIK、EISSLK、MAAISPK、MANSQLK,分别命名为Ⅲ_1、Ⅲ_2、Ⅲ_3、Ⅲ_4。2.对分离所得的多肽组分Ⅰ、Ⅱ、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考察了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并进一步探索其抗氧化构效关系。结果表明:(1)Ⅰ、Ⅱ、Ⅲ组分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74.3%、50.8%、59.0%;还原力分别为0.68、0.32、0.33;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为33.4%、12.4%、11.5%,总体来讲,I的抗氧化活性最高。(2)LC-MS检测结果表明叁个组分氨基酸序列都含有Leu,Pro,Lys、Arg,这可能是叁个组分均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原因。(3)Ⅰ中优势序列的N端为Leu和酸性氨基酸的酰胺残基天冬酰胺Asn,而Ⅱ、Ⅲ中优势序列的N端多为中性氨基酸Met,这可能是Ⅰ组分抗氧化活性略高于Ⅱ、Ⅲ组分的原因。3.利用高效液相测定Ⅰ、Ⅱ、Ⅲ组分多肽的ACE抑制活性,并探索其ACE抑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抑制剂浓度在0~10 mg/mL之间时,随着抑制剂浓度增大,Ⅰ、Ⅱ、Ⅲ组分ACE抑制率均逐渐增高,且Ⅲ组分的ACE抑制活性始终大于I、Ⅱ组分。LC-MS检测得出的I、Ⅱ、Ⅲ的优势氨基酸序列中,每个组分的优势序列C末端均为Lys或Arg,并且每个序列其C末端叁肽位置至少含有一个疏水性氨基酸,这可能是叁个组分均具有ACE抑制活性的主要原因。而Ⅲ组分的ACE抑制活性最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量小,具有活性位点暴露多、分子移动快等特点。4.为提高林蛙胶原蛋白多肽在胃肠液内的生物利用率,增强其缓释效果,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微孔淀粉作吸附芯材的载体,利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了微胶囊,在体外模拟胃肠液的实验结果显示:林蛙肽/微孔淀粉-海藻酸钠微胶囊与林蛙肽-海藻酸钠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4h时,累积释放量分别为32%和41%,在模拟肠液中8h时,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和83.6%。有载体的微胶囊在胃液中释放少,在肠液中释放量增加缓慢,说明有载体的微胶囊能起到一定的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多肽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肽是一类小分子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众多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旨在探索棉花根部多肽的分离提取方法,建立基于改良尿素法的棉花多肽组样品收集方法。基于该方法,笔者在棉花根部组织中获得809个小分子肽序列,这些多肽的大小在10~70个氨基酸之间。随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笔者进一步对获得的多肽进行来源鉴定和序列分析。通过功能注释和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这些多肽来源的基因在结合和催化活性、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功能亚类中所占比例最高,并且这些基因大多分布在细胞质中(52%)。此外由结果还可以看出,与抗病防卫相关的蛋白包括PR10、包含NB-ARC结构域的蛋白、过氧化氢酶、氧化还原酶等来源的多肽还伴有甲酰化、脱酰胺基化、乙基化等10种以上的氨基酸修饰方式。该技术为后续棉花多肽组学研究、棉花多肽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挖掘如抗病抗逆相关的多肽应用于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肽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霍嘉颖,黄明泉,吴继红,李贺贺,孙啸涛.草原王白酒中多肽的分离鉴定及其ACE抑制活性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袁娜,戴琛,杨郁文,杜建厂,张保龙.棉花多肽的分离提取方法建立及质谱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郑怡婷,刘让东,王薇薇,王彦,阎超.双机理聚(VPBA-co-TMPTMA)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小分子、多肽和蛋白分离中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2019
[4].雷燕妮,张小斌,李多伟,杨梅.蛹虫草培养基中多肽的提取分离工艺[J].贵州农业科学.2019
[5].王晨旭,张宇辰,关薇薇.海洋动物多肽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
[6].孔祥怡,杜建时,徐金玲,李水明,王勇.两种不同分离方法的唾液多肽组分析结果比较[J].分析化学.2019
[7].张晓婷,姜鸣,章旭日,杨亮,杨清湖.蝎毒多肽类钠通道调制剂的分离纯化与功能研究[C].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2019
[8].贺东亮.紫苏多肽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9
[9].章旭日.新型蝎毒多肽类钠通道调制剂的分离纯化与细胞电生理功能初探[D].延安大学.2019
[10].赵静.林蛙胶原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功能性研究及其微胶囊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9
标签:白酒; 多肽; LC-QTOF-MS; ACE抑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