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搭接柱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应力分布
搭接柱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邹安宇[1](2019)在《建筑结构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多种技术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为使用层间搭接转换结构所带来的优越性是其他的结构不能比拟的,所以搭接柱转换结构应运而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搭接柱拥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动力清晰、直接传力。这充分说明了搭接柱转换结构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技术,它能够合理经济地解决上下柱的不对中问题,以此来达到建筑工程的立面上轮廓内收的目的。本文主要讨论了搭接转换在项目工程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搭接结构,搭接以及相关楼板结构的整体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燕练武,何斌斌,陶荣杰,马福栋[2](2018)在《建筑结构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实际项目对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进行设计,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分析了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在竖向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层间搭接柱可以良好地发挥其空间效应,更合理、经济地解决由于建筑立面收进而引起的柱错位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层间搭接柱的构造措施以及层间搭接柱分析设计的关键控制要素。(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21期)
傅赛男[3](2017)在《静力作用下搭接柱转换结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MIDAS/Gen分析软件对搭接柱及其相邻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探讨了搭接柱转换层结构在竖向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搭接柱相邻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7年06期)
傅赛男,许建华[4](2016)在《苏河湾41街坊41C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建筑立面及建筑功能的需求,苏河湾41街坊41C多处采用了转换结构,其中2层北面大厅使用了搭接柱转换结构。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用SATWE和MIDAS/Building进行了结构整体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根据搭接柱转换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了与搭接块相连的梁、板结构的受力分析以及搭接块的设计和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搭接块宽度较小的情况下,与搭接块相连的梁、板的设计由罕遇地震作用结果控制,并且应通过加强措施增强其轴向刚度。除了按设计要点对搭接块进行设计外,还可设置芯柱以增加其延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6年24期)
陈正钢,莫鹏程,张俊伟,李洲[5](2016)在《锦城南府酒店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锦城南府酒店工程中采用的搭接柱转换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与传统梁式转换结构对比,论证了搭接柱结构具有竖向刚度突变小、传力明确和经济合理等优点。重点关注搭接柱转换结构的内力分析以及结构安全性的保证措施和相应的加强措施,对搭接柱相连上下楼盖内力做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搭接柱转换结构的性能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6年05期)
林峰,孙文彬,赵鹏飞[6](2014)在《内置型钢搭接柱转换结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屋结构中的柱上下错位且尺寸受限时,可采用内置型钢的混凝土搭接柱转换结构实现力的传递。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此种结构受力性能。研究表明,搭接块的极限承载力随含钢率增加而提高,对常见的搭接比例不大于0.52的情况,搭接块的极限承载力可提高20%~40%。在含钢率相同的情况下,搭接块的极限承载力随型钢水平组件横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搭接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4年15期)
王世村[7](2014)在《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搭接柱转换结构的适用范围和受力特点进行了探讨。对搭接柱及其相邻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搭接柱的应力分布、相关楼板的应力分布以及受拉梁、板中轴力的分担比例,并对施加预应力前后构件的应力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对一幢局部采用搭接柱转换结构的建筑进行了整体计算,总结了一些设计的关键参数和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4年05期)
郭怀仁[8](2013)在《搭接柱转换结构与帽和腰桁架在高层建筑中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功能要求,高层建筑中上下楼层结构形式通常需要改变。搭接柱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转换形式,利用ANSYS软件对一栋28层、98.4 m高的搭接柱转换结构以及分别设有帽桁架和腰桁架的情形下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1)在搭接柱转换结构中,上部荷载作用会使得搭接体发生扭转,增大转换层附近梁挠度,在设计时要加强控制此部位梁挠度。2)转换层附近内筒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形成平面外受弯,使得其抗弯、抗剪能力下降和抗侧移刚度降低,应加强此处内筒体刚度。3)设置一道帽桁架可显着降低结构竖向位移差;帽、腰桁架同时设置时,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朱祖敬,赵松林,贺锐波[9](2012)在《天河方圆酒店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搭接柱转换在天河方圆酒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重点介绍搭接转换结构整体控制、搭接块及相关楼面结构的受力分析与设计及其他加强措施等。论证搭接柱转换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刚度突变小的优点,说明搭接柱转换可以经济、合理地解决上、下层柱错位转换问题,从而实现建筑立面上的轮廓内收。(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2年06期)
李杰[10](2011)在《超高层建筑搭接柱转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房屋实用功能的需求,某些楼层的柱子要求去掉,成为多功能厅、会议厅等大空间,而上部结构或者若干楼层仍可以按照通常情况设置柱墙等竖向构件,此时必须采用转换结构承托上部墙柱等构件。近年来,大量的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相继开展,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该文对一栋外框架-核心筒带搭接柱转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该建筑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转换层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1年05期)
搭接柱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某实际项目对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进行设计,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分析了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在竖向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层间搭接柱可以良好地发挥其空间效应,更合理、经济地解决由于建筑立面收进而引起的柱错位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层间搭接柱的构造措施以及层间搭接柱分析设计的关键控制要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搭接柱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邹安宇.建筑结构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9
[2].燕练武,何斌斌,陶荣杰,马福栋.建筑结构层间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8
[3].傅赛男.静力作用下搭接柱转换结构性能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7
[4].傅赛男,许建华.苏河湾41街坊41C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6
[5].陈正钢,莫鹏程,张俊伟,李洲.锦城南府酒店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J].四川建筑.2016
[6].林峰,孙文彬,赵鹏飞.内置型钢搭接柱转换结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14
[7].王世村.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14
[8].郭怀仁.搭接柱转换结构与帽和腰桁架在高层建筑中的力学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
[9].朱祖敬,赵松林,贺锐波.天河方圆酒店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2
[10].李杰.超高层建筑搭接柱转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1